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封道:“今夜已宵禁,孝正又宿於城外大營之中,來不得了。事急至此,今夜我二人先計議一番,若有難決之事,明日再與孝正會商便是。”
秦玉道:“也隻得如此。來時我想了一路,散布謠言者必是太子一黨無疑。待謠言傳遍天下,太子便可行逼宮之事,逼當今退位,傳位於太子。天下臣民之心便盡屬太子矣。”
陳封道:“待謠言傳遍天下?隻怕傳不得如此之快。”
秦玉道:“太子欲在本月熊飛軍天璿衛當值之時動手,否則便要等到下一次有熊飛軍當值之時。那時北疆一事風頭已過,當今也盡可詔告天下北疆之戰實情,便無時機矣。”
“如何使這謠言盡快傳遍天下,又使官員百姓深信不疑?”秦玉自問道:“目下這隻是民間謠傳,便是百姓信得,隻怕官員也隻是半信半疑。若要天下官員也信了,那便要使一禦史上疏,彈劾李克讓邀功諱敗,誇大我大鄭軍民損傷,則三、四日間,此事必可傳遍天下。天下官員之中,也必有多半信之不疑。”
陳封道:“若如此,天下郡鎮隻怕皆持狐疑觀望之心,無人願起兵勤王矣。趙練材自不必說,石方白、李克讓縱有心勤王,恐也難調動兵馬了。況且邊鎮將帥家眷老小盡在都中,也難輕易割舍。”
秦玉道:“兄長看,要掌控梁都,要有多少兵馬?”
陳封略一思索道:“目下都中該有六衛軍馬,鳳翔軍天翼衛全軍歿於王事,不去算他,其他各衛大約十二萬,再加金吾衛、羽林衛近兩萬人馬,共是十四萬。禁軍五衛乃是熊飛軍天權衛、天璿衛,鳳翔軍千靈衛,虎賁軍雲衝衛,和我左驍衛。盧象山初任熊飛軍都指揮使不過半年,這天權、天璿二衛隻怕仍是聽命於趙練材,虎賁軍雲衝衛乃是盧象山舊部,偏偏馮止水還在河東,尚未還都,隻怕盧象山無兵可調。若要掌控梁都,天權、天璿二衛五萬軍馬也盡夠用了。其他軍馬之中想來也該有太子一黨,便是我左驍衛中也難說。但此時卻不便使用,一來調兵惹人生疑,二來並非親信,隻怕走漏風聲。隻需在事成之後,這些兵馬擁立太子,也就夠了。是以行事之時便隻用天權、天璿這二衛兵馬足矣。”
秦玉道:“便如兄長所言,這五萬兵馬該如何掌控梁都?”
陳封沉吟道:“我便遣一衛守住梁都外城十二門及各處要道,以防城內有人逃出求援,更防城外軍馬得到消息入城勤王。熊飛軍定有兵部勘合,城外軍馬卻無聖旨,便不敢輕易交鋒,料來不會有大差錯。再遣一衛人馬入城,使一萬五千兵馬守住宮城,以防大內之中有人逃出;使一萬兵馬進入大內,逼宮篡位。宮城之中每日值守不過兩千羽林衛,一萬兵馬足以控製大內。如此,則大事可成。”
秦玉道:“兄長,熊飛軍如何進入梁都?如羽林衛得知消息,緊閉宮門守衛,隻怕一時半刻難以輕易攻下。若大戰一起,變成攻城戰,金吾衛定然得知,那時一衛兵馬對戰金吾衛、羽林衛一萬八千兵馬,勝負殊難預料。況且戰事一起,便難收勢,那時隻怕梁都將遭塗炭,縱然太子得以登基,也失了人心。”
陳封道:“不錯,我一時想得不周全。那便要有金吾衛、羽林衛助我才好,若得金吾衛、羽林衛入我一黨,則事必成。隻是金吾衛洪慶、羽林衛王栻皆是當今寵信之人,隻怕難以說動。這卻如何是好?”
