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讚<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內經妙論逆調篇,
陰陽失衡病生連。
五行生克藏玄妙,
髒腑相關理井然。
脈象診察知病理,
良方施治解疾纏。
傳承智慧千秋頌,
醫學精華耀世間。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的詮釋:
詩的首聯“內經妙論逆調篇,陰陽失衡病生連”,指出《黃帝內經·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是一部精妙的醫學論著,論述了因陰陽失衡而導致的各種疾病。
頷聯“五行生克藏玄妙,髒腑相關理井然”,強調了五行生克的深奧道理以及髒腑之間相互關聯的井然有序,這是該篇所蘊含的重要醫學理念。
頸聯“脈象診察知病理,良方施治解疾纏”,描述了通過脈象診察來了解疾病的病理,以及運用良方來解決疾病的困擾,體現了中醫診療的方法和智慧。
尾聯“傳承智慧千秋頌,醫學精華耀世間”,表達了對這一醫學篇章所承載的智慧的傳承和讚頌,以及它在醫學領域中閃耀的光輝和重要地位。整首詩對《逆調論篇第三十四》進行了全麵而深刻的讚美。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逆調論篇第三十四〉解析》
《黃帝內經》中的《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猶如一部揭示人體陰陽失衡奧秘的寶典。而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深邃視角來審視這一篇章時,更能領略到其中蘊含的無盡智慧與玄妙。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維係著世界的平衡與和諧。而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我們同樣看到了人體陰陽失衡所帶來的種種逆亂之象。
人體如天地,陰陽失調則如同天地失序,必然引發各種病變。正如周易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人體的健康與疾病,也正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當陰氣或陽氣過於亢盛或衰弱時,就會打破原本的平衡,導致疾病的發生。
在這一篇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因陰陽失衡而導致的病症。比如,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容易引起津液不足、毛發枯槁等問題。這正體現了周易中“陽極生陰”的道理,當陽氣過盛時,反而會消耗陰氣,導致陰氣不足。同樣,腎氣虛衰則水液代謝失常,出現水腫等症狀,這也是陰陽失衡的表現。
而對於這些病症的治療,也需要遵循周易哲學的原則。周易強調順應自然、因勢利導,治療疾病亦當如此。在麵對陰陽失調的病症時,不能強行壓製一方,而應通過調理、平衡陰陽來達到治療的目的。比如,對於肺熱引起的病症,不能單純地清熱瀉火,還要注意滋養陰氣,以恢複陰陽的平衡。
周易哲學還告訴我們,變化是永恒的,陰陽的失衡與平衡也是不斷轉化的。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的狀態也會隨之變化。因此,治療疾病需要有動態的眼光,根據病情的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就如同周易中的卦象變化一樣,要根據時勢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行動。
同時,周易中的“中和”觀念也與《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有著緊密的聯係。“中和”意味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關鍵。當陰陽達到中和狀態時,人體才能處於最佳的健康狀態。而疾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陰陽失去了中和,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此外,周易中的“象數”思維也能為我們理解《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提供新的視角。象數是周易中描述宇宙萬物的符號和數字,通過對象數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與象數相關的描述,比如脈象的變化、症狀的表現等。通過對這些象數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本質和陰陽失衡的內在機製。
總的來說,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逆調論篇第三十四》,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體陰陽失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讓我們明白治療疾病不能僅僅局限於症狀的消除,更要關注陰陽的平衡與和諧。這不僅是對中醫理論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對人類健康與生命的一次深刻思考。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從周易哲學和《黃帝內經》中汲取智慧,以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維護人體的健康與平衡。讓我們在周易哲學的指引下,探索人體陰陽失衡的奧秘,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逆調論篇第三十四》原文與譯文如下:
