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去了,陸綸便吩咐下人洗漱更衣,準備酒菜。待秦玉回來,陸綸已換了一身淡青色直裰長袍,中廳已擺放了一張小小圓桌,桌上擺好四樣小菜,卻是一碟蜜汁火腿,一碟糟鰣魚,一碟香醋藕片,一碟蓮葉肉圓,另還有一壺酒。


    陸綸道:“你出兵放馬許多時日,隻怕食量要大增了。家中卻沒有準備大菜,隻這幾樣小菜,你我師弟二人小酌幾杯罷。”


    秦玉笑道:“出征之時,若糧米多時,一頓一斤餘米也是能吃下的,若是斷了糧,一碗稀粥中隻有十幾粒米,我也吃得飽了。”


    陸綸歎道:“我知你困守灤州一月有餘,到後來城中斷了糧,草根樹皮諸般能食之物俱已食之將盡,卻終將灤州守了下來,著實不易。璧城,征戰之人,能活下來便是勝了。”


    秦玉眼中泛光,卻仍是笑道:“所幸陳製司援軍到得及時,若再晚幾日,隻怕便要吃死人了。老師,人在那時那刻,心中所想隻有一個念頭,便是要活。真到生死攸關之時,吃人也是不會猶豫的。”


    秦玉雖當成笑話來說,陸綸卻是聽得心驚,便不願他再說下去,遂道:“是以古人雲:‘今朝有酒今朝醉’,又道:‘莫使金樽空對月’,便是要我等有酒有肉之時盡管吃喝,莫到無酒肉可食之時才追悔莫及。”說罷舉起酒杯。


    二人對酌幾杯,陸綸又道:“征戰雖苦,卻也並非全無好處,如今你秦璧城之名已傳遍梁都。安肅一戰之軼事更是街知巷聞。近幾日便有多位朝中重臣向我探聽你家中境況,你可知何意?”


    秦玉自是明白,卻隻作不知,赧笑道:“我如何知曉。”


    陸綸道:“你自幼父母早亡,家中又無親眷,如今已是二十三歲了,這事便由為師為你做主如何?”


    秦玉道:“弟子全憑老師做主。”聲音已壓得低了許多。


    陸綸道:“好,為師定為你選一門上好的親事。隻是卻也急不得,家世門第、才情相貌,為師都要探聽明白才好下定。你如此年輕便官居六品,又是這等人才,便是配一位公主也配得過,哈哈。”


    秦玉笑道:“老師將弟子誇得世間少有,隻可惜當今聖上已沒有待嫁的公主。”


    陸綸正色道:“璧城,這幾日確有幾位重臣向我提及你的親事,這其中有六部尚書侍郎,也有學士待製,卻都被我搪塞過去,你可知為師是何用意?”


    秦玉搖頭道:“弟子不知。”


    陸綸道:“非是這幾家女子配不得你,實是現下朝局不穩,隻怕旬日之間便有大變將生,那時不知朝中哪位大臣高升,哪位大臣被牽連,豈能在此時急於為你定親。”


    “哦?”秦玉已是悚然一驚,“老師這話從何說起?”


    此時窗外日已西垂,竹影森森,涼風驟起,陸綸放下手中酒杯,緩緩說道:“自年後你隨軍出征,當今愈加不問政事,方、袁二相公數次請見,皆被擋在殿外。隻說禦體有恙,凡事皆請二位相公自行處置,不必驚擾聖駕。以往當今雖也不問政事,然逢朝中有要事,政事堂便具劄呈奏,當今自會禦筆批複。如今政事堂雖仍具劄,當今卻不再批複。便是北疆戰事最要緊之時,當今也仍是不聞不問,這實是前所未有之事。”


    “若如此下去,政事堂便可算得是大權獨攬了。三月初,方東陽領銜群臣上表,言北疆戰事正酣,然禦體欠安,不敢以國事驚擾聖上,政事堂獨攬朝政卻又有違祖製。為防當朝宰輔獨斷擅權,伏請聖上允準太子監國理政。”