秦玉道:“隻要許以重利,哪有不能說動之人。縱使這二人對當今忠心不二,他麾下之人也非鐵石,如何不能說動。隻要金吾衛、羽林衛之中有將領入了太子黨,到時打開城門、宮門,此計必可成矣。”
陳封道:“不錯,朝有重臣,外有大將,隻要掌控梁都,必可掌控天下。”
秦玉道:“方東陽必然如此行事,隻是還有幾件事難以確定。若能確定這幾事,便可知悉方東陽全盤謀劃,我等便可反製。若不能確定,我等縱料到他這般謀劃,卻也無從著手。”
陳封道:“是哪幾件事?”
秦玉道:“其一,不知其起事在哪一日。雖知道他必在本月內起事,然還有五日,卻不知到底是哪一日。我料明日必有禦史上疏,參劾李克讓,待朝中議論聲起,需在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三日,然終無法確知。”
“其二,不知其從哪一門進入梁都,哪一門進入宮城。不知這事,便要防備全城各處城門,這便非是我一衛兵馬可行之事。若要調動大隊兵馬,卻又恐打草驚蛇,這便兩難。”
“其三,不知金吾衛與羽林衛哪一位將領依附太子。這與第二事實是一件事。知其人便知其門,知其門便知其人。若知此事,我等便可雷霆一擊,掌控全局。此外,若要調動熊飛軍大軍,須有兵部勘合才不惹人生疑,兵部尚書沈放,兵部左侍郎呂進,兵部右侍郎鄧樸,這三人必有人為太子一黨,舍此再無他人。”
秦玉看著陳封道:“兄長,隻有查明這三事,我等才有應對之策,否則,一切皆是空談。”
陳封苦笑道:“兄弟,這教我從何查起。一位是當今太子,一位是當朝首相,我區區五品武職,如何敢查這二人。待要從他屬下查起,卻又不知從何處著手。望賢弟教我。”
秦玉道:“我亦無以教兄長,然今日當今曾對兄長言道,若有事可與盧象山商議,兄長何不從之?”
陳封疑惑道:“以兄弟之見,盧象山可信否?”
秦玉道:“盧象山必是當今信重之人,否則,絕不會在如此危急之時將其調入都中執掌兵權。隻是不知當今是否對盧象山明言朝中情勢,盧象山又知道幾分。明日兄長何不探探他口風。”陳封仍拿不定主意,但此時已別無他法,隻得看著秦玉,緩緩點了點頭。
秦玉道:“也隻得如此。來時我想了一路,散布謠言者必是太子一黨無疑。待謠言傳遍天下,太子便可行逼宮之事,逼當今退位,傳位於太子。天下臣民之心便盡屬太子矣。”
陳封道:“待謠言傳遍天下?隻怕傳不得如此之快。”
秦玉道:“太子欲在本月熊飛軍天璿衛當值之時動手,否則便要等到下一次有熊飛軍當值之時。那時北疆一事風頭已過,當今也盡可詔告天下北疆之戰實情,便無時機矣。”
“如何使這謠言盡快傳遍天下,又使官員百姓深信不疑?”秦玉自問道:“目下這隻是民間謠傳,便是百姓信得,隻怕官員也隻是半信半疑。若要天下官員也信了,那便要使一禦史上疏,彈劾李克讓邀功諱敗,誇大我大鄭軍民損傷,則三、四日間,此事必可傳遍天下。天下官員之中,也必有多半信之不疑。”
陳封道:“若如此,天下郡鎮隻怕皆持狐疑觀望之心,無人願起兵勤王矣。趙練材自不必說,石方白、李克讓縱有心勤王,恐也難調動兵馬了。況且邊鎮將帥家眷老小盡在都中,也難輕易割舍。”
秦玉道:“兄長看,要掌控梁都,要有多少兵馬?”
陳封略一思索道:“目下都中該有六衛軍馬,鳳翔軍天翼衛全軍歿於王事,不去算他,其他各衛大約十二萬,再加金吾衛、羽林衛近兩萬人馬,共是十四萬。禁軍五衛乃是熊飛軍天權衛、天璿衛,鳳翔軍千靈衛,虎賁軍雲衝衛,和我左驍衛。盧象山初任熊飛軍都指揮使不過半年,這天權、天璿二衛隻怕仍是聽命於趙練材,虎賁軍雲衝衛乃是盧象山舊部,偏偏馮止水還在河東,尚未還都,隻怕盧象山無兵可調。若要掌控梁都,天權、天璿二衛五萬軍馬也盡夠用了。其他軍馬之中想來也該有太子一黨,便是我左驍衛中也難說。但此時卻不便使用,一來調兵惹人生疑,二來並非親信,隻怕走漏風聲。隻需在事成之後,這些兵馬擁立太子,也就夠了。是以行事之時便隻用天權、天璿這二衛兵馬足矣。”
秦玉道:“便如兄長所言,這五萬兵馬該如何掌控梁都?”
