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難得的和平期與建設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作者:愛吃醃芹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344年,正值元朝正至四年,蘇星雲格外從容。他並不理會外界的風風雨雨,隻是安心地經營著自己的種田大業。
在順江而下的船隻的忙碌景象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物資被運送到如東分基地。如皋縣的兩萬人口,在蘇星雲的精心組織下,正有條不紊地將他們的勞動力投入到各項生產活動中。這些新增的勞動力,不僅為蘇星雲的領地帶來了活力,更在他的體係下創造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星雲掌握的人口數量正在不斷攀升,已經接近一百萬這個重要的關卡。而與此同時,整個元朝的人口大約在六千萬左右。當然,古代的統計數據總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流動人口往往難以準確計算。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酌情考慮,將元朝的實際人口數量向上調整一千萬。
在安徽地區,人口數量大約在四百萬到五百萬之間。而蘇星雲此時所占領的土地,僅僅是安徽地區的十分之一。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的領地卻吸納了安徽四分之一的人口。這些人口,原本是被蒙元貴族驅趕得四處流浪的漢族自耕農。在過去,他們可能會選擇一片拋荒的土地,艱難地維持生計。但現在,他們卻像潮水般湧入蘇星雲的領地,仿佛這裏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蘇星雲之所以能夠吸引如此龐大的人口,得益於他近年來大力修建的水利設施。這些水利設施不僅改善了領地內的農業生產條件,還使得糧食產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盡管領地內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但糧食供應卻依然能夠自給自足。
然而,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和農業技術的日益成熟,現有的農業人口已經將領地內的耕地全部開墾完畢。這意味著,新來的勞動力已經無法再從事農業生產,他們需要逐漸向工業人口轉變。蘇星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開始著手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為這些新來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蘇星雲的領導下,他的領地逐漸變得繁榮昌盛起來。不僅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也呈現出蓬勃生機。這片曾經被蒙元貴族忽視的土地,如今卻成為了漢族人民向往的家園。
隨著蘇星雲不懈努力地推動識字率,使用簡體字的人群在江淮大地上迅速崛起,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這一群體的增長速度之快,單從人數上看,已經迅速逼近甚至有望超越當時整個中國的士族群體。蘇星雲在領地內推行的掃盲教育成果顯著,僅需三個月就能讓學習者掌握400個漢字,這樣的速度簡直令人驚歎。這種高效且大規模的識字教育方式,宛如工業化生產初級工人的模式,隻有在漢字文化圈內才能得以實現。
在中國,認識600個漢字的人通常不會被視為文盲,他們具備基本的讀寫能力,能夠融入社會生活。然而,在英國,如果一個人隻認識600個英語單詞,那麽他幾乎可以肯定會被認定為文盲。這是因為拉丁語係的常用單詞數量龐大,最少都有上萬個。相比之下,漢字的簡潔性和高效性在這一方麵體現得淋漓盡致。
進一步來說,在英語國家,一個人即便通過了6級英語考試,掌握了6000個單詞,他的英語水平可能仍然不如美國鄉村大媽。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反映了英語單詞數量的龐大和學習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星雲在江淮大地推行的簡體字識字教育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如皋縣的建設工作進展得如火如荼,很快便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隨著曬鹽場的正式投產,第一批質優價廉的鹽被順利運送回了小黃洲。這不僅為蘇星雲的領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更為後續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蘇星雲的領地內,有一群熱衷於化學研究的科學家。他們整天泡在實驗室裏,搗鼓著各種化學反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在嚐試合成硫磺和鹽酸的過程中,意外地得到了碳酸鈉這種副產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化學倉庫中積累的純堿數量越來越多,當蘇星雲第一次看到那一堆堆潔白的純堿時,他頓時感到有些淩亂。
