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沈萬三?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吧
漂泊兩世,我朱雄英回來啦 作者:四月的枇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日後,鍾樓鼓樓外架設起了一個個長一丈的木桌子,道邊上還用大木頭架子弄了一個門麵,百姓們皆是好奇不已。
三日後,鋪天蓋地的傳單宣傳開始了,這次不僅僅局限在應天府京師內,東邊的揚州府、鎮江府、常州府,西邊的太平府,甚至更遠一些的寧國府都收到了來自京師的傳單轟炸。
有頭有臉的商賈,官僚親屬,一些學子,紛紛拿著通關文書前來京師,一時之間竟是真真正正的人滿為患,路上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京城之內,隨著的特賣會日益臨近,整個城市仿佛被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情所點燃。
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無不期待著這場盛大的商業盛事。而那些參與其中的掌櫃們,更是忙碌得腳不沾地,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各自的貨品。
巡檢司和駐守京師的將士們也是忙得腳打後腦勺,人一多了,就容易鬧事,這京師大牢都快裝滿了。
朱雄英則每日穿梭於各個籌備現場,親自監督每一項工作的進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月立夏日,特賣會的日子終於來臨。
鍾樓鼓樓前,那些精心布置的長桌和門麵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吸引著無數百姓的目光。
或攜家帶口,或呼朋喚友,紛紛湧向這裏,想要一睹這場商業盛宴的風采。
特賣會當天,常有錢站在街道外,一聲響亮的鑼響,現場頓時沸騰起來。
掌櫃們紛紛亮出自己的壓箱底庫存,以極低的價格向顧客們展示。
還有的商家擺出了那些平日裏難得一見的珍稀物品,引得眾人爭相搶購。
朱雄英站在鍾樓高處,望著下方熱鬧非凡的場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場特賣會的成功開幕,意味著這應天府內以他為首的商貿小團體正式成型。
等著日後入駐鳳陽之後,就要開始一步步的將這個小團體給發展到整個大明。
“隻是可惜了,沒個幫手,弄這些事倒是有些費力。”
朱元璋站在朱雄英身後,笑道:“好大孫,這費力之事倒是弄得不錯,這一遭,商稅又能弄出來不少銀子哩。”
朱雄英靠在躺椅上,任由三寶給自己捏著腿,抱怨道:“銀子雖好,爺爺是沒見著我這些時日成天朝著這鍾樓跑,若是能有個懂些商賈之事的能手在,我也不至於這麽累啊。”
朱元璋突然靈機一動,剛想張口說話,又搖了搖頭,這一幕恰好被朱雄英看在眼中,疑惑道:“爺爺這是想說啥?”
朱元璋低聲道:“沒啥,不過想起一個不祥之人罷了,沒啥要緊的。”
“不祥之人?”朱雄英疑惑道:“倒是第一次聽爺爺這麽說個人,孫兒想聽爺爺的故事。”
朱元璋揮了揮手,示意三寶退下,坐在了朱雄英的身邊,淡淡開口道:“原來的時候,爺爺我啊,也認識個行商,算是富甲一方了,後來這人還想著用他的錢來養咱的軍隊,你說氣人不氣人!”
朱雄英撓了撓頭,總覺得這故事有點耳熟,隻聽朱元璋繼續道:“那人也算是個人才了,就是狼子野心,謀我大明江山,最後咱把他家給抄了,流放雲南去了。”
朱雄英越聽越耳熟,連忙問道:“爺爺,這人叫啥啊,為啥叫不祥之人啊?”
“這人啊,叫沈富。”朱元璋緩緩說著,“當年這應天府,他出了一半的錢才建起來。”
“沈富?”朱雄英嘀咕了兩聲,雙眼一亮:“沈萬三?!”
“好大孫你聽說過此人?”朱元璋疑惑道。
“有所耳聞。”朱雄英坐直了身子,又問道:“爺爺,這沈萬三能不能召回來?可能此人有大用!”
