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聽到李辰的稟報後急忙帶著阿五出了營帳直奔出事地點,到了以後發現孫校尉已經將鬧事的人分開,李恪以為是備選親軍和護衛們打起來了,結果一詢問是備選親軍們自己因為意見不和打起來了。
起因是張二狗今日聽到護衛們的勸解心裏有些動搖了,就跟他一起來的一個同營的王俊商量一下了,結果王俊偷偷的告訴他,這些護衛是故意的,因為他記得去年蝗災的事,他說要不是蜀王殿下主張修繕長安到幽州的路,家鄉的百姓可能會餓死好多人,如此一個心善的王爺怎麽可能像他們說的那樣。張二狗聽完後也慶幸自己和他商量了,要不然真的會失去一個機會。
他是定下來了,可還是有很多不知情的人再聽到護衛們的勸解後就動了心,於是張二狗他麽營的一個隊正就喊上了他的部下準備一起回去,但張二狗和王俊哪裏幹,說什麽都要留下來,結果就發生了口角,然後就發生了打架事件。
李恪麵無表情的看了看被分開的預備親軍道:“本王所選的親軍全憑自願,這次事情念你們是初犯,就不處罰你們了,但在軍中鬧事打架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監軍何在?”
這時秦瓊走了過來聽李恪這麽一問便開口道:“王爺,因為是親軍所以沒有監軍,您看著處理就行,如果正常的軍中處理就是每人杖行二十軍棍!”
李恪思索了一下道:“那就這樣想走了本王不留,處罰也就免了,想留下來的就先記著,等考核完畢後再每人二十軍棍,爾等可有意見?”
王俊剛要上前想說什麽,結果張二狗搶先道:“我等認罰!”
而他們的隊正聽到走的不用受罰立刻也回道:“謝王爺寬恕!”
李恪點了點對孫校尉道:“你看著處理吧,把願意留下的人記錄好名字,等最後算賬!”,李恪說完又對秦瓊道:“秦總管咱回去吧!剩下的讓他們處理!”
待李恪和秦瓊走後,孫校尉就對著十幾個想走的軍士道:“也就是王爺寬宏大量,要是在老子的隊伍出現你們這幫貨色的,老子早就打出你們屎來了,過來登記拿條子趕緊 滾蛋,真是糟蹋了好好的一套棉衣!”……
有了一個人帶頭就會有第二個何況還是幾個人帶頭,當次日出發時李恪的備選親軍就還剩下一千五百人左右,直接淘汰了四分之一。到達薊州後,李恪從善如流的聽從秦瓊的安排把大營安置在了城外三裏處。
剛紮好營寨,李辰就進來報薊州刺史劉徽帶著城內一眾官員前來拜見,李恪想了想道:“告訴他們,本王明日進城拜訪,今日有點勞累了,讓他們都回去吧!”,李辰應承一聲就出去了。
晚膳後,李恪開始練習古籍上的功法,他總覺得這第二幅圖解馬上就能成了,可總是欠缺那麽一點點。
而以孫校尉為首的護衛們則在軍營裏開啟了第二輪對備選親軍的試探!這次的方法可就比較陰損了。首先他們說到了薊州第一階段的考核就結束了大家可以放鬆一下,然後就拉著親軍們三個一團,五個一夥兒的聊著天,接著就偷偷的拿出酒來,請親軍們喝幾口,或者拿出了賭具和親軍來上幾把。
一開始有些士兵忍住了,但架不住護衛們一個勁的勸說,也怪自己沒有自控的能力,隨著一個兩個三個……
李信一邊假裝溜達,一邊默默的記錄著這些人的姓名,不過總歸大多數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心動的隻有區區的三四十人,但即使這樣,李信心中也對李恪佩服不已,要知道他從知道事的時候起,家中對他教育就是想從軍就必須謹記,隻要身在軍營之中就不得飲酒,此乃軍中大忌!目前看來這三四十人真的不適合在軍中。
到了第二天李恪練武洗漱用膳後喚來阿九,支走其他人後,將一封信件交給了他並說道:“這是太上皇給本王的一封信,本王目前能信任的就隻有你和阿五,有什麽疑問回去問蘭嬤嬤,帶著李辰坐船出海,本王等你們的好消息,回來後本王若是走了,你直接找薊州刺史劉徽即可!”
