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跨時代的武器之火槍 被人當肥羊了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作者:愛吃醃芹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蘇星雲修煉內功一個時辰,隨後,他踏上小黃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半個月前與蒙古軍隊的短暫交鋒,如同一記重錘,深深震撼了蘇星雲。他親眼見證了蒙古騎兵那令人膽寒的戰鬥力,終於解開了長久以來的疑惑——為何宋朝那些英勇善戰、訓練有素的部隊,在蒙古鐵蹄下竟如此不堪一擊。
蒙古騎兵的大規模騎射戰術,是決定性因素。想象一下,戰場上,宋軍排列成整齊的陣型,嚴陣以待,而蒙古騎兵則利用馬匹的機動性,在遠處迅速集結,形成一張密集的箭網。刹那間,萬箭齊發,如同暴雨傾盆,精準地射向宋軍陣列。
麵對這鋪天蓋地的箭雨,宋軍的盾牌與鎧甲如此脆弱,士氣在瞬間遭受重創。他們隻能被動挨打,無法有效還擊,陣型逐漸散亂,士氣更是以驚人的速度下降。當宋軍即將崩潰之際,蒙古騎兵看準時機,發起了決定性的衝鋒。他們如同黑色的風暴,席卷整個戰場,將宋軍徹底擊潰。
蘇星雲知道,依靠傳統的作戰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戰場的需求。
因此,蘇星雲必須提高生產力,製造出超出對方一個時代的先進武器,才能在未來的戰鬥中能夠克製蒙古騎兵。
現在蘇星雲對護村隊防禦能力滿是憂慮,麵對蒙古軍隊那鋪天蓋地的箭雨,僅憑現有的防護裝備,護村隊能否挺過第一輪打擊都是未知數。即便勉強支撐,高昂的戰損率也將是他無法承受的。因此,他必須尋找破局之策。
在蘇星雲的腦海中,對抗蒙古騎射的策略逐漸清晰。一種方法是組建騎兵部隊,以機動性對抗機動性,但這顯然不現實——缺乏馬匹資源,且後勤補給成為巨大難題。於是,他的目光轉向了第二種方案:強化遠程火力。
弓箭手雖為傳統之選,但培養周期長,四五年方能成軍,顯然遠水解不了近渴。而火槍,遠超這個時代的武器,以其短平快的訓練周期(僅需一個月)和強大的殺傷力,成為了蘇星雲的首選。曆史上常遇春將軍,正是憑借火槍大陣與騎兵衝鋒的組合戰術,成功擊敗了蒙古軍隊。
回想起十天前那場遭遇戰,蒙古軍隊的箭雨無情地收割著生命。蘇星雲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他暗暗發誓:“那些射向我們的箭矢,我必將以更加凶殘的達姆彈還之,而且數量上絕不遜色於你們。”
蘇星雲並不滿足於普通的火槍。明朝時期的火槍雖有其威力,但射程有限,且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存在炸膛的風險。他決心要打造一支裝備精良、火力凶殘的火槍隊,讓敵人也嚐嚐被密集火力覆蓋的滋味。
在這個時代,火槍的核心難題聚焦於槍管的製造,而發火裝置則相對簡單,采用燧發機製已足夠應對。至於更為先進的擊發槍所需的雷汞,蘇星雲出於安全考量,決定暫時擱置。
為了製造槍管,蘇星雲作為一名來自現代、卻幾乎不具備實操技能的大學畢業生,不得不親自投入到這項古老而又精密的技藝中,成了他一個多月的全部工作內容。
作為一個網文愛好者,蘇星雲在網上看到過三種鋼管製造法,也就記得這三種。
首先嚐試了一種古老而複雜的工藝——銅芯熟鐵卷繞熔鑄法。他的目標很明確:打造出既堅固又精確的槍管。
銅芯製備是整個工藝的核心難題。蘇星雲發現,要製作出槍管口徑粗細的銅棍,無論是采用傳統的澆築法還是鍛壓打磨法,都麵臨著高昂的廢品率和銅材損耗。據統計,平均每兩根槍管的製作就需耗費一貫銅錢,這讓他深感痛心,不禁回憶起在杭州倉庫中錯過的那些銅炮。此外,打磨銅棍的過程更是耗時耗力,熟練工人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
