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東西方的文明碰撞與華夏複興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作者:愛吃醃芹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星雲感覺自己正處於穿越以來最為威風的時刻。奮鬥十五載,終成一代領袖,心中不禁泛起些許激動。此時的元朝宛如一枚脆弱的雞蛋,山東與河南的兩場抵抗不過是雞蛋外殼上的薄薄一層,被共和強大的軍力輕輕一敲便破碎殆盡,露出了裏麵混沌不堪的蛋液。
陸海率領大軍小心翼翼地向河北進發,沿途竟未遭遇任何敵軍抵抗。河北,這片蒙古貴族雲集之地,其間的地主豪強多為蒙古人。他們不僅屬於共和決心鏟除的剝削階級,更因種族優越感而將漢人視為奴隸肆意役使。這些蒙古貴族知道,依照共和的嚴苛公審程序,即便是經過改造也難逃一死。麵對共和不留後路的鐵血政策,他們早已失去了祖輩的那份英勇與血性,隻能選擇跟隨元朝殘餘勢力,一同逃往那遙遠的西北荒原避難。
南方的蒙古奴隸主接連被共和軍俘虜,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漢人也終於翻身做主,在公審之下無一幸免。這一消息如同驚雷般再次逼迫著北方的蒙古貴族們北逃。
公元1355年六月十三日,隨著汪海率領的登陸部隊成功登陸,元朝朝廷攜帶大量財物、工匠與糧食,無奈放棄了繁華的大都,向北方倉皇逃去。元朝的這一舉動引發了連鎖反應,整個河北地區的蒙古貴族仿佛逃避世界末日一般,紛紛向北湧去。
陸海的軍隊再也不用步步為營了,前方已無任何抵抗之力。接下來的任務便是抓捕俘虜、追繳財產。元朝不負責任的潰逃不僅讓河北局勢陷入混亂,更波及到了山西。山西的元軍眼見河北已被共和奪取,知道僅憑山西一地根本無法抗衡掌控天下的共和勢力,於是剛剛逃至山西的元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向關外逃竄。
七月份,何成的北上軍隊得到了充足的彈藥補給以及山西側麵陸海軍隊的有力輔助,開始大舉進攻山西。經過十五天的武裝行軍,共和軍成功掌握了長城內線的全部領土,此次戰爭的目標已全部達成。
領地的控製區已膨脹至三百萬平方公裏,成為了中國這個時代的繁榮核心。整個華北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礦和鐵礦資源,四千三百二十萬人口在這裏繁衍生息。這片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基數,為共和實現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業鏈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更何況,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尚未開發的原料產地等待著人們的發掘。這無疑是一個工業國家夢寐以求的完美開局。
元朝的北逃使得那些遊離於共和之外的勢力失去了他們的精神支柱。昔日元朝以長城內的燕都為行政中心,尚具備統領中國的資格。然而,如今元朝已逃至遙遠的西北荒原,加之其少數民族的身份,即便是昔日效忠元朝的人也無法再厚顏無恥地宣稱這個政權為正統。如今的元朝已與胡人的王無異,那些儒生再也無法依據“夷入華夏則華夏”的理論來為元朝辯護,更無法將長城外的野蠻人奉為王加以宣揚,否則若幹年後必將落得與秦檜一樣的千古罵名。
隨著元朝的敗退,國內的軍閥紛紛自立為王,一時間城頭之上各種大王旗高高飄揚。
元朝,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在經曆了自亡宋之戰以來的漫長歲月後,終究逃不過滅亡的命運,立國76年的曆史畫上了句號。江南地區開始出現一種聲音,人們提議將元朝的曆史歸入夷狄史中,以此洗刷被異族統治七十餘年的恥辱。然而,共和的行政報紙及時發聲,終結了這場輿論的混亂局麵。
