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道:“家父曾言道:昔年當今的文治武功,頗有前朝太宗之風。是以彼時我大鄭雄踞中國,虎視天下。卻不想當今晚年倦政,卻又似前朝玄宗一般。隻因我大鄭文臣武將皆忠於國事,才不致有亂國之禍。誰又能想到,當今年逾耳順,竟又重新振作,這實是我鄭國臣民之福。”
齊愬道:“正是如此。永業,莫怪我直言,廢太子雖年輕,心機卻似頗深,若是其得登大位,隻怕也不過如此。”
徐恒道:“膺望何必諱言,許公縱登大位,也不及當今之萬一。然膺望兄莫忘了,如今之局麵,能維持得幾年?適才你曾言及,當今至今未立太子,百年之後,必有統位之爭,那時我大鄭還能海晏河清麽?昔年我等擁立許公,便是為許公之朝氣。許公縱不成器,還有許多朝中老臣輔佐,國勢也不致衰頹。而今日之鄭國,隻怕數年之後,便有大變將生。”
齊愬變了顏色,驚道:“永業噤聲,此事豈是可以說得?”
徐恒笑道:“膺望莫怪,我久在江湖,散漫慣了,卻忘了你老兄還在這名利場中。我自罰一杯便是。”說著端起杯飲了,又道:“我明日便要進都,今日卻在這裏遇到膺望兄,卻不是天賜兄台與我。朝中之事,正盼膺望兄與我分解。”
齊愬也飲了一杯,說道:“朝局政事,大抵如此,我品職低微,又非權要衙門,所知有限,隻怕難以為永業分解;至於武將,現下是盧象山任著令尊先前之職,然盧象山之功業威望,與令尊相較天差地別,是以也遠沒有當日世伯之聲望。四大都司之中,老三位仍舊如前一般,石方白戍守隴西,趙練材鎮守漢中,李克讓駐守北疆;熊飛軍都指揮使之位,卻是陳崇恩任了。這些縱是你身在江湖,也該知曉的。”
徐恒點頭道:“處置我的聖旨是先下的,但我還未離都,朝中大員變動的聖旨便也下了,是以三年前我便知道。隻是現下不是該說五大都司麽?”
齊愬道:“你說的是洪溢之?他雖任了禁衛軍都指揮使之職,卻如何比得四大都司統率大軍,征伐一方的威風?不過倚仗著洪都知之勢,當今寵信罷了。是以我等都中官員皆視他如前一般。”
徐恒麵色一凝,三年前那一夜的事,事後他已訪察明白,洪慶處事殺伐果決,實是強勁對手,然他卻又事事示人以庸常,實令人有高深莫測之感。但這些事他又如何能對齊愬說起,便隻淡淡一笑,端起酒杯遮住了口鼻。
齊愬又接道:“如今朝中最炙手可熱的武將便是陳崇恩了,他上的奏疏,聖上無一不允,他保舉的人,聖上無不照準。昔日他麾下眾將,已有多人升任都統製使,卻是遍布四軍。都中之人皆言:陳封雖不是都太尉,卻隻怕比都太尉權勢還大些。以此看,日後這都宣撫使一位,隻怕非陳崇恩莫屬了。”
徐恒心中一凜,三年前之事,鄭帝居於幕後,盧豫掌總坐纛,真正掌控全局之人,正是洪慶與陳封。這二人若是沒了一個,隻怕那一夜大事也成了。他漂泊三年,外人看來他似已將前事盡皆拋卻,隻他自己知道,他心底深處,還有不可觸碰之處,偶一念及,便如針刺一般。
徐恒淡淡笑道:“陳封這人,三年前與我做了對手,我卻從未見過。隻不知其人究竟如何?”
齊愬道:“我到兵部任職一年有餘,與陳封見過數次,卻也知之不深。隻是他少年高位,三十多歲便位列四大都司之一,乃是我朝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都指揮使。卻仍是待人謙和,處事淡泊,並無傲下之名。傳聞其治軍極嚴,我卻未親見。”
徐恒道:“各為其主,各謀其事,他與我雖是對手,卻談不上恩怨。天下之事,成王敗寇,然百年之後,盡歸塵土,縱是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又何必縈縈於心,念念不忘。膺望兄,且盡杯中酒,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齊愬端起杯,卻未飲,道:“永業莫非醉了?”
徐恒道:“醉也好,醒也罷,將世事盡皆拋下。”
齊愬道:“永業如此淡泊,倒是我多慮了。想昔年梁水河穀,一日之間斬殺七千餘人,山河色變,梁水為之不流。水中血色,直流了七日七夜方才消散。那時永業已離開梁都,縱然未必親睹此景,卻也該有耳聞。想來這些事,永業也已盡皆拋下了。”
徐恒心頭一震,凝視齊愬道:“膺望兄此話何意?”
