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朕霸氣拒絕贈遼歲幣,遼當割地獻戰馬給朕


    趙吉在朝堂上提出了對受招安的梁山頭領的封官決定後,


    領樞密院事、燕國公鄭居中和吏部的幾位主官,當即共議……


    他們擬定出了除了趙官家欽點的宋江和關勝之外其餘三十四位梁山頭領,皆分住諸路各縣任巡檢使,受當地縣令和縣尉節製……


    宋江要獻的千裏馬‘照夜玉獅子’,趙官家轉賜給梁山降將關勝!


    趙吉對中書舍人張浚,道:“張愛卿,為朕擬詔……”


    “微臣遵旨。”


    張浚按聖意,心情激動地擬寫出了對受招安的梁山頭領封官,以及差遣赴任各縣的詔書、公文……


    此時,對趙官家無比敬仰和佩服的張浚,將自己擬寫好的詔書,呈上。


    趙吉認真地讀完了中書舍人張浚親筆擬寫的詔書……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


    趙吉發現,朕一手提拔起來的未來能臣張浚,即便現在年紀輕輕的,也是一位才學過人的人才啊!


    這詔書擬寫得很好,措辭得當,非常完美地能體現出朕對被招安者的洪恩浩蕩……


    趙吉立即用玉璽在詔書上,蓋好了大紅印,立即頒發下去……


    趙吉又下達連下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是,表獎沂州知州蔣園在阻擊宋江率領的梁山流寇之戰中有功,賞黃金百兩,絹二百匹。


    第二道聖旨是,表獎沭陽縣縣尉王師心率領城中軍民,阻擊宋江率領的梁山流寇之戰中有功,並按聖意設計引誘宋江所部登上了沭水碼頭上的十數艘大船上。


    王師心升官至海州團練使,並賞黃金百兩,絹二百匹。


    第三道聖旨是,表獎海州知州張叔夜,按天子之計,成功誘敵登岸,並出奇兵燒毀了梁山流寇所乘的二十艘官船,並擒拿梁山兩位頭領,


    又設伏包圍了梁山流寇主力,逼得宋江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


    海州知州張叔夜,擢升為濟~南府知州,領旨後即日赴任。


    賞張叔夜黃金三百兩,絹五百匹……


    其餘官軍兵將之戰功,報樞密院,論功行賞……


    …………


    此時,被趙官家新提拔上來已有三個月的太常博士李若水,一直低頭深思,他對趙官家封賞官軍中有功者非常讚同,


    但是,李若水對趙官家如此厚封梁山流寇中的三十六名匪首,心裏卻十分反對,他出列啟奏,道;


    “微臣李若水,有幸看到陛下成功招安梁山流寇,有感而發,即興作詩一首,不知可否在朝堂之上獻予陛下?”


    趙吉點了點頭。


    他看到時年二十八歲的李若水,身材消瘦,麵龐清秀,一臉正氣,便格外喜歡。


    李若水看到趙官家點頭默認了,高聲道:“微臣即興作詩一首,名為《捕盜偶成》。”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知道李若水曾經是科舉的進士及第者,才學很高,聽他說出的詩名,群臣猜測著,應該是李若水要借著這首詩,對趙官家成功招安梁山流寇之偉事,進行歌功頌德吧?!


    文武百官的猜測都錯了。


    此時,李若水懷著對曾經為害多地的梁山流寇極度仇視的心理,高聲讀起他即興所作的七言長詩:“


    去年宋江起山東,


    白晝橫戈犯城廓。


    殺人紛紛剪草如,


    九重聞之慘不樂。


    大書黃紙飛敕來,


    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


    士女駢觀猶駭愕。


    ……………………


    我聞官職要與賢,


    輒啗此曹無乃錯。


    招降況亦非上策,


    政誘潛凶嗣為虐。


    ……………………”


    李若水的詩,引得文武百官無比驚愕!


