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國時間6年2月5日,洛陽朝堂之上,氣氛異常凝重。劉宏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麵無表情,眼神冷漠而深邃。他的目光掃過下方眾多官員,仿佛能穿透他們的靈魂。


    在這緊張的氛圍下,眾人皆不敢輕易開口,生怕觸碰到皇帝的黴頭。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此刻稍有不慎便可能惹來殺身之禍。然而,麵對如此棘手的局勢,他們又不得不做出回應。


    終於,劉宏皇帝打破了沉默:“諸位愛卿,對於豫州、兗州爆發的起義,你們可有應對之策?”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讓人不寒而栗。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陷入一片死寂。眾官員們互相對視一眼,心中皆是忐忑不安。他們深知這場起義給朝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後果將不堪設想。但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誰也不敢貿然提出意見。


    片刻後,一名大臣鼓起勇氣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迅速派遣大軍鎮壓,以維護國家的穩定。”他的話語剛落,立刻引起了其他官員的附和聲。


    然而,另一些大臣卻持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單純地依靠武力鎮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反抗。因此,應該采取更為溫和的措施,如減稅賦、開倉賑濟等,以緩解百姓的不滿情緒。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不休。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而劉宏皇帝則靜靜地聽著他們的辯論,臉上依舊沒有絲毫表情。他的內心如同波瀾不驚的湖麵,深沉而難以捉摸。


    “陛下,老奴以為可以讓豫州刺史袁紹和兗州刺史曹操自行招募兵馬去平定叛亂!”宦官張讓恭恭敬敬地向劉宏皇帝進言道。


    “嗯?”劉宏皇帝皺著眉頭問道:“這二人可信嗎?”


    “陛下,他們都是大漢的忠臣啊!”張讓連忙說道:“而且,如果讓他們招募兵馬,也能顯示出陛下對他們的信任,說不定還能激勵其他大臣們為朝廷效力呢!”


    “唔……”劉宏皇帝點了點頭,覺得張讓說得有道理。他轉頭看向眾臣,問道:“你們怎麽看?”


    “陛下聖明!”許多大臣都齊聲應道,表示支持張讓的提議。畢竟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親自出馬了,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軍隊會遭受損失。


    “好!那就這麽定了!”劉宏皇帝拍板決定,“傳朕旨意,令豫州刺史袁紹、兗州刺史曹操各自募兵平叛!”


    “陛下英明!”張讓等人齊聲高呼。


    就這樣,袁紹和曹操得到了皇帝的授權,可以自行招募兵馬去平定叛亂。這一決策改變了兩人的命運,也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此舉雖看似穩妥,實則暗藏波瀾。袁紹,四世三公之後,家世顯赫,威望隆盛。他心中自有溝壑,對朝廷的每一次決策都抱有審視之態。此次讓他自行募兵,雖可彰顯陛下之信任,但在袁紹眼中,或許更添幾分疑慮——陛下是否已無力掌控大局,需借助地方諸侯之力?此念一生,袁紹心中難免生出不滿與不安,恐其日後行事,更多了幾分自主與不羈。


    再言曹操,此人智計百出,野心勃勃。他雖表麵上對朝廷恭順,實則早已覬覦天下。此番募兵平叛,對曹操而言,無疑是壯大自身勢力的天賜良機。他深知,若能在平叛中立下赫赫戰功,必將聲名遠播,威望倍增。然而,曹操亦非愚鈍之輩,他亦能洞察到陛下此舉背後的深意與無奈。因此,在感激之餘,他亦會心生不滿,認為陛下是在利用他,而非真正信任他。


    兩位刺史,各有心思,各有盤算。他們雖領命而去,但心中之不滿,卻如暗流湧動,難以平息。在招募兵馬、訓練軍隊的過程中,他們或會借機擴充實力,或會暗中聯絡各方勢力,為日後的爭霸之路鋪平道路。


    而朝廷之中,亦是暗潮洶湧。那些支持張讓提議的大臣們,或許隻是出於自保之心,不願親自涉險。他們未曾料到,這一決策,竟會悄然改變大漢的政局走向。


    陛下聖明,卻也有未及之處。您或許未曾料到,這簡單的募兵平叛之令,竟會引發如此多的波瀾與變數。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人能阻。或許,這正是大漢王朝走向衰落的序曲,也是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前奏。


    神國時間6年2月8日,陽光雖明媚,但天空下卻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氛圍。豫州與兗州,兩地風雲際會,兩位豪傑——袁紹與曹操,各自在自己的領地內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即將到來的戰事。


    豫州,刺史府邸內袁紹身著錦袍,立於高堂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跪拜的將領們。“諸位,我袁家世代忠良,今豫州境內匪徒四起,百姓塗炭,我等豈能坐視不理?”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回蕩在廳堂之中。


    “主公言之有理,末將願領兵前往,平定叛亂!”一員大將挺身而出,聲音洪亮。


    袁紹微微一笑,點頭讚許:“好!我知你勇猛善戰,但此次對手非比尋常,務必小心行事。另外,我已命人籌措糧草,確保大軍無後顧之憂。”


    言罷,他轉向一旁的謀士許攸:“子遠,你以為如何?”


