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回到家裏,把從顧慎那裏得到的消息,告訴了家人,並再三叮囑一定不要往城外走去。
接著又來到作坊,讓族長把工人都召集起來,站到桶上開始講話。
“各位叔伯大爺,我剛聽到消息,西戎要來了,城外都有西戎的騎兵了,大家這幾天一定要注意。”
“沒事不要出城,看好家裏的小孩,讓他們待在家裏,不要亂跑。”
“同時也請大家放心,邊關有顧家軍在,不會讓西戎打進來的,作坊也不會關門,大家還是照常上班就好。”
“另外,如果有商販來進貨的話,大家也要告訴他們這個消息。好了就這麽多,大家接著幹活吧。”
葉明說這些是希望他們不要放鬆警惕,雖然有顧軍在,但是萬一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小心點總沒壞處的。
工人葉明不怎麽擔心,他擔心的是進貨的商人,這些商人平常南來北往的,說不定一倒黴就碰上了。
所以葉明才讓工人告訴他們,希望他們走商的時候多加小心。
接下來這幾天,葉明跟家裏人把荒地記得雜草清了,又把地麵平整好了。
雜草挺容易清的,一把大火燒過去,清理的幹幹淨淨,就是地麵不好平整,主要是石頭太多。
每天幹完活回到家,葉明都覺得從鬼門關裏走了一遭。實在是沒適應這高強度的工作呀。
還好石頭也很快清完了,顧慎找的施工隊也到了。
領頭的是個大約六十幾歲的老頭,後麵跟著幾個漢子。聽顧慎說,現在的王府,就是這個老頭帶人修的。
手藝挺好,就給葉明介紹過來了。
看到人來了,葉明不敢怠慢,趕緊走過去,接待起來。領進家人,請人坐下,倒好茶水,這才開口道。
“在下葉明,您稱呼我小葉就行,不知這位老師傅怎麽稱呼?”
“葉小友有理了,在下姓孫,葉小友叫我老孫,孫師傅都行。”
孫連城接過葉明茶水,客氣的說道。
“行,那我就稱呼你老孫師傅了。”
“既然孫師傅來了,那想必顧老哥跟您都說了,這是房屋的圖紙,您先看看,有什麽問題,咱們在討論。”
葉明也不客氣,既然是顧慎介紹過來的,應該是個靠得住,也不用試探了,直入主題就好。
孫連城拿著圖紙仔細端詳,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這圖紙設計得甚妙,整體呈“目”字形,布局合理,一環扣著一環,內外分明,主次有序。
跟現在的府邸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畫的不是很清晰,但是也能看出來這座院子的格調。
“葉小友,看圖紙的話,我感覺什麽大問題,但是還是需要到實地看一下,才能更好的下結論。”
葉明一聽頓時心裏有點底了,這個時代可沒有過四合院,他還怕不好蓋呢。還好,顧慎介紹過來的人是挺靠譜的。
不愧是參與過王府建設的老師傅。當下葉明帶著孫連城來到了平整好的土地。
剛到地方,孫連城就帶著幾個漢子忙碌了起來,先丈量土地,又測試土地的硬度的。土要是太軟了,就得硬化土地,不然地基不好打。
葉明看著孫連城忙忙碌碌的,他感覺以前他把蓋房子想的太簡單了,沒想到裏麵的說道還有這麽多。
好大一會兒,孫連城才忙活完,葉明趕緊遞上水,示意孫連城解解渴。
“葉小友,地量完了,按照圖紙來看,地方夠大,蓋這一座府邸完全綽綽有餘。”
“接下來就是需要葉小友,來定一下主體用什麽樣的材料。”
孫連城拿出了幾張紙,準備記一下葉明的要求。
這次輪到葉明傻眼了,蓋房子不就是用磚嘛,房梁窗台什麽的用木頭就行了,這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額。。。。。不知道孫師傅能具體介紹一下嗎?”
