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讚《以周易哲學視角深度剖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七律·讚解析》
周易哲學蘊妙玄,
經脈別論展新篇。
象數推演藏奧秘,
陰陽變化悟真詮。
剛柔並濟理通透,
氣血和諧道自然。
深度剖析添智慧,
中華文化綻輝妍。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的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哲學蘊妙玄,經脈別論展新篇”,指出周易哲學中蘊含著精妙深奧的道理,與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相結合,展現出了新的篇章。
頷聯“象數推演藏奧秘,陰陽變化悟真詮”,描述了通過象數的推演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奧秘,而對陰陽變化的領悟則能獲得真正的詮釋。
頸聯“剛柔並濟理通透,氣血和諧道自然”,強調了剛柔相濟的道理使其通透,氣血的和諧也體現了自然之道。
尾聯“深度剖析添智慧,中華文化綻輝妍”,說明深度剖析能增添智慧,也讓中華文化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整首詩表達了對以周易哲學視角深度剖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這一研究的讚美和肯定,以及對其中所蘊含的智慧和中華文化的讚頌。
一、《以周易哲學視角深度剖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黃帝內經》中的《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是中醫學經絡理論的重要篇章。而周易哲學作為中國古代智慧的瑰寶,蘊含著深刻的宇宙觀和人生哲理。將兩者相結合,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這一篇章,能夠為我們揭示出更為深邃的意義和內涵。
在周易哲學中,“易”有三義,即變易、簡易和不易。變易是指宇宙萬物時刻處於變化之中;簡易則是指盡管變化萬千,但背後的道理卻是簡單明了的;不易則是指在變化之中存在著永恒不變的規律。這與經脈理論中氣血的運行、髒腑的功能以及人體與自然的相互關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開篇即論述了飲食入胃後,其精氣的輸布過程以及水液的代謝途徑。這與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作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相契合。飲食為人體提供了物質基礎,而精氣的輸布則如同陰陽的運化,水液的代謝則體現了五行的生克平衡。
在這一篇章中,還提到了不同情況下經脈氣血的變化。比如,劇烈運動時,經脈中的氣血會充盈;而在安靜狀態下,氣血則會相對平和。這種變化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消長的規律。運動時陽氣旺盛,氣血隨之活躍;安靜時陰氣主導,氣血趨於平穩。
同時,文中還描述了不同髒腑功能對經脈氣血的影響。心主血脈,肺主氣,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這些髒腑的功能相互協調,共同維持著經脈氣血的正常運行。這與周易哲學中五行之間相互關聯、相互製約的關係如出一轍。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宇宙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周易哲學強調宇宙萬物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在經脈別論中,我們也能看到人體作為一個整體,各個經脈、髒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體現。一條經脈的病變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經脈的氣血運行,一個髒腑的功能失調也可能會導致全身的氣血失衡。這種整體性的觀念與周易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人體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人體的健康與疾病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
此外,周易哲學注重時位的觀念。在經脈別論中,也有關於不同時間、不同狀態下經脈氣血變化的描述。比如,白天陽氣旺盛,經脈氣血活躍;夜晚陰氣盛,經脈氣血相對平靜。這種時位的變化反映了人體與自然節律的同步性,也體現了周易哲學中對時機和位置的重視。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經脈別論中的一些觀點還蘊含著對生命本質的思考。比如,文中提到的“生病起於過用”,這提示我們要保持適度,保持適度,避免過度消耗自己的身體和無為這與周易哲學中強調的中庸之道有著相似之處。中庸之道並非是平庸無為,而是在追求平衡與和諧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的狀態。
在對經脈別論的深度解析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的體現。象數是周易哲學中描述宇宙萬物的符號和數字係統。在經脈別論中,我們可以通過對經脈氣血運行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動態的畫麵,這就是一種象的呈現。而通過對氣血運行規律的數字描述,如氣血的盛衰、運行的周期等,則體現了數的運用。
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審視經脈別論,我們還能看到其中蘊含的對生命變化的尊重和順應。經脈氣血的運行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人體的狀態、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這種順應變化的理念與周易哲學中對變易的理解是一致的。我們不能違背生命的自然規律,而應該順應其變化,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平衡。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健康挑戰和生活壓力。通過運用周易哲學的智慧來理解經脈別論,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體,掌握健康的規律。同時,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定,如何在麵對挑戰時保持適度和靈活。
