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對手的成長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作者:愛吃醃芹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中國北方的廣袤大地上,六十門輕型火炮正對著某個陣地進行猛烈的炮擊。實心彈在土地上留下了一片片灰幕。這是元軍最新研發的火炮,麵對共和的強大炮兵,元軍深知自己在射程、威力和數量上都處於劣勢。如果進行正統的炮戰,元軍的將領們一致認為自己的炮兵會迅速被共和的榴霰彈所摧毀。因此,元軍采取了另一種火炮發展方向。
這種新式火炮,裝彈五斤,射程可達1200米,由兩匹馬牽引,能夠快速機動。它成為了配合元軍騎兵突擊的新式武器。北方的幾支被元廷視為嫡係的軍隊已經裝備了這種火炮。這種身管長1.7米的火炮,能夠隨騎兵快速移動,被北元稱為“鷹炮”。目前,這種火炮已經製造了一百多門,元軍將領們希望它能像高原上的雄鷹一樣迅速打擊敵人。
火炮的使用不僅改變了元軍的戰鬥方式,也深刻影響了元朝的城市麵貌。原本元朝的人口聚集地與中世紀的歐洲相似,人口密集導致城市中糞便堆積如山。然而,隨著火器時代的到來,硝土變得緊缺。共和的糞堆積硝法傳到北方後,這項技術迅速普及。現在,北元的大城市衛生狀況大為改善,城市外設有專門的積硝地點。北元利用大量人口和牲畜,將這項技術規模化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黑死病的東擴。
目前,北元進行如此多的鷹炮射擊,是為了進行一次實驗。被轟擊的陣地上布滿了人為挖掘的溝壑。炮擊結束後,元軍派人查看,發現溝壑中捆綁著許多牲口。他們檢查了這種密度下的炮擊對牲口的殺傷效果,結果令元軍滿意。溝壑能夠抵擋實心彈的轟擊,雖然無法實驗榴霰彈的效果,但七王爺對這一發現頗為滿意。
在北方元軍的眾多將領麵前,七王爺稱讚道:“察汗啊,虎父果然無犬子,王保保此次南下帶來的避炮之法,功勞甚大。”察汗謙虛地回應:“七王爺過譽了,這隻是守城之策,南下消滅反賊還需大元將士們忠勇拚殺。”王保保也表示:“此法是卑職從敗將莫日根手下的殘兵手中得知,溝壑避炮隻是保全之策,末將無功。”七王爺隨後賞賜了他們。
北元獲得的戰壕避炮方法在野戰中實際作用有限,因為北元的戰術是依靠快速布置火炮和騎兵突擊。這種方法依賴於迅速集中火力突破敵人的薄弱環節,而不是進行火力飽和下的陣地爭奪戰。目前,隻有共和與北元具備動員大量人力挖掘戰壕的能力,但元軍的火力還無法迫使共和大規模挖掘戰壕。
對元軍而言,騎兵放棄機動去挖戰壕無疑是自斷一臂。然而,七王爺之所以興奮,是因為這一方法給大都的貴族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在家中挖地道以躲避炮火。於是,在北方,蒙元貴族在家中挖地道成為了一種時尚。
北方的元軍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作戰方式,而南方的方家軍也在探索自己的戰鬥模式。麵對亦敵亦友的共和國,方家軍選擇了模仿的道路。在方家軍的大本營台州,一家水力鑽坊中,金屬屑四處飛濺。這裏是方家軍製造熟鐵槍管的場所。目前,方家軍裝備的是前裝旋轉重型燧發槍,使用米尼彈。這種技術在科技上並不先進,但對於充滿進取心的方家軍來說,隻需向共和國打聽一二,便能集合旗下的工匠們完成製造。這種武器已經足以對共和國造成可觀的傷亡。
方家軍還曾嚐試製造雷汞火帽,但由於缺乏硝酸工業,這一嚐試並非幾個工匠帶著學徒就能完成的。幾次試驗雷汞的生產過程中發生了火災,導致四十名工匠傷亡,最終迫使方家軍放棄了這一不切實際的想法。因此,他們轉而采用遂發式點火,如今方家軍已經擁有了上千支這樣的火槍。
公元1350年九月末,一支嚴格按照從共和軍傳來的步兵操典訓練的新式方家軍建立了起來。這支軍隊共有五千人,組成一個師,裝備了一千兩百杆自製火槍和五十門輕型帶膛線的銅火炮。他們在嚴整的隊列中保持作戰狀態,長槍兵在前,火槍兵在後,形成了一個空心方陣。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發展,這支軍隊有望演變成成熟的西班牙方陣。
