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官家當眾質疑楊忻中隱瞞家世參軍之言,猶如一塊巨石,拋入平靜的湖麵。
在場的眾兵將,怎麽也想不通,趙官家為何要有此懷疑呢?
不過,眾兵將都見證了心性大變後的趙官家料事如神,他們又不得不懷疑楊忻中參軍中真的如趙官家所說隱瞞了家世出身。
這些人中,張俊格外震驚和擔心。
畢竟,楊忻中是在他張俊部入伍從軍的。
此時,最為震驚和疑惑者,莫過楊忻中本人了。
他聽聞趙官家之問,他的額頭上,瞬間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撲通”一聲。
楊忻中跪伏在趙官家麵前,高呼道:
“官家洞察秋毫,末將在應募入伍時,想憑自己所學本領建立軍功,為了不被上官因吾家世而照顧,屬實隱瞞了出身!”
“啊?!”張俊聞言,驚呼一聲。
若不是趙官家在,他真的想上前揪起楊忻中,給他兩拳了。
要是趙官家因此事,怪罪下來,那自己之前給趙官家留下的好印象,豈不蕩然無存了嗎?
張俊怕驚擾到了趙官家,他強壓住怒火,怒瞪著投軍時隱瞞家世的楊忻中。
種師中也感到後怕,他怒視著張俊。
張俊看到種師中看自己的眼神不善。
他立即明白,小種經略相公是為何生氣的。
在本朝,招募新兵時,都要查問並核對清楚入伍者的出身和家世。
可是,張俊在三個月前,破格同意楊忻中主動投軍,不僅僅是他當場考核了楊忻中的武藝和騎射,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楊忻中還送給他一柄價值不菲的寶劍……
故此,張俊把招募楊忻中入伍的嚴格核查出身這一項,完全給簡化了。
現在,張俊看到了種師中瞪他時,他感到了後怕。
自己招的這個十九歲壯士楊忻中,萬一是敵軍的臥底呢?或是,農民起義軍的餘孽呢?
那麽,今日楊忻中有多次接觸到趙官家的機會,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啊!
張俊想到這裏,他嚇得後脊背發涼。
他期盼,自己和小種經略相公,最好都是杞人憂天。
在場的其他將領,甚是好奇,這個表現優秀的小校楊忻中,到底隱瞞了什麽家世呢?
而趙官家,又為何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呢?
……
“奏啟官家,末將楊忻中家父,諱名‘雨辰’,現任麟州安邊巡檢。”
“啊?”種師中等西北軍將領,聞聽楊忻中之言,驚呼一聲。
他們的驚呼,隻因為楊忻中承認其父是任麟州安邊巡檢楊震,那就能推算出:
其祖父就是現任麟州的刺史楊宗閔;
其先祖,就是宋太宗一朝時,為國捐軀的名將楊業!
……
趙吉心中早有所料,並不像眾將那般驚訝,他風輕雲淡地說道:
“楊家大郎,稱你家父諱名為‘雨辰’,那他便是楊震了!”
身為大宋皇帝,身份高貴,當然可以直呼楊忻中父親以及楊氏祖先的名諱。
作為臣子,能被皇帝直呼其名諱,證明皇帝還能在數以億萬計的子民中,記住你父母或你家先人的名諱,直接叫出他們的姓名,那也是一種榮耀啊!
楊忻中誠實地點頭,稱是……
趙吉知道,古代的避諱,分兩種。
一種是國諱,主要是指全國上下所有人都要避諱皇帝和聖賢之名(主要是孔子和孟子),此又稱“公諱”。
另一種是家諱,主要是指家族內晚輩要避諱長輩之名。家諱一般是指避諱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此又稱“私諱”。
避諱之風,始於周朝,行於秦漢,盛於隋唐,嚴於趙宋。
例如: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史記》裏,把跟他父親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張孟談,改為張孟同;趙談,改為趙同……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一個叫田登的州官不準下屬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準寫他的名字(同音的字也不行),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燈三天。寫布告的小吏不敢寫燈字,改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成了一個笑話。
明初,對避諱的要求,還不甚嚴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啟、崇禎時期,避諱之風又逐漸嚴了起來。
清朝的避諱最為厲害,因犯“諱”造成文字獄而被殺頭者不計其數。(如:張晉彥案、莊延龍文字獄案、查嗣庭試題案、胡中藻案、彭家屏案等等)
直至民國改元,才廢止了奉行兩千多年的避諱製度。
避諱之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筆和改音、拆字等。
現在,趙吉聽到楊忻中對其父親楊震的避諱,用的就是拆字法——將“震”字拆分為兩個字。
這也能從側麵證明,楊忻中的出身,非同於普通百姓家,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大都不識字的,哪會用拆字法來避諱呢。
趙吉問道:“楊家大郎,那你祖父,就是楊宗閔吧?”
