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那位軍事奇才,朕必當重用之


    趙吉拜李綱,權尚書左丞;


    拜宗澤暫領樞密院副使。


    讓他倆各領聖旨,分別率領三千名京城的禁軍兵將,特賜有調遣招安之地廂軍剿匪之權。


    即日起程,分別前往河東、河~南、河~北,以及京西、淮南諸路,對強盜王善、盜賊楊進、盜匪首領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人進行招安。


    李綱和宗澤,年齡相差二十餘歲,雖然他倆私下沒有什麽交情,可是,在處理國家大事上的政見,大多數時都是不謀而合的一致,這就促使了他倆英雄相惜。


    在曆史上的靖康之變後,北宋的京城開封府的長官職位空缺,李綱便向朝廷舉薦了宗澤,上書說:‘使舊都安定與恢複,非宗澤不可……’不久之後,朝廷改任宗澤知開封府,後來又升為東京留守。


    彼時,金敵仍留屯於黃河邊上,戰鼓之聲,日夜可聞,可京城的戰船全部廢壞,士兵與百姓雜居,盜賊縱橫,人心惶惶。宗澤一向威望高,到達開封後,他首先捕殺了舊都京城裏盜賊數人。宗澤下令:“盜賊,無論贓物多少,一律按軍法論處。”自此舊都的盜賊平息,百姓得以安寧……


    在今日的朝會上,趙吉派遣完了宗澤和李綱去行招安的差事後,他又下旨:召曾經是明法科進士、現任德安府的安陸縣縣令的陳規回京。


    文武百官根本想不明白,趙官家為何突然要召小小的地方縣令陳規火速回京呢?


    何況如今參加朝會的朝廷文官大員們,是瞧不起科舉中地位較低的‘明法科’出身的進士陳規的,心中都存著些許的鄙視。


    “明法科”是科舉考試科目之一。漢代詔令察舉人才,所設科目有明習法令一項,即為明法科之始。唐太宗時置為常舉科目。用於考試法令專門學問,選拔明習法令的專門人才。宋初承唐製,試律令墨義四十條,《論語》墨義十條,《爾雅》、《孝經》墨義共十條。


    也就是說,明法科出來的是法律人才(還必須也得懂一些儒學),注定日後幾乎不可能躋身於文官集團的高層,更不太可能被拜相。


    不過,文武百官麵對趙官家要召陳規回京之事,沒有一個人敢提出反駁的意見,畢竟在這些朝廷大員的眼中看來,官職低微的陳規,還真的不入他們的法眼。


    群臣皆在心中盤算:心性大變後的趙官家,願意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吧!這種小小的人事調動,又涉及不到個人的利益,誰會多嘴敢反駁趙官家的聖意呢?


    早在,李季獻竹筒火槍被封為承節郎、京城軍器監的火器作坊副使之時,李季坦白他之所以能發明出竹筒火槍,是受到陳規創意的啟發……


    那時,趙吉便有了要召陳規回京重用的想法。


    趙吉知道,在史書記載中的陳規,可以稱為軍事奇才!!


    據史料記載,最早研製和使用管形火器的鼻祖,就是陳規。他發明的管形火器用長竹竿做成,竹管當槍管。使用前先把火藥裝在竹筒內,交戰中從尾後點火,以燃燒的火藥噴向敵人,火藥可噴出幾丈遠。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陳規運用他發明的火槍組成一支六十餘人的火槍隊,二至三人操持一杆火槍,將攻打德安城的李橫匪軍打得大敗而逃。這也是竹筒火槍在正史中於實戰的最早記載。


