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新材料的發現 鑄造自己的冷兵器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作者:愛吃醃芹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341年深秋,領地又迎來了一個豐年。蘇星雲表麵上主動上繳秋征糧食,這一舉動獲得了了江北與江南政府的默許與寬容,對蘇星雲的武裝力量開始采取了一種“視而不見”的態度。
然而,蘇星雲卻不是一個任人揉捏的乖寶寶,相反,是個不願意吃虧的主。每月的有幾天,他悄然外出,利用自己的識海空間,不僅將上交的糧食“回收”回來,還順手牽羊的拿回來更多的糧食,畢竟現在自己的隨身空間已經擁有了3375立方米,即便是後世的物流體係,也需調動數30個火車皮才能完成,這不過是蘇星雲一晚上的運輸量而已。
本著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的原則,蘇星雲開始猥瑣發育,等待領地中初等理科人才培養成功進入產業鏈,然後進行逐步升級,提高自己的生產力。
目前為止,領地中所有的科技樹都是由蘇星雲一個人搞出來的,不光不全麵,還有許多漏洞。這些知識,都源自對後世零碎信息的拚湊,根據當前時代技藝的,一步一步摸索實踐出來的。然而這個在後世看起來無比粗劣的生產體係,讓蘇星雲耗費了極大的精力。
隨著一批批新畢業的人才加入,這些年輕人不僅帶來了創新的思維,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科技樹的發展觸及到了知識體係越來越細越來越廣泛。
蘇星雲畢竟是個普通人,雖然經過了後世殘酷的高考。但是蘇星雲的知識深度不夠廣,而且蘇星雲也沒有在化工廠,鋼鐵廠,機械廠工作過。個人的腦力必有窮時。蘇星雲也不例外,雖然現在蘇星雲因為修煉了內功,精力旺盛,思維運轉超快。但是一個人是無法推動整個工業革命的技術進步的。
蘇星雲領地中,之前突飛猛進的科技樹攀升工作漸漸的停滯下來。但是隨著以一批初級理工人才的加入,各種領域的突破接踵而來,比如說煉鋼反射爐的建立。蘇星雲隻是提了一下反射爐的概念,(反射爐是一種室式火焰爐,其爐內傳熱方式不僅僅是靠火焰的直接反射,更重要的是借助爐頂、爐壁和熾熱氣體的輻射傳熱。在爐內,燃料燃燒產生大量高溫氣體,這些氣體作為主要的載熱體,將熱量傳遞給爐頂、爐牆、料坡和熔池表麵。爐料和熔池表麵既從氣流中獲得熱量,也從高溫爐頂和上部爐牆獲得輻射熱。這種輻射傳熱方式在反射爐中占據主導地位,使得爐料能夠迅速升溫並熔化。)工業組李賀帶著新畢業的幾名初中生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完成了實物的建造,進一步的提高了煉鋼的品質。
蘇星雲當場拍板,給那幾位研發煉鋼新技術的功臣們大大提升了待遇,緊接著,他又拋出了一個新穎的想法——專利費。他說,以後,哪家工廠要是用了這煉鋼的新技術,每煉一噸鋼,就需要給這幾位研發者支付專利費,權當是對他們智慧結晶的認可,時間上,就定個十年期限。