總之,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理解中醫學和生命奧秘的新窗口。它讓我們看到了古老智慧之間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印證,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探索生命的旅程中,我們可以從周易哲學和經脈理論中汲取無盡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前行,追求更高層次的健康和幸福。
在進一步深入探討中,我們可以更詳細地分析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之間的具體關聯。比如,在周易哲學中,乾卦代表天,象征著剛健、積極的力量;坤卦代表地,象征著柔順、包容的力量。而在經脈別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剛柔相濟的理念。經脈中的氣血運行需要剛柔並濟,既要有陽氣的推動,又要有陰氣的涵養,這樣才能保持經脈的通暢和氣血的正常運行。
同時,周易哲學中的八卦與人體的髒腑也有著一定的對應關係。乾卦對應大腸,坤卦對應脾髒等。這種對應關係在經脈別論中也有所體現。不同的髒腑功能與經脈氣血的運行相互影響,共同維持著人體的健康。通過深入研究這些對應關係,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體的生理機製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
此外,周易哲學中的陰陽平衡觀念在經脈別論中也有著重要的體現。經脈中的氣血失衡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持陰陽的平衡,調節氣血的運行,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關鍵。這與周易哲學中追求陰陽和諧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在對經脈別論的分析中,我們還可以探討周易哲學中的變易觀念對疾病治療的啟示。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治療也需要根據病情的變化不斷調整。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實踐中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如同周易哲學中對變易的應對一樣。
另外,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在經脈別論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經脈氣血運行的象數描述,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內在的規律和機製。同時,象數思維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研究和理解經脈理論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最後,我們還可以從周易哲學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經脈別論。周易哲學強調道德修養和內在品質的培養。在維護身體健康的過程中,我們同樣需要注重道德的修養和良好心態的培養。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身心的健康和和諧。
綜上所述,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不僅豐富了我們對中醫學理論的理解,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它讓我們在探索生命奧秘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黃帝內經·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原文與譯文如下:
(一)原文:
開篇提問: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
岐伯回答變化之因: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
不同情境下的出汗與四時生病之理:故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
飲食水液在體內的運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髒,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髒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各經脈偏盛的症狀及治法:太陽髒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表裏當俱瀉,取之下俞。陽明髒獨至,是陽氣重並也,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少陽髒獨至,是厥氣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太陰髒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補陽瀉陰。二陰獨嘯,少陰厥也,陽並於上,四脈爭張,氣歸於腎,宜治其經絡,瀉陽補陰。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
詢問及回答各經脈象:帝曰:太陽髒何象?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帝曰:少陽髒何象?岐伯曰:象一陽也,一陽髒者,滑而不實也。帝曰:陽明髒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陰髒搏,言伏鼓也。二陰搏至,腎沉不浮也。
(二)譯文:
開篇提問:黃帝問道:人們的居住環境、活動、安靜、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經脈血氣也會隨著變化嗎?