    趙吉決定,先將德安府的安陸縣縣令陳規召回京城,先授予京城軍器監的火器作坊使,與當火器作坊副使的李季搭檔合作,一起開發研製出更厲害的火器……


    其實,趙吉也知道,朕即便是給李季畫出了火槍等武器的設計圖,


    再經過陳規和李季的主持研製,想在這個科技相對比現代社會落後的時代,研製出的極大殺傷力火器的可能性,恐怕也不會太高。


    很可能會像歐洲近代社會,剛研製出的無膛線的火槍,隻能在兩軍陣前排隊互相‘槍斃’的樣子。


    不過,作為穿越者的趙吉深知,若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真的能將火槍以及火炮運用到未來對金軍的作戰中,其給敵軍帶來的殺傷力和震懾力,應該是極大的。


    大宋不缺讀書人和進士,也不缺能當好某一地方縣令的官員,缺的是像安陸縣縣令陳規這位明法科進士出身、還懂得創造發明火器、且忠君愛國的主戰派軍事奇才。


    穿越者趙吉知道,曆史上的陳規除了發明了竹筒火槍被史書記載之外,其對金軍的戰績也極好。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南下,寇盜四起,陳規以安陸縣令代理德安知府之職,進討群寇,接連獲勝……


    建炎元年,陳規升任直龍圖閣、德安府知府。期間,他指揮手下官兵抗禦群盜,頗有盛名……


    陳規在南宋之初,率廂軍堅守德安一域之地十五年,在缺少大宋強力援軍的形勢下,其能夠抵抗住數倍於己的金敵的強攻,九戰九捷,未嚐一負,可見其頗通軍事、非常擅於守城。


    陳規在德安城,九禦金軍而九勝,他便根據守城的實戰經驗,著有《守城錄》一書,流傳於世……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陳規改任順昌府知府,期間他與名將劉錡一起抗擊金軍。發生了著名的順昌之戰。


    金攻宋守的順昌之戰中,主將劉錡采納了陳規的正確守城建議,宋軍以少勝多,在城邑防禦戰中屢屢獲勝,最終打敗了十萬金軍的瘋狂進攻。這是南宋偏安十四年以來,與金軍作戰中取得的最大勝利,開宋金南北對峙之新格局……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陳規改任廬州知州兼淮西安撫使,其到任不久即去世,終年七十歲,贈右諫議大夫……


    曆史學霸、穿越者趙吉,回想自己看過的史書中關於陳規的記載至此,他更加堅定了要重用陳規的信心。


    雖然,陳規如今已經年近五十歲了,不過,他還能活二十來年,還可以為朕、為我大宋貢獻出二十年的力量。


    朕要先召陳規回京,讓其主持火器營工作,與李季合作,看看能否根據朕所畫出製作火藥武器的原理圖,領先於全世界研製出近代社會才會出現的諸如火槍、火炮、炸藥包、手雷等軍火武器?!


    對於陳規這種軍事人才,朕把他放在火器營主持工作,最多一年半載的時間,隻要火器營的工作捋順後,朕還應該更進一步地重用陳規。


    當然,趙吉的這些想法,絕對不向朝會上的文武百官透露出半句。


    本來,調一個小小的縣令回京,由吏部下公文即可。


    可是,趙吉卻讓中書門下舍人按他的聖諭,擬旨寫好了急召安陸縣令陳規回京的調令聖旨。


    趙吉接過聖旨,過目後用玉璽蓋好了印,派人八百裏加急送出……


    朝會之上的群臣都已經猜測出,趙官家親自下聖旨召小小的安陸縣令回京,必要重用於他,隻不過誰也猜測不出陳規將要頂替京官中的哪個空缺呢?


    在趙吉這個穿越看來,當年的諸葛孔明在《出師表》中,那句“親賢臣、遠小人”的觀點,非常正確。


    他在重用了主戰派的賢臣宗澤、李綱,還召主戰派的軍事奇才陳規回京之外,趙吉還要“遠小人”。


    趙吉對監察禦史曹輔問道:


    “朕在禦駕親征方臘之前,京城的太學生們集體向朕進諫,求朕治罪於綽號為‘浪子宰相’的李邦彥,彼時,朕讓曹愛卿派人調查此事。


    如今,調查得如何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成了趙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讀史明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讀史明智並收藏北宋:我成了趙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