    雖然,李若水這道詩,作得比較淺顯易懂,表述的也都是實情;


    但是,在趙官家剛剛下完了給受招安的梁山流寇封官的詔書之後,


    趙官家正高興著呢;


    你李若水作這詩,不但沒有半點拍馬屁的味道;


    反而,你李若水是公開跟趙官家力主招安流寇的政策,唱著反調啊!


    文武百官都為李若水捏了一把汗,這可能要激怒聖上了。


    “嗬嗬……”趙吉卻出乎意料地微微一笑,感覺今年二十八歲的李若水,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愣頭青’啊!


    趙吉微笑道:“李愛卿,性情耿直,對梁山頭領尚有偏見,詩句用詞激烈,此詩還需要‘推敲’啊!”


    李若水也沒有想到趙官家居然沒有責怪他,便道:


    “微臣若水遵旨,退朝後定當好好‘推敲’。”


    文武百官更是沒有想到,趙官家聽完了李若水所作的這首《捕盜偶成》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是微笑著的,還讓李若水回去之回地好地‘推敲’一下這首詩作。


    群臣皆不知為何?


    趙官家怎麽會如此寵信這個新召回京城,並委以重用的年輕人李若水呢?


    群臣不知道原因,


    趙吉卻知道自己偏愛袒護李若水的原因。


    李若水原名李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縣人。他早年在太學讀書,進士及第後,他曆任元城尉、平陽府司錄,去年任濟~南府教授。


    若非穿越者趙吉,知道李若水是一位敢於以死守節的大忠臣,到了如今的宣和三年,李若水應該還在濟~南府當教授呢。


    而不會像如今這樣,李若水被朕提前調回京城準備重用了。


    當然,按史書中的記載,在過五六年之後,即到了曆史上的靖康元年,李若水是會被調回京城,升任太學博士。


    回京後的李若水,極力反朝廷對金國采取妥協投降的“主和”戰略,他曾多次上書皇帝,深中時病,條陳興國治邦良策……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欽宗繼位,加封李若水為禮部尚書;李若水十分謙遜,不受,改封吏部侍郞。


    之後,他還奉旨出使過金國,表現得也是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靖康二年,金兵大舉南侵,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俘,備受羞辱……


    李若水隨宋欽宗至金營,金人背約,邀天子出郊,逼(欽宗)皇帝趙桓易服,禪位給張邦昌……


    李若水跪抱著麵有難色的宋欽宗而痛哭,


    他極力阻止金兵上前扒掉皇帝的龍袍,並大罵金人為背信棄義的狗輩……


    金兵拽起李若水,擊之敗麵……


    李若水氣竭撲地,眾人皆散,留金軍數十鐵騎守視……


    金軍統帥完顏宗翰(又名:完顏粘罕),見李若水是條漢子,有意收攏,便下令:


    “必使李侍郎無恙。”


    李若水用絕食表示反抗,以示忠君報國之心,他還不停地怒罵金軍統帥完顏宗翰不講信義…………


    完顏宗翰看到李若水忠勇可嘉,本想收買留用,便許以高官厚祿,對李若水道:


    “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


    李若水嚴辭拒絕,長歎道:“天無二日,若水寧有二主乎?!”


    完顏宗翰又命仆從,動之以情地勸慰李若水,說: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


    李若水叱之,道:“忠臣事君,有死無二!吾不複顧家矣!”


    李若水大義凜然,罵聲不絕,道:


    “上皇為生靈計,罪己內禪,主上仁孝慈儉,未有過行,豈宜輕議廢立?”


    李若水還指著完顏宗翰的鼻子大罵道:


    “汝為封豕長蛇,真一巨賊,滅亡無日矣……”


    “我為國死,職耳。奈並累若屬何?!”


