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雄英,你給你四叔寫了封信,要了一批奴隸?
漂泊兩世,我朱雄英回來啦 作者:四月的枇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轉眼間就這麽一天天的過去了,湖廣的水患也差不多結束,一個多月時間,瘟疫和天花也控製住了。
這日,剛從朱長安住處回宮的朱雄英就被叫到了奉天殿,朱標看著自己兒子,開口道:“雄英,咱聽說你給你四叔寫了封信,要了一批奴隸?”
“嗯,爺爺免了鳳陽和臨淮的徭役,我又沒人用,隻能找幾個叔叔要點人了,爹你手下又沒奴隸。”
朱標一噎,抬頭看了看默不作聲的朱元璋,歎了口氣:“你四叔給你準備人呢,但是你要了四萬人,他哪來那麽多奴隸給你送過來?送過來了你怎麽養這群人?”
“張口閉口就是糧食,這四萬人一天得吃多少東西啊?!”
朱雄英想了想,跑到朱元璋桌上拿了個果子,塞入口中,才道:“爹,爺爺,重商的基礎是重農,我這段時間仔細想了想,什麽戶貼製均田製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就此想讓百姓放下土地,跑出來行商,這有些不大現實。”
“吃都還沒吃飽呢,餓著肚子走南闖北,這不是無稽之談嗎?”
“鳳陽地處南北交接,雖地勢不算太好,但也是個出糧之地。”
“我要了四萬人,想了想,先將三萬人拉出去開荒,一萬人去開路,等著來年,開荒的地有了,種上作物,再把路修好,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路好了,商隊就能來往,貨物就能流通,百姓也能通過賣糧和做小生意賺些銀子。這樣,他們有了餘糧,自然會願意出來行商,重商的基礎也就有了。”
朱元璋聽著朱雄英的計劃,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雄英,你這想法倒是不錯,但你可曾想過,這三萬人開荒,一萬人修路,所需的錢糧從何而來?”
朱雄英胸有成竹地回答:“爺爺,我已與常府和魏國公府商量過,他們願意出資相助。此外,我打算在鳳陽推行一種新的稅收製度,鼓勵百姓耕作,增加糧食產量。”
“同時,我也會在鳳陽設立市場,吸引周邊地區的商人前來交易,這樣稅收自然會增加。”
朱標聽後,眉頭微皺:“雄英,你這計劃雖好,但實施起來恐怕不易。鳳陽一帶的百姓多是貧苦,你得先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才能談發展。”
“還有一點就是你爺爺已經免了鳳陽臨淮二縣的稅糧,你這弄出來的稅收製度可不能跟你爺爺衝突了,免得被人在身後嚼舌根子。”
朱雄英點頭道:“爹爹所言極是,我已考慮過這一點。我打算先從鳳陽的富戶和商賈入手,稅糧免了,商稅可還沒免呢,降低四成商稅,且買賣同稅,這般下來,營商稅低了,自是能吸引外地商賈。”
“同時百姓買東西價格低了,但是這稅啊,卻沒少交,所有人都在花錢,這錢啊就流動起來了。”
朱元璋聽後,皺了皺眉,問道:“雄英,商稅一下子降這麽多,不會出事吧。”
朱雄英恭敬地答道:“爺爺放心,孫兒定會謹慎行事,不負您和爹爹的期望。”
“商稅降低自是會引得商賈前往,商賈也是人,隻要來了這鳳陽,就得花錢,這錢不就來了嗎?”
朱元璋站起身來,看著朱雄英果子吃完了,又拿了一個遞過去:“好,那咱就期待著你能在鳳陽做出一番事業。”
隨著朱雄英離去,朱標有些不確定的看向朱元璋:“爹,你說雄英這套有用嗎?”
