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監管機製
軍閥:兄長走後,留給我一個奉軍 作者:雞蛋加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什麽說林茵不簡單?
因為她的這句話既緩和文官集團和趙楚先之間的矛盾,也直接表明自己是支持趙楚先的。
同時又給了文官集團們一個台階,讓他們好下台。最後就是說的那前一百人,保留雙倍土地的話,更是引燃了文官集團內部的爭鬥。
現在退還土地這件事,很明顯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太後,軍方,甚至內閣總領大臣就想要收回土地,他們這些人擋住不住這樣的壓迫。
交回土地是百分之百的事,隻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然後太後的一句話,前一百保留雙倍土地,這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俗話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大家都得不到好處,那麽說不定大家還會選擇死扛到底,實在不行了,在交換土地也不遲。
可是現在太後一句話,前一百保留雙倍,這就讓文官們搶破了頭,大家都想做前一百的人,想要留下雙倍土地。
畢竟誰會嫌棄自己手裏的土地多?
在敲定退還土地之後,趙楚先又拿出幾款有利於促進大夏經濟增長的策略。這些策略比張凡他們在奉天搞得要詳細的多。
直接細化到,哪一個行業,朝廷能夠補貼多少,能夠貸款多少,有多少稅收優惠。
又有哪些工廠屬於高新技術,可以享受稅收上的減免,甚至還有技術支持。
還有哪些工廠屬於低技術,但需求量大,容易賺錢的。
雖然看上去一份未來大夏商業發展規劃,但張凡知道,這是趙楚先故意拿出來,給那些文官們看的。
差不多就是在告訴文官集團,要投資建廠,就按照這個上麵的來啊。這都是賺錢的好買賣。
高新技術的工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才,但是建成之後,有了產出,那就是壟斷行業。不過缺點就是前期投入大,需要用雄厚的資金。
而那些低技術的工廠,說白了就是薄利多銷,建廠生產都很容易,但是缺點就是商品價格受市麵上的影響。利潤比較少,但好處是能夠很快賺到回頭錢。
當然了,除了普通民用工廠以外,最賺錢的還是軍隊的支出。
在張凡的建議下,大夏首次采用了國防預算這個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前一年做好後一年的軍隊發展規劃,比如需要購買多少槍,購買多少炮,需要購買多少飛機,招募多少士兵等等。
全部計算在一起,然後形成一個大的預算。
這個預算將由內閣指導財政撥款,直接給到軍方手裏。
然後軍方自己分下去這一筆錢,去購買自己需要東西。
以前的大夏軍方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工作模式,雖然也是有財政給錢,但是錢確實給到了負責製造武器的這個工廠裏,做好的武器直接給軍方。
簡單來說,就是軍方沒辦法自己選自己想要的武器,隻能被動接受。
這就導致,工廠內部很有可能以次充好,反正軍方沒辦法反對不是?
可現在不一樣了,錢給到軍方,軍隊自己去購買自己的想要的東西。這樣一來,軍隊知道自己需要什麽。
這就導致,以前的軍工廠想要賺取到軍隊的錢,就隻能不停的研發自己的新武器,或者是迎合軍隊需要,去調整自己的武器設計。
隻有軍隊自己滿意了,這些軍工廠才能賺錢到。
這就給了文官們琢磨出來了一條道路,那就是去投資兵工廠。
一想到軍方那麽多人,如果需要更換武器,那需要的錢,簡直是以億來計算。
雖然投資兵工廠,想要研發出來新武器,需要的投入的不少,可是相對於回報,那點投資算什麽?
所以,一些手裏有錢的文官們就開始思考,要不要把錢都拿出來,去投資兵工廠,相比較民用工廠方麵需要麵臨的市場壓力,很明顯軍工的壓力要小很多。
什麽,你說設計槍械,這些文官不懂?那工兵廠裏麵的設計師呢?國外的那些設計呢?
