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趁熱打鐵 拿下土地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作者:愛吃醃芹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華北的紅巾軍紛亂四起之際,共和軍隊悄然突襲了湖北,整個行動異常順利。當兩個師的部隊抵達河南省淮南地區的信陽時,他們領取了預先準備好的重武器裝備。隨後,他們迅速南下,兵臨隨州城下。隨州的守將是一位蒙古大貴族,他的家族在當地擁有巨大的利益,因此絕不可能向共和投降。當地的士紳階層也團結在他的周圍,準備頑強抵抗。
守軍開始籌集資金和人手來加強城防,而共和並沒有采取內外勾結的策略。此時,“革命”一詞已經深深植根於共和軍民的心中。革命意味著消滅那些製定不公平勞動成果分配規則的舊製度,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同情和妥協的餘地。共和不會接受舊有食利階層的影響,也不會為了迅速取勝而改變自己的立場。
共和清楚地認識到,對麵的士紳階層投奔自己並無益處,他們仍然要麵臨土地重新分配,因此從未期待過城池會輕易投降。於是,重型攻城炮開始轟擊,口徑一百五十毫米、彈重五十公斤的火炮發射攻城爆破彈。這些火炮雖不如當年的北平大炮那般恐怖,但勝在實用。
三門攻城炮將隨州北部的城牆轟得破碎不堪,城門在第一輪炮擊中就被摧毀。白天並未發動攻城戰,到了夜晚,共和軍隊在機槍等火力掩護下,抬著梯子開始向殘破的城牆發起進攻。與此同時,一排探照燈射向城頭,強烈的光線掃過敵軍,隨後子彈緊隨其後。這招是何峰的創意,想象一下夜間的強光刺眼,人類的本能反應是遮住眼睛,即便克服本能直麵光線,視力也會大受影響,這在後世被視為光汙染。
在十幾個電弧探照燈的照射下,對方的弓箭手和火槍手幾乎無法準確射擊。守軍在強光的刺激下瞳孔放大,躲在暗處的共和軍難以被發現,而在共和軍眼中,守軍就像是舞台上被燈光照亮的演員,毫不留情地用子彈將他們逼退。這種利用光源掩護的戰術,直到航母時代仍具效用,比如艦載機背光俯衝攻擊敵艦。
探照燈這一裝備在幾年前的大都之戰中首次亮相,便吸引了中原各方勢力的目光。在將領們看來,有了它,就無需擔心夜襲之憂。遺憾的是,共和並不出售這種裝備,而其他勢力又無法自行製造,這對他們來說是一道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
現在,共和將探照燈應用於進攻戰中,效果顯著。盡管一些領頭的軍官極力宣傳這是人造之物,並非神跡,但隨著城牆上士兵的潰退,關於“共和的天之助”的傳言在整個城池中迅速傳播開來。
這也怪不得那些士紳階層,他們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研究從共和中流傳出來的正統大道,未能真正將知識普及給大眾。如今,他們又不得不依靠那些文盲且愚昧的底層勞動者組成的軍隊來抵抗共和軍。共和軍現在有多種方法讓這些文盲軍隊相信自己得到了神助。
一場激烈的攻城戰後,共和軍以區區三十人的傷亡代價取得了勝利。隨著太陽升起,他們將大炮架上了城牆,瞄準了那些最為奢華的宅邸猛烈射擊。共和軍並不打算陷入巷戰的泥潭,盡管對麵的守軍已經嚇破了膽,幾乎失去了組織和戰鬥力,但仍有可能有不自量力的家族試圖利用巷戰來實現不可能的反敗為勝。
在這關鍵時刻,共和軍指揮官何峰認為,摧毀幾座大宅的損失遠比在巷戰中犧牲幾十名士兵要來得輕。實際上,這些在隨州城中一貫作威作福的大家族,此刻早已無心抵抗,他們要麽準備逃亡,要麽考慮投降以保全性命。在炮火摧毀了幾座民居之後,隨州的城守派人出來投降。當共和軍找到這名城守時,他正躲在被炮擊過的豪宅地窖中瑟瑟發抖。
