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率領本部一萬虎賁軍趕到般陽補充糧草軍械後,隨即分兵,他率部南下齊攻取泰山首府奉高的門戶贏縣,命宗野率重裝步卒及“霹靂車”等重型攻城器械攻略萊蕪、牟縣二城。
據探查此二縣,縣令縣尉都是庸碌之輩,故此趙雲將重甲兵、重型器械交由宗野分兵去攻。
贏縣城中的袁烈得到趙雲南下消息後,迅速組織城中潛伏的兵士,隻待趙雲率部攻城,當即殺上城頭,放下吊橋迎接趙雲入城。
幾日後,趙雲所部部分兵馬到達贏縣,趙雲率部來到城門口列陣備戰。
一萬虎賁士以兩千騎兵為首,後麵是長槍兵和刀盾甲士,再後麵便是攻城器械“雲梯車”、“武衝車”、“呂公車”。
雲梯——下麵有帶輪的基座,雲梯固定於其上,有的設計為折疊式,甚至還帶有皮革製成的“裝甲”,推到城下後,可快速架設登城。
武衝——衝車就是用幾根木頭架成梁,吊上一根粗大的木頭,前端還可以包上金屬,下麵安幾個輪子,推到城門就可以開始撞擊了。加個尖頂,再來一層“裝甲”,就成了“轒轀”,能抵禦守軍的灌頂攻擊。
呂公車——在西方叫“攻城塔”,在中國叫“呂公車”,因為相傳是薑太公的發明。呂公車就是一座帶輪子的活動碉堡,頂端與城牆平齊或更高,士兵可直接躍上城牆。內部分層,有梯子,可源源不斷的輸送兵力。
其實陳憲軍中還有“霹靂車”(投石機)。
投石機分為人力型和重力型,投擲的“戰鬥部”可以是從幾公斤到一二百公斤的石彈,也可以是泥彈或“燃燒彈”,甚至還有人或動物的屍體(引發瘟疫)。
如果用來攻城,先用重彈集中打擊城牆中的一小段,擊碎箭樓和垛口,如果城牆不甚堅固,甚至可能直接擊垮。然後再用輕彈殺傷人員,最後步兵往上衝。
還有了望和觀察的“望樓”和用來進行火力壓製的“井闌”。
“霹靂車”並沒跟隨趙雲,雖然石頭這種東西很好找,更不用說在五嶽之首的泰山,但是霹靂車所用特殊拋彈準備麻煩以及本身也很重,所以跟著後麵的重裝步卒去攻離般陽更近的萊蕪、牟縣。
同時製造麻煩,雖然陳憲看過《武經總要》,而且對機械傳動並不陌生,可是他總不能親自下場,隻能教授一些技巧,讓工匠去製造。
加上劉曄這個大才,在格物方麵是有才,他把滑輪組和投石機組合一起簡化石彈的安裝問題,也根據陳憲的技巧加大“霹靂車”的射程,可是整體重量自然又增加了。
陳憲的工匠雖然有一些是從洛陽挖來的大匠,但大多都是鐵匠、木匠一些做普通的物品的工匠,做的東西多少有點毛糙,你要讓他們“流水線”生產也不可能不是?
陳憲一直派人尋覓魯班後人和墨家傳人,可是經過漢武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曆代漢帝對儒學的尊崇,“諸子百家”現在還活躍的一是儒家,二是有道觀傳承的道家,其他很多已經失傳了!
所以陳憲對傳聞中的奇女子——黃月英很好奇,別誤會!傳聞中此女造出了“諸葛連弩”,諸葛亮伐魏所用“木流牛馬”也和她有關係。
如果是真正的三國,陳憲對“木牛流馬”沒什麽興趣,他也能造,不就是獨輪車前加個牛頭嘛!
可是這個世界的工藝水平比三國演義還要高,那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這些神兵是真實存在的,當然造這些神兵的元蒲大匠和他的元氏家族正給陳憲“打工”呢!
