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帶著關寧軍,倉皇逃竄到定邊營,短暫歇腳後又撤到東麵二十多裏的三山堡,直到天黑以後,才進了三山堡安頓下來。
到了三山堡以後,關寧眾將聚在一起,商討接下來怎麽辦。現在關寧軍勢單力薄,已經沒能力,單獨與李錦所率的順軍主力對戰。
吳三桂本想和眾人商討接下來怎麽辦,是繼續尾隨順軍,尋找機會;還是去西安與八旗主力合兵。
隻不過,還沒討論個所以然出來,就有人談起今天的戰事。
“流寇人馬眾多,現在他們也知道我們跟在後麵,以後就沒機會偷襲了!這麽好的一次機會,還是三對一,可惜我們沒能消滅這股流寇。”
“今天隻要再有半個時辰的時間,我們就能剿滅流寇,可惜李錦率騎兵趕到戰場,我們功虧一簣!”
“我軍斥候沒能切斷順軍之間的聯係,才讓李錦及時知道李友被圍,帶來援兵解圍。這次作戰失利,就是我們斥候沒起到作用!”
眾將將矛頭都對準統率斥候的祖進忠,他確實放跑了順軍的斥候,自知理虧,所以也沒有說話,坐在人群中一言不發。
吳三桂見眾人剛開始還在討論戰事,慢慢的就開始追究起今天的責任來了,再讓他們說下去,恐怕要破壞關寧眾將之間的關係了。
就剩下這點人馬,可不能再起內訌了。
所以吳三桂急忙開口定下基調:“今日戰事已經過去,大家都做的很好,隻是我們和流寇的力量過於懸殊,所以他們援兵到來以後,我軍才不得不退。現在我們要商議接下來怎麽行動。”
吳三桂本想向阿濟格和朝廷上一本,參奏石廷柱等人坐失良機,導致賊酋李錦逃脫。不過他自己也在延安報捷奏本上署了名,同時還得罪六個漢軍八旗的固山額真,以後自己在大清朝堂也不好混!
吳三桂把今天這一頁翻過去後,掃視眾將,希望他們能為關寧軍的下一步行動,提一些建議。
吳三桂這一表態,剛好替祖進忠解了圍,現在周圍眾人都沉默不語,祖進忠捋了捋思緒,起身對眾人說道:“流寇現在已經知道我軍尾隨在他們後麵,已經不會再有突然襲擊的時機,況且我軍現在隻剩下不到四千人,並且全是步軍,萬一被流寇埋伏,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說完這些,祖進忠又環視一圈,抱拳對吳三桂行禮,然後才說道:“末將以為,我們不能再在陝北耗下去,應該盡快趕到西安,聯絡已經降清的各路兵馬一起,堵截流寇。”
吳三桂聽了祖進忠的話,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其他人見他這個動作,也明白他就是想退兵了。
大家也就不便說什麽,都等著他一錘定音,決定大軍下一步的行動。
吳三桂等了一會兒,見眾將都不說話,直接開口說道:“祖將軍的話,本王認為很有道理。下一步我們還是以擴大勢力為主,否則再有好機會,我們兵力不足,也是抓不住的!”
吳用仁聽了吳三桂的話,立刻追問道:“那我們接下來怎麽辦?”
吳三桂想了想,狡黠一笑,說道:“我們不追了,現在去西安,讓將士們在西安休整幾天,聽說朝廷新任命了三邊總督,招降了西北不少駐軍,本王去找他,讓他調派兵馬,和我們一起圍堵李錦。”
能找到援兵大家都高興,隻是在哪兒才能堵住李錦呢?
吳三桂走到地圖架邊,一手抱住前胸,一手撫著下巴,麵對著地圖思考。其他人的眼光,也隨著吳三桂一起轉到地圖上。
許久過後,吳三桂才放下手臂,回到座位上,對大家分析道:“李錦大軍現在駐紮花馬池,北麵是套虜地盤,東麵已經被大清占了,西麵土地貧瘠,人口稀少,根本養不起那麽多兵。所以他們隻能向南,去和李自成匯合,那麽漢中就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也不知是吳三桂眼光毒辣,還是西北地形使然,沒過多久,他就推測出李錦的計劃的路線。
既然知道李錦想要怎麽走,就好辦了,直接去漢中,借助漢中周圍的地勢,堵住李錦的南下之路,等三邊總督調陝西兵馬,圍殲李錦!
