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太崇殿,曆代皇帝居住之處。
此時,嘉興帝舍去了龍袍,莫名穿上了藍灰色道袍。其興致盎然的和身旁新封的教主道君,一起坐禪。
“陛下,貧道觀你乃天上太上皇帝下凡,必當千秋萬代,長生不老啊!”身旁道人揮起拂塵。
嘉興帝則竭力行禮,恭恭敬敬,實在是沒了個當皇帝的樣子。
自李思蒙丞相被貶為文星閣大學士,便尋了個道人來討其歡心,隻說其為天神下凡,萬物廢興。
而嘉興不僅貪戀女色和繪畫丹青,甚至因此沉迷道教,大興土木修建道觀,不可自拔。
但凡上書者無不被貶,被罰,又或者滿門抄斬。
尤其,他還下了幾道極為荒誕的旨意,籠絡天下道觀道士,也讓大贏畫院舍了其他作畫,專畫神像。
可謂荒誕無知,德不配位。整個畫院一片嘩然,紛紛不齒。
“怎麽都過了十來日了,這畫院還沒把朕要的神像畫完?”嘉興一麵雙手合一,一麵道。
“陛下,那個程直院程素他陽奉陰違,其他的畫師也消極怠工,所以至今一幅也沒有畫出來。”穀曉雨穀公公一旁顫著聲音,賠小心。
“放肆!”
嘉興帝怒著聲音,半睜著眼:“那個白侍詔不是手腳挺利索的,他也沒畫出來?”
穀公公擦著冷汗:“陛下,那白侍詔早前因為意外眼盲了,早就辭了畫官,畫不成了。”
“哦,他瞎了!”
皇帝這才稍稍回憶起一點東西,深吸一口氣後。
“真是可惜,去個江洲作畫也能瞎!”
這人稍稍頷首,對著不遠處的金銅神像行禮,有些漫不經心的拂了拂衣袖。
其身邊教主道君卻白著臉:“陛下,我們這神像必須年底前完成,不可怠慢。”
霎時間,殿內除了嘉興外,都沉默不語。
“畫院如今還有多少能畫肖像之人!”皇帝放下手中合十之手。
“陛下,”穀公公不禁低聲,“近日來已經斬了九十五名畫師,除了純貴妃和兩名太後下罪的,再怎麽下去怕是都沒幾個人了。”
手中一顫,皇帝稍稍頷首,終於還是起了身。
“畫院的多是士流,民間工匠而是雜流。可這些個人自以為天縱奇才,不過都是畫匠罷了!我大贏人才輩出,缺不了幾個。”
其赫然走向案桌前提筆,思索片刻後,落了筆。
募天下畫流數人,酌選其中程百人即可。猶以畫神像壁畫為業,獲價必倍。
作畫可獲價必倍。
畫錯便身首異處。
穀公公從始至終都擦著冷汗,這大概不是嘉興第一次如此奢靡鋪張。每次寫完類似內容,居然都可以麵不改色。
這樣一個昏庸的皇帝,實在算得上大贏的禍患。
正主兒之後,忽然又有一小太監前來稟報。
“陛下。”那人低聲喚,“李大學士來了!”
嘉興帝立馬抬頭,瞧著其換了官服,長須一片,有些慈眉善目模樣,赫然站在門前。
“你們都下去!”他退了四周。
“聽聞陛下如今修得道家心法,天上真龍天子下凡。真是可喜可賀。”李思蒙端正拱手。
皇帝立馬走上前,燈下瞳色明朗:“李大學士說的哪裏話。朕本雖為真龍,但若無你的教誨也不會有如今之能。”
說著,他細細抽出一本奏折文書,悄然放下:“自罷相之後,亦決出朝堂無人能懂朕,一直想著複相。”
重用李思蒙雖危害百姓,讓天下難做。但是不論多大罪名,他卻又舍不得殺這奸臣。
隻因李思蒙是他的丞相,書畫上的恩師,也亦是性情知音。
嘉興帝對政事本就毫無興趣,其若不是其書畫造詣,古玩花石如此深得聖心也不會這樣一路高升。
所以,那所謂的罷相隻是在一片聲討中,不得已而為之。
其俸祿,封賞,甚至是勢力都沒有減弱。
“老臣謝聖恩,但是……”李思蒙餘光漸漸看向他,“複相一事需從長計議,且不可由陛下提出。”
當日白豌獻上的三幅奇畫《流民圖》,還有民間傳說星辰變,非一般能說清。
嘉興帝一時訕訕,思索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你是說,讓太後……”
…………
“簡直瘋了!”