如果是真的如三國中的木流牛馬一樣,那這個黃月英很可能學過墨家機關術或者公輸機關術(魯班名叫公輸班)
說回正題
贏縣令王駒和縣尉楊軌率領城中僅有點千餘守軍趕到城樓上看見“虎賁軍”的軍威不由的攥了攥手。
按理最為泰山郡北部重鎮的贏縣是個大縣地域也很大,加之又是郡所奉高的門戶,根本不應該隻有千餘兵馬。
兗州地處要衝,東接齊魯大地青州和徐州六郡,西靠漢庭司隸之地,南臨中原腹地豫州,北有冀州首府鄴城。
泰山郡又是兗州數一數二的大郡又在泰山腳下,按理人口眾多良田充沛;可是一場“黃巾起義”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豫、冀、青三州被擊潰的黃巾紛紛流入兗州,盜賊猖獗,導致人口流失良田荒蕪。
按原曆史,黃巾都會流入東海之濱的青州,可是陳憲的到來,反倒讓青州黃巾西進兗州。
慶幸的是昔日攻擊洛陽的黃巾軍,退往太行山脈,沒有西進兗州,不然兗州的情況更難。
不過,原“兗州刺史”——劉岱到任後實施仁政,加之新任泰山郡守鮑信勤於剿匪又有“青州軍”相助,泰山郡這一年來已經漸漸回複往日的昌盛。
不過,畢竟還在恢複中,不少又遷徙至東麵富庶的青州;期間劉岱又兩次討董,加上各郡之間互相摩擦,各郡民力、財力、物力恢複的十分緩慢。
此番,鮑信調兵南下昌邑,從贏縣抽走了一千多;前不久,鮑韜為襲取般陽和保衛奉高,又從各縣抽調兵力,導致各縣守軍紛紛減少,;就現在這千餘守軍,還有不少是臨時招募的青壯。
那邊萊蕪、牟縣更是隻有幾百人駐守。
趙雲一身銀甲白袍長槍縱馬於陣前高喊道:本將大司馬冠軍侯陳憲麾下,鎮軍將軍——趙雲!奉令率部進兗州剿滅黃巾爾等還不速速開門迎接!
縣尉楊軌性格暴躁,怒吼道:趙雲爾騙鬼呢!剿匪?用得著帶攻城器械嗎?
贏縣令王駒則沉穩的回道:趙將軍!本縣未接到郡守大人的通報,不知你奉何人之令前來剿匪,若無朝廷詔令還請速速離去!
趙雲聞言:本將隸屬大司馬麾下,自然受大司馬令!至於攻城器械嘛!自然是為了攻打被黃巾賊寇所占城池!上縣若放橋開門,本將自認為爾等為朝廷官吏,若不如此,吾自當認為爾等為占城反叛的逆賊!
(這話自然不是趙雲自己想的,這是陳憲告訴他的,不然怎麽有理由攻城?)
城頭上的楊軌聽聞此言怒不可遏,還未等王駒說什麽,便拔劍怒喊:趙雲!有本事你就攻!別以為帶著幾千人就能攻下我贏縣,有本將在你休想!
還未等趙雲回話,楊軌身後突然一兵士說道:是嗎?吾要看看你這將死之人怎麽守城?
說著拔出劍乘著楊軌沒有防備,一劍對準其心髒刺出,來了一個“透心涼”,隨後抽了出來,劍身都是血;楊軌就這樣被殺了,臨死前轉身轉身指著那兵士:你……
還沒說完那兵士揮其劍就是一砍,楊軌當即喪命“領了盒飯”。
那兵士並未停手,揮劍朝王駒砍去,他身邊的兵士也紛紛對那些還在震驚中的兵士“下手”。
楊軌身旁王駒大驚,急忙拔劍擋住,擋是擋住了,可隨即就被那兵士一腳踢翻,口吐鮮血躺在地上,王駒忍著胸口劇痛,用劍豎立著站了起來。
王駒擦去嘴角鮮血,揮劍怒問道:爾等是何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吾待爾等不薄為何如此?
的確這王駒還真不是一個貪官汙吏,他有些聰慧又肯努力,早年師從大儒鄭玄,後返鄉被同鄉鮑信請出,擔任治中,不過因為反對迎立曹操,而被貶贏縣令。
那兵士邪魅一笑,取下頭盔說道:本將乃大司馬麾下,鎮軍將軍副將都尉——袁烈袁子休!