在銅芯製備成功後,蘇星雲團隊利用水力鍛壓機的強大力量,將薄熟鐵板精準地鍛壓並卷繞在銅芯上,形成初步的熟鐵棍結構。接下來,是整個工藝的高潮部分高溫熔銅成型:。熟鐵棍被加熱至1200c至1300c的高溫,銅芯在此溫度下迅速熔化,留下中空的熟鐵管。這一過程銅液在鐵管內奔騰流淌,最終凝結成堅固的槍管基礎。
趁熱打鐵,蘇星雲團隊迅速將熟鐵管送入焦炭爐中進行滲碳處理,以增強其硬度和耐磨性。隨後,經過精心控製的淬火過程,槍管獲得了優異的物理性能,變得既堅硬又富有彈性。
然而,盡管這種方法在理論上可行,但高昂的成本和漫長的製作周期讓蘇星雲不得不重新考慮。在嚐試了二十根槍管後,他果斷決定暫停此方法。
第二種方法,蘇星雲將目光轉向了被譽為“未來科技”的離心澆築法。這種方法利用離心力的原理,將液態金屬注入旋轉的模具中,形成致密的鑄件。然而,在簡陋的工坊條件下實施這一技術,卻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工人小心翼翼地將高溫鐵水從高爐運至工坊,並加入熟鐵塊進行加熱融化,最終得到高碳鋼液。隨後,他們通過陶瓷質地的柱狀模具,將熾熱的鋼水迅速注入並密封模具,啟動旋轉裝置。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鋼水迅速填充模具的每個角落,凝固成形。這一創新嚐試取得了顯著成效,短短兩天內便生產出了上百根合格的槍管,效率之高令人矚目。
然而,高效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在離心澆築過程中,模具的密封性和穩定性成為了關鍵。不幸的是,工人遭遇了兩次嚴重的生產事故。第一次事故中,模具的密封處因承受不住巨大的離心力而鬆動,導致金屬液滴飛濺而出,如同馬克沁重機槍的子彈般在工坊內肆虐,兩名工人不幸被擊中,現場慘叫聲四起。第二次事故更為嚴重,模具直接斷裂,滾燙的金屬水傾瀉而出,瞬間引發大火,將整個工坊吞噬。離心澆築法雖然先進且高效,但在當前條件下實施存在巨大風險。
在離心鑄造的工坊遭遇不幸後,蘇星雲並未氣餒,而是迅速轉戰至他的水利作坊,開啟了第三種槍管製造方法的嚐試——水力鑽孔法。這種方法旨在利用水力驅動的強大動力,直接在熟鐵棍上鑽出精確的深孔,再通過絞孔工藝進行精細加工。
提及熟鐵棍的打造,作為鑽孔的基礎材料,其質量至關重要。然而,真正讓蘇星雲頭疼的,還是那漫長而艱難的鑽孔過程。他回憶起穿越前的時代,用迅雷下載文件時那蝸牛般的速度,與眼前這根需要兩天時間才能鑽透的熟鐵棍形成了鮮明對比。更為棘手的是,鑽頭的材質限製。金剛石鑽頭雖硬,卻也是碳單質,對高溫極為敏感。這意味著在鑽孔過程中,必須嚴格控製溫度,避免鑽頭因過熱而損壞。
在嚐試過這三種方法後蘇星雲決定對第一和第三種方法折中一下。
就是將第一種方法中的細銅棍換成銅線,具體操作是用極薄熟鐵片將拉直的銅線裹成槍管口徑粗細的金屬柱,然後將金屬柱用鍛壓的熟鐵板抱箍成比槍管粗的金屬棍,接著加熱進行簡單的熱鍛打使金屬間的縫隙融合,然後用削切機床將金屬柱加工到槍管粗細。再接著就是加熱金屬柱直到柱芯的銅融化流出。一個有著深孔的熟鐵柱就出來了,然後用鑽頭將深孔擴大至彈藥口徑。最後就是將整個槍管滲碳處理。
這套流程完全不符合現代鋼管製造的正統科技樹。但是好歹在現在以每天30杆的速度為蘇星雲提供了大量的合格槍管。
在經曆了前三種方法,蘇星雲創新一下,他決定將第一種與第三種方法妙融合,蘇星雲首先放棄了難以駕馭的細銅棍,轉而選用易於操控的銅線。他命工匠們將極薄的熟鐵片精準地包裹在拉直的銅線上,如同編織精美的盔甲,將其塑造成槍管口徑的粗細。這一過程,不僅考驗著工匠的手藝,更蘊含著對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
隨後,這些被銅線“賦能”的金屬柱被放入特製的模具中,用鍛壓的熟鐵板緊緊抱箍,形成比槍管稍粗的中間形態。緊接著,加熱至適宜溫度,進行簡單的熱鍛打,使得熟鐵與銅線之間的縫隙在高溫下微妙融合,形成堅固的整體。這一過程,仿佛是鐵與火的舞蹈,每一擊都蘊含著力量與智慧。