楊忻中立即如實回答道:“官家聖明,吾祖父名諱,正如官家所言。他老人家承蒙浩蕩皇恩,現任麟州刺史。”
眾將聞言又發出一陣驚歎。
他們皆為之前趙官家對小校楊忻中家世預料的正確,而感到震驚。
趙吉微笑著點了點頭,對楊忻中悠悠說道:
“朕知,在元符元年,你祖父楊宗閔,跟隨折克行大敗夏軍,所立軍功甚多,被授麟州刺史。”
“朕是不會忘記楊氏將門先烈,為大宋守邊禦敵,所立下的累累功績的!”
楊忻中聞聽聖言,感動得眼圈泛紅……
在場的眾將,對趙官家深感敬佩。
種師中和張俊,弄清了楊忻中的真實家世出身,立即放下心來。
韓世忠、嶽飛、張憲等多位後起之秀,也都對趙官家投去了敬仰的目光,對楊氏將門出身的楊忻中也高看了起來……
“朕在城京,禦覽前朝邊將所立軍功奏報時,知道楊家大郎你的祖父楊宗閔的從兄(即堂兄),便是深得範文正公賞識並推薦給朝廷重用的楊文廣。”
楊忻中對趙官家,居然能對他楊氏的家世了如指掌,深為敬佩,他叩拜道:
“官家聖明,所言極對……”
趙吉感歎道:“楊文廣,我大宋名將也!”
“朕聽聞前朝,範文正公宣撫陝西時,與楊文廣語,奇之,置麾下。”
“楊文廣先被範文正公派出,駐守延州一帶與西夏作戰。後,他又隨大將狄青南征廣西,在平儂智高之亂中立有戰功,知德順軍。”,
“之後,朝廷得知楊文廣有統帥之才,令其出任廣西鈴轄,兼判宜、邕二州。再之後,其又被提拔其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成為大宋京城禁軍將領。”
“大宋熙寧元年,為了抵禦西夏入侵,神宗皇帝征調楊文廣赴前線,任興州防禦使。篳篥城防禦工事完工後,楊文廣因功徙知涇州鎮戎軍。”
“熙寧七年,楊文廣遷駐抗遼前線,任定州路副都總管,同年,其卒於定州任所。”
楊忻中對趙官家能如此清楚了解他的家世,大為震驚。
趙吉悠悠道:“朕在京城,曾調閱過當年楊文廣生前獻給朝廷的對遼陣圖,以及由他製定的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作戰對策。其所獻之策,甚有參考價值。”
楊忻中再次拜服……
趙吉又道:“朕還知楊文廣之父,乃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其為大宋抵禦契丹入侵,鎮守邊關二十餘年,深受部屬愛戴。其亦讓契丹人敬畏,按契丹族風俗,將其稱為‘南六鬥星’,故此楊延昭被尊稱為楊六郎。”
楊忻中聞聽聖言後,既驕傲,又有些慚愧。
他自感慚愧的是,趙官家稱讚的楊文廣和楊延昭這二位楊氏先人,並非是自己的直係祖先。
楊忻中歎服,道:“官家如此清楚我楊氏先祖功績,令末將楊忻中,敬佩讚服不已!”
“末將定當效仿先祖,忠於官家,誓死報國。”
趙吉點了下頭,道:“楊家大郎,你雖非楊延昭、楊文廣一脈,但楊延昭之父楊老令公、楊無敵——楊業,是你的高祖吧?”
楊忻中如實道:“末將回奏官家,正是……”
趙吉感歎道:“朕知,楊家大郎你的高祖楊業,在太平興國四年,隨北漢國主劉崇歸降我大宋,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後任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來攻我大宋的雁門關。”
“楊業親自領數千騎兵,從西陘而出,繞到雁門關以北,往南突襲遼軍,他率部與潘美所部大軍,前後夾擊,大敗遼兵!”
“此戰中,楊家大郎你的高祖楊業,還揮刀斬殺了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了遼國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是為雁門關大捷!”