這支新軍在十月份投入了對福建地區的攻略,在兩萬冷兵器方家軍的掩護下,他們如同尖刀一般在對福建元軍的戰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麵對新式火器軍團的密集火力,福建元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福建地形多山,騎兵稀少,方家軍輕鬆奪取了福建北部。然而,由於後勤問題,他們的攻勢很快停滯不前。
首次見識到火器軍團威力的方國珍雖然欣喜,但同時也對戰隊的巨大消耗感到憂慮。這支新軍雖然強大,但對後勤的依賴過高。為了維持這支軍隊,需要嚴格的紀律和日常訓練,士兵的給養和火藥的消耗都是不小的開銷,更不用說槍管的壽命了。
方國珍一邊計算著軍隊的損耗,一邊對共和國兩年前的實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他意識到,共和國十餘萬純火器軍團曾縱橫中原,並且有力量動員兩萬勁卒北上襲擊元朝首都。現在,共和國的領土更加廣闊,人口更多。方國珍在取得半個福建後,並沒有自滿,反而更加迫切地想要建立更多的新軍。
方家軍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周邊勢力的注意,他們也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火器新軍。在這片中華大地上,一場軍事變革正在悄然發生。戰爭,確實是推動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為共和國的領導者,蘇星雲在得知周邊勢力的軍事進步後感到頭疼。但他並不認為共和軍無法壓製四方勢力。以目前共和國的工業體係,奪取最終勝利隻是時間問題。他關注的是,未來共和軍低傷亡的好日子可能要結束了,因為米尼彈實在是太凶殘了。
為了減少傷亡,蘇星雲在大別山區建立了一個醫療實驗室。這裏有千名士兵守護,並在關鍵位置布置了機關槍。這裏是共和國科技努力的一個重要基地。實驗室正在研究的技術之一是青黴素生產。目前菌種的產量還不高,且萃取分離的成本高昂,因此青黴素這一神奇藥物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用化。
另一項技術——磺胺的研究也同樣漫長。化學組對新出現的苯家族的各種衍生物表現出極大興趣,不斷發現新的化合物。蘇星雲為他們設定了兩個目標:一是在一種含苯環的紅色染料中找到一種抗菌物質,這種物質隻有在注入體內後才有效,並在動物體內反應生成殺菌物質。
蘇星雲的這一指示讓實驗室的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在這個實驗室裏,研究人員通過養老鼠、注射鏈球菌、試藥、最後焚毀的試驗過程,一次次失敗幾乎讓他們淚流滿麵,但他們仍然堅持不懈。百浪多息和磺胺的研發耗費了共和國十年時間。工業化生產的抗生素誕生後,所有參與試驗的人員都將名垂青史。然而,目前共和國的化工技術基礎仍然薄弱,主要問題是人才不足,加之化學學科的曆史尚短。
抗生素的研發進展緩慢,共和的戰術也隨之開始變革。如今,所有的野戰軍隊都開始進行三三製步兵散兵線前進的訓練,手榴彈這種武器已成為前線步兵進攻的得力助手。排槍前進的戰術已經從共和軍中淘汰,匍匐前進射擊則成為了新的訓練科目。
目前,全國正處於戰術變革的前夕。如果和平時期能夠再延續一段時間,那麽即將爆發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很可能在初期就被鎮壓下去。然而,時間已經不允許了。元朝對於連年泛濫、甚至影響國家稅收的黃河已經失去了耐心。為了展現其治理天下的決心,並向世人證明元朝的正統性,元朝任命賈魯為治黃官。賈魯征召了十五萬華北農夫開河治黃,並向共和國采購了大量鐵製治河工具。
元朝的這次采購一方麵是為了試探共和國的態度。如果共和國願意出售這批鐵器,那麽一場戰爭或許還能通過談判避免。畢竟,在戰爭前夕向敵對勢力出售戰略物資如鋼鐵,通常被視為不願開戰的信號。如果共和國拒絕出售,元朝則可以通過宣傳,指責共和國趁元朝進行利國利民的治河工程時起兵造反,從而凸顯其不義之舉。
出乎元朝意料的是,共和國對這筆交易表現出了極高的誠意。一旦元朝表達了意向,共和國的船隊便主動將足夠二十萬人使用的鋼鐵器具運往淮北。元朝對於共和國的這種周到服務感到既驚訝又不適應,但他們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迅速完成了購買。