原文:
黃帝問曰: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
岐伯對曰: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陰氣虛,陽氣盛,四支者陽也,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獨治者,不能生長也,獨勝而止耳,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栗,是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栗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栗,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
岐伯曰: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誌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藏使然?願聞其故。
岐伯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帝曰:善。
譯文:
黃帝問道:有的病人,身體發熱,不是由於穿衣服過多而造成的,卻感到身體發熱而煩悶,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由於陰氣少而陽氣盛,所以發熱而煩悶。
黃帝說:有的人穿的衣服並不單薄,也沒有被寒邪所中,卻總覺得寒氣從內而生,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是由於這種人陽氣虛少且多痹氣,陰氣偏盛,所以經常感覺身體發冷,像從冷水中出來一樣。
黃帝說:有的人四肢發熱,一遇到風寒,便覺得身如熱火熏炙一樣,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這種人多因素體陰虛而陽氣盛。四肢屬陽,風邪也屬陽,屬陽的四肢感受屬陽的風邪,兩陽相並,陽氣就更加亢盛,陽氣益盛則陰氣日益虛少,虛少的陰氣不能熄滅旺盛的陽火,形成了陽氣獨旺的局麵。陽氣獨旺,便不能生長,因陽氣獨勝而生機停止。所以這種四肢熱、逢風而熱得如炙如火的人,由於體內陰虛,加上風熱的侵襲,病人的肌肉會逐漸消瘦。
黃帝說:有的人身體寒涼,即使嚐試浸泡熱水、烤火取暖、多穿衣服也不能感到溫暖,但卻不會惡寒戰栗,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說:這種人平素腎氣偏盛,又經常接近水濕,致水寒之氣偏盛,而太陽之陽氣偏衰,腎中的陰精得不到陽氣的溫暖而枯竭不長。腎是水髒,主生長骨髓,腎脂不生則骨髓不能充滿,所以寒冷至骨。之所以不會出現戰栗,是因為肝是一陽,心是二陽,一個獨陰的腎水,勝不過心肝二陽之火,所以雖寒冷,但不戰栗,這種病叫“骨痹”,病人會出現骨節拘攣的症狀。
黃帝說:有的人皮肉麻木沉重,雖穿上棉衣,症狀仍然不會緩解,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營氣虛而衛氣實所致。營氣虛弱則皮肉麻木不仁,衛氣虛弱,則肢體不能舉動,營衛之氣都虛弱,則既麻木不仁,又不能舉動,所以皮肉更加麻木沉重。若人的形體與內髒的神誌不能相互為用,就要死亡。
黃帝說:人病氣逆,有的不能安臥而呼吸有聲;有的不能安臥而呼吸無聲;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有的能夠安臥,行動則氣喘;有的不能安臥,也不能行動而氣喘;有的不能安臥,臥則氣喘。是哪些髒腑發病,使之這樣呢?我想知道是什麽緣故。
岐伯說:不能安臥而呼吸有聲的,是陽明經脈之氣上逆。足三陽的經脈,從頭到足都是下行的,現在足陽明經脈之氣上逆而行,所以呼吸不利而有聲。陽明是胃脈,胃是六腑之海,胃氣亦以下行為順,若陽明經脈之氣逆,胃氣便不得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不能平臥。《下經》曾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就是這個意思。若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的,這是由於肺之脈絡不順,絡脈不能隨著經脈之氣上下,故其氣留置於經脈而不行於絡脈。但絡脈生病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雖呼吸不利有聲,但起居如常。若不能安臥,臥則氣喘的,是由於水氣侵犯所致。水氣是循著津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動的。腎是水髒,主持津液,如腎病不能主水,水氣上逆而犯肺,則人即不能平臥而氣喘。
黃帝說:講得好。
三、以下是從周易哲學的幾個方麵對《黃帝內經·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的深度解析:
1. 陰陽平衡與失調:
