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崇北坊,一隻麻雀停落牆頭,轉動小腦袋觀察宅院。突然一聲驚問響起,小麻雀渾身一抖,撲棱著翅膀飛走了。
“你說真的?”屋內的女子遽然起身,“布告上說隻要捐獻糧食三萬石,就能獲得一個科舉名額?!”
女管事回道:“沒錯東家,若是一時籌不到足夠的糧食,捐獻一萬兩銀子也可以。”
時下一石糧食均價在三百錢左右,三萬石折合銀子九千兩。
看上去直接捐糧食比較劃算,但糧食交易過程中價格會浮動,還要準備運輸的糧隊,跟交一萬兩的差距並不大。
女子驚愕之後,又緩緩坐下,問:“官府可說為何要籌糧?”
“布告上沒有明說,但糧食捐獻後會運往河南、山西、陝西三地。”
“山西……”女子驚訝,“山西發生什麽事了?”
管事搖首:“沒聽說,咱們離開家的時候還好好的。”
女子沉默片刻,問:“你說我該不該捐?”
“能得到科舉名額,應該有不少商戶都願意舍財爭取,”管事遲疑道,“不過對東家而言,意義不大。”
女子哂笑:“是啊,就算拿到名額,我的靈娘也考不了科舉。”
“東家若有親近的子侄,或許能同宗族交易。”管事安慰道。
“有道理,”女子下定決心,“反正我賺再多錢,也沒法全部守住,不如換取一些籌碼。英娘,該去何處捐獻?”
英娘詳細解釋:“若有三省原籍的商戶,可在原籍布政使司報名捐獻,限時十日,錢糧必須到位。若非原籍或在外地趕不及,可於當地藩司或相關府衙報名捐獻。”
京城的商人無疑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再就是河南、山西,南邊的湖廣、江西估計都趕不上趟。
女子不禁笑道:“那我還算幸運的。”
“是,不過京城豪商雲集,布告說先到先得,累積到五十萬石便不再募捐,每個商戶最多捐獻九萬石。”
女子驚訝:“還能捐九萬石?”
“嗯,東家,要不要現在就去順天府衙?”
“立刻備車。”
五十萬石不算小數目,但能不能保障受災百姓的溫飽還很難說。
根據戶部統計,河南約有四十六萬農戶。以歸德府治所商丘、開封府治所開封、河南府治所洛陽為中線,將河南分為南北兩部分。
因隻有北部降雪,遂削減一半,剩餘二十三萬戶。
這二十三萬戶中,還有不少地主、土紳,他們的田地占據近一半,倉庫堆積如山,暫時不在賑災之列,除去他們,便餘自耕農戶十三萬。
依照此法計算,山西二十二萬戶,陝西十二萬戶,三省共計四十七萬戶。
朝廷頒布的政令中,有一條叫做“刈麥計劃”。
河南、山西、陝西三省種植冬小麥,冬小麥一般會在芒種時節前後收割,也就是四月廿九。
成熟期前半個月到一個月,是小麥的灌漿期,灌漿期包括乳熟期和麵團期,前者需要十二到十三天,後者需要三天。
灌漿期結束,小麥的籽粒才算完整結出,再經過半個月的成熟期,籽粒變得飽滿,農民便可收割小麥獲得糧食。
而在灌漿期,小麥的莖葉最為關鍵,它們要在光合作用下凝成澱粉,從而結出籽粒。
一場大雪降下,這個過程會被無情打斷。
就算有些長得快的小麥已經結束灌漿期,大雪也會凍壞莖葉和新生的籽粒,到時候別說收獲糧食了,連青儲飼料都做不成。
以四月廿九為收割日,三省的小麥灌漿期大約在四月初到四月中。
河南偏南,小麥的成熟期來得更快,或許在四月十五之前,籽粒已經生成。
幸運的話,山西、陝西也會有一部分小麥提前結束灌漿期。
這時候的籽粒雖不飽滿,但至少也是籽粒,收割之後還是可以將就吃的。
朝廷的“刈麥計劃”,就是要三地農戶在四月十五之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麥。
提前收割,與“毀青”無異,農戶肯定不願意,他們會拚了老命,也要保護即將成熟的糧食。
這是他們辛辛苦苦種下的小麥,再等半個月就能收獲,誰能忍心提前收割?
