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古碑鎮下著蒙蒙的細雨,雨水順著一棟棟民房樓頂的鋼結構棚頂的凹槽滑落下來,在天與地之間拉出一條條斷斷續續的虛線。
古碑鎮的民房多是鎮民自建房,脫落的牆皮將紅磚裸露在外,古舊的樓梯頂部的鋼結構遮雨棚卻是新蓋的,顯出一種微妙的違和感,像是遲暮的老人戴上了一頂嶄新的棒球帽。
寧哲開著車穿過雨聲淅瀝的小巷,清脆的雨滴在道路兩旁劈啪作響。
這些鋼結構頂棚是近兩年才開始在古碑鎮民間流行的。
琴州位於大江之南,桃源市更還在琴州的南部,丘陵環立,水汽氤氳,一年四季的空氣濕度都很高,潮濕,且多雨。同樣的建築防水塗料在北方的雍州、雲州等地可能可以維持十年二十年,在雨意朦朧的琴州府桃源市可能五年就開始脫落了。
常年潮濕的環境加上動不動就下雨的氣候,古碑鎮的居民幾十年來一直飽受房屋漏水和牆皮脫落導致隔熱性能下降的苦楚,風濕病是這裏最常見的老年病。然而解決這個困擾的方法也很簡單——在屋頂搭一個鋼結構遮雨棚,避免雨水直接淋到樓體。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延長建築外裝修的壽命了,房屋漏水的問題也得到了徹底根絕。
鋼結構遮雨棚並不是什麽耗資高昂的大工程,普通鎮民也承擔得起,工期不長,也不麻煩,這麽簡單實用的方法為什麽近兩年才開始在古碑鎮流行?
因為想不到。
古碑鎮的年輕人都外出去其他州府務工了,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回了家也住不久,體會不到空氣潮濕帶來的種種建築問題。而常住在鎮裏的老人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就是中專,大部分是文盲。
年輕人在建設別人的家鄉,老人沒文化改善自己的家鄉,就這麽簡單。
簡單到鎮上的居民被一個小問題折磨了數十年的漫長時間。
“等景區建起來之後,鎮上的生活也許就會好一些吧……”
寧哲將車停回張養序下榻的酒店,用他的身份跟助理聊了一會兒,一小時後,他帶著一份合同回到了自家的老宅。
因為下雨的緣故,外公沒有出外麵去釣魚,他的風濕病犯了,正坐在大堂的藤椅上用一盆炭火烘烤著自己的膝蓋,外婆則是剛從寧哲的房間裏出來,嘴裏不知道念叨著什麽。
寧哲將傘靠在牆邊,走進屋裏坐到爐火的旁邊:“天兒這麽熱還烤火啊。”
外公的背心都被汗濕透了。
“那也沒法嘛,一下雨這腿就疼,什麽膏藥都不頂用,隻有炸炸火才能舒緩一下子。”外公搖頭道:“你這兩天跑哪去了?老師打電話來說你不在學校,家裏也不見你。”
“我去跟房地產開發商談合同了。”寧哲眼睛也不眨地扯起了謊,將一份紙質合同遞給了外公:“我們家房子位置好,地產商給的條件看似公道,實際上伱是吃虧的,我去和他們談了兩天,重新要了一遍價。”
外公哼哼著點點頭,裝模做樣地翻起了合同,他的受教育水平其實也就小學二年級,還沒念完,合同上的字就隻認識‘合同’倆字。“你跟外婆在最後一頁的下邊空白的地方簽字,按手印也行,然後走流程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拆遷款會打到你的卡上。”寧哲將合同翻到最後一頁,解釋道:“我給你們爭取的拆遷款是其他人同麵積的4倍還有多,額外帶上了江城駿景的一整層樓,你多看著點奶奶,別讓她到處亂說。”
外公的眼睛頓時睜大了:“你說江城駿景?市裏麵那個?”