陰陽對立: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相互對立的概念。《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提到的人體“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以及“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等內容,體現了陰陽在人體中的對立狀態。陽氣過盛則出現熱證,陰氣過盛則出現寒證,這與周易中陰陽的對立屬性相契合。就像周易的乾卦代表陽剛、積極、熱烈,坤卦代表陰柔、消極、寒冷,人體的陰陽也需要保持相對的平衡,否則就會出現疾病。
陰陽轉化:周易強調陰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該篇中,一些病症的發展過程也體現了這一點。例如,起初是陽氣盛導致的熱證,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會消耗人體的陰氣,導致陰陽兩虛的狀態;或者原本陰氣盛的寒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會轉化為陽氣偏盛的熱證。這種陰陽的轉化在周易哲學中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同樣也適用於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陰陽平衡:周易追求陰陽的平衡與和諧,認為這是事物發展的最佳狀態。在人體健康方麵,《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所論述的各種病症,本質上都是陰陽失衡的結果。隻有陰陽平衡,人體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文中提到的“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就是陰陽失衡導致的疾病狀態,強調了陰陽平衡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2. 五行生克與髒腑關係:
五行生克理論:周易哲學中的五行生克理論對中醫的髒腑學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涉及到了人體的多個髒腑,如腎、胃、肺等。按照五行生克的理論,腎屬水,胃屬土,肺屬金。土克水,若胃的功能失調,可能會影響到腎的功能;金生水,肺的功能正常有助於腎的水液代謝。
髒腑功能的相互關係:該篇中提到的“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說明了陽明胃經的氣逆會影響到人體的呼吸功能。這與周易中五行生克所體現的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一致的。中醫認為髒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一個髒腑的功能失調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髒腑的功能,這與周易中五行的生克乘侮關係相呼應。例如,腎主水,若腎的功能失調,水液代謝紊亂,可能會影響到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導致呼吸異常,出現喘息等症狀。
3. 卦象與疾病現象的類比:
乾卦與陽氣盛:乾卦為純陽之卦,代表著剛健、旺盛的陽氣。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陽氣盛的病症可以類比為乾卦的特性。陽氣過盛,人體
出現發熱、煩滿、四肢熱等症狀,就像乾卦的陽氣剛健、向上、活躍。這種類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陽氣盛的疾病狀態,以及其發展變化的趨勢。
坤卦與陰氣盛:坤卦為純陰之卦,象征著柔順、內斂的陰氣。文中提到的陰氣盛導致的身寒如從水中出等症狀,與坤卦的陰柔特性相類似。陰氣過盛,人體的陽氣受到抑製,就像坤卦的陰氣內斂、下沉,導致人體的功能處於一種相對抑製的狀態。
坎卦與水氣病:坎卦代表水,在人體中,水液的代謝與腎髒密切相關。《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提到的“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這種水氣病的症狀可以與坎卦相聯係。坎卦的上下兩爻為陰爻,中間一爻為陽爻,象征著水在中間流動,而人體的水氣病也是水液在體內的異常流動和積聚,導致出現喘息、不能臥等症狀。
4. 變化與發展的觀點:
周易的變易思想:周易強調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沒有絕對的靜止。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例如,起初可能是輕微的陰陽失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可能會逐漸加重,出現各種複雜的症狀。這與周易的變易思想相符合,提醒人們要關注疾病的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對疾病的預測和預防:周易的占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事物發展的預測。在中醫中,通過對人體陰陽、五行等方麵的觀察和分析,也可以預測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趨勢,從而采取預防措施。例如,根據《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所提到的各種病症的病因和病機,人們可以調整生活方式,保持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的發生。
