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看著張鼐的樣子,噗呲笑了出來,然後起身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明天一早,咱們先問問城內的百姓,這個縣官怎麽樣,如果真有不法,咱們再在將士們和臨湘百姓麵前殺了他,然後開倉放糧!”
“你也改改習慣,可別以後在史書上留下:張鼐,大順義侯,作戰勇猛,嗜殺尤甚的記載!走吧,天不早了,咱們回營吃飯,順便看看浮橋怎麽樣了。”
隨後李錦安排人看管好臨湘縣令,又在進城的順軍中重申了,不殺不劫,公買公賣的軍紀以後,和張鼐一起出城回了軍營。
和將士們一起吃了晚飯,江上燈火通明還在架橋,看樣子在長江上架浮橋確實有難度,從岸邊到江中沙洲六百多步,這都快一個時辰了,剛拉了兩條纜繩,打了幾個木樁。
看來在長江上搭浮橋,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李錦端著飯碗,讓跟在身邊的韓良說道:“去讓搭浮橋的兄弟們換班回營吃飯,另外把那群漁民也叫過來一起吃飯吧,我有點事要問他們。”
韓良走了以後,李錦就吩咐夥頭兵,準備些吃食抬到軍營外,自己也在那裏,等那群漁民過來。
不多時,劉虎就帶著那些,幫忙架設浮橋的二三十個漁民來到李錦跟前,幾人直勾勾的看著李錦手中的大米飯,李錦笑了笑,說道:“大家別急,去把你們家人叫來,今天大家敞開吃!”
“多謝將軍!”
“我不是說了嘛,你們幫我幹活,我管飯。我把你們要過來幹活,不能讓你們家裏婦孺挨餓吧?快去叫人吧!”
“多謝將軍,將軍公侯萬代!”這群漁民有一麵感謝李錦,一麵往停在不遠處的漁船那兒跑,準備招呼家人過來吃飯。
不一會兒,漁船上下來不少衣衫襤褸的老人小孩,每人手裏拿著黝黑的陶碗,往李錦這裏飛奔。看這架勢,一桶米飯還不夠,李錦又吩咐韓良,再去拿點飯菜,請客吃飯飯不夠吃,可就太掉價了。
現在正是經營順軍親民形象的時候,不能心疼點糧食。
果不其然,這群人剛湧過來,就把木桶裏的米飯盛完了,李錦在木桶邊,一邊給他們盛飯,一邊吆喝:“大家別隻吃米飯,那邊還有兩桶菜,一起拌著吃。”
劉虎在旁邊一臉訕笑的和李錦解釋道:“我們很少能吃到大米,現在能敞開了吃,大家都不想吃菜!”
李錦一邊打飯,一邊和他聊道:“你們不種地,隻打漁,吃的糧食怎麽弄來?”
劉虎嘴裏一邊嚼飯,一邊給李錦介紹:“我們打了魚,在碼頭賣了,然後進城買糧。隻是前些年北方遭災,連帶著我們這裏的米價也漲的厲害。去年我們這裏也有旱災,打到的魚也少了,所以大家才餓的皮包骨。”
“你們這裏的縣令不撥糧救濟嗎?”
“最開始還能和城裏的大戶,設粥棚接濟,隻是時間久了施的粥越來越稀,想來時間久了官倉裏也沒糧了。”
“看來你們這裏的縣令,還不算壞!”
劉虎想了想,評價道:“還行吧,他在這兒有兩三年了,沒聽說有欺壓百姓的事。”
李錦笑著說道:“這年頭不欺壓百姓,不貪墨就算是好官啦!”隨後又對周圍的漁民喊,“大家慢點吃,不夠了還有!明天軍中開飯的時候,你們還一起過來吃!”
一陣狼吞虎咽過後,都吃飽飯,漁民們謝過李錦後,返回船上,劉虎他們繼續去搭橋。李錦則回營找到張鼐,叫上他一起進了城。
張鼐還不明所以,一頭霧水的問李錦:“這麽晚了咱們進城幹什麽?城裏這時候都宵禁了!”
“咱們進城走訪,打聽一下那個縣令的官聲和能力怎麽樣。咱們大順不缺將,但是文官都沒了,治理州縣沒有文官可不行,如果這個縣令官聲和能力都不錯,我想邀請他去荊州!”
