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國時間4年6月27日,晨光初破曉,天際泛起魚肚白,張角立於八十萬大軍之前,身著黑袍,眼神如炬,身後是浩浩蕩蕩的黃巾軍,氣勢如虹,仿佛能吞噬一切。他凝視著前方的袁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高聲喝道:“袁紹、袁術,爾等鼠輩,可敢出營一戰?”


    聲音回蕩在空曠的戰場上,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挑釁。然而,袁營之內,卻是一片死寂,仿佛連風都停止了吹動。張角的眉頭漸漸皺起,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但很快又被怒意所取代。


    “哼,莫非是嚇破了膽,不敢應戰?”他輕蔑地啐了一口,隨即大手一揮,“來人,給我派斥候進去探查!”


    幾名精幹的斥候應聲而出,他們身形矯健,如同獵豹般迅速穿越營地,悄無聲息地接近袁營的每一個角落。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張角的耐心也在逐漸消磨,他來回踱步,不時望向袁營的方向,心中暗自盤算。


    終於,一名斥候匆匆返回,臉色蒼白,似乎有什麽驚人的發現。他跪倒在張角麵前,顫聲道:“大賢良師,不好了!袁營內空無一人,連灶火都未留,顯然是已經撤退了!”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靂,震得張角身形一晃。他猛地回頭,目光如刀般射向斥侯,聲音低沉而危險:“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斥候不敢抬頭,隻能重複道:“袁營已空,袁紹、袁術兄弟倆趁夜撤退,不知去向。”


    張角聞言,臉色鐵青,拳頭緊握,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鮮血順著指縫滴落。他怒極反笑,聲音卻冷得如同寒冰:“好一個袁紹、袁術,竟敢如此戲耍於我!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周圍的黃巾將士見狀,無不憤慨填膺,紛紛請戰,誓要追上袁軍,一雪前恥。張角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怒火,他知道此時憤怒無濟於事,必須冷靜應對。


    “傳令下去,”他沉聲道,“全軍立即整備,增派斥候,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袁紹、袁術的下落。同時,加強警戒,防止敵軍偷襲。此戰雖敗,但黃天當立,我等仍需繼續努力,以圖大業!”


    言罷,張角轉身離去,背影顯得異常堅定。他深知,這一戰雖然未能如願以償,但黃巾軍的信念與鬥誌卻從未動搖。未來的路還很長,他相信,隻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推翻腐朽的朝廷,建立一個真正屬於百姓的神國。


    在神國時間4年6月28日的黃昏,黃巾軍營地內,篝火搖曳,映照出一張張疲憊而堅毅的臉龐。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圍坐在中央,他們的眼神中既有不甘也有決絕。這時,一名風塵仆仆的黃巾斥候匆匆而至,跪倒在三人麵前,喘息未定,卻急不可耐地報告了那個足以震撼整個黃巾軍的情報。


    “稟告大賢良師,袁紹與袁術所率的四十萬大軍,已悄然撤退至豫州,意圖不明,但兵力之盛,實為我軍前所未見。”斥侯的聲音雖輕,卻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波瀾。


    張角聞言,眉頭緊鎖,手中的拐杖在地上重重一頓,仿佛要將這份憤怒與無奈深深刻入大地。“四十萬大軍……哼,好一個袁氏兄弟,竟能集結如此龐大的力量。但天不亡我黃巾,此等困境,亦是我等試煉之機!”他的聲音雖顯滄桑,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張寶在一旁,眼中閃過一抹憂慮。“兄長,袁紹、袁術皆是世之梟雄,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我軍雖眾,但連日征戰,已顯疲態,若此時與之硬碰,恐非上策。”


    張梁則顯得更為激進,他站起身,拳頭緊握,眼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二哥所言差矣!我黃巾軍自起義以來,何曾懼過強敵?袁紹、袁術雖強,但我等亦有天命所歸,豈可輕易言退?當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搗其巢,方顯我黃巾兒郎本色!”


    張角緩緩搖頭,目光深邃。“三弟勇武,吾心甚慰。然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軍當前,首要之務非是硬拚,而是保存實力,以待天時。豫州之地,袁軍既占,我等便轉攻平原、濟南、樂安三郡,此三處乃袁軍後方,攻其不備,或可收奇效。”


    張寶聞言,點頭讚同。“兄長之計甚妙,既能避敵鋒芒,又能擾亂敵後,實為上策。我等當速速部署,不可遲疑。”


    張梁雖仍有不甘,但見兩位兄長意見一致,也隻得按下心中戰意,拱手道:“既然如此,小弟願領兵前往平原郡,誓破敵陣,以報兄長知遇之恩!”


