第22章 木頭自行車
天選炮灰穿七零,吃瓜搞事我最行 作者:雖慕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悠悠!我們都收拾好了!一起去河邊洗衣不?”
聽到外頭的叫喚,許悠悠從床上起來,拿了肥皂和要洗的衣服被單走了出去。
中午吃飯的時候,她們就問了蘇小糖能不能去河邊洗衣服,總不能一直去前院打水吧?多麻煩。
對她們這問題,蘇小糖表示不解。
去前院很麻煩嗎?
但還是跟她們說村裏人都是在河邊洗衣服,有些小孩還會在水淺的地方玩水。
這會兒,男女知青人手一個盆,有搪瓷盆有木盆,一齊奔不遠處的河邊去。
知青院離河岸也就和前頭兩個院子的距離差不多,沒走多久就到了。
男知青在下遊,女知青在上遊。
中間隔著一個撅著屁股洗自己衣服的宋誌。
賀玲搓洗著衣服:
“等會兒我們打算去菜花嬸她弟兄家看看。”
“屋裏就一個小櫃子,放不了什麽東西,想去問問能不能打一個大一點的櫃子,這樣我們也不用把東西放地上了。”
許悠悠點頭:“是得打個櫃子。”
前院知青搬桌櫃的時候,她看過他們屋裏一眼。
除了村裏給的桌櫃,還有兩個挨牆放的木櫃,有大腿根高。
裏麵可以放東西,櫃子上麵也堆了不少東西,看著還挺實用的。
男知青那邊沒幾個打算打櫃子,也就張善宇和趙祥打算打個櫃子,不過他們沒打算跟著一起去,托許悠悠說一嘴。
因為男知青們午飯前說好了,洗了澡就要去山上撿柴。
中午那頓,把蘇小糖房裏的柴火消耗了一半多,知青們看著也有些不好意思。
蘇小糖也沒心疼,隻說柴火在山上多的是,那兩小捆還是她繞路回來的時候順手撿的。
但人家不心疼不代表他們能白嫖。
於是男女知青吃飯的時候就規劃好了,男知青撿柴,一人兩捆,女知青留知青院,順便想想晚上弄什麽吃的。
如今就算有了櫃子這事,也耽擱不了許悠悠她們什麽功夫。
衣服和被單直接晾曬在院子裏,扯了繩子綁左右兩邊屋子上,男知青晾完就撿柴去了,給女知青空間晾自己衣服。
唯一一個男知青——宋誌,則跟著女知青們“混”。
用趙祥的話來說,就是豆丁點大的小家夥也撿不了幾根柴,不如跟那菜花嬸家的小娃娃接觸一下,沒準還能比他們更先融入靠山屯大隊。
對此,宋誌很認真。
鄭重其事地從自己行李包包裏翻出來一個巴掌大的木頭自行車,氣勢十足地跟在幾個姐姐身後,去跟另一個小豆丁交朋友。
離開知青院前,堂屋裏大家夥拿出來的東西都轉移到了許悠悠和蘇小糖屋裏放著。
知青院裏沒人敢打蘇小糖屋子的主意,安全得很。
一行五人溜溜噠噠來了菜花嬸院子邊。
先前那光著屁股的娃娃這會兒穿了褲子,隻不過,人依舊蹲在院門邊拿棍子戳地上那坨已經硬了的粑粑。
這時候不像未來,有各式各樣的玩具給小孩玩,村裏娃娃拿著根棍子就能玩上一整天。
就是……
許悠悠實在不明白,拿棍子戳粑粑很好玩嗎?
為了不讓這小孩兒害怕,許悠悠四人沒有過去,派了宋誌過去“社交”。
很快,那小娃娃就被宋誌的木頭自行車吸引住了。
兩人拿著自行車在院門上滾動。
小娃娃兩眼亮晶晶:“能動!”
“厲害吧?還能這樣。”
宋誌兩根手指放在木頭自行車的腳踏板上,一前一後地動著。
“我隻見過木劍木槍,還是第一次見木頭做的自行車呢。”
許悠悠嘖嘖搖頭。
還是一輛能動的超小木頭自行車,這很需要手藝啊!
怕是做這東西的人也能拿桃核雕刻船吧?
宋婉回憶道:“以前家裏有自行車,小誌想要,但人小沒法騎,爸媽就找人做了兩個木頭自行車出來,沒想到小誌會把他的拿出來。”
“兩個?那你肯定也有一個吧?”
