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端淑再嫁
重生之如懿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淞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打那日與皇上不歡而散後,慈寧宮就整日暮氣沉沉。
太後原本保養的極好的眼尾,也生出了道道細紋,連往日最細膩的脂粉,也掩蓋不住她的蒼老衰微。
失去了神采的雙目,如蒙塵的琉璃般漠然無光。太後就這樣呆滯的看著鏡中自己那無奈而又無能的模樣。
福珈拿著浸染了梅花雪水的檀木梳子,一下一下輕柔的替太後梳著長發。
恍然間看她墨絲中陡生了縷縷白發,福珈忙驚慌的想要將它們藏起來。
“福珈,不必藏了。哀家知道,哀家終究是老了。”
太後僅憑福珈一瞬間微不可察的僵直,就發覺了異樣。她哀然自嘲的神情,是福珈從未見過的。
“太後福澤綿長,如何會老?太後還要歡歡喜喜的看著柔淑長公主出嫁才是。”
提及恒媞,太後的臉上總算是浮了些鮮活的神態。
“哀家機關算盡,連臉麵也不顧了,像個潑婦似的與皇帝大吵大鬧。追根究底,也不過是想護住自己兩個女兒。
恒媞雖然得了樁不錯的婚事,可恒娖,到底還是被皇上,被大清棄了出去。
哀家實在無顏麵對恒娖。那可是哀家的第一個孩子啊。
從恒娖出生氣,哀家就和先帝置氣,為了自己的驕傲,狠心拋下新生的恒娖,自請被廢,去了甘露寺。
那時候,哀家當真以為,此生都不會再見到恒娖了。
可後來,命運弄人,哀家又回了宮,成了熹妃。哀家看著恒娖隻認敬妃而不認自己的時候,哀家的心真的很痛。
而後便是先帝垂危,恒娖倉促遠嫁。哀家的這個女兒,為何命運如此多舛。
福珈,你說,是不是哀家往年做的孽,都報到了女兒的身上,所以連先帝也不肯庇佑恒娖了?”
福珈自然明白太後在說什麽。
這麽多年了,太後每每夢魘,呼喚的不是“四郎”,便是“皇上”。
福珈來的晚,不明其中細節,可也明白先帝始終是太後的一塊心結。
太後終究是病倒了。皇上派齊汝去醫治,可太後纏綿病榻,始終見不到什麽起色。
身為兒媳,如懿不得不挺著肚子,時常去往慈寧宮侍奉湯藥,順便替皇上在太後麵前說和幾句。
幾次三番,太後被煩的幹脆連見都不願意再見如懿了。
夾在這對如同兩塊捂不暖的頑石般的母子中間,忙活了幾日,如懿心累的很。
午膳時分,她剛夾起一筷子珍珠鴨,還未送到嘴邊便眉心一皺,捂嘴幹嘔起來。
皇上關切的替她倒水拍背,“如懿,你怎麽了?
太醫不是說這個月份已經不會孕吐了?可是有旁的不適?”
容佩趕忙開口,“回皇上的話,江太醫說,皇後娘娘年歲漸長,這一胎懷的本就不如前麵幾胎安穩。
加上這幾日來往慈寧宮和內務府,有些勞累過度了,所以才會促發不適。須得多多休息,少操心少忙碌才可……”
“容佩,住口。”
如懿溫聲打斷了容佩的話,強扯著疲憊的笑意道,“皇上,臣妾不打緊的。”
皇上麵色一沉,已然明白,定是太後心情不佳,借著恒娖二嫁的婚事,明裏暗裏的又開始磋磨如懿了,給她氣受了。
“愉妃協理六宮,一向行事端正,嚴謹無錯。
這次恒娖的二嫁事宜,朕會命內務府和禮部好好操持,再讓愉妃多多過問,想來也就無礙了。
如懿啊,你的身子要緊,接下來還是安心留在翊坤宮裏養胎吧。外麵的那些瑣事,你都不必理會。
隻要你平平安安的誕下咱們的嫡子,便是大清的功臣。”
如懿柔順謝恩。
待皇上走後,她才又拿起筷子,小口的繼續吃著珍珠鴨。
容佩在一旁給她布菜,“娘娘,您分明胃口極好,胎像也不錯。
如今太後和皇上生了隔閡,後宮之中唯您獨大。
奴婢不明白,您何必要借由身子不適,將六宮之權拱手讓出去呢?”