共和軍占領隨州後,徹底切斷了湖北元軍北撤的路線。八月十六日,兩支進入荊襄地區的共和軍已經基本清除了湖北平原上的其他勢力。共和軍閃電般的攻擊速度和強大的攻城能力,讓當時正在進行戰鬥的各方勢力感到震驚。
僅用一個月時間,共和軍便攻克了荊州,其攻勢之迅猛如同捅破窗戶紙一般。八月初,共和的武裝力量向曾經號稱天下第一堅城的襄陽發起了攻擊。襄陽地勢險要,依江而建,四周被護城河環繞。麵對這樣的防禦工事,蘇星雲親自趕赴前線。共和軍再次使用了北平大炮這一終極武器,二十枚攻城炮彈砸入城牆,使得這座百年前堅不可摧的鐵打襄陽在工業科技的衝擊下顫抖不已。十米高的城牆被炸開了一個個缺口,這些缺口大到無需梯子,士兵們可以直接徒手攀爬。
然而,在共合軍準備次日強渡漢水,耗費大量彈藥掩護強行攻城時,襄陽卻選擇了投降。原來,在北平大炮的威力展現之後,當晚的元軍守城將領便連夜棄城逃跑。襄陽陷落,樊城孤立無援,在共和軍的爆破筒戰術下,這兩座城池很快就被共和軍從南邊攻克。
襄陽失守後,原本行動遲緩的陝西元軍迅速改變了方向,朝廷下達的馳援襄陽的命令已成空文。襄陽一旦丟失,再去送死顯然是愚蠢之舉。與此同時,河南已經被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攪得天翻地覆,別說援助荊州,就連自保都成了問題。這場大規模的起義宛如星火燎原,元朝原本依賴的精銳部隊在這股洶湧澎湃的起義浪潮麵前顯得無能為力。
可以說,此時的蒙古元軍仍可作為一支突破敵國防線、攻打敵人戰略要地的軍隊,但作為一支鎮壓軍隊,它顯然並不合適。此刻,劉福通的軍隊已經領教了三棱槍刺的驚人殺傷力。為了爭取一線生機,紅巾軍根本不會考慮俘虜敵人。
因此,當使用五斤炮打開缺口的元軍在衝鋒接觸戰中遭遇手持三棱刺的軍隊時,他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擊潰戰,在這樣的對手麵前,想要保持低傷亡幾乎是不可能的。
答失八都魯的軍隊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他率領的五千騎兵配備十二門鷹炮,曾一度擊潰了好幾支過萬的紅巾軍。然而,在紅巾軍的猛烈反擊下,他的軍隊損失了九百多人,傷亡慘重導致行軍速度放緩,而且為了照顧傷員,已經沒有多餘的馬來騎乘。這時,四周的紅巾軍蜂擁而至。劉福通下達了死命令,無論如何都要消滅這支元軍。
麵對逼近的五萬紅巾軍,答失八都魯一方麵向友軍發出求援信號,另一方麵試圖阻止紅巾軍的進一步推進。戰鬥一開始便是激烈的炮戰,但出乎意料的是,紅巾軍中也配備了大型火炮。這些火炮是滑膛前裝炮,一次能發射多達三枚十斤重的實心彈。
它們由鋼製成,克服了舊式火炮需要頻繁降溫的缺陷。雖然在機動性上略遜於元軍的鷹炮,但在其他性能上卻大大超越。然而,紅巾軍的炮手技術實在是不敢恭維,二十門火炮與元軍的鷹炮交鋒,雙方互有勝負。若非元軍的鷹炮需要更多時間冷卻,且彈藥不足,紅巾軍的炮兵恐怕早已潰不成軍。
盡管炮戰異常慘烈,但隨後的戰鬥中,紅巾軍表現得極為出色。答失八都魯看到對方開火的大炮,不禁怒罵“狗日的蘇星雲”。這位經驗豐富的將領深知,對麵的部隊顯然受過共和的武裝,而在當時的天下勢力中,也隻有共和會慷慨地向這支農民軍提供大炮。
共和軍財力雄厚,且掌握了比實心彈更為先進的炮彈技術。盡管對方的炮手操作生疏,但他們成功地牽製了元軍的炮兵。共和炮兵的首要任務是摧毀敵方火炮,這一點已成為戰場上的常識。而且,由於己方騎兵數量有限,必須保持高速移動以規避炮火。因此,答失八都魯下令炮兵更換陣地,騎兵則從剛剛炮擊過的混亂區域發起衝鋒。
