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中宮遇喜
重生之如懿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淞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著田氏會一手獨門的摩挲胎位之術,所以如懿給田氏定下的每月月例比其他接生嬤嬤的要稍高一些。
田氏感恩,心中念著皇後恩德,做事兒愈發勤懇認真,一點兒差錯也不願犯。
這次意歡生產,田氏便是使上了十足十的本事。光是份例內的賞賜,田氏便拿了足足百兩之數,更別提一些額外的賞錢了。
一開始容佩還有些疑惑,怎麽如懿好似待田氏格外不同,便聽如懿提點道,“唯有銀子實打實的花下去,底下人做事才能真的上心。”
容佩受教,如懿卻頗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
這樣的事情,若非重活一世,得了血的教訓,她也是不曾學會的。
可除了這個,如懿還是藏了些話沒說。
如懿之所以如此信重田氏,還因為她已經捏住了田氏的命門。
田氏好用,可若是她不聽話,如懿隨時可以斷了她手中續命的藥,讓她有銀子也難以買到。
同樣的招數,如懿在魏嬿婉的身上也用著呢。
就算魏嬿婉會因魏楊氏之死記恨於她,或是因為盧太醫之事疑心於她。可隻要璟妍活著一天,魏嬿婉就不敢輕易生事,違逆於她。
誠妃被禁了足,柔貴人和麗貴人身上的傷還未好全。沒了愛生事之人,後宮其餘嬪妃們輪流侍寢,後宮的日子整體還算平靜。
可就在皇上和如懿溫馨相攜,同去慈寧宮拜見太後之時,
太後突然以皇上勵精圖治,醉心前朝事務,多年來除了從各府中選女入宮,或臨幸宮女為妃之外,未曾好好選秀為由,
提議遵循祖宗舊例,隆重的舉辦一次選秀。
皇上欣然應允,如懿作為皇後,自是得忙忙碌碌的操持了起來。
這日,如懿正拿著冊子,一條條跟內務府的人核對著選秀細節時,福珈不請自來。
如懿很是客氣的笑著讓人賜座,“福珈姑姑怎麽有空親自來了?
若是皇額娘有什麽話要囑咐本宮,本宮親去一趟就是了。”
福珈謝絕了如懿的好意,依舊站著回話,“如今已是秋季,太後愛菊,慈寧宮中的菊花都開了。
太後年歲大了,就愛熱鬧,獨自欣賞菊花總覺冷清。所以,三日後預備在慈寧宮後麵的小花園裏,辦一場賞菊宴。
太後已經發了帖子,邀請了幾位夫人和她們未出閣的官家小姐們前來。
同時還請了些歌舞樂伎,和南府的戲班子,以供清賞。
皇後娘娘若是得空,屆時還望多陪陪太後啊。”
如懿臉上笑意不減,內裏卻暗暗思忖著。太後怕是又要往後宮裏安插人手了。
這樣的人選,擺明了就是比對著原先的玫嬪和陸常在。
可如懿作為晚輩,作為皇家兒媳,不敢也不能置喙太後的決議。可她更不願意夾在皇上和太後中間,兩邊難做。
略一沉吟,如懿笑著稱是。又起身欲送福珈出去。
隻是如懿剛一站起,便眉頭緊蹙,又跌回了軟榻之上……
翊坤宮很快便傳出了好消息,中宮有喜。
雖說,先前如懿膝下的永璂和璟姝也是嫡子嫡女,可論貴重程度,還是比不上如今如懿腹中的這個。
皇上格外歡喜,各種賞賜流水似的送進了翊坤宮,更是每日一下早朝,便要來看望如懿。
如懿腹中這一胎才剛剛月餘,還未顯懷。
她穿著一身碧緲色回紋團花紗製旗裝,盈盈立在殿門口,淺笑著與皇上遙遙相望。
皇上眼神微亮,特意加快了步伐,走到了如懿麵前。
一邊熟練的牽起她的手,握在掌心,一邊打趣道,“如今你都是雙身子的人了,還站在殿門口吹風,也不怕受涼嗎?”
