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峰站在劉廟村的地頭上,瞧著劉廟村的百姓驅趕耕牛耬播小麥的背影,心裏總有一種脫了靴子和襪子,然後衝到地裏跑兩圈的衝動。
隻是不管楊大知縣怎麽說,劉廟村的百姓就是阻攔,無論如何都不許楊大知縣親自下地。
劉廟村百姓的想法很簡單——這地裏又是土又是糞肥,萬一大老爺下地幹活的時候踩上一腳糞,那咱劉廟村的人怎麽跟其他七社十六閭的百姓交待?咱們劉廟村的人以後還能出門?
隻怕剛一出門就得被人戳著脊梁骨罵!
所以,大老爺想在田邊地頭看可以,哪怕是不懂瞎指揮幾句也不會有人說什麽,但是絕對絕對不能讓大老爺親自下地幹活。
然後,楊大知縣就隻能待在劉廟村的地頭,眼巴巴的看著劉廟村的百姓們指揮著耕牛耬播。
楊大知縣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自個兒不懂的事情絕對不亂指揮。
既然自己從小就沒種過地,也不知道怎麽耕種,那就讓百姓們自己幹,自己一邊看一邊學,能學多少就算多少。
隻可惜,在試了好幾次下地學習卻都被人攔回來之後,楊少峰楊大知縣無奈之下也隻能選擇放棄,轉而讓跛五喊來了劉廟村的社長劉三十二,問道:“種蘑菇的材料還要多久才能準備妥當?”
劉三十二道:“大老爺放心,小的早就已經讓人準備鋸末了,再有個十幾二十幾天的功夫就能徹底準備妥當,到時候就能開始種蘑菇。”
楊少峰微微一怔,問道:“這麽久?就是一點兒樂鋸末而已,竟要十幾二十幾天的時間?”
劉三十二佝僂著腰,嘿嘿笑了一聲,正打算認錯領罵,楊少峰卻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問道:“你是怎麽讓人準備鋸末的?難道是鋸木頭?”
劉三十二當即搖頭否認:“怎麽可能,小的雖然蠢了些,可是小的也知道,光靠鋸木頭肯定沒辦法湊齊大量的鋸末。”
說到這裏,劉三十二竟然頗為得意的說了一句:“所以,不光是讓人鋸木頭,小的還讓人拿著刨子刨木花,然後再讓人把刨下來的木花碾碎成木屑。”
聽到劉三十二這麽一說,楊少峰整個人都麻了。
伸手指了指大汶河的方向,楊少峰道:“難道你就沒想過,讓人把刨子接到水車上麵,水車轉圈的時候就能直接帶動刨子去刨木花?”
就像是被一道驚雷直劈腦門,劉三十二整個人都徹底愣住了。
刨子?
水車?
聽老一輩講,以前的水車並不僅僅隻是用來汲水灌溉的,同時還能用來連接水磨用以磨碎穀物。
雖然自己確實沒有見過,但是既然聽見,怎麽就沒想起來讓人把水車接到刨子上呢?
劉三十二一邊在心裏暗罵自己愚蠢,一邊滿是懊惱的說道:“大老爺放心,小的回頭就找人去試。”
楊少峰瞧了瞧地裏正忙著耕種的百姓,忍不住歎了口氣,說道:“算了,光是劉廟村百姓耕種的事兒就已經很是繁瑣,要是再加上水車這邊的事兒,就是把你掰成兩半兒也不夠用。”
“這樣兒吧,你還是給本官盯好耬播的事兒,水車的事兒,本官等會兒就親自去看一眼。”
說到這兒,楊少峰又拍了拍劉三十二的肩膀:“記住,盯好耬播小麥才是第一重要的事兒,劉廟村百姓來年能不能敞開了吃白麵饃饃,能不能一天吃三頓,可就看你能不能盯好耬播的了。”
等劉三十二重重的點頭應下,楊少峰又對跛五吩咐道:“走,咱們先回縣衙,勞煩跛五哥再去把那幾個會木匠活的喊來縣衙。”
……
“這裏是一處台子,木頭放在台子上麵,台子下麵分開安置幾個刨刀,用曲軸和水車相連,水流驅動水車,水車帶動曲軸,曲軸拖著刨刀在木頭上刨過。”
楊少峰一邊說著一邊隨手比劃,最後又對幾個木匠說道:“當然,本官說的這些隻是本官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本官根本就不知道這東西該怎麽造,最後還是得靠你們。”
幾個木匠也聽麻了。
懂,是大概聽懂了。
而且縣尊大老爺想要的東西其實也不難。
但是,寧陽縣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上哪兒去搞那麽多的刨刀?
是,自己這些人都是做木匠活兒的,手裏麵肯定有刨子,可是誰手裏有第二把刨子?