朱元璋皺了皺眉,輕輕搖了搖頭:“咱也不知道啊,雄英既然想玩,就給他玩唄,咱這麽辛辛苦苦的上朝,處理國事,不就是為了孩子們能過得更好。”
“若是此舉弄好了,那咱整個大明都可以這般行事,若是弄差了,一個鳳陽還惹不出多大的亂子。”
朱標點了點頭:“這倒也是,不過這四萬人……”
“這倒是個大問題,四萬人雄英不一定能處理好,一旦引發了騷亂,整個鳳陽怕是都沒人能抗住這事。”
朱元璋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標兒,你我都是從亂世中走過來的,知道百姓的疾苦。雄英這孩子有心為國為民,這是好事。”
“但他的計劃確實需要謹慎,不能讓百姓受苦。這樣吧,你派人去鳳陽,暗中觀察,協助雄英,確保他的計劃能夠順利進行,同時也要防止任何可能的動亂。”
朱標聽後,心中稍感寬慰,答道:“爹爹英明,我這就安排人手,確保雄英的計劃能夠得到妥善執行。”
“等著過些日子,我親自跑鳳陽一趟,將暗子都留在那,免得真出了什麽亂子。”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囑咐道:“還有,雄英年輕氣盛,容易衝動,你要多加指導,讓他明白不可操之過急。”
“同時,也要讓他知道,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須考慮到百姓的承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發展而忽視了民生。”
“鳳陽畢竟是咱的老家,能不亂盡量還是別亂為妙。”
朱標領命而去,轉過頭直接跑了一趟戶部,查了一遍國庫中的儲糧,心中踏實了幾分。
“雄英可真能折騰啊,四萬人,一個月就得四萬石糧食,還好國庫充盈。”
拍了拍胸脯,又跑了兵部一趟,安排了一萬餘將士,暗中前往鳳陽。
弄完這一切,回到奉天殿,朱標皺著眉對著朱元璋道:“爹,雄英這一來一回,四萬人,我又安排了一萬人去鳳陽,這就是五萬人,一個月就是五萬石糧食,這可比您打天下的時候消耗要高多了。”
朱元璋聽後,微微一笑,擺了擺手:“標兒,你這算的賬倒是沒錯,但你忘了,當年咱打天下時,那是刀口舔血,每一粒糧食都得從敵人手裏搶來。”
“現在咱坐了江山,國庫裏的糧食是百姓的血汗,是咱們的根基,用在刀刃上,才能讓天下太平。”
“雄英這孩子雖然年輕,但他的想法有幾分道理,四萬人的吃喝拉撒,他得自己想辦法,不能全靠朝廷,他不說先叫那些奴隸去開荒種地嗎?”
“朝廷這最多也就供他一年的,明年若是真開荒成了,這糧就不用從朝廷裏出了。”
這日,剛從朱長安住處回宮的朱雄英就被叫到了奉天殿,朱標看著自己兒子,開口道:“雄英,咱聽說你給你四叔寫了封信,要了一批奴隸?”
“嗯,爺爺免了鳳陽和臨淮的徭役,我又沒人用,隻能找幾個叔叔要點人了,爹你手下又沒奴隸。”
朱標一噎,抬頭看了看默不作聲的朱元璋,歎了口氣:“你四叔給你準備人呢,但是你要了四萬人,他哪來那麽多奴隸給你送過來?送過來了你怎麽養這群人?”
“張口閉口就是糧食,這四萬人一天得吃多少東西啊?!”
朱雄英想了想,跑到朱元璋桌上拿了個果子,塞入口中,才道:“爹,爺爺,重商的基礎是重農,我這段時間仔細想了想,什麽戶貼製均田製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就此想讓百姓放下土地,跑出來行商,這有些不大現實。”
“吃都還沒吃飽呢,餓著肚子走南闖北,這不是無稽之談嗎?”
“鳳陽地處南北交接,雖地勢不算太好,但也是個出糧之地。”
“我要了四萬人,想了想,先將三萬人拉出去開荒,一萬人去開路,等著來年,開荒的地有了,種上作物,再把路修好,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路好了,商隊就能來往,貨物就能流通,百姓也能通過賣糧和做小生意賺些銀子。這樣,他們有了餘糧,自然會願意出來行商,重商的基礎也就有了。”
朱元璋聽著朱雄英的計劃,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雄英,你這想法倒是不錯,但你可曾想過,這三萬人開荒,一萬人修路,所需的錢糧從何而來?”
