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玉雲華一位將領,便接待了三千一百八十一人。


    都是來自天南海北修行者。


    這些人後來近千人身在海州,剩下的,戰死八成。


    一個個標紅的名字從玉雲華的眼前掠過,都是他所熟悉的人。


    這裏麵,最後沒有一人,選擇離開鎮海關。


    是自己接待的太成功了嗎?


    玉雲華更希望自己失敗一點,甚至有意去打壓新到的修行者…


    讓幕僚冷淡應對,自身殺氣震懾,一遍遍重複戰場的凶險,一遍遍問詢是否要堅定的留下來…


    但一切就真的像大將軍說的那般。


    某一次,玉雲華因為故意打壓新來的修士,被上報給了兵聖。


    在一次短期休戰的時候,兵聖召他到麵前一敘,卻並沒有處罰他,反而跟他說了這樣一番話語:


    “無論你怎樣遮掩。”


    “薪火,總是要燃燒下去的。”


    “你可以隨意按照你的方式,應對來到這裏的人,甚至可以選擇趕走他們。”看書溂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一切終究都是在做無用功。


    “他們隻要站上城頭,瞧上一眼,便會成為這裏的一員,成為接替薪火的火炬。”


    “你以為…”


    “在來到這之前,他們沒想過這個問題嗎?”


    “需要你來提醒這裏危險的人。”


    “一開始就不會來。”


    兵聖的輕語在玉雲華的耳畔不停回蕩,他突然大笑起來,笑的很是開懷。


    似是徹底想通了。


    玉雲華一把將季牧準備遞給另一人的酒壺撈過來,狠狠往嘴裏灌了一大口,旋即麵色漲紅,以靈力灌注嗓音吼道:


    “不走就都他娘的都別走了,隨本將一起,出關!”


    話音剛落,玉雲華將酒壺甩回給季牧,旋即當先一步,向著樓外走去。


    在邁出樓門後,他突然淬罵了一句:


    “奶奶的,劍南春?”


    “這小子喝這麽好的酒?!”


    …


    鎮海關海域。


    匯聚在海域的修士大軍總人數約近百萬,而妖獸數量不詳,幾乎無盡。


    此刻身在關外的大軍,超過了七成。


    鎮海關內,除去維持陣法炮台所需的將士之外,僅剩二十萬左右的兵力。


    這還是加上了那些出戰次數不足三次、甚至一次都沒有的新人。


    正規大唐精兵,隻有八萬。


    各宗門戰後休整的弟子兩萬。


    經過多次戰場洗禮的江湖散修三萬。


    餘下的,全是新兵。


    幾乎占據半數。


    在大將軍的將令下,二十萬大軍已經盡數集結,整軍待發。


    此刻,季牧就身處二十萬大軍的一處角落之中,位於偏後位置。


    因為事發突然。


    他們五十位新兵並沒有被細致分隊,而是直接被分到了一塊。


    當今唐軍之中。


    百人成隊,千人成陣,萬人成軍。


    所以季牧這批人與另外五十位修士構成了一隊,由玉雲華暫領百夫長的位置直接統領。


    這支隊伍相比其它百人隊,隻有一個唯一的特點——基本都沒上過戰場。


    這裏麵境界最高的,是受過重傷,境界跌落為半步明道的玉雲華。


    如孔十七一樣的立言境有一二十人。


    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入虛。


    單以境界而論,他們在眾多百夫長的隊伍中,算作中等。


    在列隊清點人數的時刻,玉雲華曾與季牧等人大致分配了一番隊伍之間的配合。


    原本在出征之前,他是要親自操練一番的。


    但關外戰局變動太快,使得玉雲華此刻隻能粗略講述,然後讓這些新兵去戰場上以血淚磨合。


    隊伍中,如孔十七袁玉欣這般。


    主修陣法、符籙、幻術、治療等輔助方向的,約莫三十餘人。


    他們負責牽製困住妖獸,提升並治療主攻修士。


    主修肉身、身法,能夠短暫硬拚妖獸的、擅長防禦的,約莫十數人。


    他們負責吸引仇恨,挨最毒的打,為戰友製造一擊必殺的機會。


    主修神通術法、詭秘道訣等隔空攻擊手段的,約莫十數人。


    他們負責在遠程壓製妖獸的衝鋒,給戰友緩解壓力。


    剩下的,全是主修劍訣、刀法,以及其它善用諸多殺伐武器的修士,占據了隊伍的四成。


    他們是近身搏殺妖獸的主力,要以最快的時間擊殺被戰友牽製住的敵人,減少獸潮帶給後方的壓力。


    季牧如今就作為近身搏殺的主攻將士,身在百人軍陣中略為靠近中心的位置,


    孔十七站在他的身旁,望著眼前緩緩開啟的雄偉關門,咽了咽口水。


    他用胳膊肘懟了懟季牧。


    “哥,你說…”


    “我們還能回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說小書童拔不出君子劍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杯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杯雪並收藏誰說小書童拔不出君子劍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