蘇星雲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其中寫道:“元朝雖然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但當元朝的忽必烈統一中國,接過中國皇帝的稱號時,他就已經在法理上將蒙古人所征服的土地納入了中國版圖。共和與元朝之間的鬥爭,實際上是一場內戰,這場戰爭並未真正結束,因為北元的土地還未被統一,那裏蘊藏著豐富的礦藏,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不應因為蒙古人的逃走和分裂,就讓這些土地從華夏分裂出去。共和有責任和義務讓北元現在占領的土地回歸祖國的懷抱。
至於華夷之辨,我認為,在中華強盛之時,我們應該對外族展現出包容與智慧。凡是習得我中華文明的人,都應視為華夏兒女。想當年周朝定九州時,三晉被視為北狄,齊魯被視為東夷,雍州被視為西戎,荊州被視為南蠻,可如今這些地方都已成為華夏的一部分,這些地方的民眾都是神州大地的子民。現在,我們應該拿出先祖的氣魄,讓那些迷失方向的蒙古人回歸華夏文明的懷抱。”
蘇星雲的這番話,實際上是對那些狹隘民族觀念的有力回擊。特別是江南的士人,他們爭先恐後地表明自己的態度,試圖占領道德高地,這種嘴臉實在是令人作嘔。如果按照他們的單一民族論,千年之前的他們也不屬於華夏苗裔。蘇星雲的宣言,即將蒙古人納入神州大家庭的觀點,讓共和內部的其他狹隘思想失去了立足之地。
作為一手打走元朝、建立強大共和的創始人,蘇星雲在共和內部擁有極高的威望。他努力消除治下的狹隘民族思想,倡導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文明觀念。
如果現在的共和是後世那種被四周生產力不低於中國的鄰國所包圍的情況,蘇星雲就會不斷強調中華民族的驕傲,以此提升國民士氣,凝聚人心,鼓勵人民奮鬥,向四周拓展生存空間。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地方有自己的文化意識形態,隻有通過硬碰硬地展示力量,才能讓自己的文明得以壯大。
然而,目前共和周圍並沒有出現與中華文明競爭的其他文明,無論是在生產力還是文明程度上,共和中國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讓四周的國家感到自卑。共和很容易就能讓四周的人聚集在華夏文明的大旗下。在這種情況下,宣揚文明優秀論才是正道。血統是先天的,但所屬文明卻是後天的。如果幾代人都信奉這個文明,那麽血統上也會自然而然地打上文明的烙印。
在共和的輝煌時代,人們對自己所創立的工業文明滿懷自豪,堅信這是華夏農業文明的一次偉大進化。這種自信不僅感染了共和的子民,甚至連那些曾與共和交戰的勢力也開始轉變看法。
“確實如此,凡是跟共和交過手的勢力,現在都得承認工業文明的強大。”一位經曆過戰火的老兵感慨地說,“我們這些曾經的對手,如今也自稱是亞工業文明。想想明玉珍部在四川與殘餘元軍軍閥段功的激戰,真是痛快!”
而在更遠的地方,陳友諒的漢軍已經轉戰至緬甸和老撾一帶。麵對中南半島的土著,漢軍的火槍大炮展現出了壓倒性的優勢。那些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戰象,在漢軍的火炮轟擊下,衝鋒時便陷入了混亂。
“這些戰象看起來嚇人,但一上戰場就變成了紙老虎。”陳友諒的副將李文忠笑著說,“我們的火炮一響,它們就亂了陣腳。”
陳友諒在這半年裏終於感覺到自己時來運轉了。他反思道:“在中原跟一群猛人打生打死,忙活半天隻為了一塊土地,實在是不劃算。如今土地到處都是,何必在中原較勁呢?”
“將軍說得對!”李文忠點頭讚同,“在這裏,我們可以盡情施展抱負。”
陳友諒仔細觀察了中南半島的叢林人,發現他們身材矮小,智力也有些問題,尤其在算數方麵更是捉襟見肘。
“這些人雖然勤勞,但智力上確實不如我們。”陳友諒對李文忠說道,“我們得另外想辦法增強兵力。”
於是,他開始大量移民西南的漢人到中南半島。“欺負這些土人,可比在中原打生打死要劃算得多。”陳友諒認為,隻有漢人才是他在這片神州西南土地上的真正依靠。
“至於回到中原嘛……”陳友諒眼中閃過一絲野心,“在這裏開拓一個荒蠻之地,當個土皇帝,似乎更加劃算。”
李文忠聽後,笑著說:“將軍,您在這裏一定能成就一番偉業!”