“彼時,我大宋太宗皇帝,聽聞楊業之功,特禦批提升楊業為雲州觀察使,依然兼知鄭州、代州。”
“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被稱為‘楊無敵’!契丹人但凡見到楊業旗號,即刻逃遁!”
眾將聞聽聖言,皆讚佩當今趙官家,不忘百年前楊業的赫赫軍功……
他們還對不想在二十歲時就能靠父陰為官,而主動投軍的十九歲楊忻中,格外看重和喜愛……
楊忻中聞聽聖言,雖為自己先祖自豪,卻也不敢忘記父、祖的家訓。
他驚慌,自謙道:“末將楊忻中,謝官家猶記末將先祖所立寸功。”
“末將家訓:楊氏子孫從小要熟讀兵書,還要練好騎射武藝,世代誓死忠君報國,以報曆代趙官家知遇之恩!”
趙吉滿意地點了下頭,伸出手拍了拍楊忻中的肩膀,說道:
“朕希望楊家大郎,能成為本朝朕的‘楊無敵’!”
楊忻中,感動得竟哽咽起來……
“然,朕卻不希望你,重蹈你高祖楊業在【雍熙北伐】殞身殉國之覆轍!”
楊忻中聞聽聖言,感激涕零……
楊忻中對趙官家佩服得五體投地。
雖然,他從小便聽自己的父親和祖父,多次講過楊氏將門曆代英傑報國之事,可是,他現在也不能像趙官家那樣,能說清楊氏先祖的官職升遷,及所立軍功具體到哪某年某月。
趙吉看到楊忻中被感動得情緒波動很大,他親自扶起楊忻中,拉著他的手,安撫道:
“朕不僅希望你是楊無敵,還期望你的弟弟們,以及你父、祖,個個都是楊無敵!”
年輕的楊忻中,破涕為笑……
“政和元年,朕剛即位不久,便聽聞楊家將門世代忠於大宋,為大宋守邊抵禦外敵,多立有戰功頗多。”
“彼時,朕提拔你父楊震,為麟州安邊巡檢,協助你祖父楊宗閔,共同守衛麟州。”
楊忻中立即謝恩道:“末將楊忻中家父常說,自身倍受官家知遇之恩,卻自慚所立軍功不多,愧對官家的浩蕩皇恩。”
“非也!”趙吉嚴肅道:
“楊家大郎,有機會告訴你父,隻要機會到來,以他楊震的才能,定能像楊氏將門先祖那般,立下赫赫戰功!!”
楊忻中欣慰地點頭……
穿越者趙吉自然知道,是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後,引起了蝴蝶效應,改變了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
比如,在這個世界裏,平定東南的方臘作亂時,因為趙吉擁有了穿越者的先知,還沒有等到方臘的起義壯大到極盛之時,他就迅速征調西北軍和禁軍的精銳,提前了一年,把方臘起義平定了。
所以,趙吉知道,在這個世界裏的大宋朝廷,並沒有像曆史上平方臘之亂時,征調守麟州的楊家將及其所部兵馬。
因此,楊忻中的父親楊震,也錯過了曆史上他參加平定方臘作亂時的赫赫戰功。
曆史上,宋軍平定方臘起義時,朝廷征調西北多路兵馬,其中就包括府州知州折可求部的數萬兵馬,還另從麟州抽調了由楊震為將的一萬麟州兵馬。
府州兵馬和麟州兵馬組成聯軍,折可求為主將,楊震為副。
府、麟二州聯軍,征討方臘,自浙東轉擊至三界鎮,斬首八千級;追襲至黃岩,賊帥呂師囊率軍扼險拒守,下石肆擊,累日不得進。
折可求問計,楊震獻計請戰……
楊震帶領敢死隊,緣山背攀爬而上,憑高鼓噪發矢石,這一奇襲,殺敵甚多……
方臘部賊兵怕宋軍衝破他們所守的險隘要地,便多拾材薪,鋪置於自己陣地防線上,並縱火燒之,用來自衛,想擋住楊震率部從高而下的衝襲。
楊震身被重鎧,率領麾下,履火突入,斬殺敵軍大小首領三十餘人,並生擒賊軍主帥呂師囊,其餘賊兵嚇得紛紛逃跑……
趙吉來到這個世界,產生的蝴蝶效應,對於沒讓楊忻中的父親楊震參加征方臘之戰而立下大功之事,他一點也不愧疚。
