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讚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陰陽五行應天時,五髒之氣各有司。
春季養肝食甘緩,夏季養心食酸宜。
長夏養脾食苦燥,秋季養肺食辛滋。
冬季養腎食鹹潤,順應自然病可醫。
邪氣傷人有勝克,五髒調和保安康。
養生之道在守中,恬淡虛無精神爽。
岐伯之論傳千古,素問之學澤萬方。
詮釋:
本詩以七律的形式,對《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進行了讚美和闡述。詩中主要表達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含義:
1. 順應天時,五髒有司:強調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與天地自然的陰陽五行變化相應,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髒器主令,如春主肝、夏主心、長夏主脾、秋主肺、冬主腎。
2. 養肝食甘,養心食酸:具體描述了在不同季節的養生方法,如春季養肝應食用甘味食物,夏季養心應食用酸味食物,以順應髒器的特性。
3. 五髒調和,保安康:指出隻有保持五髒的調和,才能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4. 邪氣傷人,有勝克:說明了邪氣侵襲人體時,會根據五行的相克關係而產生影響。
5. 養生之道,守中恬淡:強調了養生的關鍵在於保持內心的恬淡虛無,不過度追求物質和欲望。
6. 岐伯之論,千古流傳:對岐伯的醫學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論述對後世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韻律的語言,概括了《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的核心內容,強調了順應自然、調和五髒對於養生和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中醫經典理論的敬仰和傳承之意。
一、《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與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重要論述,主要探討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規律以及與四時五行的關係。通過分析五髒之氣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揭示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這與周易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觀念有著密切的聯係。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萬物的基本構成要素,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構成了宇宙的變化和發展。五行則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它們之間相生相克,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平衡係統。在人體中,五髒之氣的運行也遵循著陰陽五行的規律,與四時五行相互對應,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肝主春,屬木,與少陽相表裏。在春季,肝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肝氣的疏泄功能,避免肝氣鬱結。同時,春季多風,風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肝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春季應注意防風,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心主夏,屬火,與太陽相表裏。在夏季,心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心氣的宣通功能,避免心火亢盛。同時,夏季炎熱,暑邪易侵犯人體,導致心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夏季應注意防暑降溫,保持心情的舒暢,避免過度食用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脾主長夏,屬土,與太陰相表裏。在長夏,脾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脾氣的運化功能,避免濕邪困脾。同時,長夏多雨,濕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脾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長夏應注意健脾祛濕,保持飲食的清淡,避免過度食用生冷和油膩的食物。
肺主秋,屬金,與陽明相表裏。在秋季,肺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肺氣的肅降功能,避免肺氣上逆。同時,秋季幹燥,燥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肺部疾病的發生。因此,在秋季應注意潤肺止咳,保持環境的濕潤,避免過度食用辛辣和幹燥的食物。
腎主冬,屬水,與少陰相表裏。在冬季,腎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腎氣的潛藏功能,避免腎氣外泄。同時,冬季寒冷,寒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腎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冬季應注意補腎壯陽,保持身體的溫暖,避免過度食用寒涼和生冷的食物。
總之,《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與周易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觀念有著密切的聯係。通過分析五髒之氣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揭示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理解中醫理論和指導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二、《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解析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論述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規律以及與四時五行的關係。通過分析五髒之氣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探討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以下是對該篇章的深度解析。
一、原文解析
1.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
