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怎麽有人穿越成乞丐啊 作者:會唱歌的向日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一會兒,賈青蕪才回過神來。夏初和徐嬤嬤一起將她扶到了床上,夏初順勢躺下,嘴裏哼著晚安曲。
看著賈青蕪睡著了,夏初長出了一口氣。徐嬤嬤還在外麵等著,見沒了動靜,湊過來看了一眼。發現夏初還沒睡,悄聲道:“夏姑娘,辛苦你了。”
“沒事,嬤嬤去休息吧。”夏初擺了擺手。
清晨的光從簾幔的縫隙裏擠了進來,夏初慢慢睜開了眼睛。旁邊賈青蕪還沒有醒,她便沒有動。琢磨著今日該幹些什麽,課也不是很想去上。不如就帶著賈青蕪出去轉一轉好了,總憋在家裏,心情可能不會很舒暢。其實她覺得,這種心理疾病的人更應該到處走走看看。
去接觸大自然,看看蒼山秀水,聞聞百花芬芳,聽聽潺潺溪水,或許心境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而生死之外無大事,若能看開,會發現其他生活的磨難都終將會過去的。
想不如做,不如今天就出去玩。帶點酒,找一艘船,去湖上飄一飄。
賈青蕪一醒來,就看到夏初皺著眉,抿著唇。像是在思考什麽很重要的事情,表情很嚴肅,卻又很可愛。她的夏夏,是怎樣長大這麽大的呢。小時候渾身都軟乎乎的,就連說話的嗓子都綿軟。現在是個成人模樣了,已經能夠照顧自己了。她心中泛起一種柔軟的情緒,“夏夏。”
感受到旁邊的視線,夏初轉過頭,“娘?醒了?”
“嗯。”賈青蕪笑著應了一聲,忍不住摸了摸夏初的臉,還跟小時候的觸感差不多呢,但是已經長大了這麽多。
“那我們起來吧?今日出去玩一玩好不好?”夏初問道。
“好。”賈青蕪自然不會不答應,“想去哪兒玩?我讓人去備車。”
“去遊湖吧,咱們帶點小酒,泛舟湖上,看看秋末的風光。”夏初說著坐了起來,“還有琵琶!”
“好,都隨你。”賈青蕪跟著坐了起來,“我讓徐嬤嬤去安排。”
賈老夫人過來一起打五禽戲,賈青蕪便提了要出門的事情。不過賈老夫人似乎不太放心,麵色有些猶豫。
“外祖母一起去吧,我們祖孫三個好好賞賞那湖上秋景,如何?”夏初建議道。
“我?”賈老夫人更猶豫了,“我一大把年紀了,算了,你們自去玩,我便不去了。”
說是年紀大,但這時候人結婚早,要孩子也早。別看賈三思孩子都十幾歲了,其實賈老夫人不過五十出頭。她平日不怎麽出門曬太陽,吃食上精細,有人伺候著也不用幹活,看著並沒有五十歲的樣子。
夏初對著賈青蕪眨眨眼,賈青蕪輕笑一聲,拉著母親的胳膊,“娘陪我一道去吧,許久沒同娘一起去玩了。”
那的確是很久了,賈青蕪剛出嫁,兩人還時常約著一起去廟裏上香。從她生下孩子之後,就忙了起來。好不容易孩子大了一些,穩住了。可以經常帶出來玩了,卻又丟了。想到這賈老夫人歎了口氣,好在是找回來了。她看向女兒和外孫女期待的眼神,無奈道:“去,一起去。”
“好耶。”夏初歡呼一聲,東西也不用她準備什麽。隻需要說要去幹什麽,她們自然就會把一切該帶的都帶上。難怪大戶人家家裏奴仆成群,出門也呼奴使婢的,太舒服了吧。
既然說好了,賈老夫人那邊準備了一下,就出發了。車已經備好了,管家還讓小廝先出發,去把船訂上。等夏初她們到了湖邊,船已經候著了。
三人上了船,直接去甲板坐了。徐嬤嬤等人將帶來的酒菜,水果點心,擺了一桌子。看湖上有風,又拿出了披風。
“酒溫一下再喝吧?”徐嬤嬤問道。
現在已是秋末,天氣涼了。喝點溫酒也不錯,夏初看向賈老夫人。賈老夫人點點頭,翠花提了個小炭爐出來。