因為,趙吉預料到,因為這個蝴蝶效應的延續,在未來的數年間,楊震或許能逃過兵敗身死之劫。
曆史上,遼被金滅亡後,契丹族將領小鞠革錄率兵向西奔逃,他招得奚人、以及雜羌共十餘萬人,攻破豐州,攻打麟府諸城廓。楊震之父楊宗閔帶領本道兵馬,多次擊敗鞠革錄,俘獲他的父母妻室兒女……
靖康元年十月,太原失陷,小鞠革錄帶領幽薊的叛亂士兵與羌人和奚人,組成十餘萬眾的聯軍,一起圍攻楊震所守的建寧城。
在城下,小鞠革錄親自對楊震勸降高喊:“汝父奪我家園、破我兵、掠走了我骨肉親人,我忍辱至今,若汝立刻開城投降,我將保全汝性命。”
彼時,建寧城中的守軍不足百人,楊震與戰士們立下誓言,每射殺或斬殺一敵,就給予相應的賞賜。盡管官庫財物早已耗盡,楊震把自己家人的金銀飾品都拿出來,作為獎賞的財物,因此建寧城內的宋軍士氣大振。
然而,經過十天的守城激戰,楊震部的箭矢用盡,兵力疲憊,建寧城難以堅守。
楊震與其子楊居中、楊執中,奮力作戰,最終全部陣亡。城門失守,建寧城淪陷……
當時,楊震的長子楊忻中,因早先就隨軍出征河北,才得以幸免於難。
一年多以後,建炎二年,楊震的父親楊宗閔率部據守黃河,在保衛長安之戰中,為國捐軀……
……
趙吉閃念至此,他堅信自己的一係列提前布局,一定會改變曆史走向,也一定能逆轉靖康之恥!
順便,也能讓楊氏將門當今健在的楊宗閔、楊震、以及楊居中和楊執中這老少三代人,避開曆史上的死局和死期……
如此,楊家將中又多了數位能參加抗金的將領,這豈不是雙贏嗎?
“唉!”趙吉歎息一聲,他一想到曆史上那悲慘的靖康恥,心情就不好。
他為了緩解心情,話鋒一轉,對楊忻中問道:
“楊家大郎,你投小種相公的屬下張伯英(張俊)部時,隱瞞了家世,朕念在你是為國捐軀的楊老令公後人的情份上,朕恕你無罪!朕還要重用於你!”
“末將張俊,謝主隆恩……”
趙吉又道:“楊家大郎,朕給你兩條路來選。”
在場的眾兵將,皆側耳傾聽聖言。
“此次伐夏的後續征戰中,楊家大郎你是願意留在朕的身邊,做皇城司親從官呢?”
“還是你想隨張俊部,冒敵軍箭矢,繼續出征伐夏呢?這可有負傷甚至陣亡之風險啊!”
楊忻中並沒有多想,便慨然道:
“回奏官家,末將楊忻中先選隨軍出征伐夏!”
“等到夏國被滅後,末將楊忻中,再選常侍官家左右,以聆聽官家教誨……”
趙吉被楊忻中這種少年老成的選法,搞得心情大悅。
“哈哈哈!”他大笑,重重地拍了拍楊忻中厚實的肩膀,欣慰道:
“朕沒有看錯你這位本朝的‘楊無敵’啊!你還是‘楊無畏’啊!”
……
趙吉很清楚,自己這位穿越者的到來,產生的蝴蝶效應,還影響到了楊忻中參軍的方式和時間,但卻未改變曆史上楊忻中曾為張俊部下這個事實。
當然,趙吉對於現在還是熱血青年的楊忻中,這種瞞著父親和祖父應募參軍伐夏的做法,是能理解的。
他沒穿越之前,讀當代史料時看到,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至八十代初,我國打的那場對~越的~自~衛~反~擊戰中,
真發生過不少~高~幹~家的十八九歲、二十來歲的子女,背著家長,隱瞞家世,悄悄地報名參軍,或是其已在部隊中,主動寫請戰書,自願上前線,去打那場保衛國土和尊嚴的正義之戰。
結果,很多英勇無畏的戰士(包括部分高~幹~子~弟),都為國捐軀了……
趙吉再次把張俊叫到麵前,指著楊忻中,對張俊道:
“朕聽聞伯英你十六歲就從軍了,至今你已從軍十九年了。在戰場上,照顧好這位‘無敵’、‘無畏’的楊家小將!”
“微臣張俊,謹記聖訓,請官家放心,微臣定會照顧好楊家大郎的!”
張俊所說的,可都是肺腑之言啊!他現在看楊忻中,越看越喜歡……
如令,這位楊家小將覺得趙官家的隆寵和器重,這可是能通天的梯子啊!