所以謝明灼設立了獎勵機製。
第一,三省提前刈麥的農戶,今年賦稅全免。
第二,募捐來的錢糧不以賑災為名發放,而是用來激勵農戶自發參與“刈麥計劃”。
政令稱,一戶提前刈麥一畝,則獎勵五十斤糧食或等價銀子,兩畝則獎勵一百斤,依此類推。
隻要農戶依照政令安排,即便最後隻收割半畝,也不至於徹底絕望。
半畝糧食不夠吃,還有獎勵的二十五斤糧食,再不濟,朝廷還能繼續賑災。
來得及的話,既能搶收大部分小麥,又能拿到以“獎勵”為名的救濟糧,隻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有希望,百姓有希望,世道就不會亂。
第三,倘若提前收割的小麥沒有結出籽粒,朝廷會以青儲飼料的價格進行收購。
單是九邊重鎮的戰馬、牛羊,就能消化完這些飼料,更何況全國還有無數的養殖場。
京城重建的養豬場也正好需要飼料呢。
若是預警有誤,最後沒有下雪,有了這些補償,農戶也不會憤怒絕望到起義。
反正每年賦稅那麽重,交完稅自家也剩不了多少糧食,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農戶淪為佃戶。
全年免稅,拿到獎勵糧,幸運的話再收獲到已成熟的小麥,那今年可比往年活得輕鬆。
若當真降下大雪,農民也能有所保障,不至於流離失所。
朝廷隻是下達一個政令,沒有太大的損失。
商戶用錢財換取科舉名額,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隻會欣喜若狂。
這是謝明灼五人,能想到的最大程度減少損害的法子。
而政令能否完美執行,也是一場考驗。
朝廷特意下達指示,這次的“刈麥計劃”將成為三地官員本年度的考評標準,並勒令三地監察禦史嚴格監督。
就算八百裏加急,政令一時半會兒也沒法抵達三地,政令未傳開,京城最為熱門的話題依舊是“商戶捐糧得科舉”。
身在京城的商戶們熱情高漲,不過半日,布告還沒傳出京城,就把五十萬石錢糧包圓了。
謝明灼在晚膳後拿到捐獻名單,名單上標明每個商戶的戶籍、姓名、年齡、捐款數額及意向救濟地。
名單共十三人,有兩人並列第一,都捐了九萬石糧食。
首位是一名來自山西的豪商,姓呂名霏,二十九歲,也是唯一一位女性。
排在第二的叫周邃,來自南直隸蘇州府,二十五歲,同樣很年輕。
其餘大多是京城人士,零星幾個來自外省。
隻要他們能在有效期內,將錢糧送達目的地,就算完成任務,朝廷會特許他們獲得相應的科舉名額。
山西、河南離得近,京城多數商人選擇送往山西太原和河南開封。
呂霏原籍山西,自然選擇山西。
唯有陝西籍的商人和蘇州府周邃前往西安府,好在陝西農戶最少,賑災壓力相對較輕。
因離得遠,朝廷寬限他們可以延期三日。
“勺勺,一戶一畝就得四十七萬石,五十萬夠嗎?”謝長鋒不禁問。
謝明灼笑道:“此次是為救急,等真的發生雪災,五十萬可以暫時穩住局麵。屆時從各地調取糧食救濟既合情合理,又不會倉促。”
畢竟“道仙示警”站不住腳,用這個理由提前調糧,各地官府肯定要問個清楚,來回折騰沒完沒了。
“也對。”謝長鋒頓了下,又問,“按理說,甘肅更偏西北,怎沒有雪災?”
謝明爍繞著玉佩玩,掀了掀眼皮道:“這是小說的套路。”
“怎麽說?”
“三省下雪,唯獨甘肅不下,不是更顯天象異常嗎?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都發生了,豈不更加證實了‘皇帝不仁,天降災禍’的流言?”
謝長鋒:“……”
這皇帝當得真憋屈!
孟綺倒了一盞茶遞來,溫柔道:“不說這些沉重的話題了,勺勺,快到你生日了,你打算怎麽過?”