待金屬柱冷卻後,蘇星雲引入了削切機床,這一現代機械的力量讓金屬柱迅速瘦身至槍管的精確尺寸。緊接著,加熱整個金屬柱,直至內部的銅線完全融化,從預留的通道中緩緩流出,留下一個深邃的孔洞。將深孔精準擴大至彈藥所需的口徑。最後,將整個槍管置於焦炭爐中進行滲碳處理,以增強其硬度和耐磨性。
這套流程,雖然看似“離經叛道”,卻在實際操作中展現出了不錯效率與穩定性。每天30杆槍管的生產速度,在當時條件下堪稱奇跡。
1340年末春,蘇星雲的火槍革新
蘇星雲站在曬穀場上,150名護村隊成員整齊列隊,靜待號令。隨著報數完畢,蘇星雲的聲音穿透了寧靜:“諸位,數月來,你們以長槍為伴,苦練不輟。但今日,我要宣布一項重大決定——我們,將告別長槍時代。”
此言一出,即便是以紀律嚴明著稱的護村隊,也不免生出一陣騷動,嗡嗡聲四起,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革的疑惑與不解。然而,小隊長們迅速行動,以嚴厲的目光恢複了隊伍的秩序。
“我們放棄長槍,並非因其無用,而是因為它已無法滿足我們對抗更強敵人的需求。今日,我將引領大家裝備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
此言一出,護村隊成員們的好奇心被徹底激發,他們紛紛猜測,究竟是何等神器,能讓曾經幾乎一擊致命的三棱刺刀長槍黯然失色?
蘇星雲微笑著解開了謎底,他緩緩打開一旁的木箱,箱內排列著整齊劃一的新式火槍。這些火槍,每支長達1.6米,木質槍托堅固耐用,槍管內精心雕琢的膛線讓子彈飛行更加精準有力。它們采用前裝彈設計,配備先進的燧發點火係統,口徑達到喪心病狂的18毫米,裝上刺刀後更是長達1.8米,重約6.2千克,威力驚人。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火槍所使用的彈藥——米尼彈,雖看似簡單,實則科技滿滿。鉛彈尾部特製的凹槽,在火藥爆炸的瞬間被擠壓變形,與槍管緊密貼合,確保爆炸能量最大化地傳遞給彈頭,射程遠達150米之外。
蘇星雲對這批火槍充滿信心,親自命名為“一號步槍”。工匠們建議起個威猛的名字,蘇星雲否決了,他認為武器的名聲應由其在戰場上的表現來書寫,正如後世的ak-47,僅憑幾個字母便足以讓人聞風喪膽。
在護村隊眼中,蘇星雲手中的“一號步槍”盡管其高度超過常人,卻並未如傳統長槍長。
蘇星雲一聲令下,幾名士兵迅速在九十米開外樹立起一個人形木靶,這距離遠遠超出了他們以往使用長槍的訓練範圍,讓眾人心中生疑:這新武器真的能在這麽遠的距離上發揮效用嗎?
麵對眾人的疑惑,蘇星雲開始了他的演示。他熟練地咬開火藥包,將適量火藥倒入火槍的發火池中。隨後,他將剩餘的火藥與彈丸通過通條送入槍管,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緊接著,蘇星雲深吸一口氣,雙眼緊盯槍身上的準星,將注意力都凝聚在那一點之上。緩緩舉起火槍,對準了遠處的木靶。眾人的目光緊盯著他的動作。
“啪!”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火槍瞬間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一股濃烈的白煙從槍管中噴湧而出,彌漫了整個演示區域,將正在仔細觀察的眾人驚得連連後退。而當煙霧逐漸散去時,遠處的人形木靶已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洞穿痕跡,證明了這杆“一號步槍”在遠距離上的強大威力。
在火槍展示後那短暫的沉寂中,蘇星雲將眾人的思緒拉回現實。“陸海小隊長,帶兩名士兵將靶子取回,讓我們親眼看看效果。”
陸海及兩名隊員迅速行動,不久,靶子被抬回,其上的景象令人咋舌——厚達一寸的堅固木靶,竟被那火槍擊出了一個拳頭大小的深洞。
護村隊成員們紛紛露出震驚之色,蘇星雲見狀,適時地解釋道:“諸位所見,乃是我手中的火槍所為。這火槍,其原理與大炮相仿,皆是利用火藥在密閉空間內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推動鉛彈以極高速度激射而出,從而達到遠距離殺傷的效果。”