陳友諒點頭微笑,他知道自己的野心和抱負,在這片新的土地上,他將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陳友諒的上表稱臣文書終於送到了共和的蘇星雲手中。蘇星雲仔細審閱後,沿著宋時邊境線,包括大理和現在的越北,給陳友諒劃定了一條明確的界限。“三年之後,你必須離開這條線的範圍。”蘇星雲在文書上批示道,“但在此之前,我準許你在東南亞建立自己的國家,條件是你必須與共和保持貿易往來,共和將準許你收取百分之二的關稅。”
當陳友諒得知這一消息時,欣喜若狂。“蘇星雲這是同意我做朝貢國了!”他激動地對身邊的親信說道,“一直以來,共和就像一座大山壓在我心頭,感覺它一天天壯大,遲早會擴張過來將我剿滅。現在,蘇星雲允許我建國,這種感覺就像一直藏著的通緝犯突然發現自己被政府免罪了一樣。”
為了進一步鞏固與共和的關係,陳友諒積極與共和聯係,並向共和的代表孫濤提出了自己的唯一要求:“我希望共和能支持我當土皇帝,至於共和有其他什麽想法,我都顧不得了。”
在商談過程中,陳友諒小心翼翼地問道:“對於‘漢軍’這個稱號,是否需要取消?我擔心這會對共和的正統性構成威脅,以後因此而被共和滅掉。”
孫濤聽後,微微一笑,給陳友諒吃了顆定心丸:“放心吧,共和希望‘漢軍’‘漢國’這個旗號能繼續保持下去。”接著,他意味深長地對陳友諒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我們的總指揮還是有的。總指揮不希望看到神州西南出現一個與中華語言文字不同的國家,也不放心將共和的工業技術傳給外族。”
陳友諒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心中已然明了共和的真實意圖——將自己打造成開拓南亞的一把利刃。他意識到自己現在的地位與宋時的大理相似,都是建立一個漢化且可被中央控製的國家,以防止南部野人對南部的威脅。
“我明白了。”陳友諒說道,“我會全力配合共和的安排,共同維護神州西南的穩定與發展。”
孫濤滿意地點了點頭,雙方達成了初步共識。從此以後,陳友諒便踏上了建立自己國家的征程,而共和也借助他的力量進一步鞏固了在南方的統治地位。
得知自己對共和還有利用價值,陳友諒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他開始與共和商討南下的支援問題,共和提出可以用貸款的方式提供物資,但條件是十年後必須用穀物償還。陳友諒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條件。
“南方的土地我看過,肥沃得很,償還欠債根本不成問題。”陳友諒信心滿滿地說道。他知道共和還需要他,不會輕易斷絕他的生路。於是,他按照共和的指示,在中南半島開始了新的征程。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草原,七王爺召集了一場重要的會議,這場會議的決策將影響整個世界的走向。
“各位將軍,不要氣餒。”七王爺環視四周,笑著說,“來日方長,說不定我們還有機會打回中原那個繁華世界。”
帳內一片寂靜,將軍們麵麵相覷。七王爺繼續說道:“你們以為我在開玩笑嗎?”
聽到七王爺話中有話,將軍們紛紛抬頭注視著他。七王爺滿意地看著他們的反應,他已經掌握了元順帝,蒙元高層也盡在他的掌控之中。隻要他再掌控軍隊,就能更進一步。
“你們覺得南邊的漢人已經如此強大,未來若再控製了美洲大陸,豈不是更加不可匹敵?”七王爺試探性地問道。
將軍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七王爺見狀繼續說道:“既然共和有了美洲這個本錢,我們也有。一百年前,我們的蒙古人在征討西方時,越過高山發現了一片土地,那裏越是往東越是溫暖,而且那裏的人至今仍奈何不了金帳汗那群廢物。”
底下的將軍們似乎明白了七王爺的意思,察汗忍不住問道:“那金帳汗那邊怎麽辦?他們會允許我們進入西地嗎?”
七王爺冷笑一聲:“帖木兒啊帖木兒,你是老了還是糊塗了?”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光芒:“我們的火炮會讓金帳汗和我們親如一家。不,我們本來就是一家。我希望你們能讓金帳汗認祖歸宗。”
將軍們眼前一亮,七王爺的這一番話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紛紛表示願意聽從七王爺的命令。
“向西的戰略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七王爺嚴肅地說,“我們必須放下一切矛盾。首先,我希望你們把所有的漢人工匠交出來,朝廷將給他們蒙人的身份。”
一位將軍猶豫了一下說道:“王爺,這些都是我們的奴隸,是我們的私產。”
七王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那麽你是不想交了?”