“不用大辦,就叫上家裏人一起吃頓飯吧。”
“在公主府還是在宮裏?”
“宮裏,你們出宮不方便。”
孟綺笑著點頭:“按照慣例,月底就得發帖子了,隻請還在京城的幾個宗室,還有孟家的人。”
“母後,這件事就勞您操心了。”謝明灼扒住她的袖子,靠上她的肩膀。
“不操心,我正愁著沒事幹,閑得都快發黴了。”孟綺揉揉她的腦袋,“倒是你,一天下來就沒歇過。”
“嗯嗯,所以需要母後愛的抱抱。”
“行行行,抱多久都行,要不今晚留下來跟我睡。”
謝長鋒:“咳。”
“我親愛的父皇,您嗓子怎麽了?”謝明爍在一旁擠眉弄眼,“可是近日天氣寒冷受了涼?要不要兒臣去請禦醫?”
“滾犢子!”謝長鋒麵色發紅,抄起紅木托盤起身拍過去。
謝明爍靈活閃動,跑到謝明烜身後,拿他擋住老父親的疼愛。
“唉。”謝明烜無奈歎了一聲,眼尾卻堆滿笑意。
笑鬧之後,殿外已然星月相擁。
謝明灼靠著母上大人,意態慵懶道:“我想請個文夫子和武師傅,你們有什麽建議?”
“有沒有要求?”謝明爍道,“學識淵博是基礎,朝堂上一抓一大把,幽默風趣?嚴肅正經?要不顏值高超也行,賞心悅目。”
謝明灼剜他一眼:“隻要能真心教我,都可。”
“真心?”謝明爍冷哼,“父皇下令,誰敢不真心?”
謝明烜:“不好說。初學者是很難察覺老師有沒有用心教的。”
因為什麽都不懂,老師說什麽就是什麽。
“我覺得昌蔚就不錯,今日見了,不是很迂腐,性情也溫和。”孟綺道,“就是事務繁忙,恐怕沒時間。”
謝長鋒點頭:“我也覺得他不錯,明天問問他。”
“武師傅呢?”
“要不明天我也問問威寧侯?”
謝明爍不禁笑了:“養豬找他兒子,監察禦史找他兒子,武師傅還得問他,這是逮著他一家薅啊。”
四人:“……”
這麽一想,確實有點不厚道哦。
謝明烜原身是個傻子,對這些毫不知情,不發表任何意見。
當然,他正在努力學習中。
“算了,招式我自己先練著。”謝明灼懶散起身,“箭術和馬術等找到合適的師傅可以再練。”
謝明爍:“我記得宮裏有演武場,養了不少武師傅,我也想學,要不咱倆結伴去。”
“行啊。”
謝明灼當晚就給自己製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
上午讀書,下午練武兩個時辰,其餘時間翻閱奏本。
奏本有時可以反映官員的性格特征和行事風格。
譬如,順天府知府開頭總會寫一句“聖躬安”,然後花大量筆墨描繪京城多麽繁華富庶,百姓生活多麽豐富多彩,讚美陛下多麽勵精圖治,祝願大啟朝千秋萬代。
這說明他每天確實閑著沒事幹,隻能寫文章虛度光陰,順便找找存在感。
又比如,山東巡鹽禦史經常在奏本裏寫這個月鹽場又出了多少鹽,漁民每日乘風破浪滿載而歸,海鮮真好吃,送些珍貴魚蝦請陛下品嚐。
孝敬是孝敬,就是謝明灼擔心他會痛風。
福建總督滿篇都是海寇,把他們形容得青麵獠牙、貪婪無度,還發誓要把他們狠狠削一頓,打得他們爹媽都不認,最後提一句能不能增加水師糧餉。
這些無關痛癢的奏本,經過通政司後直接呈上禦案,不需要票擬批紅,隻是供皇帝閑來翻閱打發時間。
真正討論國情的題本,由內閣和司禮監牢牢把控,謝明灼借著謝長鋒的手看過幾篇,深感慚愧,穿越過來,自己竟成了一個文盲。
有些題本引經據典,文辭深奧,加之她對啟朝各地風土人情和行政運轉不太了解,看得雲裏霧裏。
學習,必須要學習!