大家心裏在想,為什麽非得是十年呢?蘇星雲看解釋道:“這專利費,它是給研發者的一種肯定,告訴他們創新是值得的,有回報的。但這獎勵,要有限製,不能成了他們躺著賺錢的搖錢樹。要是一個專利能讓研發者吃一輩子老本,還能代代相傳,那不就跟以前那些坐地收租的地主沒啥兩樣了嗎?技術水平提高的途徑不就這麽給堵死了嗎。”
孫剛,作為首批初小考試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專攻化學領域。此刻,他正與蘇星雲在剛落成不久的化學實驗室中深入交流。
這實驗室,可是蘇星雲下了狠心才建立起來的,不是說建這個實驗室需要多麽豪華,而是這裏麵的化學藥品廢了蘇星雲各種腦筋,其中氫氣的製造是通過水煤氣法生成的光一個反應爐和陶瓷導管就需要專門的燒瓷大師忙活幾天,
實驗室裏,每位成員都裝備著全身防護服,防範的就是各種意外爆炸事故。而作為緊缺的火藥原料——硝石,這個實驗室的消耗水平與一支百人火槍隊相等。
盡管如此投入,蘇星雲也收獲滿滿。此刻,他正聚精會神地聽取孫剛研究小組的最新科研進展。
上個月,鋼鐵組意外收獲了一爐品質卓越的鐵水,其製成的刀具鋒利異常,能輕鬆切割其他鋼材,令全組振奮不已。他們想要複製重現這個現象,卻屢試屢敗,對煤鐵配比、出爐時機等各個環節不斷調試,仍舊不能再次得到優質的鋼鐵。
正當團隊陷入困境,一位細心員工在觀察自己的實驗記錄時,發現原材料的不同,原來是這批原料並不是本地鐵礦石,而是源自上遊荊襄(今湖北),順流而下。團隊立刻聯想到蘇星雲教授的元素理論,迅速封存鐵礦石樣本,送至化學實驗室深入探究。
實驗室中,科研人員運用化學武器庫——硫酸、硝酸,施展置換還原法,試圖揭開礦石的元素組成。經過多次的試驗,化學實驗室動用了大量硫酸,硝酸通過置換還原的定理,試圖分析其中的元素。最後還是用燒堿使其變為弱酸根,動用了氫氣還原,才分離出了這種單質。通過對照摩爾質量,參照元素周期表,確定了它的身份。
孫剛穿著防護裝備,簡明扼要地向蘇星雲匯報:“先生,我們研究的這種金屬是鉻,它外層電子數為三,決定了其常見化合價為正三,摩爾質量達52克\/摩爾,密度極高,為7.20克\/立方厘米。將鉻融入鋼鐵中,能顯著提升鋼材性能。特別的是,這種合金鋼異常堅硬,目前僅金剛石能勝任切割任務。”
蘇星雲聞言,直接問道:“能否實現大規模生產?”
孫剛回應:“經外貿團隊努力,我們已鎖定並采購了鉻礦石,但礦石成分複雜,伴生礦多,目前僅能在實驗室小規模提煉,難以直接工業化。”
合金配方的優化情況怎麽樣,蘇星雲追問。
孫剛展示了一份詳盡圖表:“這是鉻含量遞增對鋼鐵硬度與延展性影響的直觀展示,我們已找到性能提升的平衡點。”
蘇星雲審視後,迅速決策:“現有鉻單質中,分出6公斤給我,其餘部分與工業部門合作,開發成高端切割工具。同時,擴大實驗室設備規模,采用現有技術路線,先小批量試產,確保每件產品都是精品。”
孫剛:“是的”。
蘇星雲在鉻鋼生產的討論告一段落後,轉而關注錳鋼的研究進展,他問道:“錳鋼那邊的研究現在什麽情況了?”