那將軍默不作聲,突然,一把刀劍從他胸前透出,下手的是孛羅帖木兒。七王爺嘖嘖了幾聲:“糊塗啊,打下了西邊多少奴隸沒有?現在給這些漢人一個出身,好讓他們為我們的大業奮鬥。共和都能將蒙人納入漢人,我們為什麽不能將漢人變成蒙人?”
七王爺的一番話讓將軍們認清了形勢。這一招果然奏效,他知道直接奪取兵權會引起反抗,倒不如控製所有的工匠。這些工匠一旦擺脫奴隸身份,將成為七王爺堅定的支持者。到時候,七王爺就能通過控製後勤來限製各部軍將。
在草原上,蒙古的力量正在悄然積蓄。這一次,他們的目標不再是南方的中原,而是決心向西擴張。近年來,元朝已經被共和的強大火力打得心有餘悸,元朝的騎兵們再也不想遭遇共和軍的那種壓倒性優勢
“我們的力量在這裏馳騁,統一那些曾經不願聽從號令的部落。”七王爺站在高地上,俯瞰著下方的軍隊,“在整合了蒙元的力量後,對付這些部落簡直易如反掌。”
將軍們紛紛表示讚同,他們信心滿滿地準備迎接新的挑戰。這股力量攜帶著大量的牛羊,決心橫穿鮮卑利亞大荒原,帶著火槍大炮一路向西前進,意圖將蒙元帝國的光輝灑向西方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東方,蘇星雲就像一隻蝴蝶,在中國輕輕扇動翅膀,卻意外地引發了世界曆史進程的連鎖反應。
“我們的目標是西方。”七王爺對身邊的親信說道,“共和的強大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戰略。但我們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覷,我們要在西方的土地上重現蒙元的輝煌。”
他的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蒙元帝國在西方的崛起。將軍們也被他的熱情所感染,紛紛表示願意為這一偉大目標奮鬥到底。
就這樣,蒙古的力量在草原上蓄勢待發,準備向西方進發,而蘇星雲的決策也在不經意間影響了整個世界的命運。
陸海率領大軍小心翼翼地向河北進發,沿途竟未遭遇任何敵軍抵抗。河北,這片蒙古貴族雲集之地,其間的地主豪強多為蒙古人。他們不僅屬於共和決心鏟除的剝削階級,更因種族優越感而將漢人視為奴隸肆意役使。這些蒙古貴族知道,依照共和的嚴苛公審程序,即便是經過改造也難逃一死。麵對共和不留後路的鐵血政策,他們早已失去了祖輩的那份英勇與血性,隻能選擇跟隨元朝殘餘勢力,一同逃往那遙遠的西北荒原避難。
南方的蒙古奴隸主接連被共和軍俘虜,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漢人也終於翻身做主,在公審之下無一幸免。這一消息如同驚雷般再次逼迫著北方的蒙古貴族們北逃。
公元1355年六月十三日,隨著汪海率領的登陸部隊成功登陸,元朝朝廷攜帶大量財物、工匠與糧食,無奈放棄了繁華的大都,向北方倉皇逃去。元朝的這一舉動引發了連鎖反應,整個河北地區的蒙古貴族仿佛逃避世界末日一般,紛紛向北湧去。
陸海的軍隊再也不用步步為營了,前方已無任何抵抗之力。接下來的任務便是抓捕俘虜、追繳財產。元朝不負責任的潰逃不僅讓河北局勢陷入混亂,更波及到了山西。山西的元軍眼見河北已被共和奪取,知道僅憑山西一地根本無法抗衡掌控天下的共和勢力,於是剛剛逃至山西的元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向關外逃竄。
七月份,何成的北上軍隊得到了充足的彈藥補給以及山西側麵陸海軍隊的有力輔助,開始大舉進攻山西。經過十五天的武裝行軍,共和軍成功掌握了長城內線的全部領土,此次戰爭的目標已全部達成。
領地的控製區已膨脹至三百萬平方公裏,成為了中國這個時代的繁榮核心。整個華北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礦和鐵礦資源,四千三百二十萬人口在這裏繁衍生息。這片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基數,為共和實現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業鏈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更何況,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尚未開發的原料產地等待著人們的發掘。這無疑是一個工業國家夢寐以求的完美開局。