張鼐大笑著說:“還邀請,你弄的太麻煩了,直接綁去就是了!諒他也不敢反抗。”
李錦瞟了他一眼,心裏吐槽,順軍高層如果都是著種想法,那真就沒救了。幸好袁宗第和田見秀還是通情達理,照顧百姓的。
嫌棄歸嫌棄,該勸還是要勸:“陛下從在襄陽時,就開科舉招攬讀書人治理州縣,咱們都能打仗,但是將士們的糧餉不能一直吃大戶吧?還是要有讀書人替我們治理百姓,征收賦稅。”
張鼐麵無表情的說道:“你又拿陛下來壓我,我說不過你。走吧,一起去看看你救下的這個官兒怎麽樣!”
隨後兩人聯袂進了臨湘城,李錦隨手敲了敲一個小院的門,等了一會兒才有個顫巍巍的聲音問道:“誰啊?”
李錦清了清嗓子,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溫和一些,然後回答道:“我們是大順軍,路過這裏,想要討口水喝!”
門內的老大娘,知道這年頭兵過如梳,匪過如篦,沒有什麽軍不擾民的。不過他又不敢無視門口敲門的人,萬一人家不講理,直接撞門進來開搶,還是自己老老實實的開門,隻要他們不殺人,隨他們搶吧,反正家裏也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了!
老大娘透過門縫,看到外麵站著兩個年輕的軍將,其中一個還一臉微笑,看起來不像不講理的樣子,老大娘稍微安心了點,然後小心翼翼的抽開了門栓。
門板打開後,沒等老大娘先開口,李錦先微笑著對老人解釋說:“大娘,我們是巡邏的兵丁,路過這裏,想要討口水喝,大娘家裏方便嗎?”
兩個拿刀的壯漢,一個老大娘敢說不方便嗎!
老大娘麵色僵硬,側著身子把李錦和張鼐讓進了院子。李錦環視了一周,院子裏除了常走的地方,其餘地方都是一片雜草。
老大娘正準備去廚房給李錦兩人拿水,李錦拉著張鼐坐在屋簷下,然後對老大娘說:“大娘,先不忙倒水,能不能坐下和我們嘮嘮。我們剛到臨湘,想要了解些情況。”
老大娘聽到了李錦的話,停住腳步,轉身打量了一下李錦二人,在遠處找個牆角,坐了下來。
“你也改改習慣,可別以後在史書上留下:張鼐,大順義侯,作戰勇猛,嗜殺尤甚的記載!走吧,天不早了,咱們回營吃飯,順便看看浮橋怎麽樣了。”
隨後李錦安排人看管好臨湘縣令,又在進城的順軍中重申了,不殺不劫,公買公賣的軍紀以後,和張鼐一起出城回了軍營。
和將士們一起吃了晚飯,江上燈火通明還在架橋,看樣子在長江上架浮橋確實有難度,從岸邊到江中沙洲六百多步,這都快一個時辰了,剛拉了兩條纜繩,打了幾個木樁。
看來在長江上搭浮橋,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李錦端著飯碗,讓跟在身邊的韓良說道:“去讓搭浮橋的兄弟們換班回營吃飯,另外把那群漁民也叫過來一起吃飯吧,我有點事要問他們。”
韓良走了以後,李錦就吩咐夥頭兵,準備些吃食抬到軍營外,自己也在那裏,等那群漁民過來。
不多時,劉虎就帶著那些,幫忙架設浮橋的二三十個漁民來到李錦跟前,幾人直勾勾的看著李錦手中的大米飯,李錦笑了笑,說道:“大家別急,去把你們家人叫來,今天大家敞開吃!”
“多謝將軍!”
“我不是說了嘛,你們幫我幹活,我管飯。我把你們要過來幹活,不能讓你們家裏婦孺挨餓吧?快去叫人吧!”
“多謝將軍,將軍公侯萬代!”這群漁民有一麵感謝李錦,一麵往停在不遠處的漁船那兒跑,準備招呼家人過來吃飯。
不一會兒,漁船上下來不少衣衫襤褸的老人小孩,每人手裏拿著黝黑的陶碗,往李錦這裏飛奔。看這架勢,一桶米飯還不夠,李錦又吩咐韓良,再去拿點飯菜,請客吃飯飯不夠吃,可就太掉價了。
現在正是經營順軍親民形象的時候,不能心疼點糧食。
果不其然,這群人剛湧過來,就把木桶裏的米飯盛完了,李錦在木桶邊,一邊給他們盛飯,一邊吆喝:“大家別隻吃米飯,那邊還有兩桶菜,一起拌著吃。”
劉虎在旁邊一臉訕笑的和李錦解釋道:“我們很少能吃到大米,現在能敞開了吃,大家都不想吃菜!”