    “……………”


    完顏宗翰被罵聲激怒,他命手下金兵,割掉李若水的舌頭……


    金兵撬開李若水的嘴,強行拽出其舌頭,


    “刺啦”一刀,


    鮮血飛濺,


    將其舌頭割下來,捏在指間,狂笑不已……


    李若水嘴角有鮮血不斷流出,樣子極慘。


    雖然,他不能用嘴再去罵背信棄義的金軍兵將,


    但是,他用手指著金軍主帥完顏宗翰,怒目而視……


    完顏宗翰又驚又怒,便命令手下人,把李若水的雙手砍斷,將李若水的雙目挖掉,最後李若水被金軍寸磔而死(即淩遲處死)。


    李若水慷慨赴死之時,才三十五歲。


    ……


    思緒至此,曆史學霸穿越者趙吉,自然不能因為敢於慷慨赴死的忠臣李若水,作了這首政見不同的《捕盜偶成》一詩,就怪罪於他。


    反而,趙吉更加確認朝堂上的這位李若水,就是曆史上非常有氣節的忠臣李若水了,對其又增加了幾分敬重。


    趙吉道:“朕觀李若水正直忠勇,恰好朝廷要派使臣出使遼國。


    朕命李愛卿準備出使遼國事宜,定要不辱使命。三日後,啟程。”


    李若水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用即興作詩的方式頂撞了趙官家,


    趙官家不但不見怪,反而還委以重任,他立即跪拜道:


    “微臣李若水遵旨。”


    文武百官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趙官家派去出使遼國的使臣,皆是心腹之人,比如太監童貫使遼歸國後,官位那是火箭般‘噌噌’地往上升啊!


    如今,年輕氣盛的李若水,作了一首敢跟趙官家招安政策唱反調的詩,不但沒有惹趙官家聖怒,反而給其一個這麽好的美差事?!


    趙吉又道:“李愛卿使遼,告知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朕帶給他的原話:


    ‘遼境領土,已被金軍攻占過半,遼國上京城丟失。


    如今,能救遼者,唯大宋也!’”


    李若水心潮澎湃道:


    “微臣李若水遵旨,定將陛下之言,一字不差帶給遼國天祚帝。”


    趙吉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


    “李愛卿出使遼國,還要告之天祚帝,


    百年前宋遼《澶淵之盟》的前三條,即


    第一條,宋遼以白溝河為界各自撤兵停戰。


    第二條,宋遼結為兄弟之國,宋為兄,遼為弟。


    第三條,宋遼在邊境設置榷場,開放互市貿易。


    這三條盟約,宋遼兩國,仍可遵守!”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皆是人精。


    他們聽到了趙官家說《澶淵之盟》的前三條,仍然可以遵守,


    便立即會意到了那第四條‘大宋要每年贈給遼國歲幣……’,是不是將要被這位心性大變的趙官家給強行改變呢?


    群臣皆屏息凝神、大眼瞪小眼兒,麵麵相覷,想聽趙官家做出的最後決定。


    可是,趙吉並沒有急著說出自己的決定,而是問道:


    “諸位愛卿,誰知百年前《澶淵之盟》簽訂之過程,及其主要內容嗎?”


    文武百官皆知,但是敢於先站出來者,還是一向得寵的領樞密院事、燕國公鄭居中。


    他回奏道:


    “微臣居中所知,一百一十七年前,


    我大宋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複瓦橋關為名,親率契丹軍,南下侵犯我宋境……


    彼時,我大宋皇帝真宗,本想南巡,


    在宰相寇準的力勸下,真宗禦駕親征、去往澶州督戰!


    結果,宋軍士氣大振,大敗契丹軍於朔州;


    我大宋弓弩手用八牛巨弩,在陣前射殺死了遼國大將南~京~統軍使蕭撻凜。


    然則,彼時遼軍士氣低落、腹背受敵,戰事有利於我大宋之時;


    唉……”


    鄭居中說到至處,微微一頓,他才想好了措詞,那是絕對不能對先帝宋真宗不敬啊!


    他放棄實話(即宋真宗害怕與遼久戰之事),委婉而奉承地說道:


    “真宗皇帝,宅心仁厚,慈悲為懷,不想宋遼雙方兵將,因戰而死傷過多;


    即使我大宋在此戰中已占了優勢,


    然則,真宗皇帝還是接受了遼國提出的議和請求。


    宋遼兩國使臣在澶淵,簽訂了維係百年和好的《澶淵之盟》。


    因此之功,百年前,大中祥符元年十月,我大宋真宗皇帝,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


    “啪”的一聲,趙吉怒拍龍案。


    群臣皆驚!