此言一出,眾人恍然大悟,蘇星雲話鋒一轉,“但請諸位切記,火槍雖強,卻也非萬能。每發射一次,需耗費大約五次呼吸的時間來重新裝填。因此,我們必須探索並掌握全新的戰法以彌補這一缺陷。同時,作為火槍兵,你們更需具備肉搏近戰的能力。因為,當敵人突破你們的射擊範圍,衝至眼前時,那刺刀便是你們最後的防線。”
“接下來,領取你們的新武器,我指導你們訓練。”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蘇星雲化身為嚴謹的教官,他不僅講解了槍械的每一個零件及其功能,還親自示範了如何高效、準確地組裝這些複雜的機械。從火藥池到槍管,從扳機到準星,每一個細節都被他細致講解,確保每位護村隊成員都能掌握。
隨著訓練的深入,小黃州的上空開始回蕩起一陣陣整齊劃一的槍響。同時,刺殺的呼喊聲此起彼伏,他們在模擬實戰中磨礪著肉搏技能,確保在火槍之外,還有近戰肉搏的能力。
這兩個月的時間裏,蘇星雲親自訓練,每日進行高達二十次的實彈射擊訓練。這種高強度的訓練不僅檢驗著火槍的耐用性,也極大地消耗了物資。據統計,共有一噸半的硫磺和七噸半的硝石在訓練中消耗,槍管更是更換了兩次,刺刀等配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損耗。
盡管訓練艱苦,但蘇星雲卻樂在其中。隻有這樣嚴苛的訓練,才能鍛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兩個月後,當蘇星雲站在訓練場上,望著那些操作熟練的護村隊成員時,他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對未來的擔憂。
“六十分。”蘇星雲在心裏默默給自己的隊伍打了個分數。這並不是他苛刻,而是因為他知道,這隻軍隊的潛力還很高,自己目前遠遠沒有挖掘出來。
令他感到踏實的是,經過無數次的實彈射擊訓練,護村隊成員的射擊準頭已經相當可觀。
擁有這樣一支火槍隊後,蘇星雲在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六月末至七月初,小黃洲迎來了夏糧豐收的季節,金黃的稻穗在微風中搖曳。然而,這份寧靜很快被一陣不速之客打破——和縣與當塗縣城的地主們,他們結成了聯盟,手持地契,氣勢洶洶地前來催討田租。
“蘇秀才,地契上寫得明明白白,小黃洲的土地歸我們共同所有,你們在此耕種,理應交租,此乃天經地義之事。”一位尖嘴猴腮的地主,嘴角掛著一抹陰冷的笑容,對蘇星雲說道。
“蘇莊主。這地契可是朝廷官府頒發的鐵證,你若抗拒不交,那便是與朝廷為敵。特別是你江北那塊地,產出的糧食需上交八成,那可是巴布爾老爺家的產業。”一位蒙古人更是以恐嚇的語氣,加重了威脅的砝碼。
這群地主們七嘴八舌,喧囂不已,仿佛小黃洲的已是他們囊中之物。然而,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蘇星雲等人臉上毫無懼色,他們不是任人欺淩的村民,而是手裏有槍隊伍。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挑釁,蘇星雲的眼神瞬間變了。他大步流星地走向那位叫囂得最凶的蒙古人,一掌將其推倒在地,隨後一隻腳穩穩地踩在他的背上,壓的他不得動彈。他蹲下身,不容置疑的問到:“我,不認這筆賬,你們又能如何?”
蒙古人疼得哇哇大叫,口出汙言穢語:“你這漢狗,活得不耐煩了!巴布爾老爺定會將你碎屍萬段,喂狗吃!”話音未落,隻見蘇星雲手中三棱刺刀一閃,刺入了蒙古人的頭顱。鮮血噴湧而出,場麵瞬間變得血腥。盡管蘇星雲並非首次殺人,但如此直接仍讓他不適。他迅速調整情緒,環視四周:“還有誰想步他後塵?”
四周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臉色蒼白如紙,有的甚至癱倒在地;更有甚者,因恐懼過度而失禁,一股難聞的尿騷味彌漫開來。蘇星雲眉頭微皺,冷冷地吐出一個字:“滾!”