大贏畫院,以及天下畫師都為之震驚。
好好的畫院和畫壇,是要變成道觀,禍國之地不成。
程素程直院雖不懂畫,卻上書每一名畫師各有所長。即佛、人、景、獸、花鳥、屋。不可能都畫道人,神像。
因而,他直接被嘉興罷了畫官之位。
桌邊沈竹月沈侍詔,也被以作畫不利獲罪。他給純貴妃畫了三十幅肖像都被斥責,高矮胖瘦無不挑剔,最終不得不被下了獄。
蔡薑不過是個小小的學匠,還是舉薦入內。他最擅長畫巨石山勢,壓根不善人物神像。
他若不是以給太後畫《西園雅集》屏風為主,怕不是也被拉去畫道人神像。
畫院稍微有才有血性之人,多半被打壓。
程素被罷免,沈竹月被驅出宮,蔡薑僥幸生存,柯羽和宋緗等無數大大小小的學匠被強行要求畫神像,無人膽敢反抗。
所謂宮廷畫師,即便是天下畫壇能人之地,都會很快被陛下鎮壓要求。加之平日本就容易觸怒權貴,多半是被斬的。
自此,在大贏畫院死了九十五名畫師之後,已經不再是天下畫師尊崇之地。
民間非禦前畫師逐漸興起,除院體畫外,畫師十三科本就發軔於民間。
皇宮為此設立四司六局,開始向民間雇畫行百姓,和雇製成了常態。
即:民間畫師流派林立,臨時與朝廷簽短期征調契約,外借共畫,派差有序。
而四司六局又有畫行作監……
“大贏畫院,淪為道觀?”
程素在宮門口看了一眼,心神不寧的走出皇宮,多年功名因皇帝一句話成一介布衣。
他一麵拿著手中包裹,一麵朝著街道走去,不斷思索。
其走在街道上,想著生存之法。
突然之間,街道有一角落人群熙熙攘攘。
他看過去,竟然是一隊人馬率馬朝著城門外奔跑去。其仔細朝其看去,才憑借其裝束大半認出。
那些都是廂軍節度使的人!
太崇殿,曆代皇帝居住之處。
此時,嘉興帝舍去了龍袍,莫名穿上了藍灰色道袍。其興致盎然的和身旁新封的教主道君,一起坐禪。
“陛下,貧道觀你乃天上太上皇帝下凡,必當千秋萬代,長生不老啊!”身旁道人揮起拂塵。
嘉興帝則竭力行禮,恭恭敬敬,實在是沒了個當皇帝的樣子。
自李思蒙丞相被貶為文星閣大學士,便尋了個道人來討其歡心,隻說其為天神下凡,萬物廢興。
而嘉興不僅貪戀女色和繪畫丹青,甚至因此沉迷道教,大興土木修建道觀,不可自拔。
但凡上書者無不被貶,被罰,又或者滿門抄斬。
尤其,他還下了幾道極為荒誕的旨意,籠絡天下道觀道士,也讓大贏畫院舍了其他作畫,專畫神像。
可謂荒誕無知,德不配位。整個畫院一片嘩然,紛紛不齒。
“怎麽都過了十來日了,這畫院還沒把朕要的神像畫完?”嘉興一麵雙手合一,一麵道。
“陛下,那個程直院程素他陽奉陰違,其他的畫師也消極怠工,所以至今一幅也沒有畫出來。”穀曉雨穀公公一旁顫著聲音,賠小心。
“放肆!”
嘉興帝怒著聲音,半睜著眼:“那個白侍詔不是手腳挺利索的,他也沒畫出來?”
穀公公擦著冷汗:“陛下,那白侍詔早前因為意外眼盲了,早就辭了畫官,畫不成了。”
“哦,他瞎了!”
皇帝這才稍稍回憶起一點東西,深吸一口氣後。
“真是可惜,去個江洲作畫也能瞎!”