“可能都死了吧。”朱元璋想了想,才說道,“此人都流放雲南十年了吧,咱也不知道他還活著沒。”
此時,樓下街道嗙的一聲,大鑼敲響,今日第一個消費了一百兩銀子的顧客出現了,連忙被引到了鍾樓下的廣場中,發了一塊泥土燒出來的獎牌。
常有錢大聲喊著:“今日第一位消費王出現了,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
說著,又遞給了這位顧客一張銀子打造的卡片,高喝道:“這位顧客獲得了我們京師裕民坊的貴賓卡一張,憑此卡到裕民坊消費可享九五折優惠!”
隨著常有錢的宣布,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那位幸運顧客的臉上洋溢著難以置信的笑容。
鍾樓內的朱元璋收回目光,看向孫子:“這也是你搞出來的?這不是叫這些商賈少掙錢嗎?”
“少掙?這人日後花銷定然會加大不少。”朱雄英笑了笑,才繼續說道:“看似叫這顧客占了便宜,可是對他而言,越便宜他買的越多,花銷反而增大了不少。”
“這還能叫他多花錢?”朱元璋將信將疑道,隻聽朱雄英自信道:“爺爺,看著吧,等著一個月,這裕民坊的賬目出來了,您就知道了。”
“話說回來,爺爺,現在還能不能找到那沈萬三?以他的商才和影響力,定能為大明的商貿發展增添不少助力。”朱雄英目光炯炯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抹深思:“咱也不知啊,若是好大孫你要尋他,過些時日我叫常升去尋上一番,若是活著,就給帶回來,如何?”
朱雄英聞言,激動地蹦了起來,跳到朱元璋的懷裏哈哈大笑:“爺爺,此事若能成,定能為我大明商貿開啟新篇章。別的我不敢說,真找回來沈萬三,五年時間孫兒定叫國庫中的銀子翻上一倍!”
朱元璋笑著拍了拍朱雄英的背:\"好,好,好孫兒就是厲害,不過咱們先說好,商道雖利,亦需正道而行,不可急功近利,失了民心,還有啊,你那學業可不能因此耽擱了。\"
“孫兒明白,爺爺放心,孫兒啥樣你還不知道嗎?還能因小失大了不成?這幾日夫子都誇我有進步了呢……”
三日後,鋪天蓋地的傳單宣傳開始了,這次不僅僅局限在應天府京師內,東邊的揚州府、鎮江府、常州府,西邊的太平府,甚至更遠一些的寧國府都收到了來自京師的傳單轟炸。
有頭有臉的商賈,官僚親屬,一些學子,紛紛拿著通關文書前來京師,一時之間竟是真真正正的人滿為患,路上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京城之內,隨著的特賣會日益臨近,整個城市仿佛被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情所點燃。
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無不期待著這場盛大的商業盛事。而那些參與其中的掌櫃們,更是忙碌得腳不沾地,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各自的貨品。
巡檢司和駐守京師的將士們也是忙得腳打後腦勺,人一多了,就容易鬧事,這京師大牢都快裝滿了。
朱雄英則每日穿梭於各個籌備現場,親自監督每一項工作的進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月立夏日,特賣會的日子終於來臨。
鍾樓鼓樓前,那些精心布置的長桌和門麵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吸引著無數百姓的目光。
或攜家帶口,或呼朋喚友,紛紛湧向這裏,想要一睹這場商業盛宴的風采。
特賣會當天,常有錢站在街道外,一聲響亮的鑼響,現場頓時沸騰起來。
掌櫃們紛紛亮出自己的壓箱底庫存,以極低的價格向顧客們展示。
還有的商家擺出了那些平日裏難得一見的珍稀物品,引得眾人爭相搶購。
朱雄英站在鍾樓高處,望著下方熱鬧非凡的場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場特賣會的成功開幕,意味著這應天府內以他為首的商貿小團體正式成型。
等著日後入駐鳳陽之後,就要開始一步步的將這個小團體給發展到整個大明。
“隻是可惜了,沒個幫手,弄這些事倒是有些費力。”
朱元璋站在朱雄英身後,笑道:“好大孫,這費力之事倒是弄得不錯,這一遭,商稅又能弄出來不少銀子哩。”
朱雄英靠在躺椅上,任由三寶給自己捏著腿,抱怨道:“銀子雖好,爺爺是沒見著我這些時日成天朝著這鍾樓跑,若是能有個懂些商賈之事的能手在,我也不至於這麽累啊。”
朱元璋突然靈機一動,剛想張口說話,又搖了搖頭,這一幕恰好被朱雄英看在眼中,疑惑道:“爺爺這是想說啥?”