帶著水汽的涼風吹在臉上,夏初沒忍住喟歎一聲,笑道:“真舒服。”
“這就滿足了?”賈老夫人笑他,又看了一眼自己女兒。見她眉目舒展,臉上帶著淺笑,似乎也覺得享受。覺得今天這趟門,出得不錯。“這風,吹得真舒服。”
四周一片開闊,舉目望去皆是幽藍的湖水。賈青蕪深吸了一口氣,又輕輕吐了出去,像是要把胸口的滯氣全部排出去。迎麵的微風沁人心脾,加熱的酒香漏了出來。對麵是母親溫柔的目光,身邊是含笑望來的女兒,這世上好像沒什麽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
也是幾年來,她最放鬆的時刻。
“來,我給外祖母斟杯酒。娘也來一點,小酌怡情。”夏初給三人都倒上酒,加熱的時間並不長,摸著溫度正好適合入口。
翠花想上去接過酒壺,被徐嬤嬤拉了一下,並示意大家往後退一些,讓主子們自己來。
溫酒下肚,一股熱氣順著胃部上升。被湖風吹得涼絲絲的臉頰,也泛上了熱意。
夏初往嘴裏丟了幾顆炸花生米,舒服,自在。要是有個靠背椅就好了,翹著二郎腿,一口酒一口肉,最好是烤肉。可惜現在隻有鹵牛肉,沒有董小環鹵得好吃。她捏著酒杯,吟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賈青蕪跟著小聲念了一遍,“好詩,我這胸懷竟不如女兒了。”
“夏夏竟還有這般文采?”賈老夫人奇道,不過她娘家並不顯,幼時也隻是悶讀過幾本書,隻能聽出字麵的意思,也覺得這詩不錯。
夏初笑著解釋不是自己寫的,是先朝的一位大詩人的作品。
“夏夏也喜歡李白?”賈青蕪道。
“嗯,喜歡他的詩。”就是太多了,小時候背得太多了,可恨李白了。覺得這人真煩啊,該不會是天天寫詩,寫了就讓他們背,煩死了。現在想想,那時候背下來也不懂其中的意思,等長大了,經曆變多了,才更喜歡李白詩中的意境和想要表達傳揚的精神。才懂得為什麽會挑選那麽多李白的詩,來作為教材。
看著賈青蕪睡著了,夏初長出了一口氣。徐嬤嬤還在外麵等著,見沒了動靜,湊過來看了一眼。發現夏初還沒睡,悄聲道:“夏姑娘,辛苦你了。”
“沒事,嬤嬤去休息吧。”夏初擺了擺手。
清晨的光從簾幔的縫隙裏擠了進來,夏初慢慢睜開了眼睛。旁邊賈青蕪還沒有醒,她便沒有動。琢磨著今日該幹些什麽,課也不是很想去上。不如就帶著賈青蕪出去轉一轉好了,總憋在家裏,心情可能不會很舒暢。其實她覺得,這種心理疾病的人更應該到處走走看看。
去接觸大自然,看看蒼山秀水,聞聞百花芬芳,聽聽潺潺溪水,或許心境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而生死之外無大事,若能看開,會發現其他生活的磨難都終將會過去的。
想不如做,不如今天就出去玩。帶點酒,找一艘船,去湖上飄一飄。
賈青蕪一醒來,就看到夏初皺著眉,抿著唇。像是在思考什麽很重要的事情,表情很嚴肅,卻又很可愛。她的夏夏,是怎樣長大這麽大的呢。小時候渾身都軟乎乎的,就連說話的嗓子都綿軟。現在是個成人模樣了,已經能夠照顧自己了。她心中泛起一種柔軟的情緒,“夏夏。”
感受到旁邊的視線,夏初轉過頭,“娘?醒了?”
“嗯。”賈青蕪笑著應了一聲,忍不住摸了摸夏初的臉,還跟小時候的觸感差不多呢,但是已經長大了這麽多。
“那我們起來吧?今日出去玩一玩好不好?”夏初問道。
“好。”賈青蕪自然不會不答應,“想去哪兒玩?我讓人去備車。”
“去遊湖吧,咱們帶點小酒,泛舟湖上,看看秋末的風光。”夏初說著坐了起來,“還有琵琶!”