孫剛匯報說:“錳鋼的研究正在穩步推進,但遇到了一個問題——錳含量增加時,鋼材的韌性似乎在減弱,變得更為脆硬。這可能與錳元素在鋼中的微觀作用機製有關,比如改變了晶格結構或影響了位錯移動等。”
蘇星雲聽後,鼓勵道:“繼續深入探索,在特定比例下,錳鋼的性能會呈現獨特變化,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強度和硬度提升。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個‘黃金比例’。”
孫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堅定地說:“蘇先生,我們一定會密切注意這一變化,不放過任何細節。”
隨後,蘇星雲帶著從實驗室獲取的六公斤鉻離開,他心中有個想法。這六公斤鉻,他打算用於鑄造一把獨一無二的兵器。蘇星雲暗自決定,若有機會再遇倚天劍或屠龍刀這等神兵利器,他要用鉻鋼的高硬度特性,和他們進行硬碰硬,試試古代神兵利器厲害還是現代鋼鐵冶煉技術厲害。
隻有六公斤的鉻無法製造純鉻鋼劍。如果鉻的含量降低了,那就是普通的不鏽鋼,蘇星雲想要工廠切割級別的武器就不現實。最後遵守古人的好鋼用在刀刃上上的原則,隻在劍刃上用高鉻鋼,劍身用的是含鉻20%的合金鋼,光是劍身就用了5公斤鉻,不是蘇星雲不想減少劍身的含鉻量,如果鉻減少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耐腐蝕了。
鋼水在模具中緩緩凝固,與劍刃融為一體之際,蘇星雲突發奇想,不顧危險地將手觸碰到了滾燙的劍柄,一陣刺痛伴隨著焦糊味瞬間彌漫,但他的太陽真氣迅速響應,修複了傷勢。這一意外之舉,卻讓蘇星雲驚喜地發現,一絲太陽之力竟然融入了劍身之中。
這一發現讓蘇星雲意識到,他可能找到了製造神兵的新途徑——通過注入太陽之力來賦予兵器特殊屬性。他忍著劇痛,開始了一係列實驗。
經過多次嚐試,蘇星雲逐漸摸清了規律:太陽之力在劍身上的停留並非永久,它會隨著劍身的冷卻而逐漸消散。然而,一旦劍身在高溫狀態下吸收了最大量的太陽之力,即便之後冷卻,也能較為容易地再次達到這一飽和狀態。更重要的是,太陽之力的輸入存在一個“充電”過程,且這個過程在劍身溫度越高時效率越高。
蘇星雲意識到,他打造的神兵與傳統神兵如倚天劍不同,後者似乎天生就擁有不會衰減的鋒銳屬性,而他的神兵則需要定期“充電”來維持其特殊能力。若想增加神兵的“電池容量”,即提升它能儲存的太陽之力上限,蘇星雲必須承受更為劇烈的痛苦——近乎炮烙的極端考驗,且這種“充電”間隔不能過長,以免劍身中的太陽之力耗盡,需從頭再來。
麵對打造神兵的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蘇星雲雖非天生吃苦耐勞之人,但內心的執著與對強大的渴望驅使他做出了決定——迎難而上。每日與熾熱劍身的親密接觸,無疑是對他意誌與忍耐力的極限挑戰,痛苦如影隨形。
然而,正是這份痛苦,見證了神兵“電池容量”的日益增強,每一次的“充電”都如同向成功邁進的一小步。這份看得見的成果,成為了蘇星雲堅持下去的不竭動力。每當疲憊與放棄的念頭湧上心頭,倚天劍那令人心悸的寒芒便如鞭策般提醒他,不僅僅是為了減輕眼前的痛苦,更是對更強力量的渴望與追求。