得知趙雲即將到來,城中又在招募青壯守城,隨即他帶人將計就計,潛伏於守城部隊中,今日他們統一左臂劄紅布,準備適時下手拿下城頭。
王駒大驚,袁烈繼續道:王縣令爾也算是能吏!勤於政事,善待百姓!若就此投降,本將必向大司馬舉薦爾!汝師鄭玄如今也在青州教學,何不……
王駒怒道:住嘴!本縣受鮑允誠提攜之恩,豈能為求苟活投降爾等!爾等假借討黃巾之名,攻伐他郡!名為忠臣,實乃逆賊!
還沒說我完,袁烈隨即揮劍砍去,王駒一介文吏豈是他這位比武首席的對手,沒有三招死於袁烈劍下。
殺死王駒後,袁烈搖頭道:蠢貨!逆賊?昔年劉邦一亭長不也是造反成為高祖,劉秀一落寞宗室不也造反方成光武!
袁烈:主公說得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不做停留,命人割下王駒楊軌袁烈首級,對周圍兵士:縣令縣尉已死!放下兵器投降者,免死!反抗者,必戮!
他所帶兵士也齊齊喊道:放下兵器投降者,免死!反抗者,必戮!
隨即他即刻派人去放下吊橋,趙雲在城下見到城頭有亂,便知袁烈已然動手,當即令騎兵做好突擊準備。
吊橋放下的一瞬間,趙雲策馬帶著騎兵殺奔而去!
城中士卒見縣令和縣尉皆被殺,紛紛驚慌,不知道誰的劍掉了,隨即就是一片兵器被扔在地上的聲音。
半個時辰後,贏縣被趙雲拿下,他遵照陳憲的安排,從郡兵選精留存加以訓練,其餘遣散。
百人將和部曲都(牙門將)等下級軍官,肯降者皆保留職位;不肯降者,皆早被袁烈斬殺!
休整一日後,趙雲以袁烈為前鋒兵發奉高;期間,收到分兵的宗野宗世睿的通報,他已經攻下萊蕪、逼降牟縣。
左路軍進展順利,同時陳憲親率的中路軍也進展神速。
陳憲親率一萬虎賁軍並三千飛騎,一千臨淄衛南下平陽。
據探查此二縣,縣令縣尉都是庸碌之輩,故此趙雲將重甲兵、重型器械交由宗野分兵去攻。
贏縣城中的袁烈得到趙雲南下消息後,迅速組織城中潛伏的兵士,隻待趙雲率部攻城,當即殺上城頭,放下吊橋迎接趙雲入城。
幾日後,趙雲所部部分兵馬到達贏縣,趙雲率部來到城門口列陣備戰。
一萬虎賁士以兩千騎兵為首,後麵是長槍兵和刀盾甲士,再後麵便是攻城器械“雲梯車”、“武衝車”、“呂公車”。
雲梯——下麵有帶輪的基座,雲梯固定於其上,有的設計為折疊式,甚至還帶有皮革製成的“裝甲”,推到城下後,可快速架設登城。
武衝——衝車就是用幾根木頭架成梁,吊上一根粗大的木頭,前端還可以包上金屬,下麵安幾個輪子,推到城門就可以開始撞擊了。加個尖頂,再來一層“裝甲”,就成了“轒轀”,能抵禦守軍的灌頂攻擊。
呂公車——在西方叫“攻城塔”,在中國叫“呂公車”,因為相傳是薑太公的發明。呂公車就是一座帶輪子的活動碉堡,頂端與城牆平齊或更高,士兵可直接躍上城牆。內部分層,有梯子,可源源不斷的輸送兵力。
其實陳憲軍中還有“霹靂車”(投石機)。
投石機分為人力型和重力型,投擲的“戰鬥部”可以是從幾公斤到一二百公斤的石彈,也可以是泥彈或“燃燒彈”,甚至還有人或動物的屍體(引發瘟疫)。
如果用來攻城,先用重彈集中打擊城牆中的一小段,擊碎箭樓和垛口,如果城牆不甚堅固,甚至可能直接擊垮。然後再用輕彈殺傷人員,最後步兵往上衝。
還有了望和觀察的“望樓”和用來進行火力壓製的“井闌”。
“霹靂車”並沒跟隨趙雲,雖然石頭這種東西很好找,更不用說在五嶽之首的泰山,但是霹靂車所用特殊拋彈準備麻煩以及本身也很重,所以跟著後麵的重裝步卒去攻離般陽更近的萊蕪、牟縣。
同時製造麻煩,雖然陳憲看過《武經總要》,而且對機械傳動並不陌生,可是他總不能親自下場,隻能教授一些技巧,讓工匠去製造。
加上劉曄這個大才,在格物方麵是有才,他把滑輪組和投石機組合一起簡化石彈的安裝問題,也根據陳憲的技巧加大“霹靂車”的射程,可是整體重量自然又增加了。
陳憲的工匠雖然有一些是從洛陽挖來的大匠,但大多都是鐵匠、木匠一些做普通的物品的工匠,做的東西多少有點毛糙,你要讓他們“流水線”生產也不可能不是?