既然孫連城這麽說了,葉明也順著他的話問道。
“行,那我就給葉小友說一下,你看著那種好,定哪種就行。”
孫連城喝了一口水,開始給葉明科普起來。
“首先就是牆體,既然小友要蓋這麽大的府邸,那別的主播肯定不行,就剩下土磚和青磚了。”
“土磚是價格便宜,但是不結實,可能過幾年就得修一次。然後就是青磚。”
“青磚結實耐用,還比較美觀,如果葉小友銀子富裕的話,老朽還是建議你選這種。”
“接下來就是地麵,一般府邸都是用青磚鋪的,也有用沙子小石子硬化的,兩種都差不多。”
“然後就是用到的木料,有鬆木,鬆木色澤美觀,紋理清晰,質地柔韌,經久耐用。”
“還有杉木,杉木外邊紋理細密流暢,線條村落有致,還有淡淡的原木香味,也是結實耐用。”
“還有桐木,材質堅硬,柔韌性強,做大梁較好。”
葉明聽著孫連城巴拉巴拉的說著,人都傻了,蓋個房子這麽麻煩呢?
雖然他嫌麻煩,但是還是硬著頭皮,跟著孫師傅一起討論,畢竟以後要住人的,馬虎不得。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定了下來,屋子全部用青磚,包括地麵,也用青磚鋪。
窗戶聽取孫師傅的建議用杉木和鬆木搭配起來,爭取做到美觀實用,大梁就用桐木。
這些都是孫師傅多年的經驗,葉明也沒爭,專業的事就聽專業的人的,外行指揮內行,隻會越做越錯。
定的差不多了,就等著找個合適日子開工了。這個就需要葉明去道觀或者寺廟求了。
最後問葉明希望工期能快點,爭取冬天到來之前蓋好。
孫連城表示沒問題,他到時候會多招點工人。隨後帶著記滿的紙走了。臨走的時候叮囑葉明,定好開工的日子,通知他一聲。
送走孫連城,葉明回到家,跟葉父葉母說,讓他們去一趟城裏的道觀求個開工的日子。
畢竟葉父葉母才是當家人,求吉日這種事,還是他們親自去的好。
葉父葉母聽了也不敢耽擱,當即趕著牛車去了縣城唯一的道觀。請道觀的觀主算了個黃道吉日。
三天後,宜動工,破土。忌婚喪,嫁娶。
這樣,開工定在了三天後,葉明去了趟縣城,把開工用的鞭炮,紅布,祭品都準備好。又給孫師傅送去了日子。
孫連城聽到日子定了,也連連表示,人都招的差不多了,到時一定準時到。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接著又來到作坊,讓族長把工人都召集起來,站到桶上開始講話。
“各位叔伯大爺,我剛聽到消息,西戎要來了,城外都有西戎的騎兵了,大家這幾天一定要注意。”
“沒事不要出城,看好家裏的小孩,讓他們待在家裏,不要亂跑。”
“同時也請大家放心,邊關有顧家軍在,不會讓西戎打進來的,作坊也不會關門,大家還是照常上班就好。”
“另外,如果有商販來進貨的話,大家也要告訴他們這個消息。好了就這麽多,大家接著幹活吧。”
葉明說這些是希望他們不要放鬆警惕,雖然有顧軍在,但是萬一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小心點總沒壞處的。
工人葉明不怎麽擔心,他擔心的是進貨的商人,這些商人平常南來北往的,說不定一倒黴就碰上了。
所以葉明才讓工人告訴他們,希望他們走商的時候多加小心。
接下來這幾天,葉明跟家裏人把荒地記得雜草清了,又把地麵平整好了。
雜草挺容易清的,一把大火燒過去,清理的幹幹淨淨,就是地麵不好平整,主要是石頭太多。
每天幹完活回到家,葉明都覺得從鬼門關裏走了一遭。實在是沒適應這高強度的工作呀。
還好石頭也很快清完了,顧慎找的施工隊也到了。
領頭的是個大約六十幾歲的老頭,後麵跟著幾個漢子。聽顧慎說,現在的王府,就是這個老頭帶人修的。
手藝挺好,就給葉明介紹過來了。
看到人來了,葉明不敢怠慢,趕緊走過去,接待起來。領進家人,請人坐下,倒好茶水,這才開口道。
“在下葉明,您稱呼我小葉就行,不知這位老師傅怎麽稱呼?”
