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回京師
漂泊兩世,我朱雄英回來啦 作者:四月的枇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整個南伐大軍陸陸續續的往回撤了,朱雄英和徐達等人又在這呂宋待了有個十日上下,才告別沐英返回京師。
一路向北,直到南昌府的時候,徐達才悠悠開口:“雄英,你想好說辭了嗎?”
“什麽說辭?”朱雄英一愣,不解的看著徐達。
“咱們打阿瓦,安南和呂宋的說辭。”徐達扶了扶額,忘了早點提醒這孩子了。
“無論是下戰書,攻打,哪怕是咱們最後將這些地方給收複了,本質上,咱們這也是擅自行動,沒有陛下的文書,咱們直接就開打了,而且是打著你的名號。”
朱雄英聽完,瞬間冷汗就流了下來:“壞了,這事我給忘了。”
“嶽丈大人,您放心,我會扛下這一切,若是有責罰,罰我一人也行了。”朱雄英堅定地說道,“我會說明我們南征的必要性,以及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我相信,隻要是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爺爺會理解我們的。”
“理解什麽理解,滿朝文武要的隻是個借口,一個出兵的借口。”徐達歎了口氣,這孩子還是年輕,連忙拉著朱雄英坐了下來,緩緩開口。
“雄英,你要知道,咱們這打贏了,不是打輸了,想說辭也隻是給滿朝文武一個說的過的去的理由,他們可不聽你什麽理解這套說辭的。”
“你看,我想了一個,最開始,阿瓦騷擾我邊疆,像是木邦等部族無奈之下隻好向我等求援,於是,咱們就出兵阿瓦,然後安南和阿瓦狼狽為奸,竟敢挑釁我大明,後麵以此類推。”
徐達的建議讓朱雄英豁然開朗,他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嶽丈大人所言極是,我明白了。”
又一日腳程,眾人可算是回了京師,隻不過消息不脛而走,商會的人竟早就開始造勢宣揚,百姓們紛紛到城門口迎接。
“殿下回來啦!殿下威武!”
“這你們不知道了吧,殿下經常出宮,就是吃了我那東城糖葫蘆才這麽猛的!”
“嗐,糖葫蘆咱一個大老粗也不知道,不過我倒是經常看到殿下去白食居,我們裕民坊的兄弟都知道,是不是啊,兄弟們。”
“對!我們裕民坊就是小殿下的後花園……”
在百姓的歡呼聲中,朱雄英等人進了宮,此時一眾大臣都在奉天殿內等著呢。
“兒臣\/微臣,見過陛下。”
朱元璋揮了揮手:“都起來吧。”
眾人這才站了起來,看著朱元璋有些凝重的臉色,心都漏跳了一拍。
“你們可知這次南伐,一共死傷了多少將士嗎?”朱元璋冷臉道。
“稟陛下,共計傷四萬一千人,其中重傷者為四千三百九十六人,亡者九千一百三十三人。”徐達連忙站出來匯報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又看向朱雄英,冷聲道:“雄英,咱這次叫你出征是幹啥的?你可還記得?”
朱雄英前一日被徐達提醒了,心裏多少有點底,看著朱標坐在朱元璋旁不停的給自己眨眼,瞬間安心了不少,站了出來。
“皇爺爺,孫兒此番本應是到貴州捉拿馬燁,交由彝族部落處理,巡視雲南,然後就該回京師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解釋解釋此番攻打阿瓦,安南和呂宋,甚至如今和天竺隱隱的也有衝突是什麽情況?!”
朱雄英醞釀了一番,才緩緩開口。
“本來,我們捉拿了馬燁,交由彝族處置之後,就傳信給沐英,可是作為朝廷重臣,沐英不但沒來迎接,反而叫了倆副手到雲貴邊界來接我們。”
“一合計之下,我們就覺得這沐英定是沒安好心,兒臣擅自做主,五萬大軍一路壓到大理,準備捉拿沐英。”
“可是一到大理,才發現一切和孫兒想的不一樣。”
“雲南作為我大明邊陲重地,還有些部族雖地處我大明版圖,可卻不聽我大明號令,這次那些部族竟意外的向沐英求救,沐英這才因為戰事吃緊,才沒來迎接孫兒和魏國公信國公等人。”
“恰在我等到了大理的第三日的時間,那阿瓦又派遣一支數十人小隊侵擾我大明邊疆。”
“這能慣著他嘛?孫兒鬥膽問一聲皇爺爺,若是遇到這情況,皇爺爺該如何處置?”