地主們聞言,如蒙大赦,連滾帶爬地逃離了現場。然而,仍有幾個因恐懼過度而動彈不得的人留在了原地。蘇星雲見狀,對王天柱吩咐道:“找幾個人來,把屍體處理了,再把這些廢物扔出去。”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衝突,最終以蘇星雲的強硬手段畫上了頓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委曲求全非但換不來和平,反而可能引來更多的貪婪與欺壓。隨著小黃洲在他的領導下日益增強,其體量與實力已今非昔比,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半個月前與蒙古軍隊的短暫交鋒,如同一記重錘,深深震撼了蘇星雲。他親眼見證了蒙古騎兵那令人膽寒的戰鬥力,終於解開了長久以來的疑惑——為何宋朝那些英勇善戰、訓練有素的部隊,在蒙古鐵蹄下竟如此不堪一擊。
蒙古騎兵的大規模騎射戰術,是決定性因素。想象一下,戰場上,宋軍排列成整齊的陣型,嚴陣以待,而蒙古騎兵則利用馬匹的機動性,在遠處迅速集結,形成一張密集的箭網。刹那間,萬箭齊發,如同暴雨傾盆,精準地射向宋軍陣列。
麵對這鋪天蓋地的箭雨,宋軍的盾牌與鎧甲如此脆弱,士氣在瞬間遭受重創。他們隻能被動挨打,無法有效還擊,陣型逐漸散亂,士氣更是以驚人的速度下降。當宋軍即將崩潰之際,蒙古騎兵看準時機,發起了決定性的衝鋒。他們如同黑色的風暴,席卷整個戰場,將宋軍徹底擊潰。
蘇星雲知道,依靠傳統的作戰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戰場的需求。
因此,蘇星雲必須提高生產力,製造出超出對方一個時代的先進武器,才能在未來的戰鬥中能夠克製蒙古騎兵。
現在蘇星雲對護村隊防禦能力滿是憂慮,麵對蒙古軍隊那鋪天蓋地的箭雨,僅憑現有的防護裝備,護村隊能否挺過第一輪打擊都是未知數。即便勉強支撐,高昂的戰損率也將是他無法承受的。因此,他必須尋找破局之策。
在蘇星雲的腦海中,對抗蒙古騎射的策略逐漸清晰。一種方法是組建騎兵部隊,以機動性對抗機動性,但這顯然不現實——缺乏馬匹資源,且後勤補給成為巨大難題。於是,他的目光轉向了第二種方案:強化遠程火力。
弓箭手雖為傳統之選,但培養周期長,四五年方能成軍,顯然遠水解不了近渴。而火槍,遠超這個時代的武器,以其短平快的訓練周期(僅需一個月)和強大的殺傷力,成為了蘇星雲的首選。曆史上常遇春將軍,正是憑借火槍大陣與騎兵衝鋒的組合戰術,成功擊敗了蒙古軍隊。
回想起十天前那場遭遇戰,蒙古軍隊的箭雨無情地收割著生命。蘇星雲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他暗暗發誓:“那些射向我們的箭矢,我必將以更加凶殘的達姆彈還之,而且數量上絕不遜色於你們。”
蘇星雲並不滿足於普通的火槍。明朝時期的火槍雖有其威力,但射程有限,且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存在炸膛的風險。他決心要打造一支裝備精良、火力凶殘的火槍隊,讓敵人也嚐嚐被密集火力覆蓋的滋味。
在這個時代,火槍的核心難題聚焦於槍管的製造,而發火裝置則相對簡單,采用燧發機製已足夠應對。至於更為先進的擊發槍所需的雷汞,蘇星雲出於安全考量,決定暫時擱置。
為了製造槍管,蘇星雲作為一名來自現代、卻幾乎不具備實操技能的大學畢業生,不得不親自投入到這項古老而又精密的技藝中,成了他一個多月的全部工作內容。
作為一個網文愛好者,蘇星雲在網上看到過三種鋼管製造法,也就記得這三種。
首先嚐試了一種古老而複雜的工藝——銅芯熟鐵卷繞熔鑄法。他的目標很明確:打造出既堅固又精確的槍管。
銅芯製備是整個工藝的核心難題。蘇星雲發現,要製作出槍管口徑粗細的銅棍,無論是采用傳統的澆築法還是鍛壓打磨法,都麵臨著高昂的廢品率和銅材損耗。據統計,平均每兩根槍管的製作就需耗費一貫銅錢,這讓他深感痛心,不禁回憶起在杭州倉庫中錯過的那些銅炮。此外,打磨銅棍的過程更是耗時耗力,熟練工人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