黃帝問道:結合人體五髒之氣的具體情況,取法四時五行的生克製化規律,作為救治疾病的法則,怎樣是從?怎樣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從逆和得失是怎麽一回事。
2. 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髒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岐伯回答說: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時令氣候,有衰旺盛克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測知疾病的死生,分析醫療的成敗,並能確定五髒之氣的盛衰、疾病輕重的時間,以及死生的日期。
3. 帝曰:願卒聞之。
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一講。
4.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岐伯說:肝屬木、旺於春,肝與膽為表裏,春天是足厥陰肝和足少陽膽主治的時間,甲乙屬木,足少陽膽主甲木,足厥陰肝主乙木,所以肝膽旺日為甲乙;肝在誌為怒,怒則氣急,甘味能緩急,故宜急食甘以緩之。心屬火,旺於夏,心與小腸為表裏,夏天是手少陰和手太陽小腸主治的時間;丙丁屬火,手少陰心主丁火,手太陽小腸主丙火,所以心與小腸的旺日為丙丁;心在誌為喜,喜則氣緩,心氣過緩則心氣虛而散,酸味能收斂,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屬土,旺於長夏(六月),脾與胃為表裏,長夏是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主治的時間;戊己屬土,主太陰脾主己土,主陽明胃主戊土,所以脾與胃的旺日為戊己;脾性惡濕,濕盛則傷脾,苦味能燥濕,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屬金,旺於秋;肺與大腸為表裏,秋天是手太陰肺和手陽明大腸主治的時間;庚辛屬金,手太陰肺主辛金,手陽明大腸主庚金,所以肺與大腸的旺日為庚辛;肺主氣,其性清肅,若氣上逆則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腎屬水,旺於冬,腎與膀胱為表裏,冬天是足少陰腎與足太陽膀胱主治的時間;壬癸屬水,足少陰腎主癸水,足太陽膀胱主壬水,所以腎與膀胱的旺日為壬癸;腎為水髒,喜潤而惡燥,故宜急食辛以潤之。如此可以開發腠理,運行津液,宜通五髒之氣。
5.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肝髒有病,在夏季當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來年春季,病即好轉。因風氣通於肝,故肝並最禁忌受風。有肝病的人,愈於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轉。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時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時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時便安靜下來。肝木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補以辛味補之,若需要瀉,以酸味瀉之。
6.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心髒有病,愈於長夏;若至長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夏季病即好轉。心有病的人應禁忌溫熱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於戊己日;如果戊己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丙丁日病即好轉。心髒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時候神情爽慧,半夜時病就加重,早晨時便安靜了。心病欲柔軟,宜急食鹹味以軟之,需要補則以鹹味補之,以甘味瀉之。
7.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脾髒有病,愈於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長夏的時間病即好轉。脾病應禁忌吃溫熱性食物即飲食過飽、居濕地、穿濕衣等。脾有病的人,愈於庚辛日;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已日加重;如果在甲已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戊已日病即好轉。脾有病的人,在午後的時間精神清爽,日出時病就加重,傍晚是便安靜了。脾髒病需要緩和,甘能緩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緩之,需要瀉則用苦味藥瀉脾,以甘味補脾。
8.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肺髒有病,愈於冬季;若至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長夏時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秋季病即好轉。肺有病應禁忌寒冷飲食及穿的太單薄。肺有病的人,愈於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已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轉。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時候精神爽慧,到中午時病就加重,到半夜時變安靜了。肺氣欲收斂,宜急食酸味以收斂,需要補的,用酸味補肺,需要瀉的,用辛味瀉肺。
9.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熱食溫灸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腎髒有病,愈於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長夏時病就加重;如果在長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冬季病即好轉。腎病禁食炙過熱的食物和穿經火烘烤過的衣服。腎有病的人,愈於甲已日;如果在甲已日不愈,到戊已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已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壬癸日病即好轉。腎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時候精神爽慧,在一日當中辰、戌、醜、未四個時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時便安靜了。腎主必藏,其氣欲堅,需要補的,宜急食苦味以堅之,用苦味補之,需要瀉的,用鹹味瀉之。
10.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髒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盳盳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