“你的那個也這麽小嗎?”
賀玲好奇的話語讓宋婉沉默了。
她的那個有小腿高,可惜…被人弄壞了。
那些人來家裏的時候,第一個砸的就是她的小自行車,第二個就是爸媽的二八大杠……
“姐姐!”
“鐵蛋讓我們進院子!”
在宋誌的招呼聲下,許悠悠四人跟著進了院子。
院子裏一個綁著麻花辮的姑娘正坐著縫衣服,見有人進來,忙放了東西拉過那個叫鐵蛋的孩子。
“你好,我們是知青院那邊的,想找人打幾個放東西的櫃子……”
話說一半,許悠悠頓住了。
眼前和她差不多的姑娘指著她自己的耳朵張嘴搖頭,眼中盡是無奈的神色。
她,好像聽不見聲音。
也不知道許悠悠在說什麽。
許悠悠指了指耳朵,比劃著說:“你聽不到?”
女孩點頭,拉了拉鐵蛋。
鐵蛋:“小姑姑,不聽不聽,我來!”
這姑娘還真聽不到聲音!
許悠悠幾人就這麽看著兩歲的鐵蛋跟他小姑姑一頓比劃。
沒多久,那女孩表示明白的點了點頭。
帶著幾人進了一間屋子,指了指屋子裏的家具,眼帶問詢。
許悠悠知道她這是在問她們要打哪個家具,當即指了指這屋子裏並排放著的兩個碩大的木櫃,伸手在木櫃一半的高度比劃。
這兩個木櫃有腰高,一看就是放冬天衣服被子的櫃子,她們要不了這麽大的。
一番比劃後,終於交代清楚要多大的了。
送五人出院的時候,那女孩還將鐵蛋拿著的小自行車遞了過來。
送出去的東西宋誌自然不會拿回來,將木頭自行車放到鐵蛋手裏後,幾人揮手告別。
許悠悠回頭,看見那女孩伸手刮了兩下鐵蛋的鼻子。
或許是上天關了一扇門就會開一扇窗,女孩敏銳的察覺到了許悠悠的目光,抬頭跟許悠悠對視上了。
許悠悠抬手揮動。
她也抬手揮動,眉目含笑。
回到後院,賀玲長歎一口氣:“可惜了。”
聽到外頭的叫喚,許悠悠從床上起來,拿了肥皂和要洗的衣服被單走了出去。
中午吃飯的時候,她們就問了蘇小糖能不能去河邊洗衣服,總不能一直去前院打水吧?多麻煩。
對她們這問題,蘇小糖表示不解。
去前院很麻煩嗎?
但還是跟她們說村裏人都是在河邊洗衣服,有些小孩還會在水淺的地方玩水。
這會兒,男女知青人手一個盆,有搪瓷盆有木盆,一齊奔不遠處的河邊去。
知青院離河岸也就和前頭兩個院子的距離差不多,沒走多久就到了。
男知青在下遊,女知青在上遊。
中間隔著一個撅著屁股洗自己衣服的宋誌。
賀玲搓洗著衣服:
“等會兒我們打算去菜花嬸她弟兄家看看。”
“屋裏就一個小櫃子,放不了什麽東西,想去問問能不能打一個大一點的櫃子,這樣我們也不用把東西放地上了。”
許悠悠點頭:“是得打個櫃子。”
前院知青搬桌櫃的時候,她看過他們屋裏一眼。
除了村裏給的桌櫃,還有兩個挨牆放的木櫃,有大腿根高。
裏麵可以放東西,櫃子上麵也堆了不少東西,看著還挺實用的。
男知青那邊沒幾個打算打櫃子,也就張善宇和趙祥打算打個櫃子,不過他們沒打算跟著一起去,托許悠悠說一嘴。
因為男知青們午飯前說好了,洗了澡就要去山上撿柴。
中午那頓,把蘇小糖房裏的柴火消耗了一半多,知青們看著也有些不好意思。
蘇小糖也沒心疼,隻說柴火在山上多的是,那兩小捆還是她繞路回來的時候順手撿的。
但人家不心疼不代表他們能白嫖。
於是男女知青吃飯的時候就規劃好了,男知青撿柴,一人兩捆,女知青留知青院,順便想想晚上弄什麽吃的。
如今就算有了櫃子這事,也耽擱不了許悠悠她們什麽功夫。
衣服和被單直接晾曬在院子裏,扯了繩子綁左右兩邊屋子上,男知青晾完就撿柴去了,給女知青空間晾自己衣服。
唯一一個男知青——宋誌,則跟著女知青們“混”。
用趙祥的話來說,就是豆丁點大的小家夥也撿不了幾根柴,不如跟那菜花嬸家的小娃娃接觸一下,沒準還能比他們更先融入靠山屯大隊。
對此,宋誌很認真。
鄭重其事地從自己行李包包裏翻出來一個巴掌大的木頭自行車,氣勢十足地跟在幾個姐姐身後,去跟另一個小豆丁交朋友。
離開知青院前,堂屋裏大家夥拿出來的東西都轉移到了許悠悠和蘇小糖屋裏放著。
知青院裏沒人敢打蘇小糖屋子的主意,安全得很。
一行五人溜溜噠噠來了菜花嬸院子邊。
先前那光著屁股的娃娃這會兒穿了褲子,隻不過,人依舊蹲在院門邊拿棍子戳地上那坨已經硬了的粑粑。
這時候不像未來,有各式各樣的玩具給小孩玩,村裏娃娃拿著根棍子就能玩上一整天。
就是……
許悠悠實在不明白,拿棍子戳粑粑很好玩嗎?