麾下部將沒有意見,吳三桂也就一錘定音,命令道:“大軍明日一早撤回西安,本王去找新任三邊總督調兵,咱們在漢中,再和李錦決一雌雄!”
軍令一下,眾將也就明白接下來做什麽了,一起接了軍令,然後各自回營準備。
……
李錦這邊接應李友回營後,收治傷兵,掩埋死者,統計戰損等事,也忙到深更半夜,李錦才聚齊眾將,想要一起開個會,研究一下吳三桂的行蹤。
等順軍中將軍級別的人都到了李錦的帥帳,他先奠定此次討論的基調:大軍馬上就要撤退,如何對待一直尾隨大軍後麵的關寧軍。
李錦話音剛落,張能就結果話茬,說道:“我們一路從延安過來,大軍後麵的斥候探查範圍都超過三十裏,也沒有發現關寧軍在我們身後,他們肯定也怕我們突襲,所以才會遠遠的跟著。現在如果我們要去剿滅關寧軍,要奔襲四五十裏,還不一定能抓住他們,耽誤時間不說,萬一被埋伏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李錦聽了張能的話,略微點了點頭,他本意也是不想管關寧軍的,反正吳三桂也隻剩下四千人馬,翻不起什麽大浪,隻要順軍休整好以後,盡快南下離開陝北,早日去荊襄與東路大軍匯合才是正理。
高一功也讚成張能的觀點:“我們從榆林出來,也跟的有尾巴,不過他們比較冒進,被我們在龍州堡打了。吳三桂就小心多了,離我們四五十裏遠,我們一時間也抓不住他,還是盡快南下,不要在西北耽誤時間了!”
有了高一功和張能的意見,李錦心裏就打定主意,在花馬池休整好以後,直接南下,最多派出斥候警戒周圍五十裏就行了。
不過這時,馬重僖又開口,急切地說道:“大軍一路還要走幾千裏,哪兒有日日防賊的道理?不把吳三桂打了,我們南下路上也會一直提心吊膽!”
不可否認馬重僖說的也有道理,楊彥昌和李友等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尤其是李友,被吳三桂暗算以後,帶出去的一千多兵馬傷亡過半,無論是想永絕後患,還是想要報仇,都希望能盡起大軍,剿滅吳三桂!
李錦一時也不好抉擇,隻能讓眾人散去,加派斥候探查周圍,弄清楚關寧軍的動向,再做決斷。
到了三山堡以後,關寧眾將聚在一起,商討接下來怎麽辦。現在關寧軍勢單力薄,已經沒能力,單獨與李錦所率的順軍主力對戰。
吳三桂本想和眾人商討接下來怎麽辦,是繼續尾隨順軍,尋找機會;還是去西安與八旗主力合兵。
隻不過,還沒討論個所以然出來,就有人談起今天的戰事。
“流寇人馬眾多,現在他們也知道我們跟在後麵,以後就沒機會偷襲了!這麽好的一次機會,還是三對一,可惜我們沒能消滅這股流寇。”
“今天隻要再有半個時辰的時間,我們就能剿滅流寇,可惜李錦率騎兵趕到戰場,我們功虧一簣!”
“我軍斥候沒能切斷順軍之間的聯係,才讓李錦及時知道李友被圍,帶來援兵解圍。這次作戰失利,就是我們斥候沒起到作用!”
眾將將矛頭都對準統率斥候的祖進忠,他確實放跑了順軍的斥候,自知理虧,所以也沒有說話,坐在人群中一言不發。
吳三桂見眾人剛開始還在討論戰事,慢慢的就開始追究起今天的責任來了,再讓他們說下去,恐怕要破壞關寧眾將之間的關係了。
就剩下這點人馬,可不能再起內訌了。
所以吳三桂急忙開口定下基調:“今日戰事已經過去,大家都做的很好,隻是我們和流寇的力量過於懸殊,所以他們援兵到來以後,我軍才不得不退。現在我們要商議接下來怎麽行動。”
吳三桂本想向阿濟格和朝廷上一本,參奏石廷柱等人坐失良機,導致賊酋李錦逃脫。不過他自己也在延安報捷奏本上署了名,同時還得罪六個漢軍八旗的固山額真,以後自己在大清朝堂也不好混!