……
“報!”
“啟奏官家,宗、姚、二吳等數位將領,奉旨而來,乞求麵聖、聆聽聖訓……”
趙吉一聽,原來是路程較遠一點的宗澤、姚古、吳玠、吳璘這幾位將領已至,正在請求麵聖。
他很高興,高聲道:“朕招見之,共議伐夏大計!~”
在場的眾兵將,怎麽也想不通,趙官家為何要有此懷疑呢?
不過,眾兵將都見證了心性大變後的趙官家料事如神,他們又不得不懷疑楊忻中參軍中真的如趙官家所說隱瞞了家世出身。
這些人中,張俊格外震驚和擔心。
畢竟,楊忻中是在他張俊部入伍從軍的。
此時,最為震驚和疑惑者,莫過楊忻中本人了。
他聽聞趙官家之問,他的額頭上,瞬間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撲通”一聲。
楊忻中跪伏在趙官家麵前,高呼道:
“官家洞察秋毫,末將在應募入伍時,想憑自己所學本領建立軍功,為了不被上官因吾家世而照顧,屬實隱瞞了出身!”
“啊?!”張俊聞言,驚呼一聲。
若不是趙官家在,他真的想上前揪起楊忻中,給他兩拳了。
要是趙官家因此事,怪罪下來,那自己之前給趙官家留下的好印象,豈不蕩然無存了嗎?
張俊怕驚擾到了趙官家,他強壓住怒火,怒瞪著投軍時隱瞞家世的楊忻中。
種師中也感到後怕,他怒視著張俊。
張俊看到種師中看自己的眼神不善。
他立即明白,小種經略相公是為何生氣的。
在本朝,招募新兵時,都要查問並核對清楚入伍者的出身和家世。
可是,張俊在三個月前,破格同意楊忻中主動投軍,不僅僅是他當場考核了楊忻中的武藝和騎射,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楊忻中還送給他一柄價值不菲的寶劍……
故此,張俊把招募楊忻中入伍的嚴格核查出身這一項,完全給簡化了。
現在,張俊看到了種師中瞪他時,他感到了後怕。
自己招的這個十九歲壯士楊忻中,萬一是敵軍的臥底呢?或是,農民起義軍的餘孽呢?
那麽,今日楊忻中有多次接觸到趙官家的機會,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啊!
張俊想到這裏,他嚇得後脊背發涼。
他期盼,自己和小種經略相公,最好都是杞人憂天。
在場的其他將領,甚是好奇,這個表現優秀的小校楊忻中,到底隱瞞了什麽家世呢?
而趙官家,又為何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呢?
……
“奏啟官家,末將楊忻中家父,諱名‘雨辰’,現任麟州安邊巡檢。”
“啊?”種師中等西北軍將領,聞聽楊忻中之言,驚呼一聲。
他們的驚呼,隻因為楊忻中承認其父是任麟州安邊巡檢楊震,那就能推算出:
其祖父就是現任麟州的刺史楊宗閔;
其先祖,就是宋太宗一朝時,為國捐軀的名將楊業!
……
趙吉心中早有所料,並不像眾將那般驚訝,他風輕雲淡地說道:
“楊家大郎,稱你家父諱名為‘雨辰’,那他便是楊震了!”
身為大宋皇帝,身份高貴,當然可以直呼楊忻中父親以及楊氏祖先的名諱。
作為臣子,能被皇帝直呼其名諱,證明皇帝還能在數以億萬計的子民中,記住你父母或你家先人的名諱,直接叫出他們的姓名,那也是一種榮耀啊!
楊忻中誠實地點頭,稱是……
趙吉知道,古代的避諱,分兩種。
一種是國諱,主要是指全國上下所有人都要避諱皇帝和聖賢之名(主要是孔子和孟子),此又稱“公諱”。
另一種是家諱,主要是指家族內晚輩要避諱長輩之名。家諱一般是指避諱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此又稱“私諱”。
避諱之風,始於周朝,行於秦漢,盛於隋唐,嚴於趙宋。
例如: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史記》裏,把跟他父親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張孟談,改為張孟同;趙談,改為趙同……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一個叫田登的州官不準下屬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準寫他的名字(同音的字也不行),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燈三天。寫布告的小吏不敢寫燈字,改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成了一個笑話。
明初,對避諱的要求,還不甚嚴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啟、崇禎時期,避諱之風又逐漸嚴了起來。
清朝的避諱最為厲害,因犯“諱”造成文字獄而被殺頭者不計其數。(如:張晉彥案、莊延龍文字獄案、查嗣庭試題案、胡中藻案、彭家屏案等等)
直至民國改元,才廢止了奉行兩千多年的避諱製度。
避諱之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筆和改音、拆字等。
現在,趙吉聽到楊忻中對其父親楊震的避諱,用的就是拆字法——將“震”字拆分為兩個字。
這也能從側麵證明,楊忻中的出身,非同於普通百姓家,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大都不識字的,哪會用拆字法來避諱呢。
趙吉問道:“楊家大郎,那你祖父,就是楊宗閔吧?”