朱元璋低聲道:“沒啥,不過想起一個不祥之人罷了,沒啥要緊的。”
“不祥之人?”朱雄英疑惑道:“倒是第一次聽爺爺這麽說個人,孫兒想聽爺爺的故事。”
朱元璋揮了揮手,示意三寶退下,坐在了朱雄英的身邊,淡淡開口道:“原來的時候,爺爺我啊,也認識個行商,算是富甲一方了,後來這人還想著用他的錢來養咱的軍隊,你說氣人不氣人!”
朱雄英撓了撓頭,總覺得這故事有點耳熟,隻聽朱元璋繼續道:“那人也算是個人才了,就是狼子野心,謀我大明江山,最後咱把他家給抄了,流放雲南去了。”
朱雄英越聽越耳熟,連忙問道:“爺爺,這人叫啥啊,為啥叫不祥之人啊?”
“這人啊,叫沈富。”朱元璋緩緩說著,“當年這應天府,他出了一半的錢才建起來。”
“沈富?”朱雄英嘀咕了兩聲,雙眼一亮:“沈萬三?!”
“好大孫你聽說過此人?”朱元璋疑惑道。
“有所耳聞。”朱雄英坐直了身子,又問道:“爺爺,這沈萬三能不能召回來?可能此人有大用!”
“可能都死了吧。”朱元璋想了想,才說道,“此人都流放雲南十年了吧,咱也不知道他還活著沒。”
此時,樓下街道嗙的一聲,大鑼敲響,今日第一個消費了一百兩銀子的顧客出現了,連忙被引到了鍾樓下的廣場中,發了一塊泥土燒出來的獎牌。
常有錢大聲喊著:“今日第一位消費王出現了,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
說著,又遞給了這位顧客一張銀子打造的卡片,高喝道:“這位顧客獲得了我們京師裕民坊的貴賓卡一張,憑此卡到裕民坊消費可享九五折優惠!”
隨著常有錢的宣布,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那位幸運顧客的臉上洋溢著難以置信的笑容。
鍾樓內的朱元璋收回目光,看向孫子:“這也是你搞出來的?這不是叫這些商賈少掙錢嗎?”
“少掙?這人日後花銷定然會加大不少。”朱雄英笑了笑,才繼續說道:“看似叫這顧客占了便宜,可是對他而言,越便宜他買的越多,花銷反而增大了不少。”
“這還能叫他多花錢?”朱元璋將信將疑道,隻聽朱雄英自信道:“爺爺,看著吧,等著一個月,這裕民坊的賬目出來了,您就知道了。”
“話說回來,爺爺,現在還能不能找到那沈萬三?以他的商才和影響力,定能為大明的商貿發展增添不少助力。”朱雄英目光炯炯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抹深思:“咱也不知啊,若是好大孫你要尋他,過些時日我叫常升去尋上一番,若是活著,就給帶回來,如何?”
朱雄英聞言,激動地蹦了起來,跳到朱元璋的懷裏哈哈大笑:“爺爺,此事若能成,定能為我大明商貿開啟新篇章。別的我不敢說,真找回來沈萬三,五年時間孫兒定叫國庫中的銀子翻上一倍!”
朱元璋笑著拍了拍朱雄英的背:\"好,好,好孫兒就是厲害,不過咱們先說好,商道雖利,亦需正道而行,不可急功近利,失了民心,還有啊,你那學業可不能因此耽擱了。\"
“孫兒明白,爺爺放心,孫兒啥樣你還不知道嗎?還能因小失大了不成?這幾日夫子都誇我有進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