朱元璋笑了,讚許的看了一眼朱雄英,一拍桌子,大喝:“那能慣著他嗎?要是咱,一定會打回去!”
朱雄英拱了拱手,才繼續說道:“對,孫兒也是這般想的,所以,孫兒擅自調動兵力,聯合沐英及當地部族,攻打阿瓦。”
“後來孫兒越想越不對,既然都打起來了,那不妨打個大的,給周圍那些宵小一點來自我大明的震撼,叫爾等不敢輕舉妄動。”
說著,朱雄英在奉天殿內緩步走了起來,一會朝著文臣班子走了過去,一會朝著武將眾人溜達了回來,邊走邊說:“所以我一怒之下,吩咐國公等人直接拿下阿瓦。”
“可是問題又來了,打阿瓦簡單,那阿瓦的百姓對我大明將士也還不算太抵觸,我呢,想著打完了,那穩定下來了,我們就該回京師了,畢竟耽誤了那麽多時日。”
“不過那安南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派斥候來打探我大明情況,諸位大臣,我朱雄英不才,若是放在那個情況下,你們該怎麽做?”
文官這邊還沒說啥,武將那邊開始起哄:“那還用說,打他丫的!”
朱雄英點了點頭:“對,我也是這麽想的!不過當時我們手中的將士,不僅要維護雲南的安穩,還要治理阿瓦那些不聽話的部族,於是我隻能向朝廷求援。”
“你們是不知道,那安南多囂張,兩個人拉著三個投石車,就敢進攻我大明駐地,換這情況你們該怎麽辦?”
文官那邊也熱絡了起來,在場諸位大多都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誰還沒點血性,高喝到:“那能慣著他嘛?打啊!”
朱雄英看了看朱元璋的臉色,發現他正一臉笑意的看著自己,這顆心才放進了肚子裏,搬了個凳子,坐在大殿正中間,站了上去。
“對,打他丫的,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朱雄英一揮手,高喝道。
“我等在邊疆足足防守了四日時間,朝廷援軍可算是來了,人手不夠我還怵他一分,我人馬兵糧,全部充足,是不是該反擊了!”
“是,換我我也反擊了,咱能受那窩囊氣?”一名官員喊了出聲,朱雄英掃了一眼,點了點頭,隻聽文武眾臣齊聲喝到:“打他丫的!”
朱雄英壓了壓手,眾臣這才逐漸安靜了下來,隻聽他道:“所以啊,有些情況,根本來不及匯報朝廷,那等戰事,一來一回最快也要七八天,七八天時間,黃花菜都涼了。”
“我一合計,那咋辦,打唄,我就叫那唐賽兒,就白蓮教那個,她安排了眾多教徒滲入了那南方之地給我們提供情報。”
“有情報,有兵馬,那這一仗,打不贏豈不是我朱雄英窩囊,不過我也不負眾望,安排兵馬,三日時間就拿下了安南。”
人群中又傳來一道聲音:“那小殿下,呂宋又是個什麽情況?怎麽順手連著呂宋也打沒了?”
“嗐,你先別急,聽我說啊。”朱雄英擺了擺手,繼續解釋道:“那呂宋,原本與我大明關係尚可,雖偶有衝突,不過不傷大雅。”
“但自從安南戰事一起,他們便開始蠢蠢欲動,暗中支持安南,甚至派遣了部分兵力協助。我豈能坐視不理?”
“你們能想嗎?我等俘獲了安南一萬六千降兵中,竟然有呂宋五千人,你們說這呂宋算什麽?算不算不宣而戰?!”