阿九看了看阿五也沒有說話,衝李恪拱了拱手,拿著信就離開了大帳。
“王爺當真想動用太上皇的……”
“是!也不是!本王隻想自保,對什麽的無所謂,李辰也有本王親筆的一封信,什麽時候交出去得看阿九的辦事程度,誰知道這麽長時間了他們會不會有所變化呢!行了!不說這個了,通知三德子準備下進城!”……
半個時辰後李恪來到了府州刺史衙門,劉徽等人正在門口等著,見李恪下車立馬躬身道:“薊州刺史劉徽見過蜀王殿下!”
“臣等見過蜀王殿下!”
李恪剛下車就看到了劉徽,見此人長的倒是方正,三十出頭的樣子,給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很正直很幹練的人(和各位看官老爺們一樣)。
“行了都免禮吧!父皇在出來的時候曾囑咐過本王,讓本王在地方不得打擾當地官員,可誰見劉大人原來是本王屬地的官員呢!再者本王也想見見為百姓謀福祉的劉縣男(劉徽因獻製鹽之法有功封為縣男爵位),這不就過來叨擾一番!”
“王爺哪裏話,下官這點作為都是王爺禦下有方!王爺裏麵請!”
“嗬嗬!好了走,前麵帶路!”
來到客廳後李恪大馬金刀的就坐在了主位,勉勵了一番眾官員後,又拿出了一件棉衣讓所有官員都試了一番後便開口道:“此衣物內裏是用白疊子的絮縫製而成,此次本王前來帶了五十斤籽種和種植技術,不知各位大人覺得如果在這薊州境內種植可否?”
“王爺此話當真!”
起因是張二狗今日聽到護衛們的勸解心裏有些動搖了,就跟他一起來的一個同營的王俊商量一下了,結果王俊偷偷的告訴他,這些護衛是故意的,因為他記得去年蝗災的事,他說要不是蜀王殿下主張修繕長安到幽州的路,家鄉的百姓可能會餓死好多人,如此一個心善的王爺怎麽可能像他們說的那樣。張二狗聽完後也慶幸自己和他商量了,要不然真的會失去一個機會。
他是定下來了,可還是有很多不知情的人再聽到護衛們的勸解後就動了心,於是張二狗他麽營的一個隊正就喊上了他的部下準備一起回去,但張二狗和王俊哪裏幹,說什麽都要留下來,結果就發生了口角,然後就發生了打架事件。
李恪麵無表情的看了看被分開的預備親軍道:“本王所選的親軍全憑自願,這次事情念你們是初犯,就不處罰你們了,但在軍中鬧事打架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監軍何在?”
這時秦瓊走了過來聽李恪這麽一問便開口道:“王爺,因為是親軍所以沒有監軍,您看著處理就行,如果正常的軍中處理就是每人杖行二十軍棍!”
李恪思索了一下道:“那就這樣想走了本王不留,處罰也就免了,想留下來的就先記著,等考核完畢後再每人二十軍棍,爾等可有意見?”
王俊剛要上前想說什麽,結果張二狗搶先道:“我等認罰!”
而他們的隊正聽到走的不用受罰立刻也回道:“謝王爺寬恕!”
李恪點了點對孫校尉道:“你看著處理吧,把願意留下的人記錄好名字,等最後算賬!”,李恪說完又對秦瓊道:“秦總管咱回去吧!剩下的讓他們處理!”