岐伯回答變化之因:岐伯回答說:人在驚恐、忿怒、勞累、活動或安靜的情況下,靜脈血氣都要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化。所以夜間遠行勞累,就會擾動腎氣,使腎氣不能閉藏而外泄,則氣喘出於腎髒,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肺髒。若因墜墮而受到恐嚇,就會擾動肝氣,而喘出於肝,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脾髒。或有所驚恐,驚則神越氣亂,擾動肺氣,喘出於肺,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脾髒。或有所驚恐,驚則神越氣亂,擾動肺氣,喘出於肺,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心髒。渡水而跌仆,跌仆傷骨,腎主骨,水濕之氣通於腎,致腎氣和骨氣受到擾動,氣喘於腎和骨。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強盛的人,氣血暢行,不會出現什麽病變;怯弱的人,氣血留滯,就會發生病變。所以說:診察疾病,觀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膚的變化,便能了解病情,並以此作為診病的方法。
不同情境下的出汗與四時生病之理:在飲食過飽的時候,則食氣蒸發而汗出於胃。驚則神氣浮越,則心氣受傷而汗出於心。負重而遠行的時候,則骨勞氣越,腎氣受傷而汗出於腎。疾走而恐懼的時候,由於疾走傷筋,恐懼傷魂,則肝氣受傷而汗出於肝。勞力過度的時候,由於脾主肌肉四肢,則脾氣受傷而汗出於脾。春、夏、秋、冬四季陰陽的變化都有其常度,人在這些變化中所發生疾病,就是因為對身體的勞用過度所致,這是通常的道理。
飲食水液在體內的運化:五穀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氣輸散到肝髒,再由肝將此精微之氣滋養於筋。五穀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氣,注入於心,再由心將此精氣滋養於血脈。血氣流行在經脈之中,到達於肺,肺又將血氣輸送到全身百脈中去,最後把精氣輸送到皮毛。皮毛和經脈的精氣匯合,又還流歸入於脈,脈中精微之氣,通過不斷變化,周流於四髒。這些正常的生理活動,都要取決於氣血陰陽的平衡。氣血陰陽平衡,則表現在氣口的脈搏變化上,氣口的脈搏,可以判斷疾病的死生。水液入胃以後,遊溢布散其精氣,上行輸送與脾,經脾對精微的布散轉輸,上歸於肺,肺主清肅而司治節,肺氣運行,通調水道,下輸於膀胱。如此則水精四布,外而布散於皮毛,內而灌輸於五髒之經脈,並能合於四時寒暑的變易和五髒陰陽的變化。作出適當的調節,這就是經脈的正常生理現象。
各經脈偏盛的症狀及治法:太陽經脈偏盛,則發生厥逆、喘息、虛氣上逆等症狀,這是陰不足而陽有餘,表裏兩經俱當用瀉法,取足太陽經的束骨穴和足少陰經的太溪穴。陽明經脈偏盛,是太陽、少陽之氣重並於陽明,當用瀉陽補陰的治療方法,當瀉足陽明經的陷穀穴,補太陰經的太白穴。少陽經脈偏盛,是厥氣上逆,所以陽蹻脈前的少陽脈猝然盛大,當取足少陽經的臨泣穴。少陽經脈偏盛而獨至,就是少陽太過。太陰經脈鼓搏有力,應當細心的審查是否真髒脈至,若五髒之脈均氣少,胃氣又不平和,這是足太陰脾太過的緣故,應當用補陽瀉陰的治療方法,補足陽明之陷穀穴,瀉足太陰之太白穴。少陰經脈偏盛,是少陰厥氣上逆,而陽氣並越於上,心、肝、脾、肺四髒受其影響,四髒之脈爭張於外,病的根源在於腎,應治其表裏的經絡,瀉足太陽經的經穴昆侖、絡穴飛揚,補足少陰的經穴複溜,絡穴大鍾。厥陰經脈偏盛,是厥陰所主,出現真氣虛弱,心中酸痛不適的症狀,厥氣留於經脈與正氣相搏而發為白汗,應該注意飲食調養和藥物的治療,如用針刺,當取決陰經下部的太衝穴,以泄其邪。
詢問及回答各經脈象:黃帝說:太陽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其脈象似三陽之氣浮盛於外,所以脈浮。黃帝說:少陽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其脈象似一陽之初生,滑而不實。黃帝說:陽明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其脈象大而浮。太陰經的脈象搏動,雖沉伏而指下仍搏擊有力;少陰經的脈象搏動,是沉而不浮。
三、以下是用哲學思維從幾個方麵對《黃帝內經·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進行深度解析:
(一)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經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這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整體的平衡也依賴於各個部分的協調。
(二)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係:
文中提到的人體在不同情境下的變化,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經脈變化,體現了運動與靜止的相互轉化。靜止是相對的,而變化和運動是絕對的。
(三) 因果關係:
明確了各種行為、情緒與經脈變化之間的因果聯係,如驚恐導致喘出於肝等。這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因果必然性。
(四)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不同經脈的偏盛有其獨特表現和治法,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人體經脈係統的普遍規律又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
(五)認識與實踐的關係:
通過對人體經脈的觀察和研究,形成了對疾病的認識,並指導實踐(診斷和治療),體現了認識與實踐的相互促進。
四、用不同詞牌名讚
《如夢令·讚周易哲學經脈別論》
周易哲學深蘊,經脈別論新見。
思悟妙無窮,智慧光芒閃現。
讚歎,讚歎,文化傳承璀璨。
《菩薩蠻·頌周易哲學經脈論》
周易玄妙傳千古,經脈理論展風度。
探索意無窮,哲思啟慧聰。
華章頌,智慧湧,文化精髓永動。
《漁家傲·讚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
周易哲學光芒綻,經脈別論意深遠。
探索玄機心不倦,思無限,文化瑰寶齊稱讚。
妙理紛呈才情顯,傳承創新譜新篇。
以下是對這些詞牌名內容的詮釋:
《沁園春·讚周易哲學剖析經脈別論》:這首詞稱讚了周易哲學對經脈別論的深刻剖析,展現了其中蘊含的精微智慧和深遠意義,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水調歌頭·頌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此詞頌揚了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的結合,描述了它們所展現的陰陽互動、氣血運行和髒腑相連等奧秘,表達了對其智慧的讚歎,以及在傳承和創新中所帶來的新啟示。