蘇星雲本人是從高考戰場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對於化學領域的一些基本知識自然也是有所涉獵的。他曾經聽說過侯德榜這位偉大的化學家為中國化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侯德榜不僅成功攻克了西方國家長期壟斷的製堿法,還在此基礎上發明了更為高效的聯合製堿法。然而,由於當時蘇星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備考上,他隻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相關的化學方程式,並沒有深入研究和記憶。
盡管如此,蘇星青還是清楚地記得,無論是侯德榜攻克的那種製堿法,還是他後來發明的聯合製堿法,都需要使用氨氣作為原料。然而,在蘇星雲的領地內,目前連一個合格的高壓鋼瓶都難以製造出來,更別提儲存和使用氨氣了。在這種情況下,蘇星雲不禁對自己過去的思想產生了一些懷疑,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教條了。
直到他深入了解化學組的研究過程,了解到他們竟然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製堿工藝,蘇星雲才恍然大悟。他意識到,科學研究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這次意外的發現,讓蘇星雲對化學組的成員們刮目相看。
接下來,讓我們說一下化學組王自強所研究出的鹽酸硫磺生產法。起初,王自強的目標僅僅是生產硫磺和鹽酸,然而,碳酸鈉這一副產物的意外出現,卻為整個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整個生產過程首先從食鹽和濃硫酸的加熱反應開始。在這個過程中,鹽酸蒸汽和硫酸鈉得以生成,這意味著三酸兩堿中的鹽酸已經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副產物硫酸鈉卻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隨著生產的進行,硫酸鈉的堆積越來越多,這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存儲空間,還給後續的生產帶來了不便。事實上,硫酸鈉也是硫酸和硝酸鹽製硝酸過程中的副產物,這一問題在多個化學反應中都普遍存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自強巧妙地將硫酸鈉、碳酸鈣和木炭混合在一起,放入爐子中進行燒製。經過一係列複雜的化學反應,最終生成的產物是一種包含一氧化碳、碳酸鈉、硫化鈣以及未完全燃燒的木炭的黑色混合物。在這個混合物中,純堿的含量高達45%。
王自強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因為他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硫化鈣。硫化鈣具有一個獨特的性質,那就是它不溶於水,但一旦遇到水中的二氧化碳,就會產生具有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氣體。利用這一特性,王自強將高爐中富含二氧化碳的尾氣引入含有硫化鈣沉澱物的水中,從而成功地產生了硫化氫氣體。
接著,王自強將產生的硫化氫氣體通入另一個裝有水的反應皿中,並同時向其中打入空氣。在水中的空氣中,氧氣會氧化硫化氫,最終使得純淨的硫磺沉澱下來。就這樣,王自強歡天喜地地獲得了硫磺和氯化氫這兩種實驗室中極為緊缺的產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王自強還讓他的學徒對第二步反應中產生的黑色混合物的溶解液進行了處理。通過加熱飽和後再冷卻的方法,大量的純堿得以析出並被成功生產出來。這一意外收獲不僅解決了硫酸鈉堆積的問題,還為領地帶來了新的經濟收益。
隨著純堿的工業化生產取得成功,蘇星雲領地內的三酸兩堿化工產業鏈得以徹底形成。這一裏程碑式的成就不僅標誌著現代工業基礎的穩固,更意味著蘇星雲在技術主線科技的攀升上邁出了關鍵的一大步。除了合成氨這一重要環節外,其他關鍵技術均已掌握在手,這為今後現代工業的蓬勃發展掃清了重重障礙。
純堿的出現給領地帶來的最直觀且迅速的改變,便是肥皂這一日常用品的價格大幅下降,成為了普通百姓也能輕鬆消費得起的廉價商品。在過去,肥皂可是特供積硝等特殊行業的奢侈品,普通人家很難接觸到。那時候,人們通常使用猴木灰來製作肥皂,但這種方法效率極低,根本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
如今,有了純堿這一關鍵原料,肥皂的生產變得簡單且高效。這使得肥皂繼廉價紡織物之後,成為了出口領地之外的第二類大宗民用品。市場上肥皂的供應量大幅增加,價格也隨之降低,普通百姓終於能夠享受到這一便利。