吳三桂把今天這一頁翻過去後,掃視眾將,希望他們能為關寧軍的下一步行動,提一些建議。
吳三桂這一表態,剛好替祖進忠解了圍,現在周圍眾人都沉默不語,祖進忠捋了捋思緒,起身對眾人說道:“流寇現在已經知道我軍尾隨在他們後麵,已經不會再有突然襲擊的時機,況且我軍現在隻剩下不到四千人,並且全是步軍,萬一被流寇埋伏,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說完這些,祖進忠又環視一圈,抱拳對吳三桂行禮,然後才說道:“末將以為,我們不能再在陝北耗下去,應該盡快趕到西安,聯絡已經降清的各路兵馬一起,堵截流寇。”
吳三桂聽了祖進忠的話,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其他人見他這個動作,也明白他就是想退兵了。
大家也就不便說什麽,都等著他一錘定音,決定大軍下一步的行動。
吳三桂等了一會兒,見眾將都不說話,直接開口說道:“祖將軍的話,本王認為很有道理。下一步我們還是以擴大勢力為主,否則再有好機會,我們兵力不足,也是抓不住的!”
吳用仁聽了吳三桂的話,立刻追問道:“那我們接下來怎麽辦?”
吳三桂想了想,狡黠一笑,說道:“我們不追了,現在去西安,讓將士們在西安休整幾天,聽說朝廷新任命了三邊總督,招降了西北不少駐軍,本王去找他,讓他調派兵馬,和我們一起圍堵李錦。”
能找到援兵大家都高興,隻是在哪兒才能堵住李錦呢?
吳三桂走到地圖架邊,一手抱住前胸,一手撫著下巴,麵對著地圖思考。其他人的眼光,也隨著吳三桂一起轉到地圖上。
許久過後,吳三桂才放下手臂,回到座位上,對大家分析道:“李錦大軍現在駐紮花馬池,北麵是套虜地盤,東麵已經被大清占了,西麵土地貧瘠,人口稀少,根本養不起那麽多兵。所以他們隻能向南,去和李自成匯合,那麽漢中就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也不知是吳三桂眼光毒辣,還是西北地形使然,沒過多久,他就推測出李錦的計劃的路線。
既然知道李錦想要怎麽走,就好辦了,直接去漢中,借助漢中周圍的地勢,堵住李錦的南下之路,等三邊總督調陝西兵馬,圍殲李錦!
麾下部將沒有意見,吳三桂也就一錘定音,命令道:“大軍明日一早撤回西安,本王去找新任三邊總督調兵,咱們在漢中,再和李錦決一雌雄!”
軍令一下,眾將也就明白接下來做什麽了,一起接了軍令,然後各自回營準備。
……
李錦這邊接應李友回營後,收治傷兵,掩埋死者,統計戰損等事,也忙到深更半夜,李錦才聚齊眾將,想要一起開個會,研究一下吳三桂的行蹤。
等順軍中將軍級別的人都到了李錦的帥帳,他先奠定此次討論的基調:大軍馬上就要撤退,如何對待一直尾隨大軍後麵的關寧軍。
李錦話音剛落,張能就結果話茬,說道:“我們一路從延安過來,大軍後麵的斥候探查範圍都超過三十裏,也沒有發現關寧軍在我們身後,他們肯定也怕我們突襲,所以才會遠遠的跟著。現在如果我們要去剿滅關寧軍,要奔襲四五十裏,還不一定能抓住他們,耽誤時間不說,萬一被埋伏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李錦聽了張能的話,略微點了點頭,他本意也是不想管關寧軍的,反正吳三桂也隻剩下四千人馬,翻不起什麽大浪,隻要順軍休整好以後,盡快南下離開陝北,早日去荊襄與東路大軍匯合才是正理。
高一功也讚成張能的觀點:“我們從榆林出來,也跟的有尾巴,不過他們比較冒進,被我們在龍州堡打了。吳三桂就小心多了,離我們四五十裏遠,我們一時間也抓不住他,還是盡快南下,不要在西北耽誤時間了!”
有了高一功和張能的意見,李錦心裏就打定主意,在花馬池休整好以後,直接南下,最多派出斥候警戒周圍五十裏就行了。
不過這時,馬重僖又開口,急切地說道:“大軍一路還要走幾千裏,哪兒有日日防賊的道理?不把吳三桂打了,我們南下路上也會一直提心吊膽!”
不可否認馬重僖說的也有道理,楊彥昌和李友等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尤其是李友,被吳三桂暗算以後,帶出去的一千多兵馬傷亡過半,無論是想永絕後患,還是想要報仇,都希望能盡起大軍,剿滅吳三桂!
李錦一時也不好抉擇,隻能讓眾人散去,加派斥候探查周圍,弄清楚關寧軍的動向,再做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