“好,都隨你。”賈青蕪跟著坐了起來,“我讓徐嬤嬤去安排。”
賈老夫人過來一起打五禽戲,賈青蕪便提了要出門的事情。不過賈老夫人似乎不太放心,麵色有些猶豫。
“外祖母一起去吧,我們祖孫三個好好賞賞那湖上秋景,如何?”夏初建議道。
“我?”賈老夫人更猶豫了,“我一大把年紀了,算了,你們自去玩,我便不去了。”
說是年紀大,但這時候人結婚早,要孩子也早。別看賈三思孩子都十幾歲了,其實賈老夫人不過五十出頭。她平日不怎麽出門曬太陽,吃食上精細,有人伺候著也不用幹活,看著並沒有五十歲的樣子。
夏初對著賈青蕪眨眨眼,賈青蕪輕笑一聲,拉著母親的胳膊,“娘陪我一道去吧,許久沒同娘一起去玩了。”
那的確是很久了,賈青蕪剛出嫁,兩人還時常約著一起去廟裏上香。從她生下孩子之後,就忙了起來。好不容易孩子大了一些,穩住了。可以經常帶出來玩了,卻又丟了。想到這賈老夫人歎了口氣,好在是找回來了。她看向女兒和外孫女期待的眼神,無奈道:“去,一起去。”
“好耶。”夏初歡呼一聲,東西也不用她準備什麽。隻需要說要去幹什麽,她們自然就會把一切該帶的都帶上。難怪大戶人家家裏奴仆成群,出門也呼奴使婢的,太舒服了吧。
既然說好了,賈老夫人那邊準備了一下,就出發了。車已經備好了,管家還讓小廝先出發,去把船訂上。等夏初她們到了湖邊,船已經候著了。
三人上了船,直接去甲板坐了。徐嬤嬤等人將帶來的酒菜,水果點心,擺了一桌子。看湖上有風,又拿出了披風。
“酒溫一下再喝吧?”徐嬤嬤問道。
現在已是秋末,天氣涼了。喝點溫酒也不錯,夏初看向賈老夫人。賈老夫人點點頭,翠花提了個小炭爐出來。
帶著水汽的涼風吹在臉上,夏初沒忍住喟歎一聲,笑道:“真舒服。”
“這就滿足了?”賈老夫人笑他,又看了一眼自己女兒。見她眉目舒展,臉上帶著淺笑,似乎也覺得享受。覺得今天這趟門,出得不錯。“這風,吹得真舒服。”
四周一片開闊,舉目望去皆是幽藍的湖水。賈青蕪深吸了一口氣,又輕輕吐了出去,像是要把胸口的滯氣全部排出去。迎麵的微風沁人心脾,加熱的酒香漏了出來。對麵是母親溫柔的目光,身邊是含笑望來的女兒,這世上好像沒什麽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
也是幾年來,她最放鬆的時刻。
“來,我給外祖母斟杯酒。娘也來一點,小酌怡情。”夏初給三人都倒上酒,加熱的時間並不長,摸著溫度正好適合入口。
翠花想上去接過酒壺,被徐嬤嬤拉了一下,並示意大家往後退一些,讓主子們自己來。
溫酒下肚,一股熱氣順著胃部上升。被湖風吹得涼絲絲的臉頰,也泛上了熱意。
夏初往嘴裏丟了幾顆炸花生米,舒服,自在。要是有個靠背椅就好了,翹著二郎腿,一口酒一口肉,最好是烤肉。可惜現在隻有鹵牛肉,沒有董小環鹵得好吃。她捏著酒杯,吟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賈青蕪跟著小聲念了一遍,“好詩,我這胸懷竟不如女兒了。”
“夏夏竟還有這般文采?”賈老夫人奇道,不過她娘家並不顯,幼時也隻是悶讀過幾本書,隻能聽出字麵的意思,也覺得這詩不錯。
夏初笑著解釋不是自己寫的,是先朝的一位大詩人的作品。
“夏夏也喜歡李白?”賈青蕪道。
“嗯,喜歡他的詩。”就是太多了,小時候背得太多了,可恨李白了。覺得這人真煩啊,該不會是天天寫詩,寫了就讓他們背,煩死了。現在想想,那時候背下來也不懂其中的意思,等長大了,經曆變多了,才更喜歡李白詩中的意境和想要表達傳揚的精神。才懂得為什麽會挑選那麽多李白的詩,來作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