“你說真的?”屋內的女子遽然起身,“布告上說隻要捐獻糧食三萬石,就能獲得一個科舉名額?!”
女管事回道:“沒錯東家,若是一時籌不到足夠的糧食,捐獻一萬兩銀子也可以。”
時下一石糧食均價在三百錢左右,三萬石折合銀子九千兩。
看上去直接捐糧食比較劃算,但糧食交易過程中價格會浮動,還要準備運輸的糧隊,跟交一萬兩的差距並不大。
女子驚愕之後,又緩緩坐下,問:“官府可說為何要籌糧?”
“布告上沒有明說,但糧食捐獻後會運往河南、山西、陝西三地。”
“山西……”女子驚訝,“山西發生什麽事了?”
管事搖首:“沒聽說,咱們離開家的時候還好好的。”
女子沉默片刻,問:“你說我該不該捐?”
“能得到科舉名額,應該有不少商戶都願意舍財爭取,”管事遲疑道,“不過對東家而言,意義不大。”
女子哂笑:“是啊,就算拿到名額,我的靈娘也考不了科舉。”
“東家若有親近的子侄,或許能同宗族交易。”管事安慰道。
“有道理,”女子下定決心,“反正我賺再多錢,也沒法全部守住,不如換取一些籌碼。英娘,該去何處捐獻?”
英娘詳細解釋:“若有三省原籍的商戶,可在原籍布政使司報名捐獻,限時十日,錢糧必須到位。若非原籍或在外地趕不及,可於當地藩司或相關府衙報名捐獻。”
京城的商人無疑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再就是河南、山西,南邊的湖廣、江西估計都趕不上趟。
女子不禁笑道:“那我還算幸運的。”
“是,不過京城豪商雲集,布告說先到先得,累積到五十萬石便不再募捐,每個商戶最多捐獻九萬石。”
女子驚訝:“還能捐九萬石?”
“嗯,東家,要不要現在就去順天府衙?”
“立刻備車。”
五十萬石不算小數目,但能不能保障受災百姓的溫飽還很難說。
根據戶部統計,河南約有四十六萬農戶。以歸德府治所商丘、開封府治所開封、河南府治所洛陽為中線,將河南分為南北兩部分。
因隻有北部降雪,遂削減一半,剩餘二十三萬戶。
這二十三萬戶中,還有不少地主、土紳,他們的田地占據近一半,倉庫堆積如山,暫時不在賑災之列,除去他們,便餘自耕農戶十三萬。
依照此法計算,山西二十二萬戶,陝西十二萬戶,三省共計四十七萬戶。
朝廷頒布的政令中,有一條叫做“刈麥計劃”。
河南、山西、陝西三省種植冬小麥,冬小麥一般會在芒種時節前後收割,也就是四月廿九。
成熟期前半個月到一個月,是小麥的灌漿期,灌漿期包括乳熟期和麵團期,前者需要十二到十三天,後者需要三天。
灌漿期結束,小麥的籽粒才算完整結出,再經過半個月的成熟期,籽粒變得飽滿,農民便可收割小麥獲得糧食。
而在灌漿期,小麥的莖葉最為關鍵,它們要在光合作用下凝成澱粉,從而結出籽粒。
一場大雪降下,這個過程會被無情打斷。
就算有些長得快的小麥已經結束灌漿期,大雪也會凍壞莖葉和新生的籽粒,到時候別說收獲糧食了,連青儲飼料都做不成。
以四月廿九為收割日,三省的小麥灌漿期大約在四月初到四月中。
河南偏南,小麥的成熟期來得更快,或許在四月十五之前,籽粒已經生成。
幸運的話,山西、陝西也會有一部分小麥提前結束灌漿期。
這時候的籽粒雖不飽滿,但至少也是籽粒,收割之後還是可以將就吃的。
朝廷的“刈麥計劃”,就是要三地農戶在四月十五之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麥。
提前收割,與“毀青”無異,農戶肯定不願意,他們會拚了老命,也要保護即將成熟的糧食。
這是他們辛辛苦苦種下的小麥,再等半個月就能收獲,誰能忍心提前收割?