眾人連忙答道:“算,媽的,這呂宋狼子野心,要不是當時建國之時咱大明兵力不足,我早就想向陛下請兵,滅了那狼心狗肺之輩!”
“就是就是,這等卑鄙行徑,也就那等還未開育的猴子能做出來了!”
“你們別急啊,聽聽殿下怎麽說的,我好奇啊……”
朱雄英一笑,緩緩開口:“所以,在拿下安南之後,我便立即調兵遣將,準備對呂宋采取行動。”
“但考慮到呂宋與我大明的商貿往來,我並未直接發起攻擊,而是先派遣使者前去交涉,希望他們能夠認清形勢,停止對安南的支持。”
“然而,呂宋的國王卻傲慢無禮,不僅拒絕了我大明的善意,還揚言要聯合其他南洋小國,共同對抗我大明。你們說說,我都準備放過他了,可是這等挑釁,豈能容忍?”
“不能,打他丫的!”
“打他丫的!”
朱雄英見眾臣情緒高漲,,繼續說道:“既然呂宋國王如此不識好歹,我便不再猶豫,下令大軍直搗黃龍,一舉攻破了呂宋的都城。”
“在攻城之前,我已命人朝著呂宋城內射出箭矢,箭矢上綁著告示,曉諭呂宋百姓,我大明並非針對他們,而是要懲治那些挑起戰端的罪魁禍首。”因
“此,攻城之時,我軍盡量減少對平民的傷害,隻針對那些負隅頑抗的敵軍。”
“十日時間,那呂宋節節敗退,外有我大明將士步步緊逼,內有百姓造反,不停的加入我大明軍隊,這一仗,能打不贏嗎?”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見呂宋百姓可憐,打完之後,大手一揮,幹脆將呂宋也納入我大明版圖。”
“戰事結束後,我並未對呂宋百姓進行報複,反而下令修複城池,恢複秩序,同時派遣官員協助呂宋重建,以彰顯我大明的仁義之師。”
“此戰之後,南洋諸國無不震懾,紛紛遣使前來朝貢,表示願意歸順我大明。自此,南洋一帶再無戰事,海疆得以安寧。”
“唯一遺憾的是打完呂宋之後,征南大將軍常升提醒我,說是目前為止,我大明最大的敵人還是北元,兵馬能用,但是不宜在那西南之地過於久留,我這才作罷。”
“否則,那天竺蠢蠢欲動,我能放過他?必不可能的。”
“如今,待那西南之地,徹底融入我大明之後,修養一兩年,屯些糧草,便可從南伐變為北伐,那北元好日子,也快到頭了!”
朱雄英話音剛落,大殿內一片歡呼聲。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欣慰,自己這個兒子不僅英勇善戰,更懂得審時度勢,深諳治國之道。
“諸位,”朱雄英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今日之勝,非我一人之功,乃大明將士之勇,文武百官之謀。但戰事雖平,國事未了。我大明雖強,卻仍需時刻警惕,不可有絲毫懈怠。”
文官們紛紛點頭稱是,武將們也收起了方才的豪邁,認真聆聽朱雄英的訓示。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鞏固邊疆,發展民生,讓百姓安居樂業。隻有百姓富足,國家才能強盛。”朱雄英目光堅定,語氣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期望。
“殿下英明!”文武百官齊聲回應,心中對朱雄英的敬仰更甚。
朱雄英繼續說道:“此外,我大明需加強海防,以防外敵侵擾。南洋雖已平定,但海外諸國虎視眈眈,不可不防。”
朱元璋聽罷,滿意地點了點頭,讚許道:“雄英,你做得很好。我大明的疆土,非但要靠武力征服,更要以德服人。你既懂得用兵,又懂得安撫,這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海防之事,待之後再說。”
朱雄英聞言,躬身行禮道:“皇爺爺教誨,孫兒銘記在心。孫兒隻是盡忠職守,不敢有絲毫懈怠。”
朱元璋站起身來,走到朱雄英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做得很好,朕心甚慰。今後,你還要繼續努力,為我大明開疆拓土,讓四海臣服。”
朱雄英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答道:“孫兒定不負皇爺爺厚望,誓將大明江山,永固千秋。”
在場的文武百官見此情景,無不肅然起敬,齊聲高呼:“大明萬歲……”
一路向北,直到南昌府的時候,徐達才悠悠開口:“雄英,你想好說辭了嗎?”