總之,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黃帝內經·逆調論篇第三十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現象,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為中醫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和理論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周易哲學是一種古老的哲學思想,對於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應該以科學的態度進行研究和探討。
四、以下是用不同詞牌名來讚《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的內容:
《沁園春·讚逆調論篇》
醫學經典,逆調論篇,智慧之光。探陰陽失衡,病因昭彰;五行生克,髒腑牽腸。病理精微,診療有方,妙法奇術世傳揚。細思量,悟醫理玄妙,源遠流長。
蒼生福祉所望,護健康、丹心譜華章。看岐黃傳承,千秋傳唱;杏林春暖,恩澤無疆。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美名彰。共奮進,為醫學發展,再鑄輝煌。
《水調歌頭·頌逆調論篇》
內經有奇篇,逆調論精研。陰陽五行玄機,病理細探看。脈象顯端倪,良方除疾頑,妙術展新顏。傳承千古事,智慧耀人間。
醫者心,仁德顯,擔在肩。護佑健康,風雨兼程不畏難。心懷蒼生願,情係民生安,功德永流傳。醫學高峰攀,前路更燦爛。
《卜算子·詠逆調論篇》
逆調論高深,醫理藏玄妙。陰陽失衡病因明,五行玄機繞。
診療有良方,妙術顯奇效。傳承經典綻光芒,杏林春不老。
以下是對這些詞的詮釋:
《沁園春·讚逆調論篇》:這首詞讚揚了《逆調論篇第三十四》如智慧之光,揭示了陰陽失衡的病因,以及五行生克與髒腑的關係。強調了其病理的精微之處和診療的奇妙方法,認為其醫理玄妙且源遠流長。同時表達了對其傳承和發展的期望,以及醫者為蒼生福祉所做出的貢獻。
《水調歌頭·頌逆調論篇》:此詞描述了逆調論篇的重要性,其中包含的陰陽五行的奧秘和病理的探究。脈象能顯示疾病的跡象,良方能夠去除頑疾,展現出奇妙的一麵。強調了其傳承的意義和智慧在人間的閃耀。體現了醫者的仁心和擔當,為護佑健康而努力,功績將永遠流傳。還表達了對醫學發展的美好期許。
《卜算子·詠逆調論篇》:該詞指出逆調論篇的高深和醫理的玄妙,明確了陰陽失衡的病因和五行的玄機。強調了診療的良方和妙術所展現出的奇效,讚美了其傳承經典的光芒,以及杏林春意長存的美好。
待續
內經妙論逆調篇,
陰陽失衡病生連。
五行生克藏玄妙,
髒腑相關理井然。
脈象診察知病理,
良方施治解疾纏。
傳承智慧千秋頌,
醫學精華耀世間。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的詮釋:
詩的首聯“內經妙論逆調篇,陰陽失衡病生連”,指出《黃帝內經·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是一部精妙的醫學論著,論述了因陰陽失衡而導致的各種疾病。
頷聯“五行生克藏玄妙,髒腑相關理井然”,強調了五行生克的深奧道理以及髒腑之間相互關聯的井然有序,這是該篇所蘊含的重要醫學理念。
頸聯“脈象診察知病理,良方施治解疾纏”,描述了通過脈象診察來了解疾病的病理,以及運用良方來解決疾病的困擾,體現了中醫診療的方法和智慧。
尾聯“傳承智慧千秋頌,醫學精華耀世間”,表達了對這一醫學篇章所承載的智慧的傳承和讚頌,以及它在醫學領域中閃耀的光輝和重要地位。整首詩對《逆調論篇第三十四》進行了全麵而深刻的讚美。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逆調論篇第三十四〉解析》
《黃帝內經》中的《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猶如一部揭示人體陰陽失衡奧秘的寶典。而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深邃視角來審視這一篇章時,更能領略到其中蘊含的無盡智慧與玄妙。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維係著世界的平衡與和諧。而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我們同樣看到了人體陰陽失衡所帶來的種種逆亂之象。
人體如天地,陰陽失調則如同天地失序,必然引發各種病變。正如周易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人體的健康與疾病,也正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當陰氣或陽氣過於亢盛或衰弱時,就會打破原本的平衡,導致疾病的發生。
在這一篇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因陰陽失衡而導致的病症。比如,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容易引起津液不足、毛發枯槁等問題。這正體現了周易中“陽極生陰”的道理,當陽氣過盛時,反而會消耗陰氣,導致陰氣不足。同樣,腎氣虛衰則水液代謝失常,出現水腫等症狀,這也是陰陽失衡的表現。