“皇上,這才幾月份啊,氣候難得不冷不熱的,舒適的很。就算臣妾想要日日悶在屋子裏,怕是肚子裏這個也不肯啊。”
如懿無奈的笑了笑,順著皇上緩步入了殿內。
二人相對坐在圓桌前,如懿以水代酒,先敬了皇上一杯,“皇上政務繁忙,這幾日都來陪著臣妾,臣妾心中感激。
隻是皇上每日才來用了午膳,下午批了折子又趕來陪臣妾用晚膳,臣妾瞧著真是辛苦。
不如以後,還是臣妾去養心殿陪您用膳吧。”
“不可。”皇上想都沒想就拒絕道,“朕就是看你胃口不好,怕你虧待了自己和腹中孩子,所以才堅持來陪你用膳的。
況且,江與彬說了,你這一胎月份還小,正是不穩的時候,得盡量減少走動,避免衝撞才是。”
“臣妾身為皇後,哪能日日縮在翊坤宮裏,閉門養胎啊。”如懿失笑道。
“旁的不說,光是那繁瑣的選秀事宜和皇額娘的賞菊宴,臣妾就沒法兒當個清閑人呐。”
皇上放下手中酒杯,恍然道,“你不提,朕差點兒忘了這事。
你遇喜不能操勞,選秀的事情就交由內務府和禮部操辦,後續再由朕自行擇選便是。
至於皇額娘那邊,朕會去說。那賞菊宴,也不必大辦了。
你就安心在翊坤宮養胎,養好朕的嫡子,便是最大的功臣了。”
如懿這邊兒,三言兩語就輕鬆落了個清閑,隻是慈寧宮裏,又多了不少不為人知的唉聲歎氣。
皇上親自督辦選秀事宜,整個選秀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太後數次想要過問,都被皇上巧妙的給避了過去。
次數多了,太後麵上也有些掛不住,漸漸的也不再多問了。
本是預備為皇上擇選新妃的賞菊宴,規格也被一降再降。
太後常年抱著煙杆,在吞雲吐霧間尋求一絲慰藉,心中苦澀,唯餘福珈一人可傾訴。
“到底是養子,人心隔肚皮。一步步走到如今,原先那般親密的母子情分,也已經漸漸生疏至此了。”
福珈為太後點著煙袋,勸道,“皇上疑心向來就重,最忌諱有人往他身邊安插眼線了。
太後與其這般費心,倒不如撒開了手,頤養天年為好。反正無論如何,您都是太後。”
太後心中何嚐不知,“天子心性,皆是如此,誰又能奈何啊。”
田氏感恩,心中念著皇後恩德,做事兒愈發勤懇認真,一點兒差錯也不願犯。
這次意歡生產,田氏便是使上了十足十的本事。光是份例內的賞賜,田氏便拿了足足百兩之數,更別提一些額外的賞錢了。
一開始容佩還有些疑惑,怎麽如懿好似待田氏格外不同,便聽如懿提點道,“唯有銀子實打實的花下去,底下人做事才能真的上心。”
容佩受教,如懿卻頗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
這樣的事情,若非重活一世,得了血的教訓,她也是不曾學會的。
可除了這個,如懿還是藏了些話沒說。
如懿之所以如此信重田氏,還因為她已經捏住了田氏的命門。
田氏好用,可若是她不聽話,如懿隨時可以斷了她手中續命的藥,讓她有銀子也難以買到。
同樣的招數,如懿在魏嬿婉的身上也用著呢。
就算魏嬿婉會因魏楊氏之死記恨於她,或是因為盧太醫之事疑心於她。可隻要璟妍活著一天,魏嬿婉就不敢輕易生事,違逆於她。
誠妃被禁了足,柔貴人和麗貴人身上的傷還未好全。沒了愛生事之人,後宮其餘嬪妃們輪流侍寢,後宮的日子整體還算平靜。
可就在皇上和如懿溫馨相攜,同去慈寧宮拜見太後之時,
太後突然以皇上勵精圖治,醉心前朝事務,多年來除了從各府中選女入宮,或臨幸宮女為妃之外,未曾好好選秀為由,
提議遵循祖宗舊例,隆重的舉辦一次選秀。
皇上欣然應允,如懿作為皇後,自是得忙忙碌碌的操持了起來。
這日,如懿正拿著冊子,一條條跟內務府的人核對著選秀細節時,福珈不請自來。
如懿很是客氣的笑著讓人賜座,“福珈姑姑怎麽有空親自來了?