楊忻中立即如實回答道:“官家聖明,吾祖父名諱,正如官家所言。他老人家承蒙浩蕩皇恩,現任麟州刺史。”
眾將聞言又發出一陣驚歎。
他們皆為之前趙官家對小校楊忻中家世預料的正確,而感到震驚。
趙吉微笑著點了點頭,對楊忻中悠悠說道:
“朕知,在元符元年,你祖父楊宗閔,跟隨折克行大敗夏軍,所立軍功甚多,被授麟州刺史。”
“朕是不會忘記楊氏將門先烈,為大宋守邊禦敵,所立下的累累功績的!”
楊忻中聞聽聖言,感動得眼圈泛紅……
在場的眾將,對趙官家深感敬佩。
種師中和張俊,弄清了楊忻中的真實家世出身,立即放下心來。
韓世忠、嶽飛、張憲等多位後起之秀,也都對趙官家投去了敬仰的目光,對楊氏將門出身的楊忻中也高看了起來……
“朕在城京,禦覽前朝邊將所立軍功奏報時,知道楊家大郎你的祖父楊宗閔的從兄(即堂兄),便是深得範文正公賞識並推薦給朝廷重用的楊文廣。”
楊忻中對趙官家,居然能對他楊氏的家世了如指掌,深為敬佩,他叩拜道:
“官家聖明,所言極對……”
趙吉感歎道:“楊文廣,我大宋名將也!”
“朕聽聞前朝,範文正公宣撫陝西時,與楊文廣語,奇之,置麾下。”
“楊文廣先被範文正公派出,駐守延州一帶與西夏作戰。後,他又隨大將狄青南征廣西,在平儂智高之亂中立有戰功,知德順軍。”,
“之後,朝廷得知楊文廣有統帥之才,令其出任廣西鈴轄,兼判宜、邕二州。再之後,其又被提拔其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成為大宋京城禁軍將領。”
“大宋熙寧元年,為了抵禦西夏入侵,神宗皇帝征調楊文廣赴前線,任興州防禦使。篳篥城防禦工事完工後,楊文廣因功徙知涇州鎮戎軍。”
“熙寧七年,楊文廣遷駐抗遼前線,任定州路副都總管,同年,其卒於定州任所。”
楊忻中對趙官家能如此清楚了解他的家世,大為震驚。
趙吉悠悠道:“朕在京城,曾調閱過當年楊文廣生前獻給朝廷的對遼陣圖,以及由他製定的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作戰對策。其所獻之策,甚有參考價值。”
楊忻中再次拜服……
趙吉又道:“朕還知楊文廣之父,乃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其為大宋抵禦契丹入侵,鎮守邊關二十餘年,深受部屬愛戴。其亦讓契丹人敬畏,按契丹族風俗,將其稱為‘南六鬥星’,故此楊延昭被尊稱為楊六郎。”
楊忻中聞聽聖言後,既驕傲,又有些慚愧。
他自感慚愧的是,趙官家稱讚的楊文廣和楊延昭這二位楊氏先人,並非是自己的直係祖先。
楊忻中歎服,道:“官家如此清楚我楊氏先祖功績,令末將楊忻中,敬佩讚服不已!”
“末將定當效仿先祖,忠於官家,誓死報國。”
趙吉點了下頭,道:“楊家大郎,你雖非楊延昭、楊文廣一脈,但楊延昭之父楊老令公、楊無敵——楊業,是你的高祖吧?”
楊忻中如實道:“末將回奏官家,正是……”
趙吉感歎道:“朕知,楊家大郎你的高祖楊業,在太平興國四年,隨北漢國主劉崇歸降我大宋,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後任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來攻我大宋的雁門關。”
“楊業親自領數千騎兵,從西陘而出,繞到雁門關以北,往南突襲遼軍,他率部與潘美所部大軍,前後夾擊,大敗遼兵!”