站在一旁旁聽的外婆也震驚不已,江城駿景可以說是桃源市地段最好的富人小區了,那兒的房價一直都居高不下,鎮裏老吳家的兒子去年在鹽州做生意,趕上貿易震蕩發了大財,買江城駿景一套180平的商品房也還得背貸款。
但寧哲居然跟開發商談來了一整層樓的產權,還外帶4倍的拆遷補償款。天降的橫財將兩位老人都砸得有些發懵。
“開發商的人下個月就會把房產證給你送過來,你和奶奶先去派出所辦手續,然後就可以一塊搬過去住了。高層樓的濕氣沒那麽重,你住那腿也能好受點。”
寧哲輕描淡寫道:“這段時間你們把老房子的東西收拾一下吧,不該帶的東西就別帶了,我們家現在不差那點錢。”
外公和外婆兩人對視一眼,老夫老妻的默契讓他們無需多言。
外婆在寧哲的身邊坐了下來,兩隻手放在了他的大腿上,說道:“算了吧,阿哲,我和你爺爺住不了那麽高的樓,等拆遷款到了,你帶我們倆去找個安靜點的普通小區,買套小點的房子住就可以了。”
“江城駿景的房子可稀罕呢,被我們老家夥住過要給女孩子嫌棄的,我們想給你留著,以後畢業了當婚房。”外婆粗糙打褶的手掌在寧哲的膝蓋上輕輕摩挲,橘紅的爐火照在她臉上,影影綽綽。
外公從懷裏掏出一隻卷煙,靠在爐火上點燃,猛猛吸了一口,然後道:“我和你奶奶都老了,沒多少年可活的,拆遷賠的錢省著點不了多少,最後還是留給你的。”
“沒必要,你們直接過去住就好了,好小區的物業也更好,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寧哲搖了搖頭,不再多說什麽。
外公和外婆相視一眼,皆是歎了一口氣。
寧哲這孩子什麽都好,學習也好,身體也好,生活也好,從小就沒讓他們怎麽操過心,他從沒有埋怨過家裏窮,也從沒有羨慕過別家富,沒有眼饞過其他孩子的玩具和零食,也沒有被人欺負吃過虧。除了看看書和動畫之外,他也很少有別的什麽娛樂。
寧哲從小就是這副無欲無求的樣子,根本不像是叛逆期的孩子。
甚至不像是一個活人。
寧哲的感情太過平淡,以至於那天外公看到守在他床邊的白芷一時間大喜過望,以為他終於開竅了,知道稀罕姑娘了,結果那姑娘到今天再也沒出現過。
安頓好家裏的事情,寧哲回到學校向班主任請了一個長假,輕飄飄地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本章完)
古碑鎮的民房多是鎮民自建房,脫落的牆皮將紅磚裸露在外,古舊的樓梯頂部的鋼結構遮雨棚卻是新蓋的,顯出一種微妙的違和感,像是遲暮的老人戴上了一頂嶄新的棒球帽。
寧哲開著車穿過雨聲淅瀝的小巷,清脆的雨滴在道路兩旁劈啪作響。
這些鋼結構頂棚是近兩年才開始在古碑鎮民間流行的。
琴州位於大江之南,桃源市更還在琴州的南部,丘陵環立,水汽氤氳,一年四季的空氣濕度都很高,潮濕,且多雨。同樣的建築防水塗料在北方的雍州、雲州等地可能可以維持十年二十年,在雨意朦朧的琴州府桃源市可能五年就開始脫落了。
常年潮濕的環境加上動不動就下雨的氣候,古碑鎮的居民幾十年來一直飽受房屋漏水和牆皮脫落導致隔熱性能下降的苦楚,風濕病是這裏最常見的老年病。然而解決這個困擾的方法也很簡單——在屋頂搭一個鋼結構遮雨棚,避免雨水直接淋到樓體。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延長建築外裝修的壽命了,房屋漏水的問題也得到了徹底根絕。
鋼結構遮雨棚並不是什麽耗資高昂的大工程,普通鎮民也承擔得起,工期不長,也不麻煩,這麽簡單實用的方法為什麽近兩年才開始在古碑鎮流行?