元朝的北逃使得那些遊離於共和之外的勢力失去了他們的精神支柱。昔日元朝以長城內的燕都為行政中心,尚具備統領中國的資格。然而,如今元朝已逃至遙遠的西北荒原,加之其少數民族的身份,即便是昔日效忠元朝的人也無法再厚顏無恥地宣稱這個政權為正統。如今的元朝已與胡人的王無異,那些儒生再也無法依據“夷入華夏則華夏”的理論來為元朝辯護,更無法將長城外的野蠻人奉為王加以宣揚,否則若幹年後必將落得與秦檜一樣的千古罵名。
隨著元朝的敗退,國內的軍閥紛紛自立為王,一時間城頭之上各種大王旗高高飄揚。
元朝,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在經曆了自亡宋之戰以來的漫長歲月後,終究逃不過滅亡的命運,立國76年的曆史畫上了句號。江南地區開始出現一種聲音,人們提議將元朝的曆史歸入夷狄史中,以此洗刷被異族統治七十餘年的恥辱。然而,共和的行政報紙及時發聲,終結了這場輿論的混亂局麵。
蘇星雲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其中寫道:“元朝雖然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但當元朝的忽必烈統一中國,接過中國皇帝的稱號時,他就已經在法理上將蒙古人所征服的土地納入了中國版圖。共和與元朝之間的鬥爭,實際上是一場內戰,這場戰爭並未真正結束,因為北元的土地還未被統一,那裏蘊藏著豐富的礦藏,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不應因為蒙古人的逃走和分裂,就讓這些土地從華夏分裂出去。共和有責任和義務讓北元現在占領的土地回歸祖國的懷抱。
至於華夷之辨,我認為,在中華強盛之時,我們應該對外族展現出包容與智慧。凡是習得我中華文明的人,都應視為華夏兒女。想當年周朝定九州時,三晉被視為北狄,齊魯被視為東夷,雍州被視為西戎,荊州被視為南蠻,可如今這些地方都已成為華夏的一部分,這些地方的民眾都是神州大地的子民。現在,我們應該拿出先祖的氣魄,讓那些迷失方向的蒙古人回歸華夏文明的懷抱。”
蘇星雲的這番話,實際上是對那些狹隘民族觀念的有力回擊。特別是江南的士人,他們爭先恐後地表明自己的態度,試圖占領道德高地,這種嘴臉實在是令人作嘔。如果按照他們的單一民族論,千年之前的他們也不屬於華夏苗裔。蘇星雲的宣言,即將蒙古人納入神州大家庭的觀點,讓共和內部的其他狹隘思想失去了立足之地。
作為一手打走元朝、建立強大共和的創始人,蘇星雲在共和內部擁有極高的威望。他努力消除治下的狹隘民族思想,倡導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文明觀念。
如果現在的共和是後世那種被四周生產力不低於中國的鄰國所包圍的情況,蘇星雲就會不斷強調中華民族的驕傲,以此提升國民士氣,凝聚人心,鼓勵人民奮鬥,向四周拓展生存空間。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地方有自己的文化意識形態,隻有通過硬碰硬地展示力量,才能讓自己的文明得以壯大。
然而,目前共和周圍並沒有出現與中華文明競爭的其他文明,無論是在生產力還是文明程度上,共和中國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讓四周的國家感到自卑。共和很容易就能讓四周的人聚集在華夏文明的大旗下。在這種情況下,宣揚文明優秀論才是正道。血統是先天的,但所屬文明卻是後天的。如果幾代人都信奉這個文明,那麽血統上也會自然而然地打上文明的烙印。
在共和的輝煌時代,人們對自己所創立的工業文明滿懷自豪,堅信這是華夏農業文明的一次偉大進化。這種自信不僅感染了共和的子民,甚至連那些曾與共和交戰的勢力也開始轉變看法。
“確實如此,凡是跟共和交過手的勢力,現在都得承認工業文明的強大。”一位經曆過戰火的老兵感慨地說,“我們這些曾經的對手,如今也自稱是亞工業文明。想想明玉珍部在四川與殘餘元軍軍閥段功的激戰,真是痛快!”