李錦一邊打飯,一邊和他聊道:“你們不種地,隻打漁,吃的糧食怎麽弄來?”
劉虎嘴裏一邊嚼飯,一邊給李錦介紹:“我們打了魚,在碼頭賣了,然後進城買糧。隻是前些年北方遭災,連帶著我們這裏的米價也漲的厲害。去年我們這裏也有旱災,打到的魚也少了,所以大家才餓的皮包骨。”
“你們這裏的縣令不撥糧救濟嗎?”
“最開始還能和城裏的大戶,設粥棚接濟,隻是時間久了施的粥越來越稀,想來時間久了官倉裏也沒糧了。”
“看來你們這裏的縣令,還不算壞!”
劉虎想了想,評價道:“還行吧,他在這兒有兩三年了,沒聽說有欺壓百姓的事。”
李錦笑著說道:“這年頭不欺壓百姓,不貪墨就算是好官啦!”隨後又對周圍的漁民喊,“大家慢點吃,不夠了還有!明天軍中開飯的時候,你們還一起過來吃!”
一陣狼吞虎咽過後,都吃飽飯,漁民們謝過李錦後,返回船上,劉虎他們繼續去搭橋。李錦則回營找到張鼐,叫上他一起進了城。
張鼐還不明所以,一頭霧水的問李錦:“這麽晚了咱們進城幹什麽?城裏這時候都宵禁了!”
“咱們進城走訪,打聽一下那個縣令的官聲和能力怎麽樣。咱們大順不缺將,但是文官都沒了,治理州縣沒有文官可不行,如果這個縣令官聲和能力都不錯,我想邀請他去荊州!”
張鼐大笑著說:“還邀請,你弄的太麻煩了,直接綁去就是了!諒他也不敢反抗。”
李錦瞟了他一眼,心裏吐槽,順軍高層如果都是著種想法,那真就沒救了。幸好袁宗第和田見秀還是通情達理,照顧百姓的。
嫌棄歸嫌棄,該勸還是要勸:“陛下從在襄陽時,就開科舉招攬讀書人治理州縣,咱們都能打仗,但是將士們的糧餉不能一直吃大戶吧?還是要有讀書人替我們治理百姓,征收賦稅。”
張鼐麵無表情的說道:“你又拿陛下來壓我,我說不過你。走吧,一起去看看你救下的這個官兒怎麽樣!”
隨後兩人聯袂進了臨湘城,李錦隨手敲了敲一個小院的門,等了一會兒才有個顫巍巍的聲音問道:“誰啊?”
李錦清了清嗓子,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溫和一些,然後回答道:“我們是大順軍,路過這裏,想要討口水喝!”
門內的老大娘,知道這年頭兵過如梳,匪過如篦,沒有什麽軍不擾民的。不過他又不敢無視門口敲門的人,萬一人家不講理,直接撞門進來開搶,還是自己老老實實的開門,隻要他們不殺人,隨他們搶吧,反正家裏也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了!
老大娘透過門縫,看到外麵站著兩個年輕的軍將,其中一個還一臉微笑,看起來不像不講理的樣子,老大娘稍微安心了點,然後小心翼翼的抽開了門栓。
門板打開後,沒等老大娘先開口,李錦先微笑著對老人解釋說:“大娘,我們是巡邏的兵丁,路過這裏,想要討口水喝,大娘家裏方便嗎?”
兩個拿刀的壯漢,一個老大娘敢說不方便嗎!
老大娘麵色僵硬,側著身子把李錦和張鼐讓進了院子。李錦環視了一周,院子裏除了常走的地方,其餘地方都是一片雜草。
老大娘正準備去廚房給李錦兩人拿水,李錦拉著張鼐坐在屋簷下,然後對老大娘說:“大娘,先不忙倒水,能不能坐下和我們嘮嘮。我們剛到臨湘,想要了解些情況。”
老大娘聽到了李錦的話,停住腳步,轉身打量了一下李錦二人,在遠處找個牆角,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