凡是邪氣侵襲人體,都是以勝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時而愈,至其所不勝之時而甚,至其所生之時而病情穩定不變,至其自旺之時病情好轉。但必須先明確五髒之平脈,然後始能推測疾病的輕重時間及死生的日期。肝髒有病,則兩肋下疼痛牽引少腹,使人多怒,這是肝氣實的症狀;如果肝氣虛,則出現兩目昏花而視物不明,兩耳也聽不見聲音,多恐懼,好象有人要逮捕他一樣。治療時,取用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的經穴。如肝氣上逆,則頭痛、耳聾而聽覺失靈、頰腫,應取厥陰、少陽經脈,刺出其血。
三、用不同詞牌名讚《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的內容:
1. 《沁園春·五髒之氣》
五行五髒,應時變化,生克循環。
春季肝木旺,甘緩氣急;夏季心火盛,酸收緩心。
長夏脾土主,苦燥祛濕;秋季肺金起,苦泄肺氣。
冬季腎水藏,辛潤腎燥。
邪氣傷人,以勝相加,至其所生愈,至其所不勝甚。
至其所生持,自得其位起。
五髒之脈定,死生之期知。
養生治病,法於自然,健康可期。
2. 《清平樂·四時養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五髒之氣應時旺,養生之道勿忘。
肝氣主春食甘,心氣主夏食酸。
脾氣主長夏食苦,肺氣主秋食辛。
腎氣主冬食鹹,五髒調和身安。
3. 《卜算子·五髒與五行》
五髒應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生又相克,變化無窮數。
肝氣主春急食甘,心主夏食酸收緩。
脾主長夏食苦燥,肺主秋食苦泄安。
腎主冬食辛潤之,五髒調和保安康。
4. 《如夢令·藏氣法時論》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之論。
五髒應時變化,養生治病根本。
春食甘緩肝氣,夏食酸收心神。
長夏食苦燥脾,秋食辛泄肺氣。
冬食鹹潤腎精,健康長壽之因。
5. 《蝶戀花·五髒養生》
五髒養生法時好,春夏秋冬,各有其奧妙。
春季養肝食甘緩,夏季養心食酸收。
長夏養脾食苦燥,秋季養肺食苦泄。
冬季養腎食辛潤,順應自然身體健。
調和五髒氣血暢,健康快樂永相伴。
以下是對《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的詮釋: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主要論述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規律以及與四時五行的關係。該篇詳細闡述了五髒在不同季節的生理特點、病理變化以及治療原則,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
首先,該篇指出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係,而五髒(肝心脾肺腎)與五行相對應。同時,五髒之氣的運行也與四時(春夏秋冬)密切相關,不同季節五髒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各有特點。
其次,該篇詳細描述了五髒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例如,春季肝氣旺盛,夏季心氣旺盛,長夏脾氣旺盛,秋季肺氣旺盛,冬季腎氣旺盛。在病理情況下,五髒之氣的失調也會表現出相應的症狀。
此外,該篇還提出了治療疾病的原則和方法。根據五髒之氣的旺衰和季節的變化,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如在春季治療肝病,夏季治療心病等。同時,還強調了飲食、起居、情誌等方麵的調節對於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強調了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以及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理解中醫理論和指導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待續
陰陽五行應天時,五髒之氣各有司。
春季養肝食甘緩,夏季養心食酸宜。
長夏養脾食苦燥,秋季養肺食辛滋。
冬季養腎食鹹潤,順應自然病可醫。
邪氣傷人有勝克,五髒調和保安康。
養生之道在守中,恬淡虛無精神爽。
岐伯之論傳千古,素問之學澤萬方。
詮釋:
本詩以七律的形式,對《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進行了讚美和闡述。詩中主要表達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含義:
1. 順應天時,五髒有司:強調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與天地自然的陰陽五行變化相應,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髒器主令,如春主肝、夏主心、長夏主脾、秋主肺、冬主腎。
2. 養肝食甘,養心食酸:具體描述了在不同季節的養生方法,如春季養肝應食用甘味食物,夏季養心應食用酸味食物,以順應髒器的特性。
3. 五髒調和,保安康:指出隻有保持五髒的調和,才能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4. 邪氣傷人,有勝克:說明了邪氣侵襲人體時,會根據五行的相克關係而產生影響。
5. 養生之道,守中恬淡:強調了養生的關鍵在於保持內心的恬淡虛無,不過度追求物質和欲望。
6. 岐伯之論,千古流傳:對岐伯的醫學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論述對後世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韻律的語言,概括了《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的核心內容,強調了順應自然、調和五髒對於養生和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中醫經典理論的敬仰和傳承之意。
一、《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與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重要論述,主要探討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規律以及與四時五行的關係。通過分析五髒之氣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揭示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這與周易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觀念有著密切的聯係。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萬物的基本構成要素,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構成了宇宙的變化和發展。五行則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它們之間相生相克,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平衡係統。在人體中,五髒之氣的運行也遵循著陰陽五行的規律,與四時五行相互對應,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肝主春,屬木,與少陽相表裏。在春季,肝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肝氣的疏泄功能,避免肝氣鬱結。