“此戰中,楊家大郎你的高祖楊業,還揮刀斬殺了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了遼國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是為雁門關大捷!”
“彼時,我大宋太宗皇帝,聽聞楊業之功,特禦批提升楊業為雲州觀察使,依然兼知鄭州、代州。”
“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被稱為‘楊無敵’!契丹人但凡見到楊業旗號,即刻逃遁!”
眾將聞聽聖言,皆讚佩當今趙官家,不忘百年前楊業的赫赫軍功……
他們還對不想在二十歲時就能靠父陰為官,而主動投軍的十九歲楊忻中,格外看重和喜愛……
楊忻中聞聽聖言,雖為自己先祖自豪,卻也不敢忘記父、祖的家訓。
他驚慌,自謙道:“末將楊忻中,謝官家猶記末將先祖所立寸功。”
“末將家訓:楊氏子孫從小要熟讀兵書,還要練好騎射武藝,世代誓死忠君報國,以報曆代趙官家知遇之恩!”
趙吉滿意地點了下頭,伸出手拍了拍楊忻中的肩膀,說道:
“朕希望楊家大郎,能成為本朝朕的‘楊無敵’!”
楊忻中,感動得竟哽咽起來……
“然,朕卻不希望你,重蹈你高祖楊業在【雍熙北伐】殞身殉國之覆轍!”
楊忻中聞聽聖言,感激涕零……
楊忻中對趙官家佩服得五體投地。
雖然,他從小便聽自己的父親和祖父,多次講過楊氏將門曆代英傑報國之事,可是,他現在也不能像趙官家那樣,能說清楊氏先祖的官職升遷,及所立軍功具體到哪某年某月。
趙吉看到楊忻中被感動得情緒波動很大,他親自扶起楊忻中,拉著他的手,安撫道:
“朕不僅希望你是楊無敵,還期望你的弟弟們,以及你父、祖,個個都是楊無敵!”
年輕的楊忻中,破涕為笑……
“政和元年,朕剛即位不久,便聽聞楊家將門世代忠於大宋,為大宋守邊抵禦外敵,多立有戰功頗多。”
“彼時,朕提拔你父楊震,為麟州安邊巡檢,協助你祖父楊宗閔,共同守衛麟州。”
楊忻中立即謝恩道:“末將楊忻中家父常說,自身倍受官家知遇之恩,卻自慚所立軍功不多,愧對官家的浩蕩皇恩。”
“非也!”趙吉嚴肅道:
“楊家大郎,有機會告訴你父,隻要機會到來,以他楊震的才能,定能像楊氏將門先祖那般,立下赫赫戰功!!”
楊忻中欣慰地點頭……
穿越者趙吉自然知道,是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後,引起了蝴蝶效應,改變了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
比如,在這個世界裏,平定東南的方臘作亂時,因為趙吉擁有了穿越者的先知,還沒有等到方臘的起義壯大到極盛之時,他就迅速征調西北軍和禁軍的精銳,提前了一年,把方臘起義平定了。
所以,趙吉知道,在這個世界裏的大宋朝廷,並沒有像曆史上平方臘之亂時,征調守麟州的楊家將及其所部兵馬。
因此,楊忻中的父親楊震,也錯過了曆史上他參加平定方臘作亂時的赫赫戰功。
曆史上,宋軍平定方臘起義時,朝廷征調西北多路兵馬,其中就包括府州知州折可求部的數萬兵馬,還另從麟州抽調了由楊震為將的一萬麟州兵馬。
府州兵馬和麟州兵馬組成聯軍,折可求為主將,楊震為副。
府、麟二州聯軍,征討方臘,自浙東轉擊至三界鎮,斬首八千級;追襲至黃岩,賊帥呂師囊率軍扼險拒守,下石肆擊,累日不得進。
折可求問計,楊震獻計請戰……
楊震帶領敢死隊,緣山背攀爬而上,憑高鼓噪發矢石,這一奇襲,殺敵甚多……
方臘部賊兵怕宋軍衝破他們所守的險隘要地,便多拾材薪,鋪置於自己陣地防線上,並縱火燒之,用來自衛,想擋住楊震率部從高而下的衝襲。