待李恪和秦瓊走後,孫校尉就對著十幾個想走的軍士道:“也就是王爺寬宏大量,要是在老子的隊伍出現你們這幫貨色的,老子早就打出你們屎來了,過來登記拿條子趕緊 滾蛋,真是糟蹋了好好的一套棉衣!”……
有了一個人帶頭就會有第二個何況還是幾個人帶頭,當次日出發時李恪的備選親軍就還剩下一千五百人左右,直接淘汰了四分之一。到達薊州後,李恪從善如流的聽從秦瓊的安排把大營安置在了城外三裏處。
剛紮好營寨,李辰就進來報薊州刺史劉徽帶著城內一眾官員前來拜見,李恪想了想道:“告訴他們,本王明日進城拜訪,今日有點勞累了,讓他們都回去吧!”,李辰應承一聲就出去了。
晚膳後,李恪開始練習古籍上的功法,他總覺得這第二幅圖解馬上就能成了,可總是欠缺那麽一點點。
而以孫校尉為首的護衛們則在軍營裏開啟了第二輪對備選親軍的試探!這次的方法可就比較陰損了。首先他們說到了薊州第一階段的考核就結束了大家可以放鬆一下,然後就拉著親軍們三個一團,五個一夥兒的聊著天,接著就偷偷的拿出酒來,請親軍們喝幾口,或者拿出了賭具和親軍來上幾把。
一開始有些士兵忍住了,但架不住護衛們一個勁的勸說,也怪自己沒有自控的能力,隨著一個兩個三個……
李信一邊假裝溜達,一邊默默的記錄著這些人的姓名,不過總歸大多數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心動的隻有區區的三四十人,但即使這樣,李信心中也對李恪佩服不已,要知道他從知道事的時候起,家中對他教育就是想從軍就必須謹記,隻要身在軍營之中就不得飲酒,此乃軍中大忌!目前看來這三四十人真的不適合在軍中。
到了第二天李恪練武洗漱用膳後喚來阿九,支走其他人後,將一封信件交給了他並說道:“這是太上皇給本王的一封信,本王目前能信任的就隻有你和阿五,有什麽疑問回去問蘭嬤嬤,帶著李辰坐船出海,本王等你們的好消息,回來後本王若是走了,你直接找薊州刺史劉徽即可!”
阿九看了看阿五也沒有說話,衝李恪拱了拱手,拿著信就離開了大帳。
“王爺當真想動用太上皇的……”
“是!也不是!本王隻想自保,對什麽的無所謂,李辰也有本王親筆的一封信,什麽時候交出去得看阿九的辦事程度,誰知道這麽長時間了他們會不會有所變化呢!行了!不說這個了,通知三德子準備下進城!”……
半個時辰後李恪來到了府州刺史衙門,劉徽等人正在門口等著,見李恪下車立馬躬身道:“薊州刺史劉徽見過蜀王殿下!”
“臣等見過蜀王殿下!”
李恪剛下車就看到了劉徽,見此人長的倒是方正,三十出頭的樣子,給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很正直很幹練的人(和各位看官老爺們一樣)。
“行了都免禮吧!父皇在出來的時候曾囑咐過本王,讓本王在地方不得打擾當地官員,可誰見劉大人原來是本王屬地的官員呢!再者本王也想見見為百姓謀福祉的劉縣男(劉徽因獻製鹽之法有功封為縣男爵位),這不就過來叨擾一番!”
“王爺哪裏話,下官這點作為都是王爺禦下有方!王爺裏麵請!”
“嗬嗬!好了走,前麵帶路!”
來到客廳後李恪大馬金刀的就坐在了主位,勉勵了一番眾官員後,又拿出了一件棉衣讓所有官員都試了一番後便開口道:“此衣物內裏是用白疊子的絮縫製而成,此次本王前來帶了五十斤籽種和種植技術,不知各位大人覺得如果在這薊州境內種植可否?”
“王爺此話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