“親,撿肥皂哦!”——這句調侃之語,如今在蘇星雲的領地裏變成了現實。肥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質,更為領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經過整整兩個月的航行,三艘沙船終於抵達了寶島台灣。在這段漫長的旅程中,船員們經曆了無數的風浪和挑戰,但他們始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靠近台灣島的時候,他們小心翼翼地探尋著合適的停泊點,最終在基隆深水港成功設下了前哨。
隨後,探險隊開始了對台灣島的細致探索。他們首先環顧了島嶼的全貌,見到了海岸線的曲折和山脈的巍峨。接著,三艘船沿著島嶼的邊緣航行,一邊觀察地形,一邊記錄下各種地理特征和資源分布。
在探索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許多令人驚歎的自然景觀,如壯麗的瀑布、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此外,他們還遇到了一些原住民部落,這些部落的人們以狩獵和采集為生,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環繞台灣島航行了一圈之後,探險隊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蘇星雲提供了關於台灣島的寶貴信息。他們帶回的報告詳細描述了島上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資源分布以及原住民的生活狀況,為蘇星雲日後在台灣的開發和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如皋縣的船埠中,一艘造型奇特的帆船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之中。這艘船並非屬於這個時代,它就是傳說中的飛剪船。盡管蘇星雲對航海一竅不通,但他憑借著對曆史的了解和對創新的渴望,決心將這艘船帶回到現實中來。
蘇星雲自幼生活在陸地上,對海洋的了解僅限於它是海鮮的原產地。然而,在這個時代,網文成為了他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正是得益於這些網文的教導,蘇星雲才對飛剪船這個詞有了些許印象。他深知這種船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航海領域的革命性意義。
於是,蘇星雲找到了那群手藝精湛的船匠,希望他們能夠試著造出這樣一艘新船。他並沒有過多幹涉船匠們的工作,隻是提出了幾點基本要求。首先,他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了飛剪船頭的模樣,強調了船頭的流線型設計。接著,他要求船匠們盡量降低船的重心,減少船頭的建築,以提高船隻的穩定性。最後,他還建議將船體設計得更加細長,以減小水的阻力。
交代完這些要求後,蘇星雲便做起了甩手掌櫃,將具體的造船工作交給了船匠們。麵對蘇星雲提出的這些新穎的設計理念,船匠們起初感到有些困惑,但他們很快便投入到緊張的實驗和製作之中。
船匠們首先按照蘇星雲的要求試製了幾個模型,並在水流中進行了反複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他們發現這種設計確實能夠大大提高船隻的航行速度。接著,他們又對船體的抗浪性進行了測試,以確保船隻能夠在惡劣的海況下穩定航行。
經過一係列嚴謹的實驗和不斷調整,船匠們終於確定了最終的設計圖紙。這艘飛剪船不僅繼承了曆史上飛剪船的優點,還融入了現代造船技術的新元素,成為了一艘集速度、穩定性和美觀於一體的傑作。
於是,在如皋縣那巨大的造船坑中,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鋪設龍骨,整個造船過程緊張而有序。得益於充足的鋼鐵工具以及兩台蒸汽機提供的強勁動力,木板的加工速度大大提升,造船進度異常迅速。
到了1344年初夏,這艘嶄新的船隻終於迎來了它的首次航行。水手們在經過一段時間與船隻的磨合後,滿懷激情地駕駛著它在廣闊的大海上試航。這艘船的設計獨特,船身長寬比達到了驚人的六比一,排水量更是高達500噸。為了追求極致的速度,船上的所有多餘建築都被削減殆盡,使得整艘船在航行時宛如貼著水麵飛行一般。其航速可以達到驚人的十九公裏每小時,在當時的航海界堪稱翹楚,足以輕鬆甩掉任何海盜船的追擊。
蘇星雲對這艘船寄予了厚望,他將其命名為“海燕一式帆船”,並決定開始大規模建造。首艘海燕一式帆船以十天三個班次的頻率開始向台灣分基地運送人口,有效地緩解了黃州主基地供應兩個分基地建設的壓力。此時,整個領地的生產力已經完全投入到各處的發展之中。
盡管原本的陸軍規模維持在7000人左右並未擴大,但蘇星雲深知軍事實力的重要性。擊發槍的樣品雖然已經製作出來,但由於資源和條件的限製,暫時還無法全麵裝備部隊。為了優先保障領地的建設和發展,蘇星雲決定暫緩軍事硬件的建設投入,轉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軍隊的訓練上。因此,軍隊中軍官的比例開始逐漸增大,以提升部隊的整體戰鬥力和管理水平。