掌握原理在此刻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控製溫度、調整太陽之力的輸入速率與總量,最大限度地提升神兵的儲能能力。這一過程中,他不斷實驗、總結,將物理學、材料科學與武學理念巧妙融合,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盡管過程艱難,但蘇星雲沒有退縮。他明白,每一次的堅持都是對自己潛力的挖掘,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對極限的挑戰。因此,他選擇與眼前的重劍較上了勁,誓要將它打造成一把前所未有的神兵利器。
三個月來,蘇星雲全身心投入到鑄劍室中,將領地事務全權委托給行政團隊,自己僅負責宏觀決策。這段時間裏,他的生活簡化為吃飯、日光下打坐以及不間斷地向劍身注入太陽之力,偶爾抽空審閱公文。太陽之力有神奇的治愈能力,一次次修複他被高溫灼傷的手掌,而他則毫不畏懼地將康複的手再次置於劍上,繼續這看似無盡的“充電”過程。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個月的堅持迎來了突破性的進展。蘇星雲察覺到劍身的儲能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極限。他毅然決然地加大了太陽之力的輸入力度,仿佛在為這把劍進行最後的覺醒儀式。
奇跡發生了!劍身內部仿佛被神秘力量打通了脈絡,太陽之力在劍體內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體係。這股力量在劍身內奔騰不息,其耗散速度相比之前大幅降低,僅為未形成循環時的二十分之一。劍身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隨著太陽之力的湧動,散發出淡淡的金色光輝,耀眼而神秘。
蘇星雲親自測試,確認劍身所蘊含的太陽之力已達到了驚人的極限,竟是他自身太陽之力容量的十倍之多。
蘇星雲這三個月來,神經緊繃如弦,隻為打造出這件武器。期間,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領地內的同誌,都紛紛勸他不必如此賣命,半途而廢亦無妨。但蘇星雲心中自有堅持,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不負所望。
今日,他終於迎來了勝利。這一刻,他的靈魂仿佛經曆了洗禮,意誌力得到了質的飛躍。這種體驗,讓蘇星雲不禁回想起那段複讀高考、奮力拚搏的時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細算之下,從最初輸入太陽之力到最終成功,恰好九九八十一天,隨後,蘇星雲按照既定流程,對重劍進行了淬火、打磨等精細處理,使得劍身光潔如鏡,完美詮釋了“不鏽鋼”之名,哈哈。實至名歸。
蘇星雲緊握手中重劍,細細審視。此劍重達81.3公斤,身長1.9米,劍身最寬處達十二厘米,劍脊厚實,足有3厘米之厚。劍身構造精妙,外層采用含鉻量20%的鉻鋼,既美觀又耐腐蝕;內部則巧妙灌注低碳鋼鋼水,增強韌性與強度;劍刃更是精選高鉻鋼打造,鋒利異常。
原本,此類重劍多為未開鋒設計,但蘇星雲別出心裁,特意開刃,準備坑敵人一把。整劍一體成型,無縫銜接,通體閃耀著不鏽鋼特有的光澤(含鉻量介於13%至25%之間),盡顯華貴與霸氣。
論及威力,此劍即便未揮動,僅憑其龐大體積與重量,已足以成為致命的鈍器。而今劍刃已開,更是如虎添翼,無論是劈砍還是刺擊,都將釋放出敵人不可能抵擋的力量,想象一下,500千克的微型小車向你撞過來,你根本沒辦法抵擋。唯有像蘇星雲這樣,能夠輕鬆背負500千克重物的超人,方能自如駕馭,讓這把重劍在戰場上肆意揮灑,所向披靡。
蘇星雲高舉重劍,高興地邁出鑄劍室,初冬暖陽灑落到長劍上的一瞬間,他愣住了,隨即心中湧起狂喜。