    穿越者趙吉知道,自己奪舍的這副身體的先祖宋真宗,在去泰山封禪的曆朝五位皇帝中,是最沒有資去的那位!


    是誰給了宋真宗的勇氣,敢如此厚顏無恥地去泰山封神呢?!


    唯有臉皮厚耳!


    去泰山封禪的曆代帝王中,前四位的其人其事,分別是:


    秦統一六國後,大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嬴政巡行東方,泰山封禪……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東)漢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光武帝劉秀率群臣,登泰山,封禪……


    大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


    武後率內外命婦,


    封禪車乘,連綿數百裏,


    隨行的還有突厥、於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當年十二月抵達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


    大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6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貴戚和外邦客使,東至泰山,進行封禪……


    除了宋真宗以外的前四位去泰山封神的帝王,皆是大一統、盛世帝國時代的明君雄主!!!!


    然則,


    宋真宗並不具備去泰山封禪的資格,而他卻厚著臉皮,去泰山封禪了!


    故此,後世的皇帝們都羞於跟宋真宗為伍。


    導致了宋真宗去泰山封禪之後,在曆史上的宋、元、明、清,再也沒有任何一位帝王去泰山封禪。


    唉!


    穿越者趙吉的思緒至此,覺得宋真宗被迫禦駕親征,督戰宋遼的澶淵之戰中,本已是大宋官兵占了優勢,卻忍辱接受每年都要向遼國贈歲幣(即賠款)的《澶淵之盟》!


    真特麽的窩囊啊!


    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恬不知恥地去泰山封禪呢?!


    故此,趙吉才怒拍龍案的。


    當然,趙吉的心中所想,不能全部表現出來。


    但是,他也要讓文武百官們警醒,朕絕對不會學宋真宗的那種‘苟且’!


    趙吉慷慨激昂,道:


    “朕若為先祖真宗皇帝,必在澶淵之戰中,對大宋官兵下令: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文武百官聽聞趙官家說出的豪言壯語,特別是聽到最後兩句‘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時,


    群臣的雙耳,好似振聾發聵!


    群臣的心靈深處,徹底被震撼到了!


    群臣的血液,開始沸騰……


    “撲通……”


    “撲通……”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齊刷刷地跪成了兩大長列。


    群臣的跪拜,一為心靈受到了巨大震撼,


    二為趙官家竟然敢說出這種豪言壯語,但是從另一方麵來聽,這也是當今陛下正在貶低其先祖宋真宗啊?!


    這是大不敬啊!


    文武百姓不好接趙官家的話,唯有默不作聲,跪地俯首……


    趙吉問道:“《澶淵之盟》第四項內容,是何也?”


    鄭居中回奏道:


    “《澶淵之盟》第四項內容,乃是我大宋,每年要贈給遼國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趙吉皺著眉頭,又問道:


    “這些合計多少銀兩?”


    鄭居中回奏道:


    “合計三十萬兩白銀。”


    “哼!”趙吉冷哼一聲,道:


    “銀、絹乃精貴之物。


    我大宋境內之百姓商戶,多以銅錢流通,卻要每年都贈給遼國那麽多精貴的銀和絹?!”


    群臣低頭不語,心中暗歎:陛下問吾等做甚?陛下去問同意簽訂《澶淵之盟》的你祖宗宋真宗啊?!


    趙吉看到文武百官皆默不作聲,他不能讓這朝堂之上冷了場啊!


    趙吉明知故問,道:


    “既然《澶淵之盟》第四項內容,是我大宋,每年要贈給遼國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然則,今年正月至今,遼使來京次數,催要宣和三年之歲幣銀,


    當然,朕以去年,我大宋賑災、剿匪,國庫開銷甚大為由,沒有給遼國一兩銀、一匹絹!


    朕不解之事為:


    遼使口口聲聲說,


    我大宋要每年贈給遼國歲幣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


    這可比《澶淵之盟》約定要贈遼之歲幣銀和絹,多了不少啊!