這支精銳騎兵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紅巾軍尚未恢複秩序的地帶,隨後擴大戰果,展開了激烈的騎馬砍殺。然而,當他們衝散了這些紅巾軍後,卻仿佛撞上了一堵堅不可摧的牆壁。劉福通在前方布置了大量新招募的士兵,他們堪比炮灰。如果這些炮灰能在戰鬥中幸存下來,就有機會晉升為正規軍。
元軍騎兵衝散的正是這些炮灰部隊,但他們後方是劉福通親自率領的精銳部隊,這些士兵手持長槍,身穿藤甲,緊密排列。這種藤甲因其輕便且對刀箭有一定的防護能力而備受歡迎,不僅是共和軍,連方家軍也開始出售這種戰略物資,因此價格低廉。劉福通的親兵們保持著緊湊的隊形,雙手緊握長槍,整個隊伍像一隻刺蝟般小跑著衝向元軍騎兵。
此刻,元軍騎兵處境尷尬——他們的速度已經減慢,麵對這樣的陣勢,騎士們要麽選擇蒙住馬眼進行決死衝鋒,要麽就得撤退。但撤退已經為時已晚,雙方距離僅有三十米左右,掉頭逃跑無異於自尋死路。無奈之下,他們隻能硬著頭皮迎難而上。
然而,大部分元軍騎兵尚未掌握蒙眼衝鋒的技巧。麵對如同鋼鐵叢林般的步兵陣列,戰馬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盡管如此,衝鋒最終還是發生了,雙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上百名騎士被長槍刺穿,而更多的步兵則在撞擊中飛起,不是手臂骨折就是胸腔受損。
盡管如此,步兵在這場戰鬥中取得了勝利,因為他們成功地穩住了戰線。在隨後的長刀與長槍的交鋒中,騎兵們紛紛被挑落下馬。答失八都魯意識到前方無法突破,原本被衝散的步兵群又開始集結,向元軍包圍過來。在這危急時刻,答失八都魯果斷決定留下部隊斷後,自己帶領剩餘兵力突圍。
這場戰鬥使答失八都魯的四千多名騎兵損失了一半,而且不得不放棄所有傷員。他們狼狽地逃回開封,實力大損。而紅巾軍雖然損失了五千多人,但很快就有新的貧民起義者補充進來。
經過這次戰役,元軍放棄了單純依賴騎兵和炮兵的攻擊戰術。這種戰術在麵對數量龐大的紅巾軍時,無法造成決定性的打擊。因此,大規模組建冷兵器部隊再次成為北方元軍鎮壓農民軍的主要手段。
劉福通的軍隊在這場勝利之後煥然一新。劉福通利用參與過這場大戰的軍隊作為核心力量,開始擴充主力部隊。由此,北方陷入了持續三年的戰亂之中。
守軍開始籌集資金和人手來加強城防,而共和並沒有采取內外勾結的策略。此時,“革命”一詞已經深深植根於共和軍民的心中。革命意味著消滅那些製定不公平勞動成果分配規則的舊製度,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同情和妥協的餘地。共和不會接受舊有食利階層的影響,也不會為了迅速取勝而改變自己的立場。
共和清楚地認識到,對麵的士紳階層投奔自己並無益處,他們仍然要麵臨土地重新分配,因此從未期待過城池會輕易投降。於是,重型攻城炮開始轟擊,口徑一百五十毫米、彈重五十公斤的火炮發射攻城爆破彈。這些火炮雖不如當年的北平大炮那般恐怖,但勝在實用。
三門攻城炮將隨州北部的城牆轟得破碎不堪,城門在第一輪炮擊中就被摧毀。白天並未發動攻城戰,到了夜晚,共和軍隊在機槍等火力掩護下,抬著梯子開始向殘破的城牆發起進攻。與此同時,一排探照燈射向城頭,強烈的光線掃過敵軍,隨後子彈緊隨其後。這招是何峰的創意,想象一下夜間的強光刺眼,人類的本能反應是遮住眼睛,即便克服本能直麵光線,視力也會大受影響,這在後世被視為光汙染。
在十幾個電弧探照燈的照射下,對方的弓箭手和火槍手幾乎無法準確射擊。守軍在強光的刺激下瞳孔放大,躲在暗處的共和軍難以被發現,而在共和軍眼中,守軍就像是舞台上被燈光照亮的演員,毫不留情地用子彈將他們逼退。這種利用光源掩護的戰術,直到航母時代仍具效用,比如艦載機背光俯衝攻擊敵艦。