他手中的這把劍,在鑄劍室內灌滿太陽之力需耗十日方能耗盡,但此刻在陽光下,劍身內的太陽之力非但未減,反而在循環中持續壯大。蘇星雲運用超凡感知力深入探究,發現太陽之力在劍身循環的同時,正不斷從被陽光直射的劍體中汲取能量,補充速度雖僅為他陽光下修煉時的十分之一,卻已相當可觀。這意味著,在陽光普照下短短兩小時,此劍便能完成充能,效率驚人。(新能源的就是好)
這一發現讓蘇星雲激動不已,他意識到,這把劍在陽光下的自我充能能力,足以使其與傳說中的倚天劍、屠龍刀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麵有過之而無不及。
蘇星雲凝視著手中的劍,思緒萬千,這些日子鑄劍的艱辛與堅持,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回放。耳畔仿佛回蕩著古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他,成為他此次鑄劍曆程的最佳注腳。
“煉劍的過程,不也是一場心靈的磨礪?”蘇星雲低語,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麽,這把劍,就命名為‘煉心劍’吧。”
隨後,蘇星雲意隨心動,將煉心劍收入了識海空間之中。識海空間,煉心劍的入駐,無疑為這片空間增添了一抹亮色。
離開鑄劍室,蘇星雲深知自己已“閉關”三月有餘,領地內外積壓的事務亟待處理。他深吸一口氣,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準備迎接接下來的忙碌與挑戰。
然而,蘇星雲卻不是一個任人揉捏的乖寶寶,相反,是個不願意吃虧的主。每月的有幾天,他悄然外出,利用自己的識海空間,不僅將上交的糧食“回收”回來,還順手牽羊的拿回來更多的糧食,畢竟現在自己的隨身空間已經擁有了3375立方米,即便是後世的物流體係,也需調動數30個火車皮才能完成,這不過是蘇星雲一晚上的運輸量而已。
本著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的原則,蘇星雲開始猥瑣發育,等待領地中初等理科人才培養成功進入產業鏈,然後進行逐步升級,提高自己的生產力。
目前為止,領地中所有的科技樹都是由蘇星雲一個人搞出來的,不光不全麵,還有許多漏洞。這些知識,都源自對後世零碎信息的拚湊,根據當前時代技藝的,一步一步摸索實踐出來的。然而這個在後世看起來無比粗劣的生產體係,讓蘇星雲耗費了極大的精力。
隨著一批批新畢業的人才加入,這些年輕人不僅帶來了創新的思維,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科技樹的發展觸及到了知識體係越來越細越來越廣泛。
蘇星雲畢竟是個普通人,雖然經過了後世殘酷的高考。但是蘇星雲的知識深度不夠廣,而且蘇星雲也沒有在化工廠,鋼鐵廠,機械廠工作過。個人的腦力必有窮時。蘇星雲也不例外,雖然現在蘇星雲因為修煉了內功,精力旺盛,思維運轉超快。但是一個人是無法推動整個工業革命的技術進步的。
蘇星雲領地中,之前突飛猛進的科技樹攀升工作漸漸的停滯下來。但是隨著以一批初級理工人才的加入,各種領域的突破接踵而來,比如說煉鋼反射爐的建立。蘇星雲隻是提了一下反射爐的概念,(反射爐是一種室式火焰爐,其爐內傳熱方式不僅僅是靠火焰的直接反射,更重要的是借助爐頂、爐壁和熾熱氣體的輻射傳熱。在爐內,燃料燃燒產生大量高溫氣體,這些氣體作為主要的載熱體,將熱量傳遞給爐頂、爐牆、料坡和熔池表麵。爐料和熔池表麵既從氣流中獲得熱量,也從高溫爐頂和上部爐牆獲得輻射熱。這種輻射傳熱方式在反射爐中占據主導地位,使得爐料能夠迅速升溫並熔化。)工業組李賀帶著新畢業的幾名初中生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完成了實物的建造,進一步的提高了煉鋼的品質。