而對於這些病症的治療,也需要遵循周易哲學的原則。周易強調順應自然、因勢利導,治療疾病亦當如此。在麵對陰陽失調的病症時,不能強行壓製一方,而應通過調理、平衡陰陽來達到治療的目的。比如,對於肺熱引起的病症,不能單純地清熱瀉火,還要注意滋養陰氣,以恢複陰陽的平衡。
周易哲學還告訴我們,變化是永恒的,陰陽的失衡與平衡也是不斷轉化的。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的狀態也會隨之變化。因此,治療疾病需要有動態的眼光,根據病情的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就如同周易中的卦象變化一樣,要根據時勢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行動。
同時,周易中的“中和”觀念也與《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有著緊密的聯係。“中和”意味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關鍵。當陰陽達到中和狀態時,人體才能處於最佳的健康狀態。而疾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陰陽失去了中和,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此外,周易中的“象數”思維也能為我們理解《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提供新的視角。象數是周易中描述宇宙萬物的符號和數字,通過對象數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與象數相關的描述,比如脈象的變化、症狀的表現等。通過對這些象數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本質和陰陽失衡的內在機製。
總的來說,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逆調論篇第三十四》,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體陰陽失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讓我們明白治療疾病不能僅僅局限於症狀的消除,更要關注陰陽的平衡與和諧。這不僅是對中醫理論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對人類健康與生命的一次深刻思考。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從周易哲學和《黃帝內經》中汲取智慧,以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維護人體的健康與平衡。讓我們在周易哲學的指引下,探索人體陰陽失衡的奧秘,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逆調論篇第三十四》原文與譯文如下:
原文:
黃帝問曰: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
岐伯對曰: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陰氣虛,陽氣盛,四支者陽也,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獨治者,不能生長也,獨勝而止耳,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栗,是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栗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栗,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
岐伯曰: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誌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藏使然?願聞其故。
岐伯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帝曰:善。
譯文:
黃帝問道:有的病人,身體發熱,不是由於穿衣服過多而造成的,卻感到身體發熱而煩悶,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由於陰氣少而陽氣盛,所以發熱而煩悶。
黃帝說:有的人穿的衣服並不單薄,也沒有被寒邪所中,卻總覺得寒氣從內而生,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是由於這種人陽氣虛少且多痹氣,陰氣偏盛,所以經常感覺身體發冷,像從冷水中出來一樣。
黃帝說:有的人四肢發熱,一遇到風寒,便覺得身如熱火熏炙一樣,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這種人多因素體陰虛而陽氣盛。四肢屬陽,風邪也屬陽,屬陽的四肢感受屬陽的風邪,兩陽相並,陽氣就更加亢盛,陽氣益盛則陰氣日益虛少,虛少的陰氣不能熄滅旺盛的陽火,形成了陽氣獨旺的局麵。陽氣獨旺,便不能生長,因陽氣獨勝而生機停止。所以這種四肢熱、逢風而熱得如炙如火的人,由於體內陰虛,加上風熱的侵襲,病人的肌肉會逐漸消瘦。
