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男孩這點並不好,不可學,因為越是如他這般傻,越容易被人猜忌。


    畢竟誰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時跟誰在一起,一個不留神多想,那不就誤會了嘛?


    這不剛回家還沒多久呢,酒神兒就給男孩打電話說賬不對,讓他過去一趟。


    聽完這話男孩笑了,他慶幸自己還好回家養豬了,不然時間一久更操蛋。


    男孩到了傳媒後,酒神兒與男孩說給他算一下,男孩拿著筆和本一筆一筆的整理。


    沒多久酒神兒就讓男孩別算了,告訴男孩直接把賬本扔了不要了。


    可能在酒神兒眼中這很義氣,賬不對他沒去計較,還把賬本丟了。


    但在男孩心裏,這事可著實讓他心寒了,先不說酒神兒說酒吧賺的錢都給男孩這話了,哪怕是說平分,或者說給男孩開工資,都不至於這樣。因為那會酒吧開的也偏,生意並沒有多麽好,而且很多都是酒神兒的哥們朋友或者他想結識的一些人,人家來加菜不說,有的不願意喝酒吧酒還讓男孩幫著去隔壁買,不多收錢。臨了零頭還得給抹了。


    咱說這特麽還是男孩一分錢也沒往自己兜揣呢,還扯個這出,男孩真想要錢的話會這麽費勁嗎?那特麽殘疾了多不說幾十萬賠款跑得了嘛?光手術費就十多萬,一條腿裏的鋼板螺絲就四萬多,他會差賬單上的幾百上千的嘛?哪怕是上萬上十萬,你覺得他會私吞嘛?


    從這之後,男孩決定再也不會為任何人委屈自己去幫忙了。這種忙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不會再幫。這可真把他氣到了。


    男孩在家養豬的日子也不太平,以前直播時,他姐夫出門微裏沒錢了他給轉過幾次紅包,而且買房子時候也是男孩跟家裏說想法幫著給拿了點錢,更是在那些年他姐夫沒錢的時候,男孩讓他在家裏住了好幾年。


    這會男孩不是殘了嘛,又欠了那麽些錢,這姐夫有事沒事就與男孩說道;“老弟你可長點心吧,你可好好幹點啥吧,姐夫像你這麽大時候你外甥都好幾歲了。”


    但是他沒說的是,男孩外甥是放在男孩家養大的,當時男孩父母與男孩沒少幫著看,幫著養。


    按理說姐夫正常沒法開口說小舅子,但是男孩家裏父母非常好,拿男孩姐夫也當兒子一樣,純給慣的分不清大小王了,男孩是你能說的嘛?男孩一不願意,以後你老丈人老丈母娘怎麽待見你?傻滴都沒撇了。


    更是在一次喝酒的時候,沒完沒了的說男孩,說什麽;“姐夫給你拿兩萬塊錢,幫你一把,以後你可長點心吧,咱家這些人裏我最看不上的就是你和大姨家你小哥你倆。”


    原本男孩一直都是樂樂嗬嗬的,說啥也沒當真,這話說完男孩當場就特麽怒了;“沒完啦?我不吱聲你說個沒完啦?我不用你幫,這特麽還沒幫呢咣咣給我這頓說!那幫完還有好啊?我不用你。”


    見男孩來了脾氣,姐夫也沒好氣道;“你行奧老弟,行,你有誌氣。”


    男孩老爹一直勸著兩人,男孩怕自己老爹為難,語氣緩和道;“來姐夫,老弟喝多了,剛才話說有點過了。”


    隨後與姐夫碰了一下杯一口幹了,從這之後他再也沒和他姐夫喝過酒。


    什麽人啊?自己家對他好,自己也拿他當哥哥似的,人高時候用,人低時候踩,別特麽說自己姐夫了,這特麽就是親爹,以男孩的秉性也得翻臉。


    過後男孩就與自己父母說;“他拿錢咱家誰也別要,也不行騙我偷著拿來給我用,讓我知道我肯定翻臉。”


    男孩爹媽知道男孩脾氣,一旦正經起來,非常認真說的話,那就是一口唾沫一顆釘,說一不二。


    這點很像修行界的言出既法。


    另一邊養豬的豬崽,是男孩媽媽幫男孩在男孩大舅家哥哥那裏抓的。


    當初男孩直播挺好的時候,他大哥和他說好好發展老弟,等你好起來拉大哥一把。


    這會兒與男孩說;“你可長點心吧,一天出去玩交那些朋友有啥用啊?我這也就是心疼我二姨,要不是我二姨我都不管你。”


    男孩大哥雖然說這話被男孩記住了,但男孩沒生氣,因為男孩住院的時候,他大哥白天忙著幹活,晚上跑到醫院躺一個小折疊床上陪著守著,幾天下來腰疼的毛病都犯了,還有幫男孩家幹活的時候也從梯子上掉下來摔過跟頭,男孩可是把事分得明明白白。


    後來也正如他想,他大哥隻說了幾次就不說了,雖然話很讓人生氣,但男孩不記恨。


    人嘛,就是見錢眼開的動物,你有錢的時候,那是誰見你都好,誰見你都親。你沒錢的時候,你媽瞅你都上火,因為它們管沒錢叫沒出息,管有錢叫有能耐。


    人被這種理念搞的,早就人不人鬼不鬼了,笑貧不笑娼笑得風風火火,還哪裏來的正常人啦?


    正常人都在有錢人家裏,因為隻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會被教育出正確的人生觀與賺錢方式。


    而窮人家的孩子,一邊教育你好好打工,一邊嫌你沒錢沒出息。


    老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就好比老鼠生了一隻老鼠,然後怪自己的孩子為什麽沒成為龍!


    他們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邊告訴自己的孩子隻要安安穩穩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一邊又與孩子說;“你瞅誰家那誰誰誰,咋滴咋滴啦,多好多好,你在瞅你。”


    當然這並不能去怪父母,因為他們的認知隻有那麽多,想法就是簡單的,以為隻要通過努力打工生活就能越來越好。


    現實其實是,努力打工連好一點的房子都買不起,可是父母不會想得這麽遠。他隻會告訴你,你看誰家誰誰,付了一個首付,然後買了樓娶了媳婦,然後如何如何。


    父母沒想過的是,還房貸養孩子,養媳婦,那幾千塊錢的工資能把一個大男人壓得不敢休息,不敢亂花錢。


    還了十多年,房貸剛結束,又要給孩子開始準備彩禮,給孩子準備買房錢,然後繼續幹,中間還不能生什麽大病,也不能提前走,不然白努力了,孩子還沒法安排妥當。


    這條路明顯是有問題的,就好像是一條死循環,即便有人會說,奮鬥一生最少給孩子留下了一個房子。


    但你這個房子得等你沒了,等你兒子年紀大了留給他,他要這個破房子幹嘛呢?他沒有賺錢的能力,房子賣了也隻能坐吃山空。


    認知局限了所有窮人的人生方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本不正經的修仙感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縷喧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縷喧囂並收藏一本不正經的修仙感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