蘇星雲當場拍板,給那幾位研發煉鋼新技術的功臣們大大提升了待遇,緊接著,他又拋出了一個新穎的想法——專利費。他說,以後,哪家工廠要是用了這煉鋼的新技術,每煉一噸鋼,就需要給這幾位研發者支付專利費,權當是對他們智慧結晶的認可,時間上,就定個十年期限。
大家心裏在想,為什麽非得是十年呢?蘇星雲看解釋道:“這專利費,它是給研發者的一種肯定,告訴他們創新是值得的,有回報的。但這獎勵,要有限製,不能成了他們躺著賺錢的搖錢樹。要是一個專利能讓研發者吃一輩子老本,還能代代相傳,那不就跟以前那些坐地收租的地主沒啥兩樣了嗎?技術水平提高的途徑不就這麽給堵死了嗎。”
孫剛,作為首批初小考試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專攻化學領域。此刻,他正與蘇星雲在剛落成不久的化學實驗室中深入交流。
這實驗室,可是蘇星雲下了狠心才建立起來的,不是說建這個實驗室需要多麽豪華,而是這裏麵的化學藥品廢了蘇星雲各種腦筋,其中氫氣的製造是通過水煤氣法生成的光一個反應爐和陶瓷導管就需要專門的燒瓷大師忙活幾天,
實驗室裏,每位成員都裝備著全身防護服,防範的就是各種意外爆炸事故。而作為緊缺的火藥原料——硝石,這個實驗室的消耗水平與一支百人火槍隊相等。
盡管如此投入,蘇星雲也收獲滿滿。此刻,他正聚精會神地聽取孫剛研究小組的最新科研進展。
上個月,鋼鐵組意外收獲了一爐品質卓越的鐵水,其製成的刀具鋒利異常,能輕鬆切割其他鋼材,令全組振奮不已。他們想要複製重現這個現象,卻屢試屢敗,對煤鐵配比、出爐時機等各個環節不斷調試,仍舊不能再次得到優質的鋼鐵。
正當團隊陷入困境,一位細心員工在觀察自己的實驗記錄時,發現原材料的不同,原來是這批原料並不是本地鐵礦石,而是源自上遊荊襄(今湖北),順流而下。團隊立刻聯想到蘇星雲教授的元素理論,迅速封存鐵礦石樣本,送至化學實驗室深入探究。
實驗室中,科研人員運用化學武器庫——硫酸、硝酸,施展置換還原法,試圖揭開礦石的元素組成。經過多次的試驗,化學實驗室動用了大量硫酸,硝酸通過置換還原的定理,試圖分析其中的元素。最後還是用燒堿使其變為弱酸根,動用了氫氣還原,才分離出了這種單質。通過對照摩爾質量,參照元素周期表,確定了它的身份。
孫剛穿著防護裝備,簡明扼要地向蘇星雲匯報:“先生,我們研究的這種金屬是鉻,它外層電子數為三,決定了其常見化合價為正三,摩爾質量達52克\/摩爾,密度極高,為7.20克\/立方厘米。將鉻融入鋼鐵中,能顯著提升鋼材性能。特別的是,這種合金鋼異常堅硬,目前僅金剛石能勝任切割任務。”
蘇星雲聞言,直接問道:“能否實現大規模生產?”
孫剛回應:“經外貿團隊努力,我們已鎖定並采購了鉻礦石,但礦石成分複雜,伴生礦多,目前僅能在實驗室小規模提煉,難以直接工業化。”
合金配方的優化情況怎麽樣,蘇星雲追問。
孫剛展示了一份詳盡圖表:“這是鉻含量遞增對鋼鐵硬度與延展性影響的直觀展示,我們已找到性能提升的平衡點。”
蘇星雲審視後,迅速決策:“現有鉻單質中,分出6公斤給我,其餘部分與工業部門合作,開發成高端切割工具。同時,擴大實驗室設備規模,采用現有技術路線,先小批量試產,確保每件產品都是精品。”
孫剛:“是的”。
蘇星雲在鉻鋼生產的討論告一段落後,轉而關注錳鋼的研究進展,他問道:“錳鋼那邊的研究現在什麽情況了?”