所以謝明灼設立了獎勵機製。
第一,三省提前刈麥的農戶,今年賦稅全免。
第二,募捐來的錢糧不以賑災為名發放,而是用來激勵農戶自發參與“刈麥計劃”。
政令稱,一戶提前刈麥一畝,則獎勵五十斤糧食或等價銀子,兩畝則獎勵一百斤,依此類推。
隻要農戶依照政令安排,即便最後隻收割半畝,也不至於徹底絕望。
半畝糧食不夠吃,還有獎勵的二十五斤糧食,再不濟,朝廷還能繼續賑災。
來得及的話,既能搶收大部分小麥,又能拿到以“獎勵”為名的救濟糧,隻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有希望,百姓有希望,世道就不會亂。
第三,倘若提前收割的小麥沒有結出籽粒,朝廷會以青儲飼料的價格進行收購。
單是九邊重鎮的戰馬、牛羊,就能消化完這些飼料,更何況全國還有無數的養殖場。
京城重建的養豬場也正好需要飼料呢。
若是預警有誤,最後沒有下雪,有了這些補償,農戶也不會憤怒絕望到起義。
反正每年賦稅那麽重,交完稅自家也剩不了多少糧食,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農戶淪為佃戶。
全年免稅,拿到獎勵糧,幸運的話再收獲到已成熟的小麥,那今年可比往年活得輕鬆。
若當真降下大雪,農民也能有所保障,不至於流離失所。
朝廷隻是下達一個政令,沒有太大的損失。
商戶用錢財換取科舉名額,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隻會欣喜若狂。
這是謝明灼五人,能想到的最大程度減少損害的法子。
而政令能否完美執行,也是一場考驗。
朝廷特意下達指示,這次的“刈麥計劃”將成為三地官員本年度的考評標準,並勒令三地監察禦史嚴格監督。
就算八百裏加急,政令一時半會兒也沒法抵達三地,政令未傳開,京城最為熱門的話題依舊是“商戶捐糧得科舉”。
身在京城的商戶們熱情高漲,不過半日,布告還沒傳出京城,就把五十萬石錢糧包圓了。
謝明灼在晚膳後拿到捐獻名單,名單上標明每個商戶的戶籍、姓名、年齡、捐款數額及意向救濟地。
名單共十三人,有兩人並列第一,都捐了九萬石糧食。
首位是一名來自山西的豪商,姓呂名霏,二十九歲,也是唯一一位女性。
排在第二的叫周邃,來自南直隸蘇州府,二十五歲,同樣很年輕。
其餘大多是京城人士,零星幾個來自外省。
隻要他們能在有效期內,將錢糧送達目的地,就算完成任務,朝廷會特許他們獲得相應的科舉名額。
山西、河南離得近,京城多數商人選擇送往山西太原和河南開封。
呂霏原籍山西,自然選擇山西。
唯有陝西籍的商人和蘇州府周邃前往西安府,好在陝西農戶最少,賑災壓力相對較輕。
因離得遠,朝廷寬限他們可以延期三日。
“勺勺,一戶一畝就得四十七萬石,五十萬夠嗎?”謝長鋒不禁問。
謝明灼笑道:“此次是為救急,等真的發生雪災,五十萬可以暫時穩住局麵。屆時從各地調取糧食救濟既合情合理,又不會倉促。”
畢竟“道仙示警”站不住腳,用這個理由提前調糧,各地官府肯定要問個清楚,來回折騰沒完沒了。
“也對。”謝長鋒頓了下,又問,“按理說,甘肅更偏西北,怎沒有雪災?”
謝明爍繞著玉佩玩,掀了掀眼皮道:“這是小說的套路。”
“怎麽說?”
“三省下雪,唯獨甘肅不下,不是更顯天象異常嗎?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都發生了,豈不更加證實了‘皇帝不仁,天降災禍’的流言?”
謝長鋒:“……”
這皇帝當得真憋屈!
孟綺倒了一盞茶遞來,溫柔道:“不說這些沉重的話題了,勺勺,快到你生日了,你打算怎麽過?”