如懿放下筷子,手執素帕輕輕擦了擦手,“就是因為現在人人都知道,後宮唯本宮獨大,所以本宮才不能貿然的出頭冒尖,沾惹是非。
否則,這後宮中若是出了什麽亂子,都得本宮去收拾,那還怎麽安心養胎啊。”
容佩知道皇上在意這一胎,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娘娘是怕,會有人借機生事,衝撞嫡子?”
如懿淺笑,“太後失勢,必然會更加心急的往皇上身邊送人。新人皇上是沒心思寵了,那能用上的,便是舊人了。
景陽宮那位,如今已經快八個月了吧。算算日子,誠妃的肚子,也該‘出事‘了。”
午膳用完,如懿本預備靠在榻上小憩片刻。海蘭突然到訪,一入殿內,便麵色焦急的快步走到了如懿身邊。
“姐姐,我聽說你被太後磋磨的都胎像不穩了?江太醫怎麽說?嚴重嗎?”
如懿的瞌睡蟲都被海蘭驚飛了,隻好低低在她耳邊解釋了一番。
海蘭這才安心坐下,剝了個貢橘遞給如懿,還不忘嗔怪道,“姐姐如今連我也瞞著了?”
如懿接過橘子,酸酸的汁水在口中炸開,很是有滋味。
“瞞過了你,才能瞞過旁人啊。更何況,你如此聰慧,本宮也沒真的瞞住你啊。”
海蘭開懷莞爾。
不過一會兒,卻又黯了神色,小心翼翼道,“我剛剛接到皇上的旨意。
說是要讓內務府和禮部抓緊操辦起端淑長公主的婚事了。期間一應事宜,都交由我過目。
姐姐,端淑長公主的再嫁之事,當真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嗎?”
如懿失色垂首,“太後以病抗爭,用孝道壓製,都未嚐能讓皇上回心轉意。此事自然已是定局了。
皇上下旨,封了達瓦齊為親王,婚事就定在了春末。
隻不過,這事兒到底不光彩,所以皇上隻吩咐悄悄辦著,一應事宜從簡就是。”
海蘭頷首無奈,“是啊,大清至今從未出過公主再嫁之事。
這婚儀,莫說皇上了,就連端淑長公主自己,怕是都不想辦。
我若是公主,怕是羞也要羞死了。寧願一死博個貞潔名聲,也是斷然不肯的。”
太後原本保養的極好的眼尾,也生出了道道細紋,連往日最細膩的脂粉,也掩蓋不住她的蒼老衰微。
失去了神采的雙目,如蒙塵的琉璃般漠然無光。太後就這樣呆滯的看著鏡中自己那無奈而又無能的模樣。
福珈拿著浸染了梅花雪水的檀木梳子,一下一下輕柔的替太後梳著長發。
恍然間看她墨絲中陡生了縷縷白發,福珈忙驚慌的想要將它們藏起來。
“福珈,不必藏了。哀家知道,哀家終究是老了。”
太後僅憑福珈一瞬間微不可察的僵直,就發覺了異樣。她哀然自嘲的神情,是福珈從未見過的。
“太後福澤綿長,如何會老?太後還要歡歡喜喜的看著柔淑長公主出嫁才是。”
提及恒媞,太後的臉上總算是浮了些鮮活的神態。
“哀家機關算盡,連臉麵也不顧了,像個潑婦似的與皇帝大吵大鬧。追根究底,也不過是想護住自己兩個女兒。
恒媞雖然得了樁不錯的婚事,可恒娖,到底還是被皇上,被大清棄了出去。
哀家實在無顏麵對恒娖。那可是哀家的第一個孩子啊。
從恒娖出生氣,哀家就和先帝置氣,為了自己的驕傲,狠心拋下新生的恒娖,自請被廢,去了甘露寺。
那時候,哀家當真以為,此生都不會再見到恒娖了。
可後來,命運弄人,哀家又回了宮,成了熹妃。哀家看著恒娖隻認敬妃而不認自己的時候,哀家的心真的很痛。
而後便是先帝垂危,恒娖倉促遠嫁。哀家的這個女兒,為何命運如此多舛。
福珈,你說,是不是哀家往年做的孽,都報到了女兒的身上,所以連先帝也不肯庇佑恒娖了?”