朱雄英胸有成竹地回答:“爺爺,我已與常府和魏國公府商量過,他們願意出資相助。此外,我打算在鳳陽推行一種新的稅收製度,鼓勵百姓耕作,增加糧食產量。”
“同時,我也會在鳳陽設立市場,吸引周邊地區的商人前來交易,這樣稅收自然會增加。”
朱標聽後,眉頭微皺:“雄英,你這計劃雖好,但實施起來恐怕不易。鳳陽一帶的百姓多是貧苦,你得先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才能談發展。”
“還有一點就是你爺爺已經免了鳳陽臨淮二縣的稅糧,你這弄出來的稅收製度可不能跟你爺爺衝突了,免得被人在身後嚼舌根子。”
朱雄英點頭道:“爹爹所言極是,我已考慮過這一點。我打算先從鳳陽的富戶和商賈入手,稅糧免了,商稅可還沒免呢,降低四成商稅,且買賣同稅,這般下來,營商稅低了,自是能吸引外地商賈。”
“同時百姓買東西價格低了,但是這稅啊,卻沒少交,所有人都在花錢,這錢啊就流動起來了。”
朱元璋聽後,皺了皺眉,問道:“雄英,商稅一下子降這麽多,不會出事吧。”
朱雄英恭敬地答道:“爺爺放心,孫兒定會謹慎行事,不負您和爹爹的期望。”
“商稅降低自是會引得商賈前往,商賈也是人,隻要來了這鳳陽,就得花錢,這錢不就來了嗎?”
朱元璋站起身來,看著朱雄英果子吃完了,又拿了一個遞過去:“好,那咱就期待著你能在鳳陽做出一番事業。”
隨著朱雄英離去,朱標有些不確定的看向朱元璋:“爹,你說雄英這套有用嗎?”
朱元璋皺了皺眉,輕輕搖了搖頭:“咱也不知道啊,雄英既然想玩,就給他玩唄,咱這麽辛辛苦苦的上朝,處理國事,不就是為了孩子們能過得更好。”
“若是此舉弄好了,那咱整個大明都可以這般行事,若是弄差了,一個鳳陽還惹不出多大的亂子。”
朱標點了點頭:“這倒也是,不過這四萬人……”
“這倒是個大問題,四萬人雄英不一定能處理好,一旦引發了騷亂,整個鳳陽怕是都沒人能抗住這事。”
朱元璋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標兒,你我都是從亂世中走過來的,知道百姓的疾苦。雄英這孩子有心為國為民,這是好事。”
“但他的計劃確實需要謹慎,不能讓百姓受苦。這樣吧,你派人去鳳陽,暗中觀察,協助雄英,確保他的計劃能夠順利進行,同時也要防止任何可能的動亂。”
朱標聽後,心中稍感寬慰,答道:“爹爹英明,我這就安排人手,確保雄英的計劃能夠得到妥善執行。”
“等著過些日子,我親自跑鳳陽一趟,將暗子都留在那,免得真出了什麽亂子。”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囑咐道:“還有,雄英年輕氣盛,容易衝動,你要多加指導,讓他明白不可操之過急。”
“同時,也要讓他知道,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須考慮到百姓的承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發展而忽視了民生。”
“鳳陽畢竟是咱的老家,能不亂盡量還是別亂為妙。”
朱標領命而去,轉過頭直接跑了一趟戶部,查了一遍國庫中的儲糧,心中踏實了幾分。
“雄英可真能折騰啊,四萬人,一個月就得四萬石糧食,還好國庫充盈。”
拍了拍胸脯,又跑了兵部一趟,安排了一萬餘將士,暗中前往鳳陽。
弄完這一切,回到奉天殿,朱標皺著眉對著朱元璋道:“爹,雄英這一來一回,四萬人,我又安排了一萬人去鳳陽,這就是五萬人,一個月就是五萬石糧食,這可比您打天下的時候消耗要高多了。”
朱元璋聽後,微微一笑,擺了擺手:“標兒,你這算的賬倒是沒錯,但你忘了,當年咱打天下時,那是刀口舔血,每一粒糧食都得從敵人手裏搶來。”
“現在咱坐了江山,國庫裏的糧食是百姓的血汗,是咱們的根基,用在刀刃上,才能讓天下太平。”
“雄英這孩子雖然年輕,但他的想法有幾分道理,四萬人的吃喝拉撒,他得自己想辦法,不能全靠朝廷,他不說先叫那些奴隸去開荒種地嗎?”
“朝廷這最多也就供他一年的,明年若是真開荒成了,這糧就不用從朝廷裏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