“什麽說辭?”朱雄英一愣,不解的看著徐達。
“咱們打阿瓦,安南和呂宋的說辭。”徐達扶了扶額,忘了早點提醒這孩子了。
“無論是下戰書,攻打,哪怕是咱們最後將這些地方給收複了,本質上,咱們這也是擅自行動,沒有陛下的文書,咱們直接就開打了,而且是打著你的名號。”
朱雄英聽完,瞬間冷汗就流了下來:“壞了,這事我給忘了。”
“嶽丈大人,您放心,我會扛下這一切,若是有責罰,罰我一人也行了。”朱雄英堅定地說道,“我會說明我們南征的必要性,以及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我相信,隻要是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爺爺會理解我們的。”
“理解什麽理解,滿朝文武要的隻是個借口,一個出兵的借口。”徐達歎了口氣,這孩子還是年輕,連忙拉著朱雄英坐了下來,緩緩開口。
“雄英,你要知道,咱們這打贏了,不是打輸了,想說辭也隻是給滿朝文武一個說的過的去的理由,他們可不聽你什麽理解這套說辭的。”
“你看,我想了一個,最開始,阿瓦騷擾我邊疆,像是木邦等部族無奈之下隻好向我等求援,於是,咱們就出兵阿瓦,然後安南和阿瓦狼狽為奸,竟敢挑釁我大明,後麵以此類推。”
徐達的建議讓朱雄英豁然開朗,他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嶽丈大人所言極是,我明白了。”
又一日腳程,眾人可算是回了京師,隻不過消息不脛而走,商會的人竟早就開始造勢宣揚,百姓們紛紛到城門口迎接。
“殿下回來啦!殿下威武!”
“這你們不知道了吧,殿下經常出宮,就是吃了我那東城糖葫蘆才這麽猛的!”
“嗐,糖葫蘆咱一個大老粗也不知道,不過我倒是經常看到殿下去白食居,我們裕民坊的兄弟都知道,是不是啊,兄弟們。”
“對!我們裕民坊就是小殿下的後花園……”
在百姓的歡呼聲中,朱雄英等人進了宮,此時一眾大臣都在奉天殿內等著呢。
“兒臣\/微臣,見過陛下。”
朱元璋揮了揮手:“都起來吧。”
眾人這才站了起來,看著朱元璋有些凝重的臉色,心都漏跳了一拍。
“你們可知這次南伐,一共死傷了多少將士嗎?”朱元璋冷臉道。
“稟陛下,共計傷四萬一千人,其中重傷者為四千三百九十六人,亡者九千一百三十三人。”徐達連忙站出來匯報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又看向朱雄英,冷聲道:“雄英,咱這次叫你出征是幹啥的?你可還記得?”
朱雄英前一日被徐達提醒了,心裏多少有點底,看著朱標坐在朱元璋旁不停的給自己眨眼,瞬間安心了不少,站了出來。
“皇爺爺,孫兒此番本應是到貴州捉拿馬燁,交由彝族部落處理,巡視雲南,然後就該回京師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解釋解釋此番攻打阿瓦,安南和呂宋,甚至如今和天竺隱隱的也有衝突是什麽情況?!”
朱雄英醞釀了一番,才緩緩開口。
“本來,我們捉拿了馬燁,交由彝族處置之後,就傳信給沐英,可是作為朝廷重臣,沐英不但沒來迎接,反而叫了倆副手到雲貴邊界來接我們。”
“一合計之下,我們就覺得這沐英定是沒安好心,兒臣擅自做主,五萬大軍一路壓到大理,準備捉拿沐英。”
“可是一到大理,才發現一切和孫兒想的不一樣。”
“雲南作為我大明邊陲重地,還有些部族雖地處我大明版圖,可卻不聽我大明號令,這次那些部族竟意外的向沐英求救,沐英這才因為戰事吃緊,才沒來迎接孫兒和魏國公信國公等人。”
“恰在我等到了大理的第三日的時間,那阿瓦又派遣一支數十人小隊侵擾我大明邊疆。”
“這能慣著他嘛?孫兒鬥膽問一聲皇爺爺,若是遇到這情況,皇爺爺該如何處置?”