陳憲一直派人尋覓魯班後人和墨家傳人,可是經過漢武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曆代漢帝對儒學的尊崇,“諸子百家”現在還活躍的一是儒家,二是有道觀傳承的道家,其他很多已經失傳了!
所以陳憲對傳聞中的奇女子——黃月英很好奇,別誤會!傳聞中此女造出了“諸葛連弩”,諸葛亮伐魏所用“木流牛馬”也和她有關係。
如果是真正的三國,陳憲對“木牛流馬”沒什麽興趣,他也能造,不就是獨輪車前加個牛頭嘛!
可是這個世界的工藝水平比三國演義還要高,那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這些神兵是真實存在的,當然造這些神兵的元蒲大匠和他的元氏家族正給陳憲“打工”呢!
如果是真的如三國中的木流牛馬一樣,那這個黃月英很可能學過墨家機關術或者公輸機關術(魯班名叫公輸班)
說回正題
贏縣令王駒和縣尉楊軌率領城中僅有點千餘守軍趕到城樓上看見“虎賁軍”的軍威不由的攥了攥手。
按理最為泰山郡北部重鎮的贏縣是個大縣地域也很大,加之又是郡所奉高的門戶,根本不應該隻有千餘兵馬。
兗州地處要衝,東接齊魯大地青州和徐州六郡,西靠漢庭司隸之地,南臨中原腹地豫州,北有冀州首府鄴城。
泰山郡又是兗州數一數二的大郡又在泰山腳下,按理人口眾多良田充沛;可是一場“黃巾起義”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豫、冀、青三州被擊潰的黃巾紛紛流入兗州,盜賊猖獗,導致人口流失良田荒蕪。
按原曆史,黃巾都會流入東海之濱的青州,可是陳憲的到來,反倒讓青州黃巾西進兗州。
慶幸的是昔日攻擊洛陽的黃巾軍,退往太行山脈,沒有西進兗州,不然兗州的情況更難。
不過,原“兗州刺史”——劉岱到任後實施仁政,加之新任泰山郡守鮑信勤於剿匪又有“青州軍”相助,泰山郡這一年來已經漸漸回複往日的昌盛。
不過,畢竟還在恢複中,不少又遷徙至東麵富庶的青州;期間劉岱又兩次討董,加上各郡之間互相摩擦,各郡民力、財力、物力恢複的十分緩慢。
此番,鮑信調兵南下昌邑,從贏縣抽走了一千多;前不久,鮑韜為襲取般陽和保衛奉高,又從各縣抽調兵力,導致各縣守軍紛紛減少,;就現在這千餘守軍,還有不少是臨時招募的青壯。
那邊萊蕪、牟縣更是隻有幾百人駐守。
趙雲一身銀甲白袍長槍縱馬於陣前高喊道:本將大司馬冠軍侯陳憲麾下,鎮軍將軍——趙雲!奉令率部進兗州剿滅黃巾爾等還不速速開門迎接!
縣尉楊軌性格暴躁,怒吼道:趙雲爾騙鬼呢!剿匪?用得著帶攻城器械嗎?
贏縣令王駒則沉穩的回道:趙將軍!本縣未接到郡守大人的通報,不知你奉何人之令前來剿匪,若無朝廷詔令還請速速離去!