    “這道表章方東陽可謂光明正大,乃是約束自身權勢之意,然細思卻有逼宮之嫌在其中,便是以宰輔擅權要挾當今允太子理政。然聯名上此表者朝中群臣已囊括十之六七,便是為師我也在其中。隻因為師也是事後才想通這表章背後之意。”


    “卻不想當今隻命洪福傳口諭,言方東陽、袁宜直乃公忠體國之臣,絕非攬政擅權之輩,政事堂獨攬朝政隻是權宜之計,待聖上禦體康愈自會回複往日之朝局。太子年輕,學術尚未精純,於此時理政,於朝政於太子皆無益處。待日後太子學有所成,自會命太子當國。群臣如此心切,反有損太子仁孝之名。”


    秦玉插言道:“當今這最後一句實是誅心之言,隻差說群臣爭擁立之功了。”忽覺不妥,急忙頓住,隻因陸綸也是這群臣中之一員。看了陸綸一眼,不再言語。


    陸綸卻毫不在意,說道:“正是如此,因此方東陽聽了這口諭,也不敢辯駁,也不敢再提此事。然此後行事,方東陽卻愈加堂而皇之,不加拘束。”


    “此前代國攻我河東,平陽守徐慎聚兵擋住代軍,隨即遣快馬回都求援,方東陽召沈山遠與我入政事堂商議。眾人都以一衛兵馬救援河東為好,其時梁都尚有禁軍八萬,雖說這八萬兵馬乃是拱衛都畿之用,然河東若失,代軍便可直趨大河,威逼梁都。此時不用,更待何時。便是沈山遠也無異議。哪知方東陽卻堅持不允。他是首相,眾人如何拗得過他,隻得依方東陽之意,遣雲衝衛馮淵率一萬兵馬馳援河東。幸而徐慎將門之後,有用兵之能,與馮淵合力擊退代軍,否則河東危矣。經此一事,我便有些疑心方東陽之用心。”


    “此後中書舍人許嵩、嚴預與太子詹事朱休等人在朝中拉幫結派,籠絡人心。我雖未親見,卻多有耳聞。六部尚書如何我不知曉,但侍郎中卻有受其蒙蔽、拉攏之人,其他衙門四品以下官員中隻怕也有許多。梁都城外武將我知之不深,然耳聞也有入其黨者。方東陽雖未親自做這等事,然其對此事不聞不問便可見一斑。我奇怪者,卻是袁宜直。袁宜直本是殺伐決斷之人,以往政事堂會商,偶有政見不合之時,隻他能與方東陽據理力爭。我親見便有數次他二人爭得麵紅耳赤,相持不下,最後方東陽隻得退讓。偏近些時日來,袁宜直有如聾啞一般,對朝中諸般異事視若不見,充耳不聞,竟成了一個老好人,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璧城,這許多事湊在一處,若還看不出端倪,為師便枉自為官二十餘載了。”


    秦玉一邊聽一邊思索,此時已想明白了大概,說道:“老師一番話有如醍醐灌頂,學生這才知道這些時日朝中竟生出這許多事來。隻怕確如老師所料,大變將生,不得不防。”


    陸綸道:“璧城,你我師徒父子,有事切不可瞞我。我知道你在陳崇恩軍中甚是遂心,但陳崇恩心思如何,此時還不甚明了。我見陳崇恩與兩邊似都有往來,又似都來往不密,若是他隔岸觀火最好。此事勝負難料,你萬不可輕易蹚這渾水。”


    秦玉道:“老師放心,陳崇恩雖待我甚厚,我卻也隻是參讚軍機、隨軍出征而已,這等事料他也不會對我這初到軍中隻一年之人提及。學生萬不會趟這渾水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亡雲煙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石立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石立方並收藏興亡雲煙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