探照燈這一裝備在幾年前的大都之戰中首次亮相,便吸引了中原各方勢力的目光。在將領們看來,有了它,就無需擔心夜襲之憂。遺憾的是,共和並不出售這種裝備,而其他勢力又無法自行製造,這對他們來說是一道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
現在,共和將探照燈應用於進攻戰中,效果顯著。盡管一些領頭的軍官極力宣傳這是人造之物,並非神跡,但隨著城牆上士兵的潰退,關於“共和的天之助”的傳言在整個城池中迅速傳播開來。
這也怪不得那些士紳階層,他們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研究從共和中流傳出來的正統大道,未能真正將知識普及給大眾。如今,他們又不得不依靠那些文盲且愚昧的底層勞動者組成的軍隊來抵抗共和軍。共和軍現在有多種方法讓這些文盲軍隊相信自己得到了神助。
一場激烈的攻城戰後,共和軍以區區三十人的傷亡代價取得了勝利。隨著太陽升起,他們將大炮架上了城牆,瞄準了那些最為奢華的宅邸猛烈射擊。共和軍並不打算陷入巷戰的泥潭,盡管對麵的守軍已經嚇破了膽,幾乎失去了組織和戰鬥力,但仍有可能有不自量力的家族試圖利用巷戰來實現不可能的反敗為勝。
在這關鍵時刻,共和軍指揮官何峰認為,摧毀幾座大宅的損失遠比在巷戰中犧牲幾十名士兵要來得輕。實際上,這些在隨州城中一貫作威作福的大家族,此刻早已無心抵抗,他們要麽準備逃亡,要麽考慮投降以保全性命。在炮火摧毀了幾座民居之後,隨州的城守派人出來投降。當共和軍找到這名城守時,他正躲在被炮擊過的豪宅地窖中瑟瑟發抖。
共和軍占領隨州後,徹底切斷了湖北元軍北撤的路線。八月十六日,兩支進入荊襄地區的共和軍已經基本清除了湖北平原上的其他勢力。共和軍閃電般的攻擊速度和強大的攻城能力,讓當時正在進行戰鬥的各方勢力感到震驚。
僅用一個月時間,共和軍便攻克了荊州,其攻勢之迅猛如同捅破窗戶紙一般。八月初,共和的武裝力量向曾經號稱天下第一堅城的襄陽發起了攻擊。襄陽地勢險要,依江而建,四周被護城河環繞。麵對這樣的防禦工事,蘇星雲親自趕赴前線。共和軍再次使用了北平大炮這一終極武器,二十枚攻城炮彈砸入城牆,使得這座百年前堅不可摧的鐵打襄陽在工業科技的衝擊下顫抖不已。十米高的城牆被炸開了一個個缺口,這些缺口大到無需梯子,士兵們可以直接徒手攀爬。
然而,在共合軍準備次日強渡漢水,耗費大量彈藥掩護強行攻城時,襄陽卻選擇了投降。原來,在北平大炮的威力展現之後,當晚的元軍守城將領便連夜棄城逃跑。襄陽陷落,樊城孤立無援,在共和軍的爆破筒戰術下,這兩座城池很快就被共和軍從南邊攻克。
襄陽失守後,原本行動遲緩的陝西元軍迅速改變了方向,朝廷下達的馳援襄陽的命令已成空文。襄陽一旦丟失,再去送死顯然是愚蠢之舉。與此同時,河南已經被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攪得天翻地覆,別說援助荊州,就連自保都成了問題。這場大規模的起義宛如星火燎原,元朝原本依賴的精銳部隊在這股洶湧澎湃的起義浪潮麵前顯得無能為力。
可以說,此時的蒙古元軍仍可作為一支突破敵國防線、攻打敵人戰略要地的軍隊,但作為一支鎮壓軍隊,它顯然並不合適。此刻,劉福通的軍隊已經領教了三棱槍刺的驚人殺傷力。為了爭取一線生機,紅巾軍根本不會考慮俘虜敵人。
因此,當使用五斤炮打開缺口的元軍在衝鋒接觸戰中遭遇手持三棱刺的軍隊時,他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擊潰戰,在這樣的對手麵前,想要保持低傷亡幾乎是不可能的。
答失八都魯的軍隊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他率領的五千騎兵配備十二門鷹炮,曾一度擊潰了好幾支過萬的紅巾軍。然而,在紅巾軍的猛烈反擊下,他的軍隊損失了九百多人,傷亡慘重導致行軍速度放緩,而且為了照顧傷員,已經沒有多餘的馬來騎乘。這時,四周的紅巾軍蜂擁而至。劉福通下達了死命令,無論如何都要消滅這支元軍。