與此同時,元朝在得知蘇星雲開始運人出海後,也逐漸放鬆了對他的戒備心理。雙方之間的關係趨於緩和,進入了一個相對漫長的和平時期。這為蘇星雲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和發展空間,讓他能夠更加專注於領地內的各項建設和改革事業。
在順江而下的船隻的忙碌景象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物資被運送到如東分基地。如皋縣的兩萬人口,在蘇星雲的精心組織下,正有條不紊地將他們的勞動力投入到各項生產活動中。這些新增的勞動力,不僅為蘇星雲的領地帶來了活力,更在他的體係下創造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星雲掌握的人口數量正在不斷攀升,已經接近一百萬這個重要的關卡。而與此同時,整個元朝的人口大約在六千萬左右。當然,古代的統計數據總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流動人口往往難以準確計算。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酌情考慮,將元朝的實際人口數量向上調整一千萬。
在安徽地區,人口數量大約在四百萬到五百萬之間。而蘇星雲此時所占領的土地,僅僅是安徽地區的十分之一。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的領地卻吸納了安徽四分之一的人口。這些人口,原本是被蒙元貴族驅趕得四處流浪的漢族自耕農。在過去,他們可能會選擇一片拋荒的土地,艱難地維持生計。但現在,他們卻像潮水般湧入蘇星雲的領地,仿佛這裏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蘇星雲之所以能夠吸引如此龐大的人口,得益於他近年來大力修建的水利設施。這些水利設施不僅改善了領地內的農業生產條件,還使得糧食產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盡管領地內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但糧食供應卻依然能夠自給自足。
然而,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和農業技術的日益成熟,現有的農業人口已經將領地內的耕地全部開墾完畢。這意味著,新來的勞動力已經無法再從事農業生產,他們需要逐漸向工業人口轉變。蘇星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開始著手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為這些新來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蘇星雲的領導下,他的領地逐漸變得繁榮昌盛起來。不僅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也呈現出蓬勃生機。這片曾經被蒙元貴族忽視的土地,如今卻成為了漢族人民向往的家園。
隨著蘇星雲不懈努力地推動識字率,使用簡體字的人群在江淮大地上迅速崛起,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這一群體的增長速度之快,單從人數上看,已經迅速逼近甚至有望超越當時整個中國的士族群體。蘇星雲在領地內推行的掃盲教育成果顯著,僅需三個月就能讓學習者掌握400個漢字,這樣的速度簡直令人驚歎。這種高效且大規模的識字教育方式,宛如工業化生產初級工人的模式,隻有在漢字文化圈內才能得以實現。
在中國,認識600個漢字的人通常不會被視為文盲,他們具備基本的讀寫能力,能夠融入社會生活。然而,在英國,如果一個人隻認識600個英語單詞,那麽他幾乎可以肯定會被認定為文盲。這是因為拉丁語係的常用單詞數量龐大,最少都有上萬個。相比之下,漢字的簡潔性和高效性在這一方麵體現得淋漓盡致。
進一步來說,在英語國家,一個人即便通過了6級英語考試,掌握了6000個單詞,他的英語水平可能仍然不如美國鄉村大媽。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反映了英語單詞數量的龐大和學習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星雲在江淮大地推行的簡體字識字教育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如皋縣的建設工作進展得如火如荼,很快便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隨著曬鹽場的正式投產,第一批質優價廉的鹽被順利運送回了小黃洲。這不僅為蘇星雲的領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更為後續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蘇星雲的領地內,有一群熱衷於化學研究的科學家。他們整天泡在實驗室裏,搗鼓著各種化學反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在嚐試合成硫磺和鹽酸的過程中,意外地得到了碳酸鈉這種副產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化學倉庫中積累的純堿數量越來越多,當蘇星雲第一次看到那一堆堆潔白的純堿時,他頓時感到有些淩亂。