隻要能夠讓這些文官們賺錢,他們有的是辦法給你搞出來一些新式武器。
這一點,倒是張凡想要看到的。
他覺得一個良性的環境就是整個國家的資產要流動起來,不流動起來,那就隻能是死物件,而流動起來了,那錢才能被叫做錢。
張凡現在做的,就是逼著這些文官世家,把他們家裏幾百年以來存放的錢財,都拿出來,刺激市場。
這樣的話,百姓們有田,可以解決溫飽,中層官員們可以有額外的收入,有能力的還能去開辦工廠。
而國家方麵,則是可以有更多的稅收,讓國家更加的有錢。
至於說,官員們去開辦工廠會不會有以權謀私的情況出現。明明你的東西不是最好的,可是卻因為你在朝廷中官比較大,所以你的貨物就賣的更好?
張凡可以說,這種事,必然會有,但是相比較於,讓這些人把錢藏在家裏,很明顯讓他們流動起來,更為重要。
不過,為了防止他們別做的太過分,張凡還是指引趙楚先設立一個市場監督部門,這個部門別的不做,就專門盯著市場上商品,去看他們的質量如何。
如果有不合格的商品,那就直接取締,不允許市麵上流通。
並且,為了防止這些人被高位壓迫,這個部門的人直接向總領大臣負責,裏麵的辦事人員也都是剛提拔起來的年輕人。
這些人很有衝勁,說白了就是頭鐵,不怕事。
這種人很適合幹這種得罪人的事,畢竟在官場混個幾年,人就變得圓滑了,隻有這些剛提拔起來的人,是最不怕事,心最直的人。
除了市場監督,趙楚先還準備了百姓監督信箱,普通人可以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不公正的事,進行匿名舉報,會有專門的人去查。
這其實也起到了監督的作用。
總而言之,為了防止官員們利用手中權利去給自己的工廠企業撈好處,趙楚先設立了多個防備,並且這些反製舉措都相互不統屬,相互之間也是監督的。
可以說,將可以預見的事情,都已經做到了極致。
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能出現以權謀私,以劣充好的事情,那到時候在視情況,來個殺雞儆猴,震懾一下那些個文官們。
因為她的這句話既緩和文官集團和趙楚先之間的矛盾,也直接表明自己是支持趙楚先的。
同時又給了文官集團們一個台階,讓他們好下台。最後就是說的那前一百人,保留雙倍土地的話,更是引燃了文官集團內部的爭鬥。
現在退還土地這件事,很明顯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太後,軍方,甚至內閣總領大臣就想要收回土地,他們這些人擋住不住這樣的壓迫。
交回土地是百分之百的事,隻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然後太後的一句話,前一百保留雙倍土地,這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俗話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大家都得不到好處,那麽說不定大家還會選擇死扛到底,實在不行了,在交換土地也不遲。
可是現在太後一句話,前一百保留雙倍,這就讓文官們搶破了頭,大家都想做前一百的人,想要留下雙倍土地。
畢竟誰會嫌棄自己手裏的土地多?
在敲定退還土地之後,趙楚先又拿出幾款有利於促進大夏經濟增長的策略。這些策略比張凡他們在奉天搞得要詳細的多。
直接細化到,哪一個行業,朝廷能夠補貼多少,能夠貸款多少,有多少稅收優惠。
又有哪些工廠屬於高新技術,可以享受稅收上的減免,甚至還有技術支持。
還有哪些工廠屬於低技術,但需求量大,容易賺錢的。
雖然看上去一份未來大夏商業發展規劃,但張凡知道,這是趙楚先故意拿出來,給那些文官們看的。
差不多就是在告訴文官集團,要投資建廠,就按照這個上麵的來啊。這都是賺錢的好買賣。
高新技術的工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才,但是建成之後,有了產出,那就是壟斷行業。不過缺點就是前期投入大,需要用雄厚的資金。
而那些低技術的工廠,說白了就是薄利多銷,建廠生產都很容易,但是缺點就是商品價格受市麵上的影響。利潤比較少,但好處是能夠很快賺到回頭錢。
當然了,除了普通民用工廠以外,最賺錢的還是軍隊的支出。
在張凡的建議下,大夏首次采用了國防預算這個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前一年做好後一年的軍隊發展規劃,比如需要購買多少槍,購買多少炮,需要購買多少飛機,招募多少士兵等等。
全部計算在一起,然後形成一個大的預算。
這個預算將由內閣指導財政撥款,直接給到軍方手裏。
然後軍方自己分下去這一筆錢,去購買自己需要東西。
以前的大夏軍方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工作模式,雖然也是有財政給錢,但是錢確實給到了負責製造武器的這個工廠裏,做好的武器直接給軍方。
簡單來說,就是軍方沒辦法自己選自己想要的武器,隻能被動接受。
這就導致,工廠內部很有可能以次充好,反正軍方沒辦法反對不是?