《卜算子·讚解析之妙》:該詞讚揚了解析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的奇妙之處,體現了在其中領悟到的真章和智慧的閃耀,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文化交融的深刻感悟和廣泛讚譽。
《如夢令·讚周易哲學經脈別論》:此詞描述了周易哲學在經脈別論中的深刻蘊含,以及其展現出的奇妙智慧和令人讚歎的文化傳承。
《菩薩蠻·頌周易哲學經脈論》:這首詞歌頌了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所具有的悠久曆史和深遠意義,以及其中蘊含的玄妙智慧和啟迪思考的力量。
《漁家傲·讚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該詞讚譽了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所展現出的光芒和深遠意義,以及在探索其中玄機時所體現出的不懈努力和無限才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文化瑰寶的讚美和傳承創新的期待。
待續
《七律·讚解析》
周易哲學蘊妙玄,
經脈別論展新篇。
象數推演藏奧秘,
陰陽變化悟真詮。
剛柔並濟理通透,
氣血和諧道自然。
深度剖析添智慧,
中華文化綻輝妍。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的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哲學蘊妙玄,經脈別論展新篇”,指出周易哲學中蘊含著精妙深奧的道理,與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相結合,展現出了新的篇章。
頷聯“象數推演藏奧秘,陰陽變化悟真詮”,描述了通過象數的推演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奧秘,而對陰陽變化的領悟則能獲得真正的詮釋。
頸聯“剛柔並濟理通透,氣血和諧道自然”,強調了剛柔相濟的道理使其通透,氣血的和諧也體現了自然之道。
尾聯“深度剖析添智慧,中華文化綻輝妍”,說明深度剖析能增添智慧,也讓中華文化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整首詩表達了對以周易哲學視角深度剖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這一研究的讚美和肯定,以及對其中所蘊含的智慧和中華文化的讚頌。
一、《以周易哲學視角深度剖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黃帝內經》中的《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是中醫學經絡理論的重要篇章。而周易哲學作為中國古代智慧的瑰寶,蘊含著深刻的宇宙觀和人生哲理。將兩者相結合,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這一篇章,能夠為我們揭示出更為深邃的意義和內涵。
在周易哲學中,“易”有三義,即變易、簡易和不易。變易是指宇宙萬物時刻處於變化之中;簡易則是指盡管變化萬千,但背後的道理卻是簡單明了的;不易則是指在變化之中存在著永恒不變的規律。這與經脈理論中氣血的運行、髒腑的功能以及人體與自然的相互關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開篇即論述了飲食入胃後,其精氣的輸布過程以及水液的代謝途徑。這與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作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相契合。飲食為人體提供了物質基礎,而精氣的輸布則如同陰陽的運化,水液的代謝則體現了五行的生克平衡。
在這一篇章中,還提到了不同情況下經脈氣血的變化。比如,劇烈運動時,經脈中的氣血會充盈;而在安靜狀態下,氣血則會相對平和。這種變化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消長的規律。運動時陽氣旺盛,氣血隨之活躍;安靜時陰氣主導,氣血趨於平穩。
同時,文中還描述了不同髒腑功能對經脈氣血的影響。心主血脈,肺主氣,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這些髒腑的功能相互協調,共同維持著經脈氣血的正常運行。這與周易哲學中五行之間相互關聯、相互製約的關係如出一轍。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宇宙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周易哲學強調宇宙萬物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在經脈別論中,我們也能看到人體作為一個整體,各個經脈、髒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體現。一條經脈的病變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經脈的氣血運行,一個髒腑的功能失調也可能會導致全身的氣血失衡。這種整體性的觀念與周易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人體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人體的健康與疾病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
此外,周易哲學注重時位的觀念。在經脈別論中,也有關於不同時間、不同狀態下經脈氣血變化的描述。比如,白天陽氣旺盛,經脈氣血活躍;夜晚陰氣盛,經脈氣血相對平靜。這種時位的變化反映了人體與自然節律的同步性,也體現了周易哲學中對時機和位置的重視。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經脈別論中的一些觀點還蘊含著對生命本質的思考。比如,文中提到的“生病起於過用”,這提示我們要保持適度,保持適度,避免過度消耗自己的身體和無為這與周易哲學中強調的中庸之道有著相似之處。中庸之道並非是平庸無為,而是在追求平衡與和諧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的狀態。
在對經脈別論的深度解析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的體現。象數是周易哲學中描述宇宙萬物的符號和數字係統。在經脈別論中,我們可以通過對經脈氣血運行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動態的畫麵,這就是一種象的呈現。而通過對氣血運行規律的數字描述,如氣血的盛衰、運行的周期等,則體現了數的運用。