蘇星雲本人是從高考戰場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對於化學領域的一些基本知識自然也是有所涉獵的。他曾經聽說過侯德榜這位偉大的化學家為中國化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侯德榜不僅成功攻克了西方國家長期壟斷的製堿法,還在此基礎上發明了更為高效的聯合製堿法。然而,由於當時蘇星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備考上,他隻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相關的化學方程式,並沒有深入研究和記憶。
盡管如此,蘇星青還是清楚地記得,無論是侯德榜攻克的那種製堿法,還是他後來發明的聯合製堿法,都需要使用氨氣作為原料。然而,在蘇星雲的領地內,目前連一個合格的高壓鋼瓶都難以製造出來,更別提儲存和使用氨氣了。在這種情況下,蘇星雲不禁對自己過去的思想產生了一些懷疑,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教條了。
直到他深入了解化學組的研究過程,了解到他們竟然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製堿工藝,蘇星雲才恍然大悟。他意識到,科學研究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這次意外的發現,讓蘇星雲對化學組的成員們刮目相看。
接下來,讓我們說一下化學組王自強所研究出的鹽酸硫磺生產法。起初,王自強的目標僅僅是生產硫磺和鹽酸,然而,碳酸鈉這一副產物的意外出現,卻為整個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整個生產過程首先從食鹽和濃硫酸的加熱反應開始。在這個過程中,鹽酸蒸汽和硫酸鈉得以生成,這意味著三酸兩堿中的鹽酸已經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副產物硫酸鈉卻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隨著生產的進行,硫酸鈉的堆積越來越多,這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存儲空間,還給後續的生產帶來了不便。事實上,硫酸鈉也是硫酸和硝酸鹽製硝酸過程中的副產物,這一問題在多個化學反應中都普遍存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自強巧妙地將硫酸鈉、碳酸鈣和木炭混合在一起,放入爐子中進行燒製。經過一係列複雜的化學反應,最終生成的產物是一種包含一氧化碳、碳酸鈉、硫化鈣以及未完全燃燒的木炭的黑色混合物。在這個混合物中,純堿的含量高達45%。
王自強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因為他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硫化鈣。硫化鈣具有一個獨特的性質,那就是它不溶於水,但一旦遇到水中的二氧化碳,就會產生具有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氣體。利用這一特性,王自強將高爐中富含二氧化碳的尾氣引入含有硫化鈣沉澱物的水中,從而成功地產生了硫化氫氣體。
接著,王自強將產生的硫化氫氣體通入另一個裝有水的反應皿中,並同時向其中打入空氣。在水中的空氣中,氧氣會氧化硫化氫,最終使得純淨的硫磺沉澱下來。就這樣,王自強歡天喜地地獲得了硫磺和氯化氫這兩種實驗室中極為緊缺的產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王自強還讓他的學徒對第二步反應中產生的黑色混合物的溶解液進行了處理。通過加熱飽和後再冷卻的方法,大量的純堿得以析出並被成功生產出來。這一意外收獲不僅解決了硫酸鈉堆積的問題,還為領地帶來了新的經濟收益。
隨著純堿的工業化生產取得成功,蘇星雲領地內的三酸兩堿化工產業鏈得以徹底形成。這一裏程碑式的成就不僅標誌著現代工業基礎的穩固,更意味著蘇星雲在技術主線科技的攀升上邁出了關鍵的一大步。除了合成氨這一重要環節外,其他關鍵技術均已掌握在手,這為今後現代工業的蓬勃發展掃清了重重障礙。
純堿的出現給領地帶來的最直觀且迅速的改變,便是肥皂這一日常用品的價格大幅下降,成為了普通百姓也能輕鬆消費得起的廉價商品。在過去,肥皂可是特供積硝等特殊行業的奢侈品,普通人家很難接觸到。那時候,人們通常使用猴木灰來製作肥皂,但這種方法效率極低,根本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
如今,有了純堿這一關鍵原料,肥皂的生產變得簡單且高效。這使得肥皂繼廉價紡織物之後,成為了出口領地之外的第二類大宗民用品。市場上肥皂的供應量大幅增加,價格也隨之降低,普通百姓終於能夠享受到這一便利。
“親,撿肥皂哦!”——這句調侃之語,如今在蘇星雲的領地裏變成了現實。肥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質,更為領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經過整整兩個月的航行,三艘沙船終於抵達了寶島台灣。在這段漫長的旅程中,船員們經曆了無數的風浪和挑戰,但他們始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靠近台灣島的時候,他們小心翼翼地探尋著合適的停泊點,最終在基隆深水港成功設下了前哨。