同時,春季多風,風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肝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春季應注意防風,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心主夏,屬火,與太陽相表裏。在夏季,心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心氣的宣通功能,避免心火亢盛。同時,夏季炎熱,暑邪易侵犯人體,導致心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夏季應注意防暑降溫,保持心情的舒暢,避免過度食用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脾主長夏,屬土,與太陰相表裏。在長夏,脾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脾氣的運化功能,避免濕邪困脾。同時,長夏多雨,濕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脾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長夏應注意健脾祛濕,保持飲食的清淡,避免過度食用生冷和油膩的食物。
肺主秋,屬金,與陽明相表裏。在秋季,肺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肺氣的肅降功能,避免肺氣上逆。同時,秋季幹燥,燥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肺部疾病的發生。因此,在秋季應注意潤肺止咳,保持環境的濕潤,避免過度食用辛辣和幹燥的食物。
腎主冬,屬水,與少陰相表裏。在冬季,腎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腎氣的潛藏功能,避免腎氣外泄。同時,冬季寒冷,寒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腎髒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冬季應注意補腎壯陽,保持身體的溫暖,避免過度食用寒涼和生冷的食物。
總之,《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與周易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觀念有著密切的聯係。通過分析五髒之氣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揭示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理解中醫理論和指導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二、《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解析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論述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規律以及與四時五行的關係。通過分析五髒之氣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探討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以下是對該篇章的深度解析。
一、原文解析
1.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
黃帝問道:結合人體五髒之氣的具體情況,取法四時五行的生克製化規律,作為救治疾病的法則,怎樣是從?怎樣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從逆和得失是怎麽一回事。
2. 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髒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岐伯回答說: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時令氣候,有衰旺盛克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測知疾病的死生,分析醫療的成敗,並能確定五髒之氣的盛衰、疾病輕重的時間,以及死生的日期。
3. 帝曰:願卒聞之。
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一講。
4.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岐伯說:肝屬木、旺於春,肝與膽為表裏,春天是足厥陰肝和足少陽膽主治的時間,甲乙屬木,足少陽膽主甲木,足厥陰肝主乙木,所以肝膽旺日為甲乙;肝在誌為怒,怒則氣急,甘味能緩急,故宜急食甘以緩之。心屬火,旺於夏,心與小腸為表裏,夏天是手少陰和手太陽小腸主治的時間;丙丁屬火,手少陰心主丁火,手太陽小腸主丙火,所以心與小腸的旺日為丙丁;心在誌為喜,喜則氣緩,心氣過緩則心氣虛而散,酸味能收斂,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屬土,旺於長夏(六月),脾與胃為表裏,長夏是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主治的時間;戊己屬土,主太陰脾主己土,主陽明胃主戊土,所以脾與胃的旺日為戊己;脾性惡濕,濕盛則傷脾,苦味能燥濕,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屬金,旺於秋;肺與大腸為表裏,秋天是手太陰肺和手陽明大腸主治的時間;庚辛屬金,手太陰肺主辛金,手陽明大腸主庚金,所以肺與大腸的旺日為庚辛;肺主氣,其性清肅,若氣上逆則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腎屬水,旺於冬,腎與膀胱為表裏,冬天是足少陰腎與足太陽膀胱主治的時間;壬癸屬水,足少陰腎主癸水,足太陽膀胱主壬水,所以腎與膀胱的旺日為壬癸;腎為水髒,喜潤而惡燥,故宜急食辛以潤之。如此可以開發腠理,運行津液,宜通五髒之氣。
5.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肝髒有病,在夏季當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來年春季,病即好轉。因風氣通於肝,故肝並最禁忌受風。有肝病的人,愈於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轉。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時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時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時便安靜下來。肝木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補以辛味補之,若需要瀉,以酸味瀉之。
6.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心髒有病,愈於長夏;若至長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夏季病即好轉。心有病的人應禁忌溫熱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於戊己日;如果戊己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丙丁日病即好轉。心髒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時候神情爽慧,半夜時病就加重,早晨時便安靜了。心病欲柔軟,宜急食鹹味以軟之,需要補則以鹹味補之,以甘味瀉之。