可現在不一樣了,錢給到軍方,軍隊自己去購買自己的想要的東西。這樣一來,軍隊知道自己需要什麽。
這就導致,以前的軍工廠想要賺取到軍隊的錢,就隻能不停的研發自己的新武器,或者是迎合軍隊需要,去調整自己的武器設計。
隻有軍隊自己滿意了,這些軍工廠才能賺錢到。
這就給了文官們琢磨出來了一條道路,那就是去投資兵工廠。
一想到軍方那麽多人,如果需要更換武器,那需要的錢,簡直是以億來計算。
雖然投資兵工廠,想要研發出來新武器,需要的投入的不少,可是相對於回報,那點投資算什麽?
所以,一些手裏有錢的文官們就開始思考,要不要把錢都拿出來,去投資兵工廠,相比較民用工廠方麵需要麵臨的市場壓力,很明顯軍工的壓力要小很多。
什麽,你說設計槍械,這些文官不懂?那工兵廠裏麵的設計師呢?國外的那些設計呢?
隻要能夠讓這些文官們賺錢,他們有的是辦法給你搞出來一些新式武器。
這一點,倒是張凡想要看到的。
他覺得一個良性的環境就是整個國家的資產要流動起來,不流動起來,那就隻能是死物件,而流動起來了,那錢才能被叫做錢。
張凡現在做的,就是逼著這些文官世家,把他們家裏幾百年以來存放的錢財,都拿出來,刺激市場。
這樣的話,百姓們有田,可以解決溫飽,中層官員們可以有額外的收入,有能力的還能去開辦工廠。
而國家方麵,則是可以有更多的稅收,讓國家更加的有錢。
至於說,官員們去開辦工廠會不會有以權謀私的情況出現。明明你的東西不是最好的,可是卻因為你在朝廷中官比較大,所以你的貨物就賣的更好?
張凡可以說,這種事,必然會有,但是相比較於,讓這些人把錢藏在家裏,很明顯讓他們流動起來,更為重要。
不過,為了防止他們別做的太過分,張凡還是指引趙楚先設立一個市場監督部門,這個部門別的不做,就專門盯著市場上商品,去看他們的質量如何。
如果有不合格的商品,那就直接取締,不允許市麵上流通。
並且,為了防止這些人被高位壓迫,這個部門的人直接向總領大臣負責,裏麵的辦事人員也都是剛提拔起來的年輕人。
這些人很有衝勁,說白了就是頭鐵,不怕事。
這種人很適合幹這種得罪人的事,畢竟在官場混個幾年,人就變得圓滑了,隻有這些剛提拔起來的人,是最不怕事,心最直的人。
除了市場監督,趙楚先還準備了百姓監督信箱,普通人可以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不公正的事,進行匿名舉報,會有專門的人去查。
這其實也起到了監督的作用。
總而言之,為了防止官員們利用手中權利去給自己的工廠企業撈好處,趙楚先設立了多個防備,並且這些反製舉措都相互不統屬,相互之間也是監督的。
可以說,將可以預見的事情,都已經做到了極致。
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能出現以權謀私,以劣充好的事情,那到時候在視情況,來個殺雞儆猴,震懾一下那些個文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