北元一邊將大部分工具運往黃河工地,一邊繼續向北運輸,準備將這些工具用於製造武器。同時,他們也加快了與共和國的聯係。北元未曾預料到,那十萬民夫在獲得這些原本可以用來製造武器的工具後,會產生怎樣的反響。蘇星雲投入八百噸鋼鐵製造的這批工具,在紅巾軍起義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種新式火炮,裝彈五斤,射程可達1200米,由兩匹馬牽引,能夠快速機動。它成為了配合元軍騎兵突擊的新式武器。北方的幾支被元廷視為嫡係的軍隊已經裝備了這種火炮。這種身管長1.7米的火炮,能夠隨騎兵快速移動,被北元稱為“鷹炮”。目前,這種火炮已經製造了一百多門,元軍將領們希望它能像高原上的雄鷹一樣迅速打擊敵人。
火炮的使用不僅改變了元軍的戰鬥方式,也深刻影響了元朝的城市麵貌。原本元朝的人口聚集地與中世紀的歐洲相似,人口密集導致城市中糞便堆積如山。然而,隨著火器時代的到來,硝土變得緊缺。共和的糞堆積硝法傳到北方後,這項技術迅速普及。現在,北元的大城市衛生狀況大為改善,城市外設有專門的積硝地點。北元利用大量人口和牲畜,將這項技術規模化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黑死病的東擴。
目前,北元進行如此多的鷹炮射擊,是為了進行一次實驗。被轟擊的陣地上布滿了人為挖掘的溝壑。炮擊結束後,元軍派人查看,發現溝壑中捆綁著許多牲口。他們檢查了這種密度下的炮擊對牲口的殺傷效果,結果令元軍滿意。溝壑能夠抵擋實心彈的轟擊,雖然無法實驗榴霰彈的效果,但七王爺對這一發現頗為滿意。
在北方元軍的眾多將領麵前,七王爺稱讚道:“察汗啊,虎父果然無犬子,王保保此次南下帶來的避炮之法,功勞甚大。”察汗謙虛地回應:“七王爺過譽了,這隻是守城之策,南下消滅反賊還需大元將士們忠勇拚殺。”王保保也表示:“此法是卑職從敗將莫日根手下的殘兵手中得知,溝壑避炮隻是保全之策,末將無功。”七王爺隨後賞賜了他們。
北元獲得的戰壕避炮方法在野戰中實際作用有限,因為北元的戰術是依靠快速布置火炮和騎兵突擊。這種方法依賴於迅速集中火力突破敵人的薄弱環節,而不是進行火力飽和下的陣地爭奪戰。目前,隻有共和與北元具備動員大量人力挖掘戰壕的能力,但元軍的火力還無法迫使共和大規模挖掘戰壕。
對元軍而言,騎兵放棄機動去挖戰壕無疑是自斷一臂。然而,七王爺之所以興奮,是因為這一方法給大都的貴族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在家中挖地道以躲避炮火。於是,在北方,蒙元貴族在家中挖地道成為了一種時尚。
北方的元軍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作戰方式,而南方的方家軍也在探索自己的戰鬥模式。麵對亦敵亦友的共和國,方家軍選擇了模仿的道路。在方家軍的大本營台州,一家水力鑽坊中,金屬屑四處飛濺。這裏是方家軍製造熟鐵槍管的場所。目前,方家軍裝備的是前裝旋轉重型燧發槍,使用米尼彈。這種技術在科技上並不先進,但對於充滿進取心的方家軍來說,隻需向共和國打聽一二,便能集合旗下的工匠們完成製造。這種武器已經足以對共和國造成可觀的傷亡。
方家軍還曾嚐試製造雷汞火帽,但由於缺乏硝酸工業,這一嚐試並非幾個工匠帶著學徒就能完成的。幾次試驗雷汞的生產過程中發生了火災,導致四十名工匠傷亡,最終迫使方家軍放棄了這一不切實際的想法。因此,他們轉而采用遂發式點火,如今方家軍已經擁有了上千支這樣的火槍。
公元1350年九月末,一支嚴格按照從共和軍傳來的步兵操典訓練的新式方家軍建立了起來。這支軍隊共有五千人,組成一個師,裝備了一千兩百杆自製火槍和五十門輕型帶膛線的銅火炮。他們在嚴整的隊列中保持作戰狀態,長槍兵在前,火槍兵在後,形成了一個空心方陣。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發展,這支軍隊有望演變成成熟的西班牙方陣。
這支新軍在十月份投入了對福建地區的攻略,在兩萬冷兵器方家軍的掩護下,他們如同尖刀一般在對福建元軍的戰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麵對新式火器軍團的密集火力,福建元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福建地形多山,騎兵稀少,方家軍輕鬆奪取了福建北部。然而,由於後勤問題,他們的攻勢很快停滯不前。