    張角欣慰一笑,拍了拍張梁的肩膀。“好,我兒英勇。但切記,用兵之道,在於智而非力。務必謹慎行事,切勿輕敵。”


    夜色漸深,黃巾軍營地內燈火通明,三兄弟及眾將領正緊鑼密鼓地商討著接下來的戰略部署。他們知道,這場戰爭遠未結束,而每一個決定,都將決定黃巾軍的未來命運。在神國的土地上,一場新的風暴正在醞釀……


    神國時間4年6月29日,晴空如洗,陽光灑滿了大地,卻似乎無法驅散即將到來的陰霾。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黃巾軍的旗幟如同蝗蟲過境般迅速席卷了平原、濟南、樂安三郡,所過之處,百姓流離失所,城池化為廢墟。然而,就在人們以為這場浩劫將無休止地蔓延下去時,黃巾軍卻突然停下了他們征伐的腳步,選擇了一個相對隱蔽且安靜的地方,開始了他們的休養與恢複。


    青州之地,本是繁華之地,卻因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而變得滿目瘡痍。焦和刺史,這位本應是青州百姓守護神的官員,此刻卻隻能望著黃巾軍留下的滿目狼藉,心中充滿了無奈與絕望。他原本以為,隨著袁家軍隊的撤退,青州能夠迎來一絲喘息之機,卻不料黃巾軍並未真正離去,而是以一種更為隱秘的方式駐紮下來,仿佛是在等待下一次的爆發。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焦和刺史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明白,僅憑青州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與黃巾軍抗衡。於是,他決定向洛陽朝堂上報奏折,希望能夠得到朝廷的支持與援助。在奏折中,他詳細描述了黃巾軍的勢力之龐大、戰鬥力之強悍以及他們給青州帶來的深重災難。他懇請朝廷能夠派遣大軍前來,徹底消滅這股禍患,還青州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然而,焦和刺史也深知朝廷的難處。洛陽距離青州千裏之遙,即便是朝廷願意出兵相助,也需時日才能抵達。更何況,如今的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內憂外患不斷,能否抽出足夠的兵力來支援青州還是個未知數。因此,在等待朝廷回應的同時,焦和刺史也開始積極部署青州的防禦工作。他調集了所有可用的兵力與物資,加固了城池與關卡,並派出探子時刻監視黃巾軍的動向。


    在這段時間裏,青州百姓的生活雖然依舊艱難困苦,但他們的心中卻充滿了對焦和刺史的感激與敬意。他們知道這位刺史大人正在為他們的安寧與幸福而努力奮鬥著。同時,他們也開始自發地組織起來,互相幫助、共同抵禦外敵的侵擾。這種團結與堅韌的精神成為了青州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的重要支撐。


    然而,黃巾軍的威脅並未因此而消除。他們如同潛伏在暗處的毒蛇一般時刻威脅著青州的安全與穩定。焦和刺史深知這一點因此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守護好這片土地與人民。他相信隻要朝廷能夠及時出兵相助再加上青州百姓的團結與努力他們一定能夠戰勝黃巾軍迎來新的希望與光明。


    神國時間4年7月1日,晨曦初破,金色的陽光灑滿皇宮的琉璃瓦,朝堂之上,氣氛卻凝重如鉛。劉宏皇帝身著龍袍,端坐於龍椅之上,那雙曆經滄桑卻依舊銳利的眼眸,仿佛能洞察群臣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隨著內侍尖細的嗓音,一份緊急奏折被緩緩呈上,其上“青州黃巾肆虐”幾個大字赫然在目。劉宏皇帝接過奏折,手指輕輕摩挲過那冰冷的墨痕,眉頭漸漸鎖緊。他深知,這份奏折背後,是無數百姓的流離失所,是國家的動蕩不安。


    “青州黃巾肆虐,已成燎原之勢,朕心甚憂。”劉宏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曠的朝堂上回蕩,“諸位愛卿,皆是國之棟梁,可有良策以解此危局?”


    此言一出,朝堂下的大臣們紛紛低頭,有的眉頭緊鎖,有的眼神閃爍,卻無一人敢輕易開口。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危機,更是對朝廷財政、民心、甚至是皇權穩固的一次嚴峻考驗。


    “丞相,你乃百官之首,可有何見解?”劉宏皇帝的目光轉向了一旁的丞相,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


    丞相聞言,緩緩站起身,拱手道:“陛下,青州黃巾之亂,根源在於民生疾苦,百姓無以為生,方才揭竿而起。臣以為,當先賑濟災民,安撫民心,再調集大軍,平定叛亂。”


    “說得好!”劉宏皇帝點頭讚許,但隨即又麵露難色,“隻是,國庫空虛,如何籌集賑災之資?”


    此言一出,朝堂下又是一片寂靜。大臣們相互交換著眼神,卻無人願意承擔這份重擔。就在這時,一位身著鎧甲的武將挺身而出,正是鎮守邊疆多年的大將軍何進。


    “陛下,臣願自掏腰包,並號召軍中將士捐資捐物,以解國家之難。”何進的聲音鏗鏘有力,回蕩在朝堂之上。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劉宏皇帝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在這危難之際,唯有團結一心,方能共渡難關。


    “大將軍忠勇可嘉,朕心甚慰。”劉宏皇帝站起身來,環視著群臣,“諸位愛卿,當以大將軍為榜樣,齊心協力,共保我大漢江山!”


    隨著劉宏皇帝的一聲令下,朝堂之上再次響起了整齊的應和之聲。大臣們紛紛表示願意為國出力,共同應對這場危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三國開始的成神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1560957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15609570並收藏從三國開始的成神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