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審視經脈別論,我們還能看到其中蘊含的對生命變化的尊重和順應。經脈氣血的運行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人體的狀態、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這種順應變化的理念與周易哲學中對變易的理解是一致的。我們不能違背生命的自然規律,而應該順應其變化,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平衡。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健康挑戰和生活壓力。通過運用周易哲學的智慧來理解經脈別論,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體,掌握健康的規律。同時,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定,如何在麵對挑戰時保持適度和靈活。
總之,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理解中醫學和生命奧秘的新窗口。它讓我們看到了古老智慧之間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印證,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探索生命的旅程中,我們可以從周易哲學和經脈理論中汲取無盡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前行,追求更高層次的健康和幸福。
在進一步深入探討中,我們可以更詳細地分析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之間的具體關聯。比如,在周易哲學中,乾卦代表天,象征著剛健、積極的力量;坤卦代表地,象征著柔順、包容的力量。而在經脈別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剛柔相濟的理念。經脈中的氣血運行需要剛柔並濟,既要有陽氣的推動,又要有陰氣的涵養,這樣才能保持經脈的通暢和氣血的正常運行。
同時,周易哲學中的八卦與人體的髒腑也有著一定的對應關係。乾卦對應大腸,坤卦對應脾髒等。這種對應關係在經脈別論中也有所體現。不同的髒腑功能與經脈氣血的運行相互影響,共同維持著人體的健康。通過深入研究這些對應關係,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體的生理機製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
此外,周易哲學中的陰陽平衡觀念在經脈別論中也有著重要的體現。經脈中的氣血失衡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持陰陽的平衡,調節氣血的運行,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關鍵。這與周易哲學中追求陰陽和諧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在對經脈別論的分析中,我們還可以探討周易哲學中的變易觀念對疾病治療的啟示。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治療也需要根據病情的變化不斷調整。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實踐中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如同周易哲學中對變易的應對一樣。
另外,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在經脈別論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經脈氣血運行的象數描述,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內在的規律和機製。同時,象數思維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研究和理解經脈理論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最後,我們還可以從周易哲學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經脈別論。周易哲學強調道德修養和內在品質的培養。在維護身體健康的過程中,我們同樣需要注重道德的修養和良好心態的培養。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身心的健康和和諧。
綜上所述,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不僅豐富了我們對中醫學理論的理解,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它讓我們在探索生命奧秘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黃帝內經·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原文與譯文如下:
(一)原文:
開篇提問: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
岐伯回答變化之因: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
不同情境下的出汗與四時生病之理:故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
飲食水液在體內的運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髒,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髒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各經脈偏盛的症狀及治法:太陽髒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表裏當俱瀉,取之下俞。陽明髒獨至,是陽氣重並也,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少陽髒獨至,是厥氣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太陰髒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補陽瀉陰。二陰獨嘯,少陰厥也,陽並於上,四脈爭張,氣歸於腎,宜治其經絡,瀉陽補陰。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
詢問及回答各經脈象:帝曰:太陽髒何象?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帝曰:少陽髒何象?岐伯曰:象一陽也,一陽髒者,滑而不實也。帝曰:陽明髒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陰髒搏,言伏鼓也。二陰搏至,腎沉不浮也。
(二)譯文:
開篇提問:黃帝問道:人們的居住環境、活動、安靜、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經脈血氣也會隨著變化嗎?