因為想不到。
古碑鎮的年輕人都外出去其他州府務工了,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回了家也住不久,體會不到空氣潮濕帶來的種種建築問題。而常住在鎮裏的老人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就是中專,大部分是文盲。
年輕人在建設別人的家鄉,老人沒文化改善自己的家鄉,就這麽簡單。
簡單到鎮上的居民被一個小問題折磨了數十年的漫長時間。
“等景區建起來之後,鎮上的生活也許就會好一些吧……”
寧哲將車停回張養序下榻的酒店,用他的身份跟助理聊了一會兒,一小時後,他帶著一份合同回到了自家的老宅。
因為下雨的緣故,外公沒有出外麵去釣魚,他的風濕病犯了,正坐在大堂的藤椅上用一盆炭火烘烤著自己的膝蓋,外婆則是剛從寧哲的房間裏出來,嘴裏不知道念叨著什麽。
寧哲將傘靠在牆邊,走進屋裏坐到爐火的旁邊:“天兒這麽熱還烤火啊。”
外公的背心都被汗濕透了。
“那也沒法嘛,一下雨這腿就疼,什麽膏藥都不頂用,隻有炸炸火才能舒緩一下子。”外公搖頭道:“你這兩天跑哪去了?老師打電話來說你不在學校,家裏也不見你。”
“我去跟房地產開發商談合同了。”寧哲眼睛也不眨地扯起了謊,將一份紙質合同遞給了外公:“我們家房子位置好,地產商給的條件看似公道,實際上伱是吃虧的,我去和他們談了兩天,重新要了一遍價。”
外公哼哼著點點頭,裝模做樣地翻起了合同,他的受教育水平其實也就小學二年級,還沒念完,合同上的字就隻認識‘合同’倆字。“你跟外婆在最後一頁的下邊空白的地方簽字,按手印也行,然後走流程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拆遷款會打到你的卡上。”寧哲將合同翻到最後一頁,解釋道:“我給你們爭取的拆遷款是其他人同麵積的4倍還有多,額外帶上了江城駿景的一整層樓,你多看著點奶奶,別讓她到處亂說。”
外公的眼睛頓時睜大了:“你說江城駿景?市裏麵那個?”
站在一旁旁聽的外婆也震驚不已,江城駿景可以說是桃源市地段最好的富人小區了,那兒的房價一直都居高不下,鎮裏老吳家的兒子去年在鹽州做生意,趕上貿易震蕩發了大財,買江城駿景一套180平的商品房也還得背貸款。
但寧哲居然跟開發商談來了一整層樓的產權,還外帶4倍的拆遷補償款。天降的橫財將兩位老人都砸得有些發懵。
“開發商的人下個月就會把房產證給你送過來,你和奶奶先去派出所辦手續,然後就可以一塊搬過去住了。高層樓的濕氣沒那麽重,你住那腿也能好受點。”
寧哲輕描淡寫道:“這段時間你們把老房子的東西收拾一下吧,不該帶的東西就別帶了,我們家現在不差那點錢。”
外公和外婆兩人對視一眼,老夫老妻的默契讓他們無需多言。
外婆在寧哲的身邊坐了下來,兩隻手放在了他的大腿上,說道:“算了吧,阿哲,我和你爺爺住不了那麽高的樓,等拆遷款到了,你帶我們倆去找個安靜點的普通小區,買套小點的房子住就可以了。”
“江城駿景的房子可稀罕呢,被我們老家夥住過要給女孩子嫌棄的,我們想給你留著,以後畢業了當婚房。”外婆粗糙打褶的手掌在寧哲的膝蓋上輕輕摩挲,橘紅的爐火照在她臉上,影影綽綽。
外公從懷裏掏出一隻卷煙,靠在爐火上點燃,猛猛吸了一口,然後道:“我和你奶奶都老了,沒多少年可活的,拆遷賠的錢省著點不了多少,最後還是留給你的。”
“沒必要,你們直接過去住就好了,好小區的物業也更好,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寧哲搖了搖頭,不再多說什麽。
外公和外婆相視一眼,皆是歎了一口氣。
寧哲這孩子什麽都好,學習也好,身體也好,生活也好,從小就沒讓他們怎麽操過心,他從沒有埋怨過家裏窮,也從沒有羨慕過別家富,沒有眼饞過其他孩子的玩具和零食,也沒有被人欺負吃過虧。除了看看書和動畫之外,他也很少有別的什麽娛樂。
寧哲從小就是這副無欲無求的樣子,根本不像是叛逆期的孩子。
甚至不像是一個活人。
寧哲的感情太過平淡,以至於那天外公看到守在他床邊的白芷一時間大喜過望,以為他終於開竅了,知道稀罕姑娘了,結果那姑娘到今天再也沒出現過。
安頓好家裏的事情,寧哲回到學校向班主任請了一個長假,輕飄飄地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