為了不讓這小孩兒害怕,許悠悠四人沒有過去,派了宋誌過去“社交”。
很快,那小娃娃就被宋誌的木頭自行車吸引住了。
兩人拿著自行車在院門上滾動。
小娃娃兩眼亮晶晶:“能動!”
“厲害吧?還能這樣。”
宋誌兩根手指放在木頭自行車的腳踏板上,一前一後地動著。
“我隻見過木劍木槍,還是第一次見木頭做的自行車呢。”
許悠悠嘖嘖搖頭。
還是一輛能動的超小木頭自行車,這很需要手藝啊!
怕是做這東西的人也能拿桃核雕刻船吧?
宋婉回憶道:“以前家裏有自行車,小誌想要,但人小沒法騎,爸媽就找人做了兩個木頭自行車出來,沒想到小誌會把他的拿出來。”
“兩個?那你肯定也有一個吧?”
“你的那個也這麽小嗎?”
賀玲好奇的話語讓宋婉沉默了。
她的那個有小腿高,可惜…被人弄壞了。
那些人來家裏的時候,第一個砸的就是她的小自行車,第二個就是爸媽的二八大杠……
“姐姐!”
“鐵蛋讓我們進院子!”
在宋誌的招呼聲下,許悠悠四人跟著進了院子。
院子裏一個綁著麻花辮的姑娘正坐著縫衣服,見有人進來,忙放了東西拉過那個叫鐵蛋的孩子。
“你好,我們是知青院那邊的,想找人打幾個放東西的櫃子……”
話說一半,許悠悠頓住了。
眼前和她差不多的姑娘指著她自己的耳朵張嘴搖頭,眼中盡是無奈的神色。
她,好像聽不見聲音。
也不知道許悠悠在說什麽。
許悠悠指了指耳朵,比劃著說:“你聽不到?”
女孩點頭,拉了拉鐵蛋。
鐵蛋:“小姑姑,不聽不聽,我來!”
這姑娘還真聽不到聲音!
許悠悠幾人就這麽看著兩歲的鐵蛋跟他小姑姑一頓比劃。
沒多久,那女孩表示明白的點了點頭。
帶著幾人進了一間屋子,指了指屋子裏的家具,眼帶問詢。
許悠悠知道她這是在問她們要打哪個家具,當即指了指這屋子裏並排放著的兩個碩大的木櫃,伸手在木櫃一半的高度比劃。
這兩個木櫃有腰高,一看就是放冬天衣服被子的櫃子,她們要不了這麽大的。
一番比劃後,終於交代清楚要多大的了。
送五人出院的時候,那女孩還將鐵蛋拿著的小自行車遞了過來。
送出去的東西宋誌自然不會拿回來,將木頭自行車放到鐵蛋手裏後,幾人揮手告別。
許悠悠回頭,看見那女孩伸手刮了兩下鐵蛋的鼻子。
或許是上天關了一扇門就會開一扇窗,女孩敏銳的察覺到了許悠悠的目光,抬頭跟許悠悠對視上了。
許悠悠抬手揮動。
她也抬手揮動,眉目含笑。
回到後院,賀玲長歎一口氣:“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