福珈自然明白太後在說什麽。
這麽多年了,太後每每夢魘,呼喚的不是“四郎”,便是“皇上”。
福珈來的晚,不明其中細節,可也明白先帝始終是太後的一塊心結。
太後終究是病倒了。皇上派齊汝去醫治,可太後纏綿病榻,始終見不到什麽起色。
身為兒媳,如懿不得不挺著肚子,時常去往慈寧宮侍奉湯藥,順便替皇上在太後麵前說和幾句。
幾次三番,太後被煩的幹脆連見都不願意再見如懿了。
夾在這對如同兩塊捂不暖的頑石般的母子中間,忙活了幾日,如懿心累的很。
午膳時分,她剛夾起一筷子珍珠鴨,還未送到嘴邊便眉心一皺,捂嘴幹嘔起來。
皇上關切的替她倒水拍背,“如懿,你怎麽了?
太醫不是說這個月份已經不會孕吐了?可是有旁的不適?”
容佩趕忙開口,“回皇上的話,江太醫說,皇後娘娘年歲漸長,這一胎懷的本就不如前麵幾胎安穩。
加上這幾日來往慈寧宮和內務府,有些勞累過度了,所以才會促發不適。須得多多休息,少操心少忙碌才可……”
“容佩,住口。”
如懿溫聲打斷了容佩的話,強扯著疲憊的笑意道,“皇上,臣妾不打緊的。”
皇上麵色一沉,已然明白,定是太後心情不佳,借著恒娖二嫁的婚事,明裏暗裏的又開始磋磨如懿了,給她氣受了。
“愉妃協理六宮,一向行事端正,嚴謹無錯。
這次恒娖的二嫁事宜,朕會命內務府和禮部好好操持,再讓愉妃多多過問,想來也就無礙了。
如懿啊,你的身子要緊,接下來還是安心留在翊坤宮裏養胎吧。外麵的那些瑣事,你都不必理會。
隻要你平平安安的誕下咱們的嫡子,便是大清的功臣。”
如懿柔順謝恩。
待皇上走後,她才又拿起筷子,小口的繼續吃著珍珠鴨。
容佩在一旁給她布菜,“娘娘,您分明胃口極好,胎像也不錯。
如今太後和皇上生了隔閡,後宮之中唯您獨大。
奴婢不明白,您何必要借由身子不適,將六宮之權拱手讓出去呢?”
如懿放下筷子,手執素帕輕輕擦了擦手,“就是因為現在人人都知道,後宮唯本宮獨大,所以本宮才不能貿然的出頭冒尖,沾惹是非。
否則,這後宮中若是出了什麽亂子,都得本宮去收拾,那還怎麽安心養胎啊。”
容佩知道皇上在意這一胎,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娘娘是怕,會有人借機生事,衝撞嫡子?”
如懿淺笑,“太後失勢,必然會更加心急的往皇上身邊送人。新人皇上是沒心思寵了,那能用上的,便是舊人了。
景陽宮那位,如今已經快八個月了吧。算算日子,誠妃的肚子,也該‘出事‘了。”
午膳用完,如懿本預備靠在榻上小憩片刻。海蘭突然到訪,一入殿內,便麵色焦急的快步走到了如懿身邊。
“姐姐,我聽說你被太後磋磨的都胎像不穩了?江太醫怎麽說?嚴重嗎?”
如懿的瞌睡蟲都被海蘭驚飛了,隻好低低在她耳邊解釋了一番。
海蘭這才安心坐下,剝了個貢橘遞給如懿,還不忘嗔怪道,“姐姐如今連我也瞞著了?”
如懿接過橘子,酸酸的汁水在口中炸開,很是有滋味。
“瞞過了你,才能瞞過旁人啊。更何況,你如此聰慧,本宮也沒真的瞞住你啊。”
海蘭開懷莞爾。
不過一會兒,卻又黯了神色,小心翼翼道,“我剛剛接到皇上的旨意。
說是要讓內務府和禮部抓緊操辦起端淑長公主的婚事了。期間一應事宜,都交由我過目。
姐姐,端淑長公主的再嫁之事,當真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嗎?”
如懿失色垂首,“太後以病抗爭,用孝道壓製,都未嚐能讓皇上回心轉意。此事自然已是定局了。
皇上下旨,封了達瓦齊為親王,婚事就定在了春末。
隻不過,這事兒到底不光彩,所以皇上隻吩咐悄悄辦著,一應事宜從簡就是。”
海蘭頷首無奈,“是啊,大清至今從未出過公主再嫁之事。
這婚儀,莫說皇上了,就連端淑長公主自己,怕是都不想辦。
我若是公主,怕是羞也要羞死了。寧願一死博個貞潔名聲,也是斷然不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