齊愬道:“當年參與謀逆之人,有七人夷三族,十餘人滅滿門。便是王栻,貴為先皇後親侄,也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隻你徐家,當今卻未加一刀,可謂天恩浩蕩。永業離都後,令尊親上奏疏,自請免去兗海節度使之銜,繳還實封采邑。當今下明詔,命免去令尊采邑,卻仍保留了兗海節度使頭銜。這許多恩恩怨怨,我若是永業你,也當真不知心中該作何感想了。”
徐恒怔住,當年他離了梁都,心灰意懶,於都中之事刻意不聞不問,這些事他並不知情。到後來從各處道聽途說方才知曉大體經過,卻也不願再深究了。今日聽齊愬說起,眼前仿佛見到那日情景一般,心下不禁一陣惶惑,急忙飲了一杯酒壓住心緒,故作淡漠道:“拋下又如何?拋不下又如何?我聽聞當日太常少卿李瑁,國子監司業章越,兵部武選司郎中孟譙,吏部文選司郎中常建這幾人也拘了起來,卻不知後來如何了?”
齊愬道:“這幾人都是滿門抄斬,卻是一個都沒逃掉。永業如何單問他幾個?”
徐恒道:“他幾個也株連了?我問這幾個隻因我知道他們都是無辜受牽連的。這幾人從來不是太子黨羽,卻不想竟也都滅了門。”
齊愬道:“當日拿住之人,並不曾放出一個,誰管他是否冤枉。”
徐恒正要說話,突聽“哐當”一聲,這小雅間的門竟被人一腳踢開了。徐恒一驚,轉頭見門外湧進來五六條漢子,當先一人大約五十歲年紀,一部大胡子頗為威風,後麵幾人卻皆是二三十歲壯漢。
當先那人睜著醉眼,看著徐恒,齊愬二人道:“是什麽人敢在這裏謗議朝政,莫非活得不耐煩了麽?”
徐恒、齊愬都已站起身來,齊愬道:“你是何人?為何踢我房門?”
那人道:“我在間壁已聽了多時,你兩個謗議朝政,非議…非議朝廷,口出大逆不道之言,還想抵賴麽?”
徐恒冷笑道:“隻憑你一人之言,便說我謗議朝政,有何真憑實據?莫非要空口白話,血口噴人麽?”
那人身後一個漢子搶道:“這是我們萬勝鎮曹裏正,還能屈了你不成。況且並非曹太公一人聽到,我等這裏人都可作見證。”
那曹裏正也道:“我這裏七、八人俱都聽到,俱是人證,你還有何話說?”
齊愬道:“正是如此。永業,莫怪我直言,廢太子雖年輕,心機卻似頗深,若是其得登大位,隻怕也不過如此。”
徐恒道:“膺望何必諱言,許公縱登大位,也不及當今之萬一。然膺望兄莫忘了,如今之局麵,能維持得幾年?適才你曾言及,當今至今未立太子,百年之後,必有統位之爭,那時我大鄭還能海晏河清麽?昔年我等擁立許公,便是為許公之朝氣。許公縱不成器,還有許多朝中老臣輔佐,國勢也不致衰頹。而今日之鄭國,隻怕數年之後,便有大變將生。”
齊愬變了顏色,驚道:“永業噤聲,此事豈是可以說得?”
徐恒笑道:“膺望莫怪,我久在江湖,散漫慣了,卻忘了你老兄還在這名利場中。我自罰一杯便是。”說著端起杯飲了,又道:“我明日便要進都,今日卻在這裏遇到膺望兄,卻不是天賜兄台與我。朝中之事,正盼膺望兄與我分解。”
齊愬也飲了一杯,說道:“朝局政事,大抵如此,我品職低微,又非權要衙門,所知有限,隻怕難以為永業分解;至於武將,現下是盧象山任著令尊先前之職,然盧象山之功業威望,與令尊相較天差地別,是以也遠沒有當日世伯之聲望。四大都司之中,老三位仍舊如前一般,石方白戍守隴西,趙練材鎮守漢中,李克讓駐守北疆;熊飛軍都指揮使之位,卻是陳崇恩任了。這些縱是你身在江湖,也該知曉的。”
徐恒點頭道:“處置我的聖旨是先下的,但我還未離都,朝中大員變動的聖旨便也下了,是以三年前我便知道。隻是現下不是該說五大都司麽?”