    為何?”


    領樞密院事、燕國公鄭居中好似看出了趙官家的深層用意,


    雖然,他知道趙官家絕對是知道這其中的原因,


    但是,他鄭居中,還是出列如實地回答道:


    “唉!宋遼《澶淵之盟》簽約後的三十八年之間,我大宋一直是以每年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贈給遼國的。


    然則,到了我大宋慶曆二年,遼國背盟了……”


    趙吉不動聲色,耐心地聽著鄭居中的講解。


    其實,他作為穿越者中的曆史學霸,自然是知道:在慶曆二年(即公元1042年),遼國趁機要挾不敢兩麵作戰的大宋簽訂了《慶曆增幣》(又叫《重熙增幣》)這個屈辱盟約……


    趙吉之所以要借皇親國戚的燕國公鄭居中之口,講出《慶曆增幣》這個屈辱盟約,


    是為了能引起文武百官的共鳴,


    到時,能讓他們誠心誠意地站到朕要廢掉給遼國贈歲幣的隊伍裏來。


    鄭居中講起學史所知的大宋屈辱往事之時,格外動容……


    他用蒼老而沙啞的語聲,沉重而憤然地講道:


    “宋仁宗慶曆二年,我大宋與西夏交戰之際,遼國借著我大宋內憂外困之際,趁火打劫,背棄《澶淵之盟》,


    遼國逼迫我大宋割讓瓦橋關以南十縣之地。


    彼時,正值我大宋在對西夏幾次大規模戰役中,丟掉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重地,


    故此,彼時朝廷根本無力再對提出無理要求的遼國進行兩線作戰,


    於是,仁宗皇帝派名臣富弼,出使遼國進行談判,並於慶曆二年九月,宋遼達成《慶曆增幣》之和解協議。


    在名臣富弼的極力爭取之下,遼國同意在《澶淵之盟》基礎上的附加條件:


    遼國不得向我大宋擴張邊界,不得無故增兵,不得收容大宋逃犯,


    遼國還須約束西夏與宋和談。


    然則,我大宋也不得不同意遼國提出的背棄盟約的無理要求:


    在《澶淵之盟》約定好的大宋每年贈給遼國歲幣之基礎上,再增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


    即我大宋每年要贈給遼國歲幣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


    銀、絹共計約合五十萬兩白銀,


    我大宋以花錢消災方式,了結了這次遼國背信棄義、趁火打劫的索地之爭!


    唉……”


    鄭居中言說至此,長歎一聲,憋屈至極,眼中噙淚!


    文武百官雖然早已經知道了宋遼《澶淵之盟》和《慶曆增幣》的屈辱往事,


    但是,當在趙官家的授意之後,


    領樞密院事、燕國公鄭居中這位‘國舅爺’,把以前那屈辱的國事重提後,


    引得群臣也都心情沉重、憋屈至極、長籲短歎……


    “唉……”


    “唉!”


    “唉……”


    趙吉看到氣氛已經烘托到位了,


    “啪!”的一聲,


    趙吉再一次狠狠地怒拍龍案,高聲道:


    “既然是遼國先背信棄義,不遵守《澶淵之盟》,趁火打劫,逼迫我大宋簽訂了《慶曆增幣》;


    那麽,


    如今,金軍攻遼,上京城破,


    金吞遼之疆土,已過半!


    遼天祚帝,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往西京。”


    趙吉說至此處,聲音激昂高亢,


    他伸手一指將要出使遼國的李若水,霸氣無比地命令道:


    “李若水,將朕方才與接下來所講之原話,都帶給遼天祚帝親聽:


    從今往後,大宋不再贈給遼國歲幣銀和絹了!!!


    反而,遼國若不想被金國所滅,


    救遼國者,唯有朕也!


    遼當割地、獻戰馬給朕!”


    趙官家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震驚無比……


    【ps:求票求打賞,求分享本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成了趙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讀史明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讀史明智並收藏北宋:我成了趙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