在銅芯製備成功後,蘇星雲團隊利用水力鍛壓機的強大力量,將薄熟鐵板精準地鍛壓並卷繞在銅芯上,形成初步的熟鐵棍結構。接下來,是整個工藝的高潮部分高溫熔銅成型:。熟鐵棍被加熱至1200c至1300c的高溫,銅芯在此溫度下迅速熔化,留下中空的熟鐵管。這一過程銅液在鐵管內奔騰流淌,最終凝結成堅固的槍管基礎。
趁熱打鐵,蘇星雲團隊迅速將熟鐵管送入焦炭爐中進行滲碳處理,以增強其硬度和耐磨性。隨後,經過精心控製的淬火過程,槍管獲得了優異的物理性能,變得既堅硬又富有彈性。
然而,盡管這種方法在理論上可行,但高昂的成本和漫長的製作周期讓蘇星雲不得不重新考慮。在嚐試了二十根槍管後,他果斷決定暫停此方法。
第二種方法,蘇星雲將目光轉向了被譽為“未來科技”的離心澆築法。這種方法利用離心力的原理,將液態金屬注入旋轉的模具中,形成致密的鑄件。然而,在簡陋的工坊條件下實施這一技術,卻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工人小心翼翼地將高溫鐵水從高爐運至工坊,並加入熟鐵塊進行加熱融化,最終得到高碳鋼液。隨後,他們通過陶瓷質地的柱狀模具,將熾熱的鋼水迅速注入並密封模具,啟動旋轉裝置。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鋼水迅速填充模具的每個角落,凝固成形。這一創新嚐試取得了顯著成效,短短兩天內便生產出了上百根合格的槍管,效率之高令人矚目。
然而,高效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在離心澆築過程中,模具的密封性和穩定性成為了關鍵。不幸的是,工人遭遇了兩次嚴重的生產事故。第一次事故中,模具的密封處因承受不住巨大的離心力而鬆動,導致金屬液滴飛濺而出,如同馬克沁重機槍的子彈般在工坊內肆虐,兩名工人不幸被擊中,現場慘叫聲四起。第二次事故更為嚴重,模具直接斷裂,滾燙的金屬水傾瀉而出,瞬間引發大火,將整個工坊吞噬。離心澆築法雖然先進且高效,但在當前條件下實施存在巨大風險。
在離心鑄造的工坊遭遇不幸後,蘇星雲並未氣餒,而是迅速轉戰至他的水利作坊,開啟了第三種槍管製造方法的嚐試——水力鑽孔法。這種方法旨在利用水力驅動的強大動力,直接在熟鐵棍上鑽出精確的深孔,再通過絞孔工藝進行精細加工。
提及熟鐵棍的打造,作為鑽孔的基礎材料,其質量至關重要。然而,真正讓蘇星雲頭疼的,還是那漫長而艱難的鑽孔過程。他回憶起穿越前的時代,用迅雷下載文件時那蝸牛般的速度,與眼前這根需要兩天時間才能鑽透的熟鐵棍形成了鮮明對比。更為棘手的是,鑽頭的材質限製。金剛石鑽頭雖硬,卻也是碳單質,對高溫極為敏感。這意味著在鑽孔過程中,必須嚴格控製溫度,避免鑽頭因過熱而損壞。
在嚐試過這三種方法後蘇星雲決定對第一和第三種方法折中一下。
就是將第一種方法中的細銅棍換成銅線,具體操作是用極薄熟鐵片將拉直的銅線裹成槍管口徑粗細的金屬柱,然後將金屬柱用鍛壓的熟鐵板抱箍成比槍管粗的金屬棍,接著加熱進行簡單的熱鍛打使金屬間的縫隙融合,然後用削切機床將金屬柱加工到槍管粗細。再接著就是加熱金屬柱直到柱芯的銅融化流出。一個有著深孔的熟鐵柱就出來了,然後用鑽頭將深孔擴大至彈藥口徑。最後就是將整個槍管滲碳處理。
這套流程完全不符合現代鋼管製造的正統科技樹。但是好歹在現在以每天30杆的速度為蘇星雲提供了大量的合格槍管。
在經曆了前三種方法,蘇星雲創新一下,他決定將第一種與第三種方法妙融合,蘇星雲首先放棄了難以駕馭的細銅棍,轉而選用易於操控的銅線。他命工匠們將極薄的熟鐵片精準地包裹在拉直的銅線上,如同編織精美的盔甲,將其塑造成槍管口徑的粗細。這一過程,不僅考驗著工匠的手藝,更蘊含著對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
隨後,這些被銅線“賦能”的金屬柱被放入特製的模具中,用鍛壓的熟鐵板緊緊抱箍,形成比槍管稍粗的中間形態。緊接著,加熱至適宜溫度,進行簡單的熱鍛打,使得熟鐵與銅線之間的縫隙在高溫下微妙融合,形成堅固的整體。這一過程,仿佛是鐵與火的舞蹈,每一擊都蘊含著力量與智慧。
待金屬柱冷卻後,蘇星雲引入了削切機床,這一現代機械的力量讓金屬柱迅速瘦身至槍管的精確尺寸。緊接著,加熱整個金屬柱,直至內部的銅線完全融化,從預留的通道中緩緩流出,留下一個深邃的孔洞。將深孔精準擴大至彈藥所需的口徑。最後,將整個槍管置於焦炭爐中進行滲碳處理,以增強其硬度和耐磨性。