孫剛匯報說:“錳鋼的研究正在穩步推進,但遇到了一個問題——錳含量增加時,鋼材的韌性似乎在減弱,變得更為脆硬。這可能與錳元素在鋼中的微觀作用機製有關,比如改變了晶格結構或影響了位錯移動等。”
蘇星雲聽後,鼓勵道:“繼續深入探索,在特定比例下,錳鋼的性能會呈現獨特變化,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強度和硬度提升。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個‘黃金比例’。”
孫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堅定地說:“蘇先生,我們一定會密切注意這一變化,不放過任何細節。”
隨後,蘇星雲帶著從實驗室獲取的六公斤鉻離開,他心中有個想法。這六公斤鉻,他打算用於鑄造一把獨一無二的兵器。蘇星雲暗自決定,若有機會再遇倚天劍或屠龍刀這等神兵利器,他要用鉻鋼的高硬度特性,和他們進行硬碰硬,試試古代神兵利器厲害還是現代鋼鐵冶煉技術厲害。
隻有六公斤的鉻無法製造純鉻鋼劍。如果鉻的含量降低了,那就是普通的不鏽鋼,蘇星雲想要工廠切割級別的武器就不現實。最後遵守古人的好鋼用在刀刃上上的原則,隻在劍刃上用高鉻鋼,劍身用的是含鉻20%的合金鋼,光是劍身就用了5公斤鉻,不是蘇星雲不想減少劍身的含鉻量,如果鉻減少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耐腐蝕了。
鋼水在模具中緩緩凝固,與劍刃融為一體之際,蘇星雲突發奇想,不顧危險地將手觸碰到了滾燙的劍柄,一陣刺痛伴隨著焦糊味瞬間彌漫,但他的太陽真氣迅速響應,修複了傷勢。這一意外之舉,卻讓蘇星雲驚喜地發現,一絲太陽之力竟然融入了劍身之中。
這一發現讓蘇星雲意識到,他可能找到了製造神兵的新途徑——通過注入太陽之力來賦予兵器特殊屬性。他忍著劇痛,開始了一係列實驗。
經過多次嚐試,蘇星雲逐漸摸清了規律:太陽之力在劍身上的停留並非永久,它會隨著劍身的冷卻而逐漸消散。然而,一旦劍身在高溫狀態下吸收了最大量的太陽之力,即便之後冷卻,也能較為容易地再次達到這一飽和狀態。更重要的是,太陽之力的輸入存在一個“充電”過程,且這個過程在劍身溫度越高時效率越高。
蘇星雲意識到,他打造的神兵與傳統神兵如倚天劍不同,後者似乎天生就擁有不會衰減的鋒銳屬性,而他的神兵則需要定期“充電”來維持其特殊能力。若想增加神兵的“電池容量”,即提升它能儲存的太陽之力上限,蘇星雲必須承受更為劇烈的痛苦——近乎炮烙的極端考驗,且這種“充電”間隔不能過長,以免劍身中的太陽之力耗盡,需從頭再來。
麵對打造神兵的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蘇星雲雖非天生吃苦耐勞之人,但內心的執著與對強大的渴望驅使他做出了決定——迎難而上。每日與熾熱劍身的親密接觸,無疑是對他意誌與忍耐力的極限挑戰,痛苦如影隨形。
然而,正是這份痛苦,見證了神兵“電池容量”的日益增強,每一次的“充電”都如同向成功邁進的一小步。這份看得見的成果,成為了蘇星雲堅持下去的不竭動力。每當疲憊與放棄的念頭湧上心頭,倚天劍那令人心悸的寒芒便如鞭策般提醒他,不僅僅是為了減輕眼前的痛苦,更是對更強力量的渴望與追求。
掌握原理在此刻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控製溫度、調整太陽之力的輸入速率與總量,最大限度地提升神兵的儲能能力。這一過程中,他不斷實驗、總結,將物理學、材料科學與武學理念巧妙融合,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盡管過程艱難,但蘇星雲沒有退縮。他明白,每一次的堅持都是對自己潛力的挖掘,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對極限的挑戰。因此,他選擇與眼前的重劍較上了勁,誓要將它打造成一把前所未有的神兵利器。
三個月來,蘇星雲全身心投入到鑄劍室中,將領地事務全權委托給行政團隊,自己僅負責宏觀決策。這段時間裏,他的生活簡化為吃飯、日光下打坐以及不間斷地向劍身注入太陽之力,偶爾抽空審閱公文。太陽之力有神奇的治愈能力,一次次修複他被高溫灼傷的手掌,而他則毫不畏懼地將康複的手再次置於劍上,繼續這看似無盡的“充電”過程。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個月的堅持迎來了突破性的進展。蘇星雲察覺到劍身的儲能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極限。他毅然決然地加大了太陽之力的輸入力度,仿佛在為這把劍進行最後的覺醒儀式。
