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峰楊大知縣在寫完彈劾趙知縣和曲阜縣知縣孔希大的奏本以後,就把這兩人徹底拋諸於腦後。


    對於楊大知縣來說,趙知縣和孔希大根本就是兩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趴菜,與其分出心思去關注他們,倒還不如把心思放在中秋節上麵更重要一些。


    中秋節在大明朝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節日,也逐漸有了吃月餅祈福的說法。


    月餅一詞,其實來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


    不過那時候月餅還隻是一種可用來食用的點心,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曾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說明這裏的“月”與中秋並無聯係,隻是說明這種餅形如滿月,並不能推證是中秋十五所食的月餅。


    月餅與“中秋”產生聯係,大致就是從元明時期開始的。


    大明隆慶年間有一個叫做沈榜的官員,這位其實是個比楊少峰還要倒黴的牛馬,在擔任順天府宛平知縣曾編著《宛署雜記》,其中記載:“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萬曆年間,有個揮刀自宮的狠人劉若愚在其編寫的《酌中誌》中記載:“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幹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隻可惜,楊大知縣身為一隻光榮的單身狗,也隻能自己一個人在衙役裏過中秋了。


    楊少峰站在廚房門口,看著縣衙聘請的廚娘陳劉氏忙著製作酥皮,製作月餅餡。


    這時的月餅是用小麥粉、飴糖、豬油等材料製皮,餅餡則是有豬油丁、鬆子、果仁等,類似於後來的蘇式月餅和京式月餅。


    對於這種口味的月餅,楊大知縣其實是不太喜歡的,而且寧陽縣終究是個又窮又小的縣城,像鬆子、果仁之類的東西其實很少。


    至於豬油丁,這種東西讓寧陽縣的老百姓們吃肯定很受歡迎,因為這時候的百姓普遍缺少油水,肥肉其實比瘦肉要更受歡迎,但是對於楊少峰而言,月餅裏放豬油丁簡直就是異端……


    然後,楊少峰就對廚房提出一個要求:“無論如何不許放豬油丁,就是放也隻能放瘦肉丁或者雞肉丁,要不然本官一口都不吃!”


    廚娘哎喲一聲,笑道:“大老爺啊,這月餅裏要是沒有豬油丁,可就一點兒油腥味兒都沒啦,還有那雞肉,要是不先炒過,那雞肉可不得腥啊?”


    楊少峰道:“就是因為擱了豬油丁會有油腥味兒,所以本官才不吃的。至於雞肉丁……”


    楊少峰就忽然因為雞肉丁而想到了另外一樣東西。


    蘑菇。


    對於蘑菇這種可食用真菌,《呂氏春秋·本味篇》就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的說法,而越駱之菌,指的就是香菇。


    除此以外,莊子在《逍遙遊》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說法,列子在《列子·湯問篇》中也說:“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


    其中朽壤指的就是有腐朽爛木的土壤,菌芝會生長於其中。


    在隋代描述溫州永嘉風物的《山蔬譜》中,就有“香菌,百姓俗稱香菇,有冬春二種,冬菇尤佳”的說法。


    像楊少峰想到的平菇,其實就是白杆灰蓋的一種蘑菇,俗稱鮮蘑,這種蘑菇和雞肉燉在一起的口感絲毫不比香菇差,反而別有一番風味,倘若多加點兒醬油調色,再燜上些粉條,那簡直就是下飯神器。


    當然,楊少峰並不是打算教導百姓如何培育蘑菇,因為在元朝的時候,山東地區就已經出現了人工培育蘑菇的玩法。


    要是楊少峰打算像其他的穿越者一樣指導百姓種蘑菇,估計能被人笑死。


    所以,楊少峰想到的其實是搞溫室大棚培育蘑菇。


    對於楊少峰而言,自己懂不懂得人工培育蘑菇並不重要,隻要寧陽縣的老百姓們有一個會的,就等於楊大知縣也會。


    至於說搞溫室大棚需要用到塑料薄膜之類的玩意兒……答案是光照對於蘑菇的生長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也不需要用到塑料薄膜來解決光照問題,隻要能保證大棚的溫度和溫度就行。


    楊少峰對廚娘吩咐道:“陳嫂子可記住了啊,不許放豬油丁,要放就隻能放瘦肉丁或者是炒過的雞肉丁。”


    等廚娘應下來後,楊少峰便直接離開了廚房,暗自琢磨一番後又讓人把跛五找來,直接對跛五吩咐道:“跛五哥,麻煩你讓人去給我找個院子。”


    “院子裏最好有多間屋子,每間屋子不要太大,隻要能放下兩三張床就好。”


    “屋子有窗戶最好,沒窗戶也行,但是牆壁一定要厚,要隔風。”


    聽到楊少峰提出的兩個條件,跛五隻是點頭應下,問道:“縣尊可還有別的吩咐麽?”


    楊少峰道:“還有就是,想辦法讓弄些石炭回來,不要那種特別硬的焦炭,隻要那種一磨就能磨成粉末的精炭,或者幹脆就是隻要炭末,越多越好。”


    “等炭末弄回來了,你再讓人去打火機工坊裏,把劉木匠他們幾個喊過來,到時候我還有事情要交待他們去做。”


    牆厚,就容易做保溫,讓人弄些草簾子搭在牆外,屋子裏的溫度就不會因為冬天的嚴寒而下降的太快。


    至於又讓人去弄炭末回來,則是楊少峰又因為要給蘑菇做保溫而想到的另外一種神器。


    蜂窩煤,或者說煤泥也行。


    蜂窩煤這種東西的製作難度並不是很大,而且蜂窩煤這東西很耐燒,有個三五塊就能保持爐子整晚不滅。


    最最關鍵的是,製作蜂窩煤需要的材料很便宜,就是用水將煤麵子和粘土攪勻,然後脫模晾曬就行,普通百姓家裏也能用得起。


    至於說煤泥,這東西比蜂窩煤還要簡單,隻要用水將煤麵子和粘土攪勻,攤成一個個的薄餅然後晾曬,等到需要燒的時候拿一個薄餅敲碎就行,相當於沒有通風眼的蜂窩煤。


    或許該弄一個蜂窩煤工坊?


    隻是一想到工坊兩個字,楊少峰楊大知縣就忍不住有些頭疼,望著南邊兒的目光也多少有些幽怨。


    沒辦法,老朱實在是太掉鏈子了,自己的奏本都已經遞上去足有半個月的時間,結果他朱重八朱皇帝到現在也沒往寧陽縣發配幾個人犯!


    然後,楊少峰就決定以後一定要把溫室培育出來的平菇高價賣給老朱——誰讓他這麽掉鏈子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