而在更遠的地方,陳友諒的漢軍已經轉戰至緬甸和老撾一帶。麵對中南半島的土著,漢軍的火槍大炮展現出了壓倒性的優勢。那些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戰象,在漢軍的火炮轟擊下,衝鋒時便陷入了混亂。
“這些戰象看起來嚇人,但一上戰場就變成了紙老虎。”陳友諒的副將李文忠笑著說,“我們的火炮一響,它們就亂了陣腳。”
陳友諒在這半年裏終於感覺到自己時來運轉了。他反思道:“在中原跟一群猛人打生打死,忙活半天隻為了一塊土地,實在是不劃算。如今土地到處都是,何必在中原較勁呢?”
“將軍說得對!”李文忠點頭讚同,“在這裏,我們可以盡情施展抱負。”
陳友諒仔細觀察了中南半島的叢林人,發現他們身材矮小,智力也有些問題,尤其在算數方麵更是捉襟見肘。
“這些人雖然勤勞,但智力上確實不如我們。”陳友諒對李文忠說道,“我們得另外想辦法增強兵力。”
於是,他開始大量移民西南的漢人到中南半島。“欺負這些土人,可比在中原打生打死要劃算得多。”陳友諒認為,隻有漢人才是他在這片神州西南土地上的真正依靠。
“至於回到中原嘛……”陳友諒眼中閃過一絲野心,“在這裏開拓一個荒蠻之地,當個土皇帝,似乎更加劃算。”
李文忠聽後,笑著說:“將軍,您在這裏一定能成就一番偉業!”
陳友諒點頭微笑,他知道自己的野心和抱負,在這片新的土地上,他將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陳友諒的上表稱臣文書終於送到了共和的蘇星雲手中。蘇星雲仔細審閱後,沿著宋時邊境線,包括大理和現在的越北,給陳友諒劃定了一條明確的界限。“三年之後,你必須離開這條線的範圍。”蘇星雲在文書上批示道,“但在此之前,我準許你在東南亞建立自己的國家,條件是你必須與共和保持貿易往來,共和將準許你收取百分之二的關稅。”
當陳友諒得知這一消息時,欣喜若狂。“蘇星雲這是同意我做朝貢國了!”他激動地對身邊的親信說道,“一直以來,共和就像一座大山壓在我心頭,感覺它一天天壯大,遲早會擴張過來將我剿滅。現在,蘇星雲允許我建國,這種感覺就像一直藏著的通緝犯突然發現自己被政府免罪了一樣。”
為了進一步鞏固與共和的關係,陳友諒積極與共和聯係,並向共和的代表孫濤提出了自己的唯一要求:“我希望共和能支持我當土皇帝,至於共和有其他什麽想法,我都顧不得了。”
在商談過程中,陳友諒小心翼翼地問道:“對於‘漢軍’這個稱號,是否需要取消?我擔心這會對共和的正統性構成威脅,以後因此而被共和滅掉。”
孫濤聽後,微微一笑,給陳友諒吃了顆定心丸:“放心吧,共和希望‘漢軍’‘漢國’這個旗號能繼續保持下去。”接著,他意味深長地對陳友諒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我們的總指揮還是有的。總指揮不希望看到神州西南出現一個與中華語言文字不同的國家,也不放心將共和的工業技術傳給外族。”
陳友諒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心中已然明了共和的真實意圖——將自己打造成開拓南亞的一把利刃。他意識到自己現在的地位與宋時的大理相似,都是建立一個漢化且可被中央控製的國家,以防止南部野人對南部的威脅。
“我明白了。”陳友諒說道,“我會全力配合共和的安排,共同維護神州西南的穩定與發展。”
孫濤滿意地點了點頭,雙方達成了初步共識。從此以後,陳友諒便踏上了建立自己國家的征程,而共和也借助他的力量進一步鞏固了在南方的統治地位。
得知自己對共和還有利用價值,陳友諒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他開始與共和商討南下的支援問題,共和提出可以用貸款的方式提供物資,但條件是十年後必須用穀物償還。陳友諒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條件。
“南方的土地我看過,肥沃得很,償還欠債根本不成問題。”陳友諒信心滿滿地說道。他知道共和還需要他,不會輕易斷絕他的生路。於是,他按照共和的指示,在中南半島開始了新的征程。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草原,七王爺召集了一場重要的會議,這場會議的決策將影響整個世界的走向。
“各位將軍,不要氣餒。”七王爺環視四周,笑著說,“來日方長,說不定我們還有機會打回中原那個繁華世界。”
帳內一片寂靜,將軍們麵麵相覷。七王爺繼續說道:“你們以為我在開玩笑嗎?”