岐伯回答變化之因:岐伯回答說:人在驚恐、忿怒、勞累、活動或安靜的情況下,靜脈血氣都要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化。所以夜間遠行勞累,就會擾動腎氣,使腎氣不能閉藏而外泄,則氣喘出於腎髒,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肺髒。若因墜墮而受到恐嚇,就會擾動肝氣,而喘出於肝,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脾髒。或有所驚恐,驚則神越氣亂,擾動肺氣,喘出於肺,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脾髒。或有所驚恐,驚則神越氣亂,擾動肺氣,喘出於肺,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心髒。渡水而跌仆,跌仆傷骨,腎主骨,水濕之氣通於腎,致腎氣和骨氣受到擾動,氣喘於腎和骨。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強盛的人,氣血暢行,不會出現什麽病變;怯弱的人,氣血留滯,就會發生病變。所以說:診察疾病,觀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膚的變化,便能了解病情,並以此作為診病的方法。
不同情境下的出汗與四時生病之理:在飲食過飽的時候,則食氣蒸發而汗出於胃。驚則神氣浮越,則心氣受傷而汗出於心。負重而遠行的時候,則骨勞氣越,腎氣受傷而汗出於腎。疾走而恐懼的時候,由於疾走傷筋,恐懼傷魂,則肝氣受傷而汗出於肝。勞力過度的時候,由於脾主肌肉四肢,則脾氣受傷而汗出於脾。春、夏、秋、冬四季陰陽的變化都有其常度,人在這些變化中所發生疾病,就是因為對身體的勞用過度所致,這是通常的道理。
飲食水液在體內的運化:五穀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氣輸散到肝髒,再由肝將此精微之氣滋養於筋。五穀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氣,注入於心,再由心將此精氣滋養於血脈。血氣流行在經脈之中,到達於肺,肺又將血氣輸送到全身百脈中去,最後把精氣輸送到皮毛。皮毛和經脈的精氣匯合,又還流歸入於脈,脈中精微之氣,通過不斷變化,周流於四髒。這些正常的生理活動,都要取決於氣血陰陽的平衡。氣血陰陽平衡,則表現在氣口的脈搏變化上,氣口的脈搏,可以判斷疾病的死生。水液入胃以後,遊溢布散其精氣,上行輸送與脾,經脾對精微的布散轉輸,上歸於肺,肺主清肅而司治節,肺氣運行,通調水道,下輸於膀胱。如此則水精四布,外而布散於皮毛,內而灌輸於五髒之經脈,並能合於四時寒暑的變易和五髒陰陽的變化。作出適當的調節,這就是經脈的正常生理現象。
各經脈偏盛的症狀及治法:太陽經脈偏盛,則發生厥逆、喘息、虛氣上逆等症狀,這是陰不足而陽有餘,表裏兩經俱當用瀉法,取足太陽經的束骨穴和足少陰經的太溪穴。陽明經脈偏盛,是太陽、少陽之氣重並於陽明,當用瀉陽補陰的治療方法,當瀉足陽明經的陷穀穴,補太陰經的太白穴。少陽經脈偏盛,是厥氣上逆,所以陽蹻脈前的少陽脈猝然盛大,當取足少陽經的臨泣穴。少陽經脈偏盛而獨至,就是少陽太過。太陰經脈鼓搏有力,應當細心的審查是否真髒脈至,若五髒之脈均氣少,胃氣又不平和,這是足太陰脾太過的緣故,應當用補陽瀉陰的治療方法,補足陽明之陷穀穴,瀉足太陰之太白穴。少陰經脈偏盛,是少陰厥氣上逆,而陽氣並越於上,心、肝、脾、肺四髒受其影響,四髒之脈爭張於外,病的根源在於腎,應治其表裏的經絡,瀉足太陽經的經穴昆侖、絡穴飛揚,補足少陰的經穴複溜,絡穴大鍾。厥陰經脈偏盛,是厥陰所主,出現真氣虛弱,心中酸痛不適的症狀,厥氣留於經脈與正氣相搏而發為白汗,應該注意飲食調養和藥物的治療,如用針刺,當取決陰經下部的太衝穴,以泄其邪。
詢問及回答各經脈象:黃帝說:太陽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其脈象似三陽之氣浮盛於外,所以脈浮。黃帝說:少陽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其脈象似一陽之初生,滑而不實。黃帝說:陽明經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其脈象大而浮。太陰經的脈象搏動,雖沉伏而指下仍搏擊有力;少陰經的脈象搏動,是沉而不浮。