陳封沉吟道:“我便遣一衛守住梁都外城十二門及各處要道,以防城內有人逃出求援,更防城外軍馬得到消息入城勤王。熊飛軍定有兵部勘合,城外軍馬卻無聖旨,便不敢輕易交鋒,料來不會有大差錯。再遣一衛人馬入城,使一萬五千兵馬守住宮城,以防大內之中有人逃出;使一萬兵馬進入大內,逼宮篡位。宮城之中每日值守不過兩千羽林衛,一萬兵馬足以控製大內。如此,則大事可成。”
秦玉道:“兄長,熊飛軍如何進入梁都?如羽林衛得知消息,緊閉宮門守衛,隻怕一時半刻難以輕易攻下。若大戰一起,變成攻城戰,金吾衛定然得知,那時一衛兵馬對戰金吾衛、羽林衛一萬八千兵馬,勝負殊難預料。況且戰事一起,便難收勢,那時隻怕梁都將遭塗炭,縱然太子得以登基,也失了人心。”
陳封道:“不錯,我一時想得不周全。那便要有金吾衛、羽林衛助我才好,若得金吾衛、羽林衛入我一黨,則事必成。隻是金吾衛洪慶、羽林衛王栻皆是當今寵信之人,隻怕難以說動。這卻如何是好?”
秦玉道:“隻要許以重利,哪有不能說動之人。縱使這二人對當今忠心不二,他麾下之人也非鐵石,如何不能說動。隻要金吾衛、羽林衛之中有將領入了太子黨,到時打開城門、宮門,此計必可成矣。”
陳封道:“不錯,朝有重臣,外有大將,隻要掌控梁都,必可掌控天下。”
秦玉道:“方東陽必然如此行事,隻是還有幾件事難以確定。若能確定這幾事,便可知悉方東陽全盤謀劃,我等便可反製。若不能確定,我等縱料到他這般謀劃,卻也無從著手。”
陳封道:“是哪幾件事?”
秦玉道:“其一,不知其起事在哪一日。雖知道他必在本月內起事,然還有五日,卻不知到底是哪一日。我料明日必有禦史上疏,參劾李克讓,待朝中議論聲起,需在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三日,然終無法確知。”
“其二,不知其從哪一門進入梁都,哪一門進入宮城。不知這事,便要防備全城各處城門,這便非是我一衛兵馬可行之事。若要調動大隊兵馬,卻又恐打草驚蛇,這便兩難。”
“其三,不知金吾衛與羽林衛哪一位將領依附太子。這與第二事實是一件事。知其人便知其門,知其門便知其人。若知此事,我等便可雷霆一擊,掌控全局。此外,若要調動熊飛軍大軍,須有兵部勘合才不惹人生疑,兵部尚書沈放,兵部左侍郎呂進,兵部右侍郎鄧樸,這三人必有人為太子一黨,舍此再無他人。”
秦玉看著陳封道:“兄長,隻有查明這三事,我等才有應對之策,否則,一切皆是空談。”
陳封苦笑道:“兄弟,這教我從何查起。一位是當今太子,一位是當朝首相,我區區五品武職,如何敢查這二人。待要從他屬下查起,卻又不知從何處著手。望賢弟教我。”
秦玉道:“我亦無以教兄長,然今日當今曾對兄長言道,若有事可與盧象山商議,兄長何不從之?”
陳封疑惑道:“以兄弟之見,盧象山可信否?”
秦玉道:“盧象山必是當今信重之人,否則,絕不會在如此危急之時將其調入都中執掌兵權。隻是不知當今是否對盧象山明言朝中情勢,盧象山又知道幾分。明日兄長何不探探他口風。”陳封仍拿不定主意,但此時已別無他法,隻得看著秦玉,緩緩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