麵對逼近的五萬紅巾軍,答失八都魯一方麵向友軍發出求援信號,另一方麵試圖阻止紅巾軍的進一步推進。戰鬥一開始便是激烈的炮戰,但出乎意料的是,紅巾軍中也配備了大型火炮。這些火炮是滑膛前裝炮,一次能發射多達三枚十斤重的實心彈。
它們由鋼製成,克服了舊式火炮需要頻繁降溫的缺陷。雖然在機動性上略遜於元軍的鷹炮,但在其他性能上卻大大超越。然而,紅巾軍的炮手技術實在是不敢恭維,二十門火炮與元軍的鷹炮交鋒,雙方互有勝負。若非元軍的鷹炮需要更多時間冷卻,且彈藥不足,紅巾軍的炮兵恐怕早已潰不成軍。
盡管炮戰異常慘烈,但隨後的戰鬥中,紅巾軍表現得極為出色。答失八都魯看到對方開火的大炮,不禁怒罵“狗日的蘇星雲”。這位經驗豐富的將領深知,對麵的部隊顯然受過共和的武裝,而在當時的天下勢力中,也隻有共和會慷慨地向這支農民軍提供大炮。
共和軍財力雄厚,且掌握了比實心彈更為先進的炮彈技術。盡管對方的炮手操作生疏,但他們成功地牽製了元軍的炮兵。共和炮兵的首要任務是摧毀敵方火炮,這一點已成為戰場上的常識。而且,由於己方騎兵數量有限,必須保持高速移動以規避炮火。因此,答失八都魯下令炮兵更換陣地,騎兵則從剛剛炮擊過的混亂區域發起衝鋒。
這支精銳騎兵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紅巾軍尚未恢複秩序的地帶,隨後擴大戰果,展開了激烈的騎馬砍殺。然而,當他們衝散了這些紅巾軍後,卻仿佛撞上了一堵堅不可摧的牆壁。劉福通在前方布置了大量新招募的士兵,他們堪比炮灰。如果這些炮灰能在戰鬥中幸存下來,就有機會晉升為正規軍。
元軍騎兵衝散的正是這些炮灰部隊,但他們後方是劉福通親自率領的精銳部隊,這些士兵手持長槍,身穿藤甲,緊密排列。這種藤甲因其輕便且對刀箭有一定的防護能力而備受歡迎,不僅是共和軍,連方家軍也開始出售這種戰略物資,因此價格低廉。劉福通的親兵們保持著緊湊的隊形,雙手緊握長槍,整個隊伍像一隻刺蝟般小跑著衝向元軍騎兵。
此刻,元軍騎兵處境尷尬——他們的速度已經減慢,麵對這樣的陣勢,騎士們要麽選擇蒙住馬眼進行決死衝鋒,要麽就得撤退。但撤退已經為時已晚,雙方距離僅有三十米左右,掉頭逃跑無異於自尋死路。無奈之下,他們隻能硬著頭皮迎難而上。
然而,大部分元軍騎兵尚未掌握蒙眼衝鋒的技巧。麵對如同鋼鐵叢林般的步兵陣列,戰馬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盡管如此,衝鋒最終還是發生了,雙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上百名騎士被長槍刺穿,而更多的步兵則在撞擊中飛起,不是手臂骨折就是胸腔受損。
盡管如此,步兵在這場戰鬥中取得了勝利,因為他們成功地穩住了戰線。在隨後的長刀與長槍的交鋒中,騎兵們紛紛被挑落下馬。答失八都魯意識到前方無法突破,原本被衝散的步兵群又開始集結,向元軍包圍過來。在這危急時刻,答失八都魯果斷決定留下部隊斷後,自己帶領剩餘兵力突圍。
這場戰鬥使答失八都魯的四千多名騎兵損失了一半,而且不得不放棄所有傷員。他們狼狽地逃回開封,實力大損。而紅巾軍雖然損失了五千多人,但很快就有新的貧民起義者補充進來。
經過這次戰役,元軍放棄了單純依賴騎兵和炮兵的攻擊戰術。這種戰術在麵對數量龐大的紅巾軍時,無法造成決定性的打擊。因此,大規模組建冷兵器部隊再次成為北方元軍鎮壓農民軍的主要手段。
劉福通的軍隊在這場勝利之後煥然一新。劉福通利用參與過這場大戰的軍隊作為核心力量,開始擴充主力部隊。由此,北方陷入了持續三年的戰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