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十一阿哥永璟
重生之如懿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淞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懿輕嗤一聲,眼底一片意味深沉。
“並非本宮仁慈,非要留太後一條命。而是太後本就不是個好對付的人。
本宮的姑母,曾被人稱為是烏拉那拉氏一族中,最適合做皇後的人。
可她到最後,還是遭了太後算計之後,敗於太後之手,被囚禁在了景仁宮裏。
日日如同一個活死人般苟延殘喘的活著,與先帝更是死生不複相見,連死後哀榮也沒有得到半分。
從那時起,本宮就知道太後實在是老謀深算又心思深沉,本宮不得不時時刻刻忌憚著她。
從前的恩怨已不可尋,但太後是姑母的仇人,這就注定本宮與太後永遠不可能做一對和睦的婆媳,一輩子相安無事。
總有一天,我們是要分出個死活的。
論智謀,本宮自知鬥不過她;論地位和手段,更是沒法輕易扳倒她。
所以本宮隻能借了旁人的手,用了這最直接卻最有效的法子。
而這樣的法子,要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本宮在賭,賭太後不會想到,一個被打入冷宮多年的廢妃,會突然暴起刺殺於她。
更不會想到那廢妃手中的匕首上,會沾染毒液。不需一擊斃命,隻消輕輕劃傷,便能使她生不如死。
太後一生都是那樣的驕傲高貴,讓她如此苟延殘喘的艱難度日,遠比死了更能感受到痛苦。
如今這般,也算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不知姑母在九泉之下,會不會稍稍感到一絲慰藉。”
一樁心事了卻,如懿腹中的孩子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
這一世,如懿腹中龍胎穩固無恙。
田姥姥知曉如懿出手大方,銀錢上必不會虧待了自己。
再加上沒了魏嬿婉和進忠利用她病重女兒的命威逼利誘,田姥姥無後顧之憂,行事坦然。
所以她也不曾提出什麽摩挲胎位的土法子,隻一心一意的給如懿接生。
雖然如懿已經不是第一次生產了,可許是她孕中易多思,近來屢屢做夢,總是夢回前世之鑒,心下難免有些不安憂懼。
所以,除了田姥姥之外,如懿還命容佩重新篩選了一批接生姥姥。
待到生產之日,除了田姥姥之外,其餘全部換掉,容佩和流螢半步不離的輪流守在產房,以保無虞。
很快,如懿便順利誕下了個白胖健壯的小阿哥。
因著生產之時用力過度,如懿氣竭虛弱。江與彬已經提前給如懿備好了山參湯。
海蘭親自看著容佩給如懿喂完參湯,又確認如懿隻是熟睡,並無大礙後,這才完全放下了心,抱著小阿哥出來向皇上道喜。
小阿哥哭聲洪亮,皇上大喜,所有在場宮人的賞賜都翻了倍。
皇上還親自給繈褓中的十一阿哥取名永璟,意為玉之華彩。
本朝阿哥行永字輩,公主行璟字輩。皇上擇其兩者共取此名,可見重視。
中宮嫡子出生,一時間翊坤宮又成了人人趨之若鶩的祥瑞吉地了。
翊坤宮熱鬧非凡,相比之下,慈寧宮便顯得尤為冷清了。
在齊太醫的一番針灸治療之下,太後總算從昏迷中漸漸轉醒。
隻是太後一醒來,就發現了不對勁。
她不僅唇舌麻木,說話時會控製不住的流涎。四肢更是僵直難控,幾乎無法動彈。
在福珈的幫助下,太後勉強坐起了身,靠在軟榻上。
齊太醫躬身在側,麵對太後的質問,隻垂眸輕歎,“雖然您身上的烏頭毒素已解,可仍有部分餘毒通過血液侵入了經脈,所以才導致了如今的症狀。
從今往後,怕是您隻能終日躺在床上,定神凝氣的慢慢調養了。
如若不然,餘毒一旦擴散蔓延,怕是會有性命之憂啊。”
太後氣急,險些又暈了過去,“齊汝,你休要與哀家說這些沒用的。
這麽些年,哀家待你如何你當清楚。若無哀家,你怕是也無法安穩的在皇上跟前一直體麵當差。
哀家不強求你感恩戴德,隻要換你一句實話。哀家中的毒,若是非要解,可有法子?”