    許攸沉吟片刻,道:“主公所慮極是,但還需注意民心所向。若能以仁義之師,行討伐之事,必能事半功倍。”


    袁紹聞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更好地利用家族資源,贏得民心。


    與此同時,在兗州的軍營裏,曹操正與他的謀士們商討對策。他的麵容雖顯疲憊,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的光芒。


    “孟德,我軍兵力遠遜於袁紹,且敵軍士氣正盛,此戰如何是好?”荀彧憂慮地問道。


    曹操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兵力雖少,但貴在精。我軍將士皆勇猛善戰,又有諸君智謀相助,何懼之有?再者,袁紹雖強,卻未必能得民心。我們當以少勝多,以智取勝。”


    郭嘉接過話茬:“主公所言極是。我觀袁紹行事,多憑家族之力,而非真心為民。我們可借此大做文章,宣揚主公仁政愛民之德,必能贏得百姓支持。”


    曹操點頭讚同,隨即又皺起眉頭:“然則,我軍糧草不濟,恐難持久。”


    程昱挺身而出:“主公勿憂,我已派人前往鄰近郡縣,秘密籌措糧草。同時,可令士兵們開墾荒地,自給自足。”


    曹操聞言大喜,拍了拍程昱的肩膀:“仲德真乃吾之股肱也!”


    就這樣,在豫州與兗州之間,一場關乎國家命運、人民安危的大戰即將拉開序幕。袁紹與曹操,兩位豪傑,各自懷揣著不同的信念與理想,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他們之間的對話與決策,不僅影響著兩地的戰局,更在無形中推動著整個神國曆史的進程。


    神國時間6年2月10日,起義勢力麵對袁紹五十萬大軍和曹操十萬大軍的威脅,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恐懼。他們深知自己內部的混亂與分裂,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統一的力量。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他們幾乎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袁紹和曹操的聯軍士氣高昂,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起義軍則缺乏組織紀律性,戰鬥力也遠遠不及對手。他們中的許多人隻是為了生存而參加戰鬥,缺乏堅定的信仰和鬥誌。這種情況下,想要戰勝袁紹和曹操的聯軍,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然而,在這看似絕望的局麵下,一些起義軍中的領袖開始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他們明白隻有摒棄個人私利,團結一致,才能在這場生死較量中找到一線生機。於是,他們開始積極奔走,呼籲各個起義軍放下成見,共同對抗外敵。


    盡管麵臨著巨大的困難,但這些起義軍領袖們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堅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創造奇跡。而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神秘的人物出現了。他名叫張角,是起義軍中的一位傑出領袖,擁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張角深知當前局勢的嚴峻性,他決定挺身而出,帶領起義軍走出困境。他四處奔走,說服各起義軍首領,強調團結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一係列戰略計劃。在他的努力下,起義軍逐漸團結起來,開始製定應對袁紹和曹操聯軍的策略。


    經過三天三夜的不懈努力,張角的起義軍終於完成了對六十萬大軍的整合。這場整合不僅僅是人數上的簡單相加,更是心與心的凝聚,是信念與力量的匯聚。張角深知,戰爭的勝利不僅僅取決於戰場上的英勇戰鬥,更離不開穩固的後方支持和民眾的堅定信念。


    為了確保起義軍的長期戰鬥力和後勤保障,張角做出了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將老弱婦孺安全遷往青州黃巾營地。這片土地肥沃,適宜農耕,是發展農業的理想之地。他相信,通過讓這些非戰鬥人員專注於農業生產,不僅能夠為前線軍隊提供充足的糧食供應,還能為百姓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這樣,起義軍便能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戰鬥,為推翻腐敗的朝廷、建立更加公正的社會而努力奮鬥。


    在遷移的過程中,張角還特別注重加強內部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他深知,隻有團結一心的軍隊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因此,他親自深入基層,與士兵們促膝長談,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生活需求。同時,他還鼓勵士兵們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戰鬥力。這種親密無間的交流氛圍使得起義軍內部更加團結一致,士氣高昂。


    隨著軍隊的整合和內部交流的加強,張角率領著四十萬訓練有素的大軍從青州出發,踏上了征途。這支精銳之師士氣如虹,紀律嚴明,每一個士兵都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推翻暴政、拯救蒼生的重任,因此每個人都拚盡全力去戰鬥、去拚搏。


    在行軍途中,張角還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他不僅在各地布置了巧妙的陷阱和防線以應對可能遭遇的敵人襲擊,還充分利用地形優勢進行戰術部署和兵力調配。同時,他還特別注重情報收集和敵軍動向的掌握,以便隨時調整戰略戰術並做出正確的決策。


    除了軍事上的精心策劃和部署外,張角還特別注重與民眾的互動和聯係。他深知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行軍過程中他時刻關注民眾的生活狀況和需求並盡力提供幫助和支持。他還通過宣傳和教育等方式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和革命精神使他們更加堅定地支持起義軍的事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三國開始的成神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1560957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15609570並收藏從三國開始的成神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