若是皇額娘有什麽話要囑咐本宮,本宮親去一趟就是了。”
福珈謝絕了如懿的好意,依舊站著回話,“如今已是秋季,太後愛菊,慈寧宮中的菊花都開了。
太後年歲大了,就愛熱鬧,獨自欣賞菊花總覺冷清。所以,三日後預備在慈寧宮後麵的小花園裏,辦一場賞菊宴。
太後已經發了帖子,邀請了幾位夫人和她們未出閣的官家小姐們前來。
同時還請了些歌舞樂伎,和南府的戲班子,以供清賞。
皇後娘娘若是得空,屆時還望多陪陪太後啊。”
如懿臉上笑意不減,內裏卻暗暗思忖著。太後怕是又要往後宮裏安插人手了。
這樣的人選,擺明了就是比對著原先的玫嬪和陸常在。
可如懿作為晚輩,作為皇家兒媳,不敢也不能置喙太後的決議。可她更不願意夾在皇上和太後中間,兩邊難做。
略一沉吟,如懿笑著稱是。又起身欲送福珈出去。
隻是如懿剛一站起,便眉頭緊蹙,又跌回了軟榻之上……
翊坤宮很快便傳出了好消息,中宮有喜。
雖說,先前如懿膝下的永璂和璟姝也是嫡子嫡女,可論貴重程度,還是比不上如今如懿腹中的這個。
皇上格外歡喜,各種賞賜流水似的送進了翊坤宮,更是每日一下早朝,便要來看望如懿。
如懿腹中這一胎才剛剛月餘,還未顯懷。
她穿著一身碧緲色回紋團花紗製旗裝,盈盈立在殿門口,淺笑著與皇上遙遙相望。
皇上眼神微亮,特意加快了步伐,走到了如懿麵前。
一邊熟練的牽起她的手,握在掌心,一邊打趣道,“如今你都是雙身子的人了,還站在殿門口吹風,也不怕受涼嗎?”
“皇上,這才幾月份啊,氣候難得不冷不熱的,舒適的很。就算臣妾想要日日悶在屋子裏,怕是肚子裏這個也不肯啊。”
如懿無奈的笑了笑,順著皇上緩步入了殿內。
二人相對坐在圓桌前,如懿以水代酒,先敬了皇上一杯,“皇上政務繁忙,這幾日都來陪著臣妾,臣妾心中感激。
隻是皇上每日才來用了午膳,下午批了折子又趕來陪臣妾用晚膳,臣妾瞧著真是辛苦。
不如以後,還是臣妾去養心殿陪您用膳吧。”
“不可。”皇上想都沒想就拒絕道,“朕就是看你胃口不好,怕你虧待了自己和腹中孩子,所以才堅持來陪你用膳的。
況且,江與彬說了,你這一胎月份還小,正是不穩的時候,得盡量減少走動,避免衝撞才是。”
“臣妾身為皇後,哪能日日縮在翊坤宮裏,閉門養胎啊。”如懿失笑道。
“旁的不說,光是那繁瑣的選秀事宜和皇額娘的賞菊宴,臣妾就沒法兒當個清閑人呐。”
皇上放下手中酒杯,恍然道,“你不提,朕差點兒忘了這事。
你遇喜不能操勞,選秀的事情就交由內務府和禮部操辦,後續再由朕自行擇選便是。
至於皇額娘那邊,朕會去說。那賞菊宴,也不必大辦了。
你就安心在翊坤宮養胎,養好朕的嫡子,便是最大的功臣了。”
如懿這邊兒,三言兩語就輕鬆落了個清閑,隻是慈寧宮裏,又多了不少不為人知的唉聲歎氣。
皇上親自督辦選秀事宜,整個選秀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太後數次想要過問,都被皇上巧妙的給避了過去。
次數多了,太後麵上也有些掛不住,漸漸的也不再多問了。
本是預備為皇上擇選新妃的賞菊宴,規格也被一降再降。
太後常年抱著煙杆,在吞雲吐霧間尋求一絲慰藉,心中苦澀,唯餘福珈一人可傾訴。
“到底是養子,人心隔肚皮。一步步走到如今,原先那般親密的母子情分,也已經漸漸生疏至此了。”
福珈為太後點著煙袋,勸道,“皇上疑心向來就重,最忌諱有人往他身邊安插眼線了。
太後與其這般費心,倒不如撒開了手,頤養天年為好。反正無論如何,您都是太後。”
太後心中何嚐不知,“天子心性,皆是如此,誰又能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