齊愬道:“你說的是洪溢之?他雖任了禁衛軍都指揮使之職,卻如何比得四大都司統率大軍,征伐一方的威風?不過倚仗著洪都知之勢,當今寵信罷了。是以我等都中官員皆視他如前一般。”
徐恒麵色一凝,三年前那一夜的事,事後他已訪察明白,洪慶處事殺伐果決,實是強勁對手,然他卻又事事示人以庸常,實令人有高深莫測之感。但這些事他又如何能對齊愬說起,便隻淡淡一笑,端起酒杯遮住了口鼻。
齊愬又接道:“如今朝中最炙手可熱的武將便是陳崇恩了,他上的奏疏,聖上無一不允,他保舉的人,聖上無不照準。昔日他麾下眾將,已有多人升任都統製使,卻是遍布四軍。都中之人皆言:陳封雖不是都太尉,卻隻怕比都太尉權勢還大些。以此看,日後這都宣撫使一位,隻怕非陳崇恩莫屬了。”
徐恒心中一凜,三年前之事,鄭帝居於幕後,盧豫掌總坐纛,真正掌控全局之人,正是洪慶與陳封。這二人若是沒了一個,隻怕那一夜大事也成了。他漂泊三年,外人看來他似已將前事盡皆拋卻,隻他自己知道,他心底深處,還有不可觸碰之處,偶一念及,便如針刺一般。
徐恒淡淡笑道:“陳封這人,三年前與我做了對手,我卻從未見過。隻不知其人究竟如何?”
齊愬道:“我到兵部任職一年有餘,與陳封見過數次,卻也知之不深。隻是他少年高位,三十多歲便位列四大都司之一,乃是我朝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都指揮使。卻仍是待人謙和,處事淡泊,並無傲下之名。傳聞其治軍極嚴,我卻未親見。”
徐恒道:“各為其主,各謀其事,他與我雖是對手,卻談不上恩怨。天下之事,成王敗寇,然百年之後,盡歸塵土,縱是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又何必縈縈於心,念念不忘。膺望兄,且盡杯中酒,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齊愬端起杯,卻未飲,道:“永業莫非醉了?”
徐恒道:“醉也好,醒也罷,將世事盡皆拋下。”
齊愬道:“永業如此淡泊,倒是我多慮了。想昔年梁水河穀,一日之間斬殺七千餘人,山河色變,梁水為之不流。水中血色,直流了七日七夜方才消散。那時永業已離開梁都,縱然未必親睹此景,卻也該有耳聞。想來這些事,永業也已盡皆拋下了。”
徐恒心頭一震,凝視齊愬道:“膺望兄此話何意?”
齊愬道:“當年參與謀逆之人,有七人夷三族,十餘人滅滿門。便是王栻,貴為先皇後親侄,也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隻你徐家,當今卻未加一刀,可謂天恩浩蕩。永業離都後,令尊親上奏疏,自請免去兗海節度使之銜,繳還實封采邑。當今下明詔,命免去令尊采邑,卻仍保留了兗海節度使頭銜。這許多恩恩怨怨,我若是永業你,也當真不知心中該作何感想了。”
徐恒怔住,當年他離了梁都,心灰意懶,於都中之事刻意不聞不問,這些事他並不知情。到後來從各處道聽途說方才知曉大體經過,卻也不願再深究了。今日聽齊愬說起,眼前仿佛見到那日情景一般,心下不禁一陣惶惑,急忙飲了一杯酒壓住心緒,故作淡漠道:“拋下又如何?拋不下又如何?我聽聞當日太常少卿李瑁,國子監司業章越,兵部武選司郎中孟譙,吏部文選司郎中常建這幾人也拘了起來,卻不知後來如何了?”
齊愬道:“這幾人都是滿門抄斬,卻是一個都沒逃掉。永業如何單問他幾個?”
徐恒道:“他幾個也株連了?我問這幾個隻因我知道他們都是無辜受牽連的。這幾人從來不是太子黨羽,卻不想竟也都滅了門。”
齊愬道:“當日拿住之人,並不曾放出一個,誰管他是否冤枉。”
徐恒正要說話,突聽“哐當”一聲,這小雅間的門竟被人一腳踢開了。徐恒一驚,轉頭見門外湧進來五六條漢子,當先一人大約五十歲年紀,一部大胡子頗為威風,後麵幾人卻皆是二三十歲壯漢。
當先那人睜著醉眼,看著徐恒,齊愬二人道:“是什麽人敢在這裏謗議朝政,莫非活得不耐煩了麽?”
徐恒、齊愬都已站起身來,齊愬道:“你是何人?為何踢我房門?”
那人道:“我在間壁已聽了多時,你兩個謗議朝政,非議…非議朝廷,口出大逆不道之言,還想抵賴麽?”
徐恒冷笑道:“隻憑你一人之言,便說我謗議朝政,有何真憑實據?莫非要空口白話,血口噴人麽?”
那人身後一個漢子搶道:“這是我們萬勝鎮曹裏正,還能屈了你不成。況且並非曹太公一人聽到,我等這裏人都可作見證。”
那曹裏正也道:“我這裏七、八人俱都聽到,俱是人證,你還有何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