齊太醫麵露難色,思索半晌才緩聲道,“太後,您體內餘毒實在難消,又因為……又因為年事已高,皇上已經吩咐了不宜使用猛藥。”
太後雙手緊捏著身上的被子,怒極反笑道,“好,好,這就是哀家的乖兒子。
別以為哀家不知道他心裏打的是什麽主意。不過是借著這個機會,以孝心之名,行奪權之實罷了。
哀家是老了,不中用了。有些話沒有順著皇帝說,皇帝就要如此絕情嗎?
他可不要忘了,當初是誰在圓明園鼓勵安慰他,又是誰舍了自己的親子也要扶他登基的!”
一口穢物湧上喉頭,太後沒忍住又嘔吐了起來。
福珈忙在一旁又是拿痰盂接著,又是拿濕帕子替太後清理著。
齊太醫見狀不動聲色的退了兩步,“太後,微臣已經說過了,您體內餘毒未清,需得靜養,不得情緒激動才是。
否則,除了惡心嘔吐,可能還胸悶氣短,以致再度暈厥的。
微臣這就下去給您熬些安神湯藥來,您喝了早些歇息吧。
您既然已經醒了,微臣還得把這個好消息盡快回稟給皇上,就不久留了。
說罷,齊太醫看也不看太後那怒火盈眶的目光,轉身便離開了。
見此情狀,太後還有什麽不懂的。
無非是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罷了。
連齊太醫都不再聽她使喚,轉而倒向了皇上,太後再生氣也知道大勢已去。
緩了緩心神,太後的臉色沉的可怕,“福珈,哀家昏迷的這些時日,這後宮中可有誰來過慈寧宮?”
福珈麵上劃過一絲尷尬,“皇後生了十一阿哥,不方便來。
其餘各宮嬪妃都來過,隻不過怕打擾您靜養,所以都隻在殿外給您請了安。而後統一去安華殿為您誦經祈福了。”
“麵上功夫罷了,滿宮裏瞧著,竟沒一個真心人兒。”太後自嘲的撇了撇嘴角。
就在此時,有宮人來報,令嬪前來探望太後。
太後與福珈對視一眼,“這令嬪,倒是有點兒意思。”
“並非本宮仁慈,非要留太後一條命。而是太後本就不是個好對付的人。
本宮的姑母,曾被人稱為是烏拉那拉氏一族中,最適合做皇後的人。
可她到最後,還是遭了太後算計之後,敗於太後之手,被囚禁在了景仁宮裏。
日日如同一個活死人般苟延殘喘的活著,與先帝更是死生不複相見,連死後哀榮也沒有得到半分。
從那時起,本宮就知道太後實在是老謀深算又心思深沉,本宮不得不時時刻刻忌憚著她。
從前的恩怨已不可尋,但太後是姑母的仇人,這就注定本宮與太後永遠不可能做一對和睦的婆媳,一輩子相安無事。
總有一天,我們是要分出個死活的。
論智謀,本宮自知鬥不過她;論地位和手段,更是沒法輕易扳倒她。
所以本宮隻能借了旁人的手,用了這最直接卻最有效的法子。
而這樣的法子,要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本宮在賭,賭太後不會想到,一個被打入冷宮多年的廢妃,會突然暴起刺殺於她。
更不會想到那廢妃手中的匕首上,會沾染毒液。不需一擊斃命,隻消輕輕劃傷,便能使她生不如死。
太後一生都是那樣的驕傲高貴,讓她如此苟延殘喘的艱難度日,遠比死了更能感受到痛苦。
如今這般,也算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不知姑母在九泉之下,會不會稍稍感到一絲慰藉。”
一樁心事了卻,如懿腹中的孩子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
這一世,如懿腹中龍胎穩固無恙。
田姥姥知曉如懿出手大方,銀錢上必不會虧待了自己。
再加上沒了魏嬿婉和進忠利用她病重女兒的命威逼利誘,田姥姥無後顧之憂,行事坦然。
所以她也不曾提出什麽摩挲胎位的土法子,隻一心一意的給如懿接生。