三、以下是用哲學思維從幾個方麵對《黃帝內經·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進行深度解析:
(一)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經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這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整體的平衡也依賴於各個部分的協調。
(二)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係:
文中提到的人體在不同情境下的變化,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經脈變化,體現了運動與靜止的相互轉化。靜止是相對的,而變化和運動是絕對的。
(三) 因果關係:
明確了各種行為、情緒與經脈變化之間的因果聯係,如驚恐導致喘出於肝等。這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因果必然性。
(四)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不同經脈的偏盛有其獨特表現和治法,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人體經脈係統的普遍規律又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
(五)認識與實踐的關係:
通過對人體經脈的觀察和研究,形成了對疾病的認識,並指導實踐(診斷和治療),體現了認識與實踐的相互促進。
四、用不同詞牌名讚
《如夢令·讚周易哲學經脈別論》
周易哲學深蘊,經脈別論新見。
思悟妙無窮,智慧光芒閃現。
讚歎,讚歎,文化傳承璀璨。
《菩薩蠻·頌周易哲學經脈論》
周易玄妙傳千古,經脈理論展風度。
探索意無窮,哲思啟慧聰。
華章頌,智慧湧,文化精髓永動。
《漁家傲·讚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
周易哲學光芒綻,經脈別論意深遠。
探索玄機心不倦,思無限,文化瑰寶齊稱讚。
妙理紛呈才情顯,傳承創新譜新篇。
以下是對這些詞牌名內容的詮釋:
《沁園春·讚周易哲學剖析經脈別論》:這首詞稱讚了周易哲學對經脈別論的深刻剖析,展現了其中蘊含的精微智慧和深遠意義,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水調歌頭·頌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此詞頌揚了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的結合,描述了它們所展現的陰陽互動、氣血運行和髒腑相連等奧秘,表達了對其智慧的讚歎,以及在傳承和創新中所帶來的新啟示。
《卜算子·讚解析之妙》:該詞讚揚了解析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的奇妙之處,體現了在其中領悟到的真章和智慧的閃耀,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文化交融的深刻感悟和廣泛讚譽。
《如夢令·讚周易哲學經脈別論》:此詞描述了周易哲學在經脈別論中的深刻蘊含,以及其展現出的奇妙智慧和令人讚歎的文化傳承。
《菩薩蠻·頌周易哲學經脈論》:這首詞歌頌了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所具有的悠久曆史和深遠意義,以及其中蘊含的玄妙智慧和啟迪思考的力量。
《漁家傲·讚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該詞讚譽了周易哲學與經脈別論所展現出的光芒和深遠意義,以及在探索其中玄機時所體現出的不懈努力和無限才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文化瑰寶的讚美和傳承創新的期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