聽到七王爺話中有話,將軍們紛紛抬頭注視著他。七王爺滿意地看著他們的反應,他已經掌握了元順帝,蒙元高層也盡在他的掌控之中。隻要他再掌控軍隊,就能更進一步。
“你們覺得南邊的漢人已經如此強大,未來若再控製了美洲大陸,豈不是更加不可匹敵?”七王爺試探性地問道。
將軍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七王爺見狀繼續說道:“既然共和有了美洲這個本錢,我們也有。一百年前,我們的蒙古人在征討西方時,越過高山發現了一片土地,那裏越是往東越是溫暖,而且那裏的人至今仍奈何不了金帳汗那群廢物。”
底下的將軍們似乎明白了七王爺的意思,察汗忍不住問道:“那金帳汗那邊怎麽辦?他們會允許我們進入西地嗎?”
七王爺冷笑一聲:“帖木兒啊帖木兒,你是老了還是糊塗了?”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光芒:“我們的火炮會讓金帳汗和我們親如一家。不,我們本來就是一家。我希望你們能讓金帳汗認祖歸宗。”
將軍們眼前一亮,七王爺的這一番話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紛紛表示願意聽從七王爺的命令。
“向西的戰略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七王爺嚴肅地說,“我們必須放下一切矛盾。首先,我希望你們把所有的漢人工匠交出來,朝廷將給他們蒙人的身份。”
一位將軍猶豫了一下說道:“王爺,這些都是我們的奴隸,是我們的私產。”
七王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那麽你是不想交了?”
那將軍默不作聲,突然,一把刀劍從他胸前透出,下手的是孛羅帖木兒。七王爺嘖嘖了幾聲:“糊塗啊,打下了西邊多少奴隸沒有?現在給這些漢人一個出身,好讓他們為我們的大業奮鬥。共和都能將蒙人納入漢人,我們為什麽不能將漢人變成蒙人?”
七王爺的一番話讓將軍們認清了形勢。這一招果然奏效,他知道直接奪取兵權會引起反抗,倒不如控製所有的工匠。這些工匠一旦擺脫奴隸身份,將成為七王爺堅定的支持者。到時候,七王爺就能通過控製後勤來限製各部軍將。
在草原上,蒙古的力量正在悄然積蓄。這一次,他們的目標不再是南方的中原,而是決心向西擴張。近年來,元朝已經被共和的強大火力打得心有餘悸,元朝的騎兵們再也不想遭遇共和軍的那種壓倒性優勢
“我們的力量在這裏馳騁,統一那些曾經不願聽從號令的部落。”七王爺站在高地上,俯瞰著下方的軍隊,“在整合了蒙元的力量後,對付這些部落簡直易如反掌。”
將軍們紛紛表示讚同,他們信心滿滿地準備迎接新的挑戰。這股力量攜帶著大量的牛羊,決心橫穿鮮卑利亞大荒原,帶著火槍大炮一路向西前進,意圖將蒙元帝國的光輝灑向西方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東方,蘇星雲就像一隻蝴蝶,在中國輕輕扇動翅膀,卻意外地引發了世界曆史進程的連鎖反應。
“我們的目標是西方。”七王爺對身邊的親信說道,“共和的強大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戰略。但我們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覷,我們要在西方的土地上重現蒙元的輝煌。”
他的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蒙元帝國在西方的崛起。將軍們也被他的熱情所感染,紛紛表示願意為這一偉大目標奮鬥到底。
就這樣,蒙古的力量在草原上蓄勢待發,準備向西方進發,而蘇星雲的決策也在不經意間影響了整個世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