這人稍稍頷首,對著不遠處的金銅神像行禮,有些漫不經心的拂了拂衣袖。
其身邊教主道君卻白著臉:“陛下,我們這神像必須年底前完成,不可怠慢。”
霎時間,殿內除了嘉興外,都沉默不語。
“畫院如今還有多少能畫肖像之人!”皇帝放下手中合十之手。
“陛下,”穀公公不禁低聲,“近日來已經斬了九十五名畫師,除了純貴妃和兩名太後下罪的,再怎麽下去怕是都沒幾個人了。”
手中一顫,皇帝稍稍頷首,終於還是起了身。
“畫院的多是士流,民間工匠而是雜流。可這些個人自以為天縱奇才,不過都是畫匠罷了!我大贏人才輩出,缺不了幾個。”
其赫然走向案桌前提筆,思索片刻後,落了筆。
募天下畫流數人,酌選其中程百人即可。猶以畫神像壁畫為業,獲價必倍。
作畫可獲價必倍。
畫錯便身首異處。
穀公公從始至終都擦著冷汗,這大概不是嘉興第一次如此奢靡鋪張。每次寫完類似內容,居然都可以麵不改色。
這樣一個昏庸的皇帝,實在算得上大贏的禍患。
正主兒之後,忽然又有一小太監前來稟報。
“陛下。”那人低聲喚,“李大學士來了!”
嘉興帝立馬抬頭,瞧著其換了官服,長須一片,有些慈眉善目模樣,赫然站在門前。
“你們都下去!”他退了四周。
“聽聞陛下如今修得道家心法,天上真龍天子下凡。真是可喜可賀。”李思蒙端正拱手。
皇帝立馬走上前,燈下瞳色明朗:“李大學士說的哪裏話。朕本雖為真龍,但若無你的教誨也不會有如今之能。”
說著,他細細抽出一本奏折文書,悄然放下:“自罷相之後,亦決出朝堂無人能懂朕,一直想著複相。”
重用李思蒙雖危害百姓,讓天下難做。但是不論多大罪名,他卻又舍不得殺這奸臣。
隻因李思蒙是他的丞相,書畫上的恩師,也亦是性情知音。
嘉興帝對政事本就毫無興趣,其若不是其書畫造詣,古玩花石如此深得聖心也不會這樣一路高升。
所以,那所謂的罷相隻是在一片聲討中,不得已而為之。
其俸祿,封賞,甚至是勢力都沒有減弱。
“老臣謝聖恩,但是……”李思蒙餘光漸漸看向他,“複相一事需從長計議,且不可由陛下提出。”
當日白豌獻上的三幅奇畫《流民圖》,還有民間傳說星辰變,非一般能說清。
嘉興帝一時訕訕,思索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你是說,讓太後……”
…………
“簡直瘋了!”
大贏畫院,以及天下畫師都為之震驚。
好好的畫院和畫壇,是要變成道觀,禍國之地不成。
程素程直院雖不懂畫,卻上書每一名畫師各有所長。即佛、人、景、獸、花鳥、屋。不可能都畫道人,神像。
因而,他直接被嘉興罷了畫官之位。
桌邊沈竹月沈侍詔,也被以作畫不利獲罪。他給純貴妃畫了三十幅肖像都被斥責,高矮胖瘦無不挑剔,最終不得不被下了獄。
蔡薑不過是個小小的學匠,還是舉薦入內。他最擅長畫巨石山勢,壓根不善人物神像。
他若不是以給太後畫《西園雅集》屏風為主,怕不是也被拉去畫道人神像。
畫院稍微有才有血性之人,多半被打壓。
程素被罷免,沈竹月被驅出宮,蔡薑僥幸生存,柯羽和宋緗等無數大大小小的學匠被強行要求畫神像,無人膽敢反抗。
所謂宮廷畫師,即便是天下畫壇能人之地,都會很快被陛下鎮壓要求。加之平日本就容易觸怒權貴,多半是被斬的。
自此,在大贏畫院死了九十五名畫師之後,已經不再是天下畫師尊崇之地。
民間非禦前畫師逐漸興起,除院體畫外,畫師十三科本就發軔於民間。
皇宮為此設立四司六局,開始向民間雇畫行百姓,和雇製成了常態。
即:民間畫師流派林立,臨時與朝廷簽短期征調契約,外借共畫,派差有序。
而四司六局又有畫行作監……
“大贏畫院,淪為道觀?”
程素在宮門口看了一眼,心神不寧的走出皇宮,多年功名因皇帝一句話成一介布衣。
他一麵拿著手中包裹,一麵朝著街道走去,不斷思索。
其走在街道上,想著生存之法。
突然之間,街道有一角落人群熙熙攘攘。
他看過去,竟然是一隊人馬率馬朝著城門外奔跑去。其仔細朝其看去,才憑借其裝束大半認出。
那些都是廂軍節度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