如果把手裏的刨子都拿去安裝到大老爺要的水車上,那自己這些人以後還做不做木匠活兒了?
至於說重新製作或者重新去買……
不好意思,人家韃子在跑路之前就把所有的鐵匠全部打包帶走,別說是整個寧陽縣,就是整個兗州府裏現在也找不出一個鐵匠!
而楊少峰楊大知縣在聽完一眾木匠的話後,也徹底被驚呆了,原本心裏還有些好奇為什麽寧陽縣裏沒有人懂鐵匠活,現在也終於得到了答案。
沉默了好大一會兒,楊少峰楊大知縣才歎了一聲道:“算了,這事兒先擱到一邊,你們先繼續刨木花吧,鐵匠和鐵的事兒,由本官來想辦法解決。”
揮手讓幾個木匠回去繼續人工刨木花,楊大知縣又再一次鑽進了書房,開始琢磨著該怎麽才能往寧陽縣弄兩個鐵匠。
當然,如果單純的隻是想要弄兩個鐵匠,楊大知縣倒也不必這麽費勁,畢竟跟常茂、常升兩兄弟也算是有點兒交情,跟東宮通事舍人王瓊也算是有點兒交情,弄兩個鐵匠對於楊大知縣而言並不算太難。
楊大知縣想的是,能不能趁著這次的機會,直接弄個冶鐵的工坊出來——後世的河北能搞得轟轟烈烈,據說某個城市的瞞報產量都能上世界排行榜,沒道理地處山東的寧陽縣連個小冶鐵工坊搞不起來?
心裏打定主意,楊少峰楊大知縣決定再一次讓老朱當大冤種——你老朱把我楊某人當牛馬,我楊某人把你當冤種,很合理,對不對?
攤開奏本,楊大知縣便開始給朱皇帝寫奏本。
“兗州府寧陽縣知縣楊、謹奏為寧陽缺鐵,欲建冶鐵工坊。其因……伏候敕旨謹奏。”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寧陽縣衙門臣楊少峰。”
隻是還沒等墨跡幹透,跛五卻匆匆的趕來書房門外,向著楊大知縣拱手說道:“縣尊,汶上縣的趙知縣又來了,不過……”
見跛五有些遲疑,楊少峰便皺眉問道:“不過什麽?”
跛五道:“趙知縣好像已經不再是知縣大老爺了?反正小的看他這回穿的官服,可是跟上次所穿的有很大不一樣。”
隻是不管楊大知縣怎麽說,劉廟村的百姓就是阻攔,無論如何都不許楊大知縣親自下地。
劉廟村百姓的想法很簡單——這地裏又是土又是糞肥,萬一大老爺下地幹活的時候踩上一腳糞,那咱劉廟村的人怎麽跟其他七社十六閭的百姓交待?咱們劉廟村的人以後還能出門?
隻怕剛一出門就得被人戳著脊梁骨罵!
所以,大老爺想在田邊地頭看可以,哪怕是不懂瞎指揮幾句也不會有人說什麽,但是絕對絕對不能讓大老爺親自下地幹活。
然後,楊大知縣就隻能待在劉廟村的地頭,眼巴巴的看著劉廟村的百姓們指揮著耕牛耬播。
楊大知縣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自個兒不懂的事情絕對不亂指揮。
既然自己從小就沒種過地,也不知道怎麽耕種,那就讓百姓們自己幹,自己一邊看一邊學,能學多少就算多少。
隻可惜,在試了好幾次下地學習卻都被人攔回來之後,楊少峰楊大知縣無奈之下也隻能選擇放棄,轉而讓跛五喊來了劉廟村的社長劉三十二,問道:“種蘑菇的材料還要多久才能準備妥當?”
劉三十二道:“大老爺放心,小的早就已經讓人準備鋸末了,再有個十幾二十幾天的功夫就能徹底準備妥當,到時候就能開始種蘑菇。”
楊少峰微微一怔,問道:“這麽久?就是一點兒樂鋸末而已,竟要十幾二十幾天的時間?”
劉三十二佝僂著腰,嘿嘿笑了一聲,正打算認錯領罵,楊少峰卻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問道:“你是怎麽讓人準備鋸末的?難道是鋸木頭?”
劉三十二當即搖頭否認:“怎麽可能,小的雖然蠢了些,可是小的也知道,光靠鋸木頭肯定沒辦法湊齊大量的鋸末。”
說到這裏,劉三十二竟然頗為得意的說了一句:“所以,不光是讓人鋸木頭,小的還讓人拿著刨子刨木花,然後再讓人把刨下來的木花碾碎成木屑。”
聽到劉三十二這麽一說,楊少峰整個人都麻了。
伸手指了指大汶河的方向,楊少峰道:“難道你就沒想過,讓人把刨子接到水車上麵,水車轉圈的時候就能直接帶動刨子去刨木花?”