首次見識到火器軍團威力的方國珍雖然欣喜,但同時也對戰隊的巨大消耗感到憂慮。這支新軍雖然強大,但對後勤的依賴過高。為了維持這支軍隊,需要嚴格的紀律和日常訓練,士兵的給養和火藥的消耗都是不小的開銷,更不用說槍管的壽命了。
方國珍一邊計算著軍隊的損耗,一邊對共和國兩年前的實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他意識到,共和國十餘萬純火器軍團曾縱橫中原,並且有力量動員兩萬勁卒北上襲擊元朝首都。現在,共和國的領土更加廣闊,人口更多。方國珍在取得半個福建後,並沒有自滿,反而更加迫切地想要建立更多的新軍。
方家軍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周邊勢力的注意,他們也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火器新軍。在這片中華大地上,一場軍事變革正在悄然發生。戰爭,確實是推動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為共和國的領導者,蘇星雲在得知周邊勢力的軍事進步後感到頭疼。但他並不認為共和軍無法壓製四方勢力。以目前共和國的工業體係,奪取最終勝利隻是時間問題。他關注的是,未來共和軍低傷亡的好日子可能要結束了,因為米尼彈實在是太凶殘了。
為了減少傷亡,蘇星雲在大別山區建立了一個醫療實驗室。這裏有千名士兵守護,並在關鍵位置布置了機關槍。這裏是共和國科技努力的一個重要基地。實驗室正在研究的技術之一是青黴素生產。目前菌種的產量還不高,且萃取分離的成本高昂,因此青黴素這一神奇藥物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用化。
另一項技術——磺胺的研究也同樣漫長。化學組對新出現的苯家族的各種衍生物表現出極大興趣,不斷發現新的化合物。蘇星雲為他們設定了兩個目標:一是在一種含苯環的紅色染料中找到一種抗菌物質,這種物質隻有在注入體內後才有效,並在動物體內反應生成殺菌物質。
蘇星雲的這一指示讓實驗室的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在這個實驗室裏,研究人員通過養老鼠、注射鏈球菌、試藥、最後焚毀的試驗過程,一次次失敗幾乎讓他們淚流滿麵,但他們仍然堅持不懈。百浪多息和磺胺的研發耗費了共和國十年時間。工業化生產的抗生素誕生後,所有參與試驗的人員都將名垂青史。然而,目前共和國的化工技術基礎仍然薄弱,主要問題是人才不足,加之化學學科的曆史尚短。
抗生素的研發進展緩慢,共和的戰術也隨之開始變革。如今,所有的野戰軍隊都開始進行三三製步兵散兵線前進的訓練,手榴彈這種武器已成為前線步兵進攻的得力助手。排槍前進的戰術已經從共和軍中淘汰,匍匐前進射擊則成為了新的訓練科目。
目前,全國正處於戰術變革的前夕。如果和平時期能夠再延續一段時間,那麽即將爆發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很可能在初期就被鎮壓下去。然而,時間已經不允許了。元朝對於連年泛濫、甚至影響國家稅收的黃河已經失去了耐心。為了展現其治理天下的決心,並向世人證明元朝的正統性,元朝任命賈魯為治黃官。賈魯征召了十五萬華北農夫開河治黃,並向共和國采購了大量鐵製治河工具。
元朝的這次采購一方麵是為了試探共和國的態度。如果共和國願意出售這批鐵器,那麽一場戰爭或許還能通過談判避免。畢竟,在戰爭前夕向敵對勢力出售戰略物資如鋼鐵,通常被視為不願開戰的信號。如果共和國拒絕出售,元朝則可以通過宣傳,指責共和國趁元朝進行利國利民的治河工程時起兵造反,從而凸顯其不義之舉。
出乎元朝意料的是,共和國對這筆交易表現出了極高的誠意。一旦元朝表達了意向,共和國的船隊便主動將足夠二十萬人使用的鋼鐵器具運往淮北。元朝對於共和國的這種周到服務感到既驚訝又不適應,但他們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迅速完成了購買。
北元一邊將大部分工具運往黃河工地,一邊繼續向北運輸,準備將這些工具用於製造武器。同時,他們也加快了與共和國的聯係。北元未曾預料到,那十萬民夫在獲得這些原本可以用來製造武器的工具後,會產生怎樣的反響。蘇星雲投入八百噸鋼鐵製造的這批工具,在紅巾軍起義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