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當中的孔明先生曾經說過:儒有小人君子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像孔希學這般的,其實連正經的小人之儒都算不上,甚至都不配稱之為儒。


    如果非得要帶個一個儒字,那也隻能稱呼他們為犬儒——然而這個稱呼不僅玷汙了儒,還侮辱了狗。


    楊大知縣向來心善,既不忍心看著孔希學他們以後被萬人唾罵,更不忍心讓狗子也因為他們而被連累。


    於是楊大知縣就打算再次出手,拯救已經走上歪路的孔希學等一眾“犬儒”。


    楊少峰斟酌著說道:“王兄可知,我中原之地數千年及其實無一年不戰,區別隻在於內、外,戰火隻在於大、小。”


    王瓊點了點頭,楊少峰又繼續說道:“曆年戰爭下來,我中原曆代先賢所著典籍不知遺失多少,或全本損於戰火,或是散失數頁內容,我等後輩竟無緣得見先賢文章。”


    王瓊再一次點頭,滿是唏噓的說道:“楊兄所言極是,似《青囊書》、《六韜》、《黃帝外經》、《魯班書》等著作皆已遺失,我等後輩無緣得見,實是一大憾事。”


    楊少峰嗯了一聲,說道:“杜樊川在《阿房宮賦》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若我不汲取曆代教訓,有所作為,豈不又是杜樊川所說的哀之而不鑒之?”


    王瓊心中一動,問道:“楊兄的意思是?”


    楊少峰道:“王瓊何不向陛下進言,使人修撰一本類書,將有文字以來的百家之書盡數收錄,再使人多加抄錄亦或多加刷印幾份,分置我大明各省,此後便再無遺失之虞,豈不美哉?”


    王瓊胸中熱血不湧,當即便站起身來,向著楊少峰一揖到地:“楊兄奇思妙想,能令後人不必再像我等感歎不見先賢典籍,實在是功德無量,下官佩服,佩服。”


    皇帝陛下會不會答應修撰這樣兒一份類書是皇帝陛下的事情,但是自己是一定要提出來的,哪怕最後是由孔希學他們那些腐儒修成,自己做為發起人,也一樣能附錄其上。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史留名!


    更何況,皇帝陛下又怎麽可能會不答應?


    自古以來,文治,武功,民生,這三項就是衡量一個皇帝是否能稱得上明君聖主的標準。


    論武功,當今皇帝驅逐韃虜,光複中華,武功之盛,已是曆代雄主所不及。


    論民生,朝堂上有善長公和青田先生他們,地方上有楊大知縣這般的官員為陛下效力,民生再差又能差到哪兒去?


    與武功、民生相比,文治反倒成了一個短處,畢竟大量的窮酸腐儒哭著喊著要為胡元盡忠守節,朝廷缺少官員已經缺到連不識字的農民都能拉來做官,哪怕是楊知縣想到修撰《洪武正韻》和《洪武字典》等書籍,這文治二字也多少差了點兒意思。


    可要是真能修撰出楊知縣所說的類書,當今皇帝的文治便能遠邁曆朝曆代之主,世無二匹!


    瞧著神情激動不已的王瓊,楊少峰趕忙站起身來,伸手扶住王瓊,“王兄這是幹什麽?楊某不過是提出些許想法,如何能當得王兄這般大禮。”


    王瓊直起身來,咬牙切齒的說道:“楊兄盡管放心便是,若這一份類書能夠開始修撰,孔希學等敗犬休想再有時間生出其他心思!”


    楊少峰卻哈的笑了一聲,說道:“王兄想的差了!”


    被楊少峰這麽一說,王瓊頓時愣住,傻傻的問道:“差了?”


    楊少峰嗯了一聲道:“孔希學已經在修撰《洪武大字典》,若是得以成功,陛下便要冊封他為衍聖公,這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更改。不過……”


    還是那句話,燕雲十六州陷於胡膻四百年,又經曆了胡元四等人的搞法,如今北方的漢人並不將南方的漢人視作同族,南方的漢人同樣也沒把北方的漢人當成自己人。


    朱重八想要收複北方的民心,首先就得先收複那些掌握了喉舌的文人,而孔希學就是朱重八朱皇帝要豎起來給北方士子們看的大旗。


    這也是為什麽朱重八朱皇帝明明看不上北宗,甚至都對孔克堅說出了“今不煩爾以官”這種話,最後卻還是沒有讓南宗襲封衍聖公,反而繼續冊封孔克堅之子孔希學為衍聖公的原因。


    楊大知縣笑了笑,說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終究還是有一絲機會,可以讓南宗反過來勝過北宗。”


    王瓊眼前一亮,目光灼灼的望著楊少峰說道:“楊兄的意思是,讓南宗之人來修撰這份類書?”


    楊少峰嗯了一聲道:“孔希學因為修撰《洪武大字典》等書而無暇他顧,這份類書自然是隻能交給南宗來負責,既然這份類書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則《洪武大字典》、《洪武正韻》等書也要包含其中。”


    王瓊當即便向楊少峰豎起了大拇指:“高明,還是楊兄高明,如此一來,南宗聲望更勝北宗,陛下要冊封南宗襲封衍聖公也就順理成章,尤其是楊兄方才所言,要將這份類書多抄錄印刷,分別放置於各省,燕雲之地的士子們也能因此而受益,自然也就說不出什麽來。”


    略微頓了頓,王瓊又問道:“依楊兄之見,這份類書該叫什麽名字才好?”


    楊少峰笑了笑,說道:“似這等包羅萬象的類書,修撰起來要集天下士人之力,又豈是我等可以命名?不如還是讓陛下去頭疼吧。”


    那老登要是願意叫做《洪武大典》呢,這書以後就是《洪武大典》,要是老登非得願意管這本書叫做《文獻大成》呢,也由得他去。


    對於楊大知縣而言,有沒有《永樂大典》很重要,但是叫不叫《永樂大典》就一點兒都不重要。


    至於說朱老四這個便宜小舅子以後的文治問題……這事兒還是等以後再說吧,總能找到解決辦法的。


    正當楊大知縣滿腦子胡思亂想的時候,王瓊卻直接站起身來,說道:“楊兄,那兩個醫戶會隨著藥材一起到寧陽縣,想來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還有你要的四柱清冊,下官這就回京去給你弄幾本,回頭讓人快馬送來寧陽縣,告辭。”


    楊少峰這一次卻是沒有再攔住王瓊,反而笑著對王瓊拱了拱手,說道:“王兄,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