奇跡發生了!劍身內部仿佛被神秘力量打通了脈絡,太陽之力在劍體內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體係。這股力量在劍身內奔騰不息,其耗散速度相比之前大幅降低,僅為未形成循環時的二十分之一。劍身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隨著太陽之力的湧動,散發出淡淡的金色光輝,耀眼而神秘。
蘇星雲親自測試,確認劍身所蘊含的太陽之力已達到了驚人的極限,竟是他自身太陽之力容量的十倍之多。
蘇星雲這三個月來,神經緊繃如弦,隻為打造出這件武器。期間,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領地內的同誌,都紛紛勸他不必如此賣命,半途而廢亦無妨。但蘇星雲心中自有堅持,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不負所望。
今日,他終於迎來了勝利。這一刻,他的靈魂仿佛經曆了洗禮,意誌力得到了質的飛躍。這種體驗,讓蘇星雲不禁回想起那段複讀高考、奮力拚搏的時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細算之下,從最初輸入太陽之力到最終成功,恰好九九八十一天,隨後,蘇星雲按照既定流程,對重劍進行了淬火、打磨等精細處理,使得劍身光潔如鏡,完美詮釋了“不鏽鋼”之名,哈哈。實至名歸。
蘇星雲緊握手中重劍,細細審視。此劍重達81.3公斤,身長1.9米,劍身最寬處達十二厘米,劍脊厚實,足有3厘米之厚。劍身構造精妙,外層采用含鉻量20%的鉻鋼,既美觀又耐腐蝕;內部則巧妙灌注低碳鋼鋼水,增強韌性與強度;劍刃更是精選高鉻鋼打造,鋒利異常。
原本,此類重劍多為未開鋒設計,但蘇星雲別出心裁,特意開刃,準備坑敵人一把。整劍一體成型,無縫銜接,通體閃耀著不鏽鋼特有的光澤(含鉻量介於13%至25%之間),盡顯華貴與霸氣。
論及威力,此劍即便未揮動,僅憑其龐大體積與重量,已足以成為致命的鈍器。而今劍刃已開,更是如虎添翼,無論是劈砍還是刺擊,都將釋放出敵人不可能抵擋的力量,想象一下,500千克的微型小車向你撞過來,你根本沒辦法抵擋。唯有像蘇星雲這樣,能夠輕鬆背負500千克重物的超人,方能自如駕馭,讓這把重劍在戰場上肆意揮灑,所向披靡。
蘇星雲高舉重劍,高興地邁出鑄劍室,初冬暖陽灑落到長劍上的一瞬間,他愣住了,隨即心中湧起狂喜。
他手中的這把劍,在鑄劍室內灌滿太陽之力需耗十日方能耗盡,但此刻在陽光下,劍身內的太陽之力非但未減,反而在循環中持續壯大。蘇星雲運用超凡感知力深入探究,發現太陽之力在劍身循環的同時,正不斷從被陽光直射的劍體中汲取能量,補充速度雖僅為他陽光下修煉時的十分之一,卻已相當可觀。這意味著,在陽光普照下短短兩小時,此劍便能完成充能,效率驚人。(新能源的就是好)
這一發現讓蘇星雲激動不已,他意識到,這把劍在陽光下的自我充能能力,足以使其與傳說中的倚天劍、屠龍刀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麵有過之而無不及。
蘇星雲凝視著手中的劍,思緒萬千,這些日子鑄劍的艱辛與堅持,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回放。耳畔仿佛回蕩著古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他,成為他此次鑄劍曆程的最佳注腳。
“煉劍的過程,不也是一場心靈的磨礪?”蘇星雲低語,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麽,這把劍,就命名為‘煉心劍’吧。”
隨後,蘇星雲意隨心動,將煉心劍收入了識海空間之中。識海空間,煉心劍的入駐,無疑為這片空間增添了一抹亮色。
離開鑄劍室,蘇星雲深知自己已“閉關”三月有餘,領地內外積壓的事務亟待處理。他深吸一口氣,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準備迎接接下來的忙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