這套流程,雖然看似“離經叛道”,卻在實際操作中展現出了不錯效率與穩定性。每天30杆槍管的生產速度,在當時條件下堪稱奇跡。
1340年末春,蘇星雲的火槍革新
蘇星雲站在曬穀場上,150名護村隊成員整齊列隊,靜待號令。隨著報數完畢,蘇星雲的聲音穿透了寧靜:“諸位,數月來,你們以長槍為伴,苦練不輟。但今日,我要宣布一項重大決定——我們,將告別長槍時代。”
此言一出,即便是以紀律嚴明著稱的護村隊,也不免生出一陣騷動,嗡嗡聲四起,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革的疑惑與不解。然而,小隊長們迅速行動,以嚴厲的目光恢複了隊伍的秩序。
“我們放棄長槍,並非因其無用,而是因為它已無法滿足我們對抗更強敵人的需求。今日,我將引領大家裝備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
此言一出,護村隊成員們的好奇心被徹底激發,他們紛紛猜測,究竟是何等神器,能讓曾經幾乎一擊致命的三棱刺刀長槍黯然失色?
蘇星雲微笑著解開了謎底,他緩緩打開一旁的木箱,箱內排列著整齊劃一的新式火槍。這些火槍,每支長達1.6米,木質槍托堅固耐用,槍管內精心雕琢的膛線讓子彈飛行更加精準有力。它們采用前裝彈設計,配備先進的燧發點火係統,口徑達到喪心病狂的18毫米,裝上刺刀後更是長達1.8米,重約6.2千克,威力驚人。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火槍所使用的彈藥——米尼彈,雖看似簡單,實則科技滿滿。鉛彈尾部特製的凹槽,在火藥爆炸的瞬間被擠壓變形,與槍管緊密貼合,確保爆炸能量最大化地傳遞給彈頭,射程遠達150米之外。
蘇星雲對這批火槍充滿信心,親自命名為“一號步槍”。工匠們建議起個威猛的名字,蘇星雲否決了,他認為武器的名聲應由其在戰場上的表現來書寫,正如後世的ak-47,僅憑幾個字母便足以讓人聞風喪膽。
在護村隊眼中,蘇星雲手中的“一號步槍”盡管其高度超過常人,卻並未如傳統長槍長。
蘇星雲一聲令下,幾名士兵迅速在九十米開外樹立起一個人形木靶,這距離遠遠超出了他們以往使用長槍的訓練範圍,讓眾人心中生疑:這新武器真的能在這麽遠的距離上發揮效用嗎?
麵對眾人的疑惑,蘇星雲開始了他的演示。他熟練地咬開火藥包,將適量火藥倒入火槍的發火池中。隨後,他將剩餘的火藥與彈丸通過通條送入槍管,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緊接著,蘇星雲深吸一口氣,雙眼緊盯槍身上的準星,將注意力都凝聚在那一點之上。緩緩舉起火槍,對準了遠處的木靶。眾人的目光緊盯著他的動作。
“啪!”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火槍瞬間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一股濃烈的白煙從槍管中噴湧而出,彌漫了整個演示區域,將正在仔細觀察的眾人驚得連連後退。而當煙霧逐漸散去時,遠處的人形木靶已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洞穿痕跡,證明了這杆“一號步槍”在遠距離上的強大威力。
在火槍展示後那短暫的沉寂中,蘇星雲將眾人的思緒拉回現實。“陸海小隊長,帶兩名士兵將靶子取回,讓我們親眼看看效果。”
陸海及兩名隊員迅速行動,不久,靶子被抬回,其上的景象令人咋舌——厚達一寸的堅固木靶,竟被那火槍擊出了一個拳頭大小的深洞。
護村隊成員們紛紛露出震驚之色,蘇星雲見狀,適時地解釋道:“諸位所見,乃是我手中的火槍所為。這火槍,其原理與大炮相仿,皆是利用火藥在密閉空間內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推動鉛彈以極高速度激射而出,從而達到遠距離殺傷的效果。”
此言一出,眾人恍然大悟,蘇星雲話鋒一轉,“但請諸位切記,火槍雖強,卻也非萬能。每發射一次,需耗費大約五次呼吸的時間來重新裝填。因此,我們必須探索並掌握全新的戰法以彌補這一缺陷。同時,作為火槍兵,你們更需具備肉搏近戰的能力。因為,當敵人突破你們的射擊範圍,衝至眼前時,那刺刀便是你們最後的防線。”