就像是被一道驚雷直劈腦門,劉三十二整個人都徹底愣住了。
刨子?
水車?
聽老一輩講,以前的水車並不僅僅隻是用來汲水灌溉的,同時還能用來連接水磨用以磨碎穀物。
雖然自己確實沒有見過,但是既然聽見,怎麽就沒想起來讓人把水車接到刨子上呢?
劉三十二一邊在心裏暗罵自己愚蠢,一邊滿是懊惱的說道:“大老爺放心,小的回頭就找人去試。”
楊少峰瞧了瞧地裏正忙著耕種的百姓,忍不住歎了口氣,說道:“算了,光是劉廟村百姓耕種的事兒就已經很是繁瑣,要是再加上水車這邊的事兒,就是把你掰成兩半兒也不夠用。”
“這樣兒吧,你還是給本官盯好耬播的事兒,水車的事兒,本官等會兒就親自去看一眼。”
說到這兒,楊少峰又拍了拍劉三十二的肩膀:“記住,盯好耬播小麥才是第一重要的事兒,劉廟村百姓來年能不能敞開了吃白麵饃饃,能不能一天吃三頓,可就看你能不能盯好耬播的了。”
等劉三十二重重的點頭應下,楊少峰又對跛五吩咐道:“走,咱們先回縣衙,勞煩跛五哥再去把那幾個會木匠活的喊來縣衙。”
……
“這裏是一處台子,木頭放在台子上麵,台子下麵分開安置幾個刨刀,用曲軸和水車相連,水流驅動水車,水車帶動曲軸,曲軸拖著刨刀在木頭上刨過。”
楊少峰一邊說著一邊隨手比劃,最後又對幾個木匠說道:“當然,本官說的這些隻是本官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本官根本就不知道這東西該怎麽造,最後還是得靠你們。”
幾個木匠也聽麻了。
懂,是大概聽懂了。
而且縣尊大老爺想要的東西其實也不難。
但是,寧陽縣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上哪兒去搞那麽多的刨刀?
是,自己這些人都是做木匠活兒的,手裏麵肯定有刨子,可是誰手裏有第二把刨子?
如果把手裏的刨子都拿去安裝到大老爺要的水車上,那自己這些人以後還做不做木匠活兒了?
至於說重新製作或者重新去買……
不好意思,人家韃子在跑路之前就把所有的鐵匠全部打包帶走,別說是整個寧陽縣,就是整個兗州府裏現在也找不出一個鐵匠!
而楊少峰楊大知縣在聽完一眾木匠的話後,也徹底被驚呆了,原本心裏還有些好奇為什麽寧陽縣裏沒有人懂鐵匠活,現在也終於得到了答案。
沉默了好大一會兒,楊少峰楊大知縣才歎了一聲道:“算了,這事兒先擱到一邊,你們先繼續刨木花吧,鐵匠和鐵的事兒,由本官來想辦法解決。”
揮手讓幾個木匠回去繼續人工刨木花,楊大知縣又再一次鑽進了書房,開始琢磨著該怎麽才能往寧陽縣弄兩個鐵匠。
當然,如果單純的隻是想要弄兩個鐵匠,楊大知縣倒也不必這麽費勁,畢竟跟常茂、常升兩兄弟也算是有點兒交情,跟東宮通事舍人王瓊也算是有點兒交情,弄兩個鐵匠對於楊大知縣而言並不算太難。
楊大知縣想的是,能不能趁著這次的機會,直接弄個冶鐵的工坊出來——後世的河北能搞得轟轟烈烈,據說某個城市的瞞報產量都能上世界排行榜,沒道理地處山東的寧陽縣連個小冶鐵工坊搞不起來?
心裏打定主意,楊少峰楊大知縣決定再一次讓老朱當大冤種——你老朱把我楊某人當牛馬,我楊某人把你當冤種,很合理,對不對?
攤開奏本,楊大知縣便開始給朱皇帝寫奏本。
“兗州府寧陽縣知縣楊、謹奏為寧陽缺鐵,欲建冶鐵工坊。其因……伏候敕旨謹奏。”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寧陽縣衙門臣楊少峰。”
隻是還沒等墨跡幹透,跛五卻匆匆的趕來書房門外,向著楊大知縣拱手說道:“縣尊,汶上縣的趙知縣又來了,不過……”
見跛五有些遲疑,楊少峰便皺眉問道:“不過什麽?”
跛五道:“趙知縣好像已經不再是知縣大老爺了?反正小的看他這回穿的官服,可是跟上次所穿的有很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