黃帝說:有的人身體寒涼,即使嚐試浸泡熱水、烤火取暖、多穿衣服也不能感到溫暖,但卻不會惡寒戰栗,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說:這種人平素腎氣偏盛,又經常接近水濕,致水寒之氣偏盛,而太陽之陽氣偏衰,腎中的陰精得不到陽氣的溫暖而枯竭不長。腎是水髒,主生長骨髓,腎脂不生則骨髓不能充滿,所以寒冷至骨。之所以不會出現戰栗,是因為肝是一陽,心是二陽,一個獨陰的腎水,勝不過心肝二陽之火,所以雖寒冷,但不戰栗,這種病叫“骨痹”,病人會出現骨節拘攣的症狀。
黃帝說:有的人皮肉麻木沉重,雖穿上棉衣,症狀仍然不會緩解,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營氣虛而衛氣實所致。營氣虛弱則皮肉麻木不仁,衛氣虛弱,則肢體不能舉動,營衛之氣都虛弱,則既麻木不仁,又不能舉動,所以皮肉更加麻木沉重。若人的形體與內髒的神誌不能相互為用,就要死亡。
黃帝說:人病氣逆,有的不能安臥而呼吸有聲;有的不能安臥而呼吸無聲;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有的能夠安臥,行動則氣喘;有的不能安臥,也不能行動而氣喘;有的不能安臥,臥則氣喘。是哪些髒腑發病,使之這樣呢?我想知道是什麽緣故。
岐伯說:不能安臥而呼吸有聲的,是陽明經脈之氣上逆。足三陽的經脈,從頭到足都是下行的,現在足陽明經脈之氣上逆而行,所以呼吸不利而有聲。陽明是胃脈,胃是六腑之海,胃氣亦以下行為順,若陽明經脈之氣逆,胃氣便不得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不能平臥。《下經》曾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就是這個意思。若起居如常而呼吸有聲的,這是由於肺之脈絡不順,絡脈不能隨著經脈之氣上下,故其氣留置於經脈而不行於絡脈。但絡脈生病是比較輕微的,所以雖呼吸不利有聲,但起居如常。若不能安臥,臥則氣喘的,是由於水氣侵犯所致。水氣是循著津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動的。腎是水髒,主持津液,如腎病不能主水,水氣上逆而犯肺,則人即不能平臥而氣喘。
黃帝說:講得好。
三、以下是從周易哲學的幾個方麵對《黃帝內經·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的深度解析:
1. 陰陽平衡與失調:
陰陽對立: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相互對立的概念。《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提到的人體“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以及“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等內容,體現了陰陽在人體中的對立狀態。陽氣過盛則出現熱證,陰氣過盛則出現寒證,這與周易中陰陽的對立屬性相契合。就像周易的乾卦代表陽剛、積極、熱烈,坤卦代表陰柔、消極、寒冷,人體的陰陽也需要保持相對的平衡,否則就會出現疾病。
陰陽轉化:周易強調陰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該篇中,一些病症的發展過程也體現了這一點。例如,起初是陽氣盛導致的熱證,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會消耗人體的陰氣,導致陰陽兩虛的狀態;或者原本陰氣盛的寒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會轉化為陽氣偏盛的熱證。這種陰陽的轉化在周易哲學中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同樣也適用於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陰陽平衡:周易追求陰陽的平衡與和諧,認為這是事物發展的最佳狀態。在人體健康方麵,《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所論述的各種病症,本質上都是陰陽失衡的結果。隻有陰陽平衡,人體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文中提到的“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就是陰陽失衡導致的疾病狀態,強調了陰陽平衡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2. 五行生克與髒腑關係:
五行生克理論:周易哲學中的五行生克理論對中醫的髒腑學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涉及到了人體的多個髒腑,如腎、胃、肺等。按照五行生克的理論,腎屬水,胃屬土,肺屬金。土克水,若胃的功能失調,可能會影響到腎的功能;金生水,肺的功能正常有助於腎的水液代謝。
髒腑功能的相互關係:該篇中提到的“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說明了陽明胃經的氣逆會影響到人體的呼吸功能。這與周易中五行生克所體現的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一致的。中醫認為髒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一個髒腑的功能失調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髒腑的功能,這與周易中五行的生克乘侮關係相呼應。例如,腎主水,若腎的功能失調,水液代謝紊亂,可能會影響到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導致呼吸異常,出現喘息等症狀。