“接下來,領取你們的新武器,我指導你們訓練。”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蘇星雲化身為嚴謹的教官,他不僅講解了槍械的每一個零件及其功能,還親自示範了如何高效、準確地組裝這些複雜的機械。從火藥池到槍管,從扳機到準星,每一個細節都被他細致講解,確保每位護村隊成員都能掌握。
隨著訓練的深入,小黃州的上空開始回蕩起一陣陣整齊劃一的槍響。同時,刺殺的呼喊聲此起彼伏,他們在模擬實戰中磨礪著肉搏技能,確保在火槍之外,還有近戰肉搏的能力。
這兩個月的時間裏,蘇星雲親自訓練,每日進行高達二十次的實彈射擊訓練。這種高強度的訓練不僅檢驗著火槍的耐用性,也極大地消耗了物資。據統計,共有一噸半的硫磺和七噸半的硝石在訓練中消耗,槍管更是更換了兩次,刺刀等配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損耗。
盡管訓練艱苦,但蘇星雲卻樂在其中。隻有這樣嚴苛的訓練,才能鍛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兩個月後,當蘇星雲站在訓練場上,望著那些操作熟練的護村隊成員時,他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對未來的擔憂。
“六十分。”蘇星雲在心裏默默給自己的隊伍打了個分數。這並不是他苛刻,而是因為他知道,這隻軍隊的潛力還很高,自己目前遠遠沒有挖掘出來。
令他感到踏實的是,經過無數次的實彈射擊訓練,護村隊成員的射擊準頭已經相當可觀。
擁有這樣一支火槍隊後,蘇星雲在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六月末至七月初,小黃洲迎來了夏糧豐收的季節,金黃的稻穗在微風中搖曳。然而,這份寧靜很快被一陣不速之客打破——和縣與當塗縣城的地主們,他們結成了聯盟,手持地契,氣勢洶洶地前來催討田租。
“蘇秀才,地契上寫得明明白白,小黃洲的土地歸我們共同所有,你們在此耕種,理應交租,此乃天經地義之事。”一位尖嘴猴腮的地主,嘴角掛著一抹陰冷的笑容,對蘇星雲說道。
“蘇莊主。這地契可是朝廷官府頒發的鐵證,你若抗拒不交,那便是與朝廷為敵。特別是你江北那塊地,產出的糧食需上交八成,那可是巴布爾老爺家的產業。”一位蒙古人更是以恐嚇的語氣,加重了威脅的砝碼。
這群地主們七嘴八舌,喧囂不已,仿佛小黃洲的已是他們囊中之物。然而,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蘇星雲等人臉上毫無懼色,他們不是任人欺淩的村民,而是手裏有槍隊伍。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挑釁,蘇星雲的眼神瞬間變了。他大步流星地走向那位叫囂得最凶的蒙古人,一掌將其推倒在地,隨後一隻腳穩穩地踩在他的背上,壓的他不得動彈。他蹲下身,不容置疑的問到:“我,不認這筆賬,你們又能如何?”
蒙古人疼得哇哇大叫,口出汙言穢語:“你這漢狗,活得不耐煩了!巴布爾老爺定會將你碎屍萬段,喂狗吃!”話音未落,隻見蘇星雲手中三棱刺刀一閃,刺入了蒙古人的頭顱。鮮血噴湧而出,場麵瞬間變得血腥。盡管蘇星雲並非首次殺人,但如此直接仍讓他不適。他迅速調整情緒,環視四周:“還有誰想步他後塵?”
四周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臉色蒼白如紙,有的甚至癱倒在地;更有甚者,因恐懼過度而失禁,一股難聞的尿騷味彌漫開來。蘇星雲眉頭微皺,冷冷地吐出一個字:“滾!”
地主們聞言,如蒙大赦,連滾帶爬地逃離了現場。然而,仍有幾個因恐懼過度而動彈不得的人留在了原地。蘇星雲見狀,對王天柱吩咐道:“找幾個人來,把屍體處理了,再把這些廢物扔出去。”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衝突,最終以蘇星雲的強硬手段畫上了頓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委曲求全非但換不來和平,反而可能引來更多的貪婪與欺壓。隨著小黃洲在他的領導下日益增強,其體量與實力已今非昔比,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