朱元璋笑了,讚許的看了一眼朱雄英,一拍桌子,大喝:“那能慣著他嗎?要是咱,一定會打回去!”
朱雄英拱了拱手,才繼續說道:“對,孫兒也是這般想的,所以,孫兒擅自調動兵力,聯合沐英及當地部族,攻打阿瓦。”
“後來孫兒越想越不對,既然都打起來了,那不妨打個大的,給周圍那些宵小一點來自我大明的震撼,叫爾等不敢輕舉妄動。”
說著,朱雄英在奉天殿內緩步走了起來,一會朝著文臣班子走了過去,一會朝著武將眾人溜達了回來,邊走邊說:“所以我一怒之下,吩咐國公等人直接拿下阿瓦。”
“可是問題又來了,打阿瓦簡單,那阿瓦的百姓對我大明將士也還不算太抵觸,我呢,想著打完了,那穩定下來了,我們就該回京師了,畢竟耽誤了那麽多時日。”
“不過那安南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派斥候來打探我大明情況,諸位大臣,我朱雄英不才,若是放在那個情況下,你們該怎麽做?”
文官這邊還沒說啥,武將那邊開始起哄:“那還用說,打他丫的!”
朱雄英點了點頭:“對,我也是這麽想的!不過當時我們手中的將士,不僅要維護雲南的安穩,還要治理阿瓦那些不聽話的部族,於是我隻能向朝廷求援。”
“你們是不知道,那安南多囂張,兩個人拉著三個投石車,就敢進攻我大明駐地,換這情況你們該怎麽辦?”
文官那邊也熱絡了起來,在場諸位大多都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誰還沒點血性,高喝到:“那能慣著他嘛?打啊!”
朱雄英看了看朱元璋的臉色,發現他正一臉笑意的看著自己,這顆心才放進了肚子裏,搬了個凳子,坐在大殿正中間,站了上去。
“對,打他丫的,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朱雄英一揮手,高喝道。
“我等在邊疆足足防守了四日時間,朝廷援軍可算是來了,人手不夠我還怵他一分,我人馬兵糧,全部充足,是不是該反擊了!”
“是,換我我也反擊了,咱能受那窩囊氣?”一名官員喊了出聲,朱雄英掃了一眼,點了點頭,隻聽文武眾臣齊聲喝到:“打他丫的!”
朱雄英壓了壓手,眾臣這才逐漸安靜了下來,隻聽他道:“所以啊,有些情況,根本來不及匯報朝廷,那等戰事,一來一回最快也要七八天,七八天時間,黃花菜都涼了。”
“我一合計,那咋辦,打唄,我就叫那唐賽兒,就白蓮教那個,她安排了眾多教徒滲入了那南方之地給我們提供情報。”
“有情報,有兵馬,那這一仗,打不贏豈不是我朱雄英窩囊,不過我也不負眾望,安排兵馬,三日時間就拿下了安南。”
人群中又傳來一道聲音:“那小殿下,呂宋又是個什麽情況?怎麽順手連著呂宋也打沒了?”
“嗐,你先別急,聽我說啊。”朱雄英擺了擺手,繼續解釋道:“那呂宋,原本與我大明關係尚可,雖偶有衝突,不過不傷大雅。”
“但自從安南戰事一起,他們便開始蠢蠢欲動,暗中支持安南,甚至派遣了部分兵力協助。我豈能坐視不理?”
“你們能想嗎?我等俘獲了安南一萬六千降兵中,竟然有呂宋五千人,你們說這呂宋算什麽?算不算不宣而戰?!”
眾人連忙答道:“算,媽的,這呂宋狼子野心,要不是當時建國之時咱大明兵力不足,我早就想向陛下請兵,滅了那狼心狗肺之輩!”