3. 卦象與疾病現象的類比:
乾卦與陽氣盛:乾卦為純陽之卦,代表著剛健、旺盛的陽氣。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陽氣盛的病症可以類比為乾卦的特性。陽氣過盛,人體
出現發熱、煩滿、四肢熱等症狀,就像乾卦的陽氣剛健、向上、活躍。這種類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陽氣盛的疾病狀態,以及其發展變化的趨勢。
坤卦與陰氣盛:坤卦為純陰之卦,象征著柔順、內斂的陰氣。文中提到的陰氣盛導致的身寒如從水中出等症狀,與坤卦的陰柔特性相類似。陰氣過盛,人體的陽氣受到抑製,就像坤卦的陰氣內斂、下沉,導致人體的功能處於一種相對抑製的狀態。
坎卦與水氣病:坎卦代表水,在人體中,水液的代謝與腎髒密切相關。《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提到的“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這種水氣病的症狀可以與坎卦相聯係。坎卦的上下兩爻為陰爻,中間一爻為陽爻,象征著水在中間流動,而人體的水氣病也是水液在體內的異常流動和積聚,導致出現喘息、不能臥等症狀。
4. 變化與發展的觀點:
周易的變易思想:周易強調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沒有絕對的靜止。在《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例如,起初可能是輕微的陰陽失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可能會逐漸加重,出現各種複雜的症狀。這與周易的變易思想相符合,提醒人們要關注疾病的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對疾病的預測和預防:周易的占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事物發展的預測。在中醫中,通過對人體陰陽、五行等方麵的觀察和分析,也可以預測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趨勢,從而采取預防措施。例如,根據《逆調論篇第三十四》中所提到的各種病症的病因和病機,人們可以調整生活方式,保持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的發生。
總之,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黃帝內經·逆調論篇第三十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現象,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為中醫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和理論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周易哲學是一種古老的哲學思想,對於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應該以科學的態度進行研究和探討。
四、以下是用不同詞牌名來讚《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的內容:
《沁園春·讚逆調論篇》
醫學經典,逆調論篇,智慧之光。探陰陽失衡,病因昭彰;五行生克,髒腑牽腸。病理精微,診療有方,妙法奇術世傳揚。細思量,悟醫理玄妙,源遠流長。
蒼生福祉所望,護健康、丹心譜華章。看岐黃傳承,千秋傳唱;杏林春暖,恩澤無疆。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美名彰。共奮進,為醫學發展,再鑄輝煌。
《水調歌頭·頌逆調論篇》
內經有奇篇,逆調論精研。陰陽五行玄機,病理細探看。脈象顯端倪,良方除疾頑,妙術展新顏。傳承千古事,智慧耀人間。
醫者心,仁德顯,擔在肩。護佑健康,風雨兼程不畏難。心懷蒼生願,情係民生安,功德永流傳。醫學高峰攀,前路更燦爛。
《卜算子·詠逆調論篇》
逆調論高深,醫理藏玄妙。陰陽失衡病因明,五行玄機繞。
診療有良方,妙術顯奇效。傳承經典綻光芒,杏林春不老。
以下是對這些詞的詮釋:
《沁園春·讚逆調論篇》:這首詞讚揚了《逆調論篇第三十四》如智慧之光,揭示了陰陽失衡的病因,以及五行生克與髒腑的關係。強調了其病理的精微之處和診療的奇妙方法,認為其醫理玄妙且源遠流長。同時表達了對其傳承和發展的期望,以及醫者為蒼生福祉所做出的貢獻。
《水調歌頭·頌逆調論篇》:此詞描述了逆調論篇的重要性,其中包含的陰陽五行的奧秘和病理的探究。脈象能顯示疾病的跡象,良方能夠去除頑疾,展現出奇妙的一麵。強調了其傳承的意義和智慧在人間的閃耀。體現了醫者的仁心和擔當,為護佑健康而努力,功績將永遠流傳。還表達了對醫學發展的美好期許。
《卜算子·詠逆調論篇》:該詞指出逆調論篇的高深和醫理的玄妙,明確了陰陽失衡的病因和五行的玄機。強調了診療的良方和妙術所展現出的奇效,讚美了其傳承經典的光芒,以及杏林春意長存的美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