雖然如懿已經不是第一次生產了,可許是她孕中易多思,近來屢屢做夢,總是夢回前世之鑒,心下難免有些不安憂懼。
所以,除了田姥姥之外,如懿還命容佩重新篩選了一批接生姥姥。
待到生產之日,除了田姥姥之外,其餘全部換掉,容佩和流螢半步不離的輪流守在產房,以保無虞。
很快,如懿便順利誕下了個白胖健壯的小阿哥。
因著生產之時用力過度,如懿氣竭虛弱。江與彬已經提前給如懿備好了山參湯。
海蘭親自看著容佩給如懿喂完參湯,又確認如懿隻是熟睡,並無大礙後,這才完全放下了心,抱著小阿哥出來向皇上道喜。
小阿哥哭聲洪亮,皇上大喜,所有在場宮人的賞賜都翻了倍。
皇上還親自給繈褓中的十一阿哥取名永璟,意為玉之華彩。
本朝阿哥行永字輩,公主行璟字輩。皇上擇其兩者共取此名,可見重視。
中宮嫡子出生,一時間翊坤宮又成了人人趨之若鶩的祥瑞吉地了。
翊坤宮熱鬧非凡,相比之下,慈寧宮便顯得尤為冷清了。
在齊太醫的一番針灸治療之下,太後總算從昏迷中漸漸轉醒。
隻是太後一醒來,就發現了不對勁。
她不僅唇舌麻木,說話時會控製不住的流涎。四肢更是僵直難控,幾乎無法動彈。
在福珈的幫助下,太後勉強坐起了身,靠在軟榻上。
齊太醫躬身在側,麵對太後的質問,隻垂眸輕歎,“雖然您身上的烏頭毒素已解,可仍有部分餘毒通過血液侵入了經脈,所以才導致了如今的症狀。
從今往後,怕是您隻能終日躺在床上,定神凝氣的慢慢調養了。
如若不然,餘毒一旦擴散蔓延,怕是會有性命之憂啊。”
太後氣急,險些又暈了過去,“齊汝,你休要與哀家說這些沒用的。
這麽些年,哀家待你如何你當清楚。若無哀家,你怕是也無法安穩的在皇上跟前一直體麵當差。
哀家不強求你感恩戴德,隻要換你一句實話。哀家中的毒,若是非要解,可有法子?”
齊太醫麵露難色,思索半晌才緩聲道,“太後,您體內餘毒實在難消,又因為……又因為年事已高,皇上已經吩咐了不宜使用猛藥。”
太後雙手緊捏著身上的被子,怒極反笑道,“好,好,這就是哀家的乖兒子。
別以為哀家不知道他心裏打的是什麽主意。不過是借著這個機會,以孝心之名,行奪權之實罷了。
哀家是老了,不中用了。有些話沒有順著皇帝說,皇帝就要如此絕情嗎?
他可不要忘了,當初是誰在圓明園鼓勵安慰他,又是誰舍了自己的親子也要扶他登基的!”
一口穢物湧上喉頭,太後沒忍住又嘔吐了起來。
福珈忙在一旁又是拿痰盂接著,又是拿濕帕子替太後清理著。
齊太醫見狀不動聲色的退了兩步,“太後,微臣已經說過了,您體內餘毒未清,需得靜養,不得情緒激動才是。
否則,除了惡心嘔吐,可能還胸悶氣短,以致再度暈厥的。
微臣這就下去給您熬些安神湯藥來,您喝了早些歇息吧。
您既然已經醒了,微臣還得把這個好消息盡快回稟給皇上,就不久留了。
說罷,齊太醫看也不看太後那怒火盈眶的目光,轉身便離開了。
見此情狀,太後還有什麽不懂的。
無非是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罷了。
連齊太醫都不再聽她使喚,轉而倒向了皇上,太後再生氣也知道大勢已去。
緩了緩心神,太後的臉色沉的可怕,“福珈,哀家昏迷的這些時日,這後宮中可有誰來過慈寧宮?”
福珈麵上劃過一絲尷尬,“皇後生了十一阿哥,不方便來。
其餘各宮嬪妃都來過,隻不過怕打擾您靜養,所以都隻在殿外給您請了安。而後統一去安華殿為您誦經祈福了。”
“麵上功夫罷了,滿宮裏瞧著,竟沒一個真心人兒。”太後自嘲的撇了撇嘴角。
就在此時,有宮人來報,令嬪前來探望太後。
太後與福珈對視一眼,“這令嬪,倒是有點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