“就是就是,這等卑鄙行徑,也就那等還未開育的猴子能做出來了!”
“你們別急啊,聽聽殿下怎麽說的,我好奇啊……”
朱雄英一笑,緩緩開口:“所以,在拿下安南之後,我便立即調兵遣將,準備對呂宋采取行動。”
“但考慮到呂宋與我大明的商貿往來,我並未直接發起攻擊,而是先派遣使者前去交涉,希望他們能夠認清形勢,停止對安南的支持。”
“然而,呂宋的國王卻傲慢無禮,不僅拒絕了我大明的善意,還揚言要聯合其他南洋小國,共同對抗我大明。你們說說,我都準備放過他了,可是這等挑釁,豈能容忍?”
“不能,打他丫的!”
“打他丫的!”
朱雄英見眾臣情緒高漲,,繼續說道:“既然呂宋國王如此不識好歹,我便不再猶豫,下令大軍直搗黃龍,一舉攻破了呂宋的都城。”
“在攻城之前,我已命人朝著呂宋城內射出箭矢,箭矢上綁著告示,曉諭呂宋百姓,我大明並非針對他們,而是要懲治那些挑起戰端的罪魁禍首。”因
“此,攻城之時,我軍盡量減少對平民的傷害,隻針對那些負隅頑抗的敵軍。”
“十日時間,那呂宋節節敗退,外有我大明將士步步緊逼,內有百姓造反,不停的加入我大明軍隊,這一仗,能打不贏嗎?”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見呂宋百姓可憐,打完之後,大手一揮,幹脆將呂宋也納入我大明版圖。”
“戰事結束後,我並未對呂宋百姓進行報複,反而下令修複城池,恢複秩序,同時派遣官員協助呂宋重建,以彰顯我大明的仁義之師。”
“此戰之後,南洋諸國無不震懾,紛紛遣使前來朝貢,表示願意歸順我大明。自此,南洋一帶再無戰事,海疆得以安寧。”
“唯一遺憾的是打完呂宋之後,征南大將軍常升提醒我,說是目前為止,我大明最大的敵人還是北元,兵馬能用,但是不宜在那西南之地過於久留,我這才作罷。”
“否則,那天竺蠢蠢欲動,我能放過他?必不可能的。”
“如今,待那西南之地,徹底融入我大明之後,修養一兩年,屯些糧草,便可從南伐變為北伐,那北元好日子,也快到頭了!”
朱雄英話音剛落,大殿內一片歡呼聲。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欣慰,自己這個兒子不僅英勇善戰,更懂得審時度勢,深諳治國之道。
“諸位,”朱雄英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今日之勝,非我一人之功,乃大明將士之勇,文武百官之謀。但戰事雖平,國事未了。我大明雖強,卻仍需時刻警惕,不可有絲毫懈怠。”
文官們紛紛點頭稱是,武將們也收起了方才的豪邁,認真聆聽朱雄英的訓示。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鞏固邊疆,發展民生,讓百姓安居樂業。隻有百姓富足,國家才能強盛。”朱雄英目光堅定,語氣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期望。
“殿下英明!”文武百官齊聲回應,心中對朱雄英的敬仰更甚。
朱雄英繼續說道:“此外,我大明需加強海防,以防外敵侵擾。南洋雖已平定,但海外諸國虎視眈眈,不可不防。”
朱元璋聽罷,滿意地點了點頭,讚許道:“雄英,你做得很好。我大明的疆土,非但要靠武力征服,更要以德服人。你既懂得用兵,又懂得安撫,這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海防之事,待之後再說。”
朱雄英聞言,躬身行禮道:“皇爺爺教誨,孫兒銘記在心。孫兒隻是盡忠職守,不敢有絲毫懈怠。”
朱元璋站起身來,走到朱雄英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做得很好,朕心甚慰。今後,你還要繼續努力,為我大明開疆拓土,讓四海臣服。”
朱雄英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答道:“孫兒定不負皇爺爺厚望,誓將大明江山,永固千秋。”
在場的文武百官見此情景,無不肅然起敬,齊聲高呼:“大明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