“不用大辦,就叫上家裏人一起吃頓飯吧。”
“在公主府還是在宮裏?”
“宮裏,你們出宮不方便。”
孟綺笑著點頭:“按照慣例,月底就得發帖子了,隻請還在京城的幾個宗室,還有孟家的人。”
“母後,這件事就勞您操心了。”謝明灼扒住她的袖子,靠上她的肩膀。
“不操心,我正愁著沒事幹,閑得都快發黴了。”孟綺揉揉她的腦袋,“倒是你,一天下來就沒歇過。”
“嗯嗯,所以需要母後愛的抱抱。”
“行行行,抱多久都行,要不今晚留下來跟我睡。”
謝長鋒:“咳。”
“我親愛的父皇,您嗓子怎麽了?”謝明爍在一旁擠眉弄眼,“可是近日天氣寒冷受了涼?要不要兒臣去請禦醫?”
“滾犢子!”謝長鋒麵色發紅,抄起紅木托盤起身拍過去。
謝明爍靈活閃動,跑到謝明烜身後,拿他擋住老父親的疼愛。
“唉。”謝明烜無奈歎了一聲,眼尾卻堆滿笑意。
笑鬧之後,殿外已然星月相擁。
謝明灼靠著母上大人,意態慵懶道:“我想請個文夫子和武師傅,你們有什麽建議?”
“有沒有要求?”謝明爍道,“學識淵博是基礎,朝堂上一抓一大把,幽默風趣?嚴肅正經?要不顏值高超也行,賞心悅目。”
謝明灼剜他一眼:“隻要能真心教我,都可。”
“真心?”謝明爍冷哼,“父皇下令,誰敢不真心?”
謝明烜:“不好說。初學者是很難察覺老師有沒有用心教的。”
因為什麽都不懂,老師說什麽就是什麽。
“我覺得昌蔚就不錯,今日見了,不是很迂腐,性情也溫和。”孟綺道,“就是事務繁忙,恐怕沒時間。”
謝長鋒點頭:“我也覺得他不錯,明天問問他。”
“武師傅呢?”
“要不明天我也問問威寧侯?”
謝明爍不禁笑了:“養豬找他兒子,監察禦史找他兒子,武師傅還得問他,這是逮著他一家薅啊。”
四人:“……”
這麽一想,確實有點不厚道哦。
謝明烜原身是個傻子,對這些毫不知情,不發表任何意見。
當然,他正在努力學習中。
“算了,招式我自己先練著。”謝明灼懶散起身,“箭術和馬術等找到合適的師傅可以再練。”
謝明爍:“我記得宮裏有演武場,養了不少武師傅,我也想學,要不咱倆結伴去。”
“行啊。”
謝明灼當晚就給自己製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
上午讀書,下午練武兩個時辰,其餘時間翻閱奏本。
奏本有時可以反映官員的性格特征和行事風格。
譬如,順天府知府開頭總會寫一句“聖躬安”,然後花大量筆墨描繪京城多麽繁華富庶,百姓生活多麽豐富多彩,讚美陛下多麽勵精圖治,祝願大啟朝千秋萬代。
這說明他每天確實閑著沒事幹,隻能寫文章虛度光陰,順便找找存在感。
又比如,山東巡鹽禦史經常在奏本裏寫這個月鹽場又出了多少鹽,漁民每日乘風破浪滿載而歸,海鮮真好吃,送些珍貴魚蝦請陛下品嚐。
孝敬是孝敬,就是謝明灼擔心他會痛風。
福建總督滿篇都是海寇,把他們形容得青麵獠牙、貪婪無度,還發誓要把他們狠狠削一頓,打得他們爹媽都不認,最後提一句能不能增加水師糧餉。
這些無關痛癢的奏本,經過通政司後直接呈上禦案,不需要票擬批紅,隻是供皇帝閑來翻閱打發時間。
真正討論國情的題本,由內閣和司禮監牢牢把控,謝明灼借著謝長鋒的手看過幾篇,深感慚愧,穿越過來,自己竟成了一個文盲。
有些題本引經據典,文辭深奧,加之她對啟朝各地風土人情和行政運轉不太了解,看得雲裏霧裏。
學習,必須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