趙雲聞言:本將隸屬大司馬麾下,自然受大司馬令!至於攻城器械嘛!自然是為了攻打被黃巾賊寇所占城池!上縣若放橋開門,本將自認為爾等為朝廷官吏,若不如此,吾自當認為爾等為占城反叛的逆賊!
(這話自然不是趙雲自己想的,這是陳憲告訴他的,不然怎麽有理由攻城?)
城頭上的楊軌聽聞此言怒不可遏,還未等王駒說什麽,便拔劍怒喊:趙雲!有本事你就攻!別以為帶著幾千人就能攻下我贏縣,有本將在你休想!
還未等趙雲回話,楊軌身後突然一兵士說道:是嗎?吾要看看你這將死之人怎麽守城?
說著拔出劍乘著楊軌沒有防備,一劍對準其心髒刺出,來了一個“透心涼”,隨後抽了出來,劍身都是血;楊軌就這樣被殺了,臨死前轉身轉身指著那兵士:你……
還沒說完那兵士揮其劍就是一砍,楊軌當即喪命“領了盒飯”。
那兵士並未停手,揮劍朝王駒砍去,他身邊的兵士也紛紛對那些還在震驚中的兵士“下手”。
楊軌身旁王駒大驚,急忙拔劍擋住,擋是擋住了,可隨即就被那兵士一腳踢翻,口吐鮮血躺在地上,王駒忍著胸口劇痛,用劍豎立著站了起來。
王駒擦去嘴角鮮血,揮劍怒問道:爾等是何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吾待爾等不薄為何如此?
的確這王駒還真不是一個貪官汙吏,他有些聰慧又肯努力,早年師從大儒鄭玄,後返鄉被同鄉鮑信請出,擔任治中,不過因為反對迎立曹操,而被貶贏縣令。
那兵士邪魅一笑,取下頭盔說道:本將乃大司馬麾下,鎮軍將軍副將都尉——袁烈袁子休!
得知趙雲即將到來,城中又在招募青壯守城,隨即他帶人將計就計,潛伏於守城部隊中,今日他們統一左臂劄紅布,準備適時下手拿下城頭。
王駒大驚,袁烈繼續道:王縣令爾也算是能吏!勤於政事,善待百姓!若就此投降,本將必向大司馬舉薦爾!汝師鄭玄如今也在青州教學,何不……
王駒怒道:住嘴!本縣受鮑允誠提攜之恩,豈能為求苟活投降爾等!爾等假借討黃巾之名,攻伐他郡!名為忠臣,實乃逆賊!
還沒說我完,袁烈隨即揮劍砍去,王駒一介文吏豈是他這位比武首席的對手,沒有三招死於袁烈劍下。
殺死王駒後,袁烈搖頭道:蠢貨!逆賊?昔年劉邦一亭長不也是造反成為高祖,劉秀一落寞宗室不也造反方成光武!
袁烈:主公說得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不做停留,命人割下王駒楊軌袁烈首級,對周圍兵士:縣令縣尉已死!放下兵器投降者,免死!反抗者,必戮!
他所帶兵士也齊齊喊道:放下兵器投降者,免死!反抗者,必戮!
隨即他即刻派人去放下吊橋,趙雲在城下見到城頭有亂,便知袁烈已然動手,當即令騎兵做好突擊準備。
吊橋放下的一瞬間,趙雲策馬帶著騎兵殺奔而去!
城中士卒見縣令和縣尉皆被殺,紛紛驚慌,不知道誰的劍掉了,隨即就是一片兵器被扔在地上的聲音。
半個時辰後,贏縣被趙雲拿下,他遵照陳憲的安排,從郡兵選精留存加以訓練,其餘遣散。
百人將和部曲都(牙門將)等下級軍官,肯降者皆保留職位;不肯降者,皆早被袁烈斬殺!
休整一日後,趙雲以袁烈為前鋒兵發奉高;期間,收到分兵的宗野宗世睿的通報,他已經攻下萊蕪、逼降牟縣。
左路軍進展順利,同時陳憲親率的中路軍也進展神速。
陳憲親率一萬虎賁軍並三千飛騎,一千臨淄衛南下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