隨後,探險隊開始了對台灣島的細致探索。他們首先環顧了島嶼的全貌,見到了海岸線的曲折和山脈的巍峨。接著,三艘船沿著島嶼的邊緣航行,一邊觀察地形,一邊記錄下各種地理特征和資源分布。
在探索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許多令人驚歎的自然景觀,如壯麗的瀑布、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此外,他們還遇到了一些原住民部落,這些部落的人們以狩獵和采集為生,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環繞台灣島航行了一圈之後,探險隊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蘇星雲提供了關於台灣島的寶貴信息。他們帶回的報告詳細描述了島上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資源分布以及原住民的生活狀況,為蘇星雲日後在台灣的開發和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如皋縣的船埠中,一艘造型奇特的帆船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之中。這艘船並非屬於這個時代,它就是傳說中的飛剪船。盡管蘇星雲對航海一竅不通,但他憑借著對曆史的了解和對創新的渴望,決心將這艘船帶回到現實中來。
蘇星雲自幼生活在陸地上,對海洋的了解僅限於它是海鮮的原產地。然而,在這個時代,網文成為了他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正是得益於這些網文的教導,蘇星雲才對飛剪船這個詞有了些許印象。他深知這種船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航海領域的革命性意義。
於是,蘇星雲找到了那群手藝精湛的船匠,希望他們能夠試著造出這樣一艘新船。他並沒有過多幹涉船匠們的工作,隻是提出了幾點基本要求。首先,他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了飛剪船頭的模樣,強調了船頭的流線型設計。接著,他要求船匠們盡量降低船的重心,減少船頭的建築,以提高船隻的穩定性。最後,他還建議將船體設計得更加細長,以減小水的阻力。
交代完這些要求後,蘇星雲便做起了甩手掌櫃,將具體的造船工作交給了船匠們。麵對蘇星雲提出的這些新穎的設計理念,船匠們起初感到有些困惑,但他們很快便投入到緊張的實驗和製作之中。
船匠們首先按照蘇星雲的要求試製了幾個模型,並在水流中進行了反複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他們發現這種設計確實能夠大大提高船隻的航行速度。接著,他們又對船體的抗浪性進行了測試,以確保船隻能夠在惡劣的海況下穩定航行。
經過一係列嚴謹的實驗和不斷調整,船匠們終於確定了最終的設計圖紙。這艘飛剪船不僅繼承了曆史上飛剪船的優點,還融入了現代造船技術的新元素,成為了一艘集速度、穩定性和美觀於一體的傑作。
於是,在如皋縣那巨大的造船坑中,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鋪設龍骨,整個造船過程緊張而有序。得益於充足的鋼鐵工具以及兩台蒸汽機提供的強勁動力,木板的加工速度大大提升,造船進度異常迅速。
到了1344年初夏,這艘嶄新的船隻終於迎來了它的首次航行。水手們在經過一段時間與船隻的磨合後,滿懷激情地駕駛著它在廣闊的大海上試航。這艘船的設計獨特,船身長寬比達到了驚人的六比一,排水量更是高達500噸。為了追求極致的速度,船上的所有多餘建築都被削減殆盡,使得整艘船在航行時宛如貼著水麵飛行一般。其航速可以達到驚人的十九公裏每小時,在當時的航海界堪稱翹楚,足以輕鬆甩掉任何海盜船的追擊。
蘇星雲對這艘船寄予了厚望,他將其命名為“海燕一式帆船”,並決定開始大規模建造。首艘海燕一式帆船以十天三個班次的頻率開始向台灣分基地運送人口,有效地緩解了黃州主基地供應兩個分基地建設的壓力。此時,整個領地的生產力已經完全投入到各處的發展之中。
盡管原本的陸軍規模維持在7000人左右並未擴大,但蘇星雲深知軍事實力的重要性。擊發槍的樣品雖然已經製作出來,但由於資源和條件的限製,暫時還無法全麵裝備部隊。為了優先保障領地的建設和發展,蘇星雲決定暫緩軍事硬件的建設投入,轉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軍隊的訓練上。因此,軍隊中軍官的比例開始逐漸增大,以提升部隊的整體戰鬥力和管理水平。
與此同時,元朝在得知蘇星雲開始運人出海後,也逐漸放鬆了對他的戒備心理。雙方之間的關係趨於緩和,進入了一個相對漫長的和平時期。這為蘇星雲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和發展空間,讓他能夠更加專注於領地內的各項建設和改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