7.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脾髒有病,愈於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長夏的時間病即好轉。脾病應禁忌吃溫熱性食物即飲食過飽、居濕地、穿濕衣等。脾有病的人,愈於庚辛日;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已日加重;如果在甲已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戊已日病即好轉。脾有病的人,在午後的時間精神清爽,日出時病就加重,傍晚是便安靜了。脾髒病需要緩和,甘能緩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緩之,需要瀉則用苦味藥瀉脾,以甘味補脾。
8.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肺髒有病,愈於冬季;若至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長夏時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秋季病即好轉。肺有病應禁忌寒冷飲食及穿的太單薄。肺有病的人,愈於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已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轉。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時候精神爽慧,到中午時病就加重,到半夜時變安靜了。肺氣欲收斂,宜急食酸味以收斂,需要補的,用酸味補肺,需要瀉的,用辛味瀉肺。
9.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熱食溫灸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腎髒有病,愈於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長夏時病就加重;如果在長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冬季病即好轉。腎病禁食炙過熱的食物和穿經火烘烤過的衣服。腎有病的人,愈於甲已日;如果在甲已日不愈,到戊已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已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會維持穩定不變狀態,到壬癸日病即好轉。腎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時候精神爽慧,在一日當中辰、戌、醜、未四個時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時便安靜了。腎主必藏,其氣欲堅,需要補的,宜急食苦味以堅之,用苦味補之,需要瀉的,用鹹味瀉之。
10.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髒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盳盳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
凡是邪氣侵襲人體,都是以勝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時而愈,至其所不勝之時而甚,至其所生之時而病情穩定不變,至其自旺之時病情好轉。但必須先明確五髒之平脈,然後始能推測疾病的輕重時間及死生的日期。肝髒有病,則兩肋下疼痛牽引少腹,使人多怒,這是肝氣實的症狀;如果肝氣虛,則出現兩目昏花而視物不明,兩耳也聽不見聲音,多恐懼,好象有人要逮捕他一樣。治療時,取用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的經穴。如肝氣上逆,則頭痛、耳聾而聽覺失靈、頰腫,應取厥陰、少陽經脈,刺出其血。
三、用不同詞牌名讚《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的內容:
1. 《沁園春·五髒之氣》
五行五髒,應時變化,生克循環。
春季肝木旺,甘緩氣急;夏季心火盛,酸收緩心。
長夏脾土主,苦燥祛濕;秋季肺金起,苦泄肺氣。
冬季腎水藏,辛潤腎燥。
邪氣傷人,以勝相加,至其所生愈,至其所不勝甚。
至其所生持,自得其位起。
五髒之脈定,死生之期知。
養生治病,法於自然,健康可期。
2. 《清平樂·四時養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五髒之氣應時旺,養生之道勿忘。
肝氣主春食甘,心氣主夏食酸。
脾氣主長夏食苦,肺氣主秋食辛。
腎氣主冬食鹹,五髒調和身安。
3. 《卜算子·五髒與五行》
五髒應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生又相克,變化無窮數。
肝氣主春急食甘,心主夏食酸收緩。
脾主長夏食苦燥,肺主秋食苦泄安。
腎主冬食辛潤之,五髒調和保安康。
4. 《如夢令·藏氣法時論》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之論。
五髒應時變化,養生治病根本。
春食甘緩肝氣,夏食酸收心神。
長夏食苦燥脾,秋食辛泄肺氣。
冬食鹹潤腎精,健康長壽之因。
5. 《蝶戀花·五髒養生》
五髒養生法時好,春夏秋冬,各有其奧妙。
春季養肝食甘緩,夏季養心食酸收。
長夏養脾食苦燥,秋季養肺食苦泄。
冬季養腎食辛潤,順應自然身體健。
調和五髒氣血暢,健康快樂永相伴。
以下是對《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的詮釋: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主要論述了人體五髒之氣的運行規律以及與四時五行的關係。該篇詳細闡述了五髒在不同季節的生理特點、病理變化以及治療原則,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
首先,該篇指出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係,而五髒(肝心脾肺腎)與五行相對應。同時,五髒之氣的運行也與四時(春夏秋冬)密切相關,不同季節五髒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各有特點。
其次,該篇詳細描述了五髒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例如,春季肝氣旺盛,夏季心氣旺盛,長夏脾氣旺盛,秋季肺氣旺盛,冬季腎氣旺盛。在病理情況下,五髒之氣的失調也會表現出相應的症狀。
此外,該篇還提出了治療疾病的原則和方法。根據五髒之氣的旺衰和季節的變化,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如在春季治療肝病,夏季治療心病等。同時,還強調了飲食、起居、情誌等方麵的調節對於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強調了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以及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理解中醫理論和指導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