“葉小友有理了,在下姓孫,葉小友叫我老孫,孫師傅都行。”
孫連城接過葉明茶水,客氣的說道。
“行,那我就稱呼你老孫師傅了。”
“既然孫師傅來了,那想必顧老哥跟您都說了,這是房屋的圖紙,您先看看,有什麽問題,咱們在討論。”
葉明也不客氣,既然是顧慎介紹過來的,應該是個靠得住,也不用試探了,直入主題就好。
孫連城拿著圖紙仔細端詳,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這圖紙設計得甚妙,整體呈“目”字形,布局合理,一環扣著一環,內外分明,主次有序。
跟現在的府邸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畫的不是很清晰,但是也能看出來這座院子的格調。
“葉小友,看圖紙的話,我感覺什麽大問題,但是還是需要到實地看一下,才能更好的下結論。”
葉明一聽頓時心裏有點底了,這個時代可沒有過四合院,他還怕不好蓋呢。還好,顧慎介紹過來的人是挺靠譜的。
不愧是參與過王府建設的老師傅。當下葉明帶著孫連城來到了平整好的土地。
剛到地方,孫連城就帶著幾個漢子忙碌了起來,先丈量土地,又測試土地的硬度的。土要是太軟了,就得硬化土地,不然地基不好打。
葉明看著孫連城忙忙碌碌的,他感覺以前他把蓋房子想的太簡單了,沒想到裏麵的說道還有這麽多。
好大一會兒,孫連城才忙活完,葉明趕緊遞上水,示意孫連城解解渴。
“葉小友,地量完了,按照圖紙來看,地方夠大,蓋這一座府邸完全綽綽有餘。”
“接下來就是需要葉小友,來定一下主體用什麽樣的材料。”
孫連城拿出了幾張紙,準備記一下葉明的要求。
這次輪到葉明傻眼了,蓋房子不就是用磚嘛,房梁窗台什麽的用木頭就行了,這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額。。。。。不知道孫師傅能具體介紹一下嗎?”
既然孫連城這麽說了,葉明也順著他的話問道。
“行,那我就給葉小友說一下,你看著那種好,定哪種就行。”
孫連城喝了一口水,開始給葉明科普起來。
“首先就是牆體,既然小友要蓋這麽大的府邸,那別的主播肯定不行,就剩下土磚和青磚了。”
“土磚是價格便宜,但是不結實,可能過幾年就得修一次。然後就是青磚。”
“青磚結實耐用,還比較美觀,如果葉小友銀子富裕的話,老朽還是建議你選這種。”
“接下來就是地麵,一般府邸都是用青磚鋪的,也有用沙子小石子硬化的,兩種都差不多。”
“然後就是用到的木料,有鬆木,鬆木色澤美觀,紋理清晰,質地柔韌,經久耐用。”
“還有杉木,杉木外邊紋理細密流暢,線條村落有致,還有淡淡的原木香味,也是結實耐用。”
“還有桐木,材質堅硬,柔韌性強,做大梁較好。”
葉明聽著孫連城巴拉巴拉的說著,人都傻了,蓋個房子這麽麻煩呢?
雖然他嫌麻煩,但是還是硬著頭皮,跟著孫師傅一起討論,畢竟以後要住人的,馬虎不得。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定了下來,屋子全部用青磚,包括地麵,也用青磚鋪。
窗戶聽取孫師傅的建議用杉木和鬆木搭配起來,爭取做到美觀實用,大梁就用桐木。
這些都是孫師傅多年的經驗,葉明也沒爭,專業的事就聽專業的人的,外行指揮內行,隻會越做越錯。
定的差不多了,就等著找個合適日子開工了。這個就需要葉明去道觀或者寺廟求了。
最後問葉明希望工期能快點,爭取冬天到來之前蓋好。
孫連城表示沒問題,他到時候會多招點工人。隨後帶著記滿的紙走了。臨走的時候叮囑葉明,定好開工的日子,通知他一聲。
送走孫連城,葉明回到家,跟葉父葉母說,讓他們去一趟城裏的道觀求個開工的日子。
畢竟葉父葉母才是當家人,求吉日這種事,還是他們親自去的好。
葉父葉母聽了也不敢耽擱,當即趕著牛車去了縣城唯一的道觀。請道觀的觀主算了個黃道吉日。
三天後,宜動工,破土。忌婚喪,嫁娶。
這樣,開工定在了三天後,葉明去了趟縣城,把開工用的鞭炮,紅布,祭品都準備好。又給孫師傅送去了日子。
孫連城聽到日子定了,也連連表示,人都招的差不多了,到時一定準時到。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