楊震身被重鎧,率領麾下,履火突入,斬殺敵軍大小首領三十餘人,並生擒賊軍主帥呂師囊,其餘賊兵嚇得紛紛逃跑……
趙吉來到這個世界,產生的蝴蝶效應,對於沒讓楊忻中的父親楊震參加征方臘之戰而立下大功之事,他一點也不愧疚。
因為,趙吉預料到,因為這個蝴蝶效應的延續,在未來的數年間,楊震或許能逃過兵敗身死之劫。
曆史上,遼被金滅亡後,契丹族將領小鞠革錄率兵向西奔逃,他招得奚人、以及雜羌共十餘萬人,攻破豐州,攻打麟府諸城廓。楊震之父楊宗閔帶領本道兵馬,多次擊敗鞠革錄,俘獲他的父母妻室兒女……
靖康元年十月,太原失陷,小鞠革錄帶領幽薊的叛亂士兵與羌人和奚人,組成十餘萬眾的聯軍,一起圍攻楊震所守的建寧城。
在城下,小鞠革錄親自對楊震勸降高喊:“汝父奪我家園、破我兵、掠走了我骨肉親人,我忍辱至今,若汝立刻開城投降,我將保全汝性命。”
彼時,建寧城中的守軍不足百人,楊震與戰士們立下誓言,每射殺或斬殺一敵,就給予相應的賞賜。盡管官庫財物早已耗盡,楊震把自己家人的金銀飾品都拿出來,作為獎賞的財物,因此建寧城內的宋軍士氣大振。
然而,經過十天的守城激戰,楊震部的箭矢用盡,兵力疲憊,建寧城難以堅守。
楊震與其子楊居中、楊執中,奮力作戰,最終全部陣亡。城門失守,建寧城淪陷……
當時,楊震的長子楊忻中,因早先就隨軍出征河北,才得以幸免於難。
一年多以後,建炎二年,楊震的父親楊宗閔率部據守黃河,在保衛長安之戰中,為國捐軀……
……
趙吉閃念至此,他堅信自己的一係列提前布局,一定會改變曆史走向,也一定能逆轉靖康之恥!
順便,也能讓楊氏將門當今健在的楊宗閔、楊震、以及楊居中和楊執中這老少三代人,避開曆史上的死局和死期……
如此,楊家將中又多了數位能參加抗金的將領,這豈不是雙贏嗎?
“唉!”趙吉歎息一聲,他一想到曆史上那悲慘的靖康恥,心情就不好。
他為了緩解心情,話鋒一轉,對楊忻中問道:
“楊家大郎,你投小種相公的屬下張伯英(張俊)部時,隱瞞了家世,朕念在你是為國捐軀的楊老令公後人的情份上,朕恕你無罪!朕還要重用於你!”
“末將張俊,謝主隆恩……”
趙吉又道:“楊家大郎,朕給你兩條路來選。”
在場的眾兵將,皆側耳傾聽聖言。
“此次伐夏的後續征戰中,楊家大郎你是願意留在朕的身邊,做皇城司親從官呢?”
“還是你想隨張俊部,冒敵軍箭矢,繼續出征伐夏呢?這可有負傷甚至陣亡之風險啊!”
楊忻中並沒有多想,便慨然道:
“回奏官家,末將楊忻中先選隨軍出征伐夏!”
“等到夏國被滅後,末將楊忻中,再選常侍官家左右,以聆聽官家教誨……”
趙吉被楊忻中這種少年老成的選法,搞得心情大悅。
“哈哈哈!”他大笑,重重地拍了拍楊忻中厚實的肩膀,欣慰道:
“朕沒有看錯你這位本朝的‘楊無敵’啊!你還是‘楊無畏’啊!”
……
趙吉很清楚,自己這位穿越者的到來,產生的蝴蝶效應,還影響到了楊忻中參軍的方式和時間,但卻未改變曆史上楊忻中曾為張俊部下這個事實。
當然,趙吉對於現在還是熱血青年的楊忻中,這種瞞著父親和祖父應募參軍伐夏的做法,是能理解的。
他沒穿越之前,讀當代史料時看到,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至八十代初,我國打的那場對~越的~自~衛~反~擊戰中,
真發生過不少~高~幹~家的十八九歲、二十來歲的子女,背著家長,隱瞞家世,悄悄地報名參軍,或是其已在部隊中,主動寫請戰書,自願上前線,去打那場保衛國土和尊嚴的正義之戰。
結果,很多英勇無畏的戰士(包括部分高~幹~子~弟),都為國捐軀了……
趙吉再次把張俊叫到麵前,指著楊忻中,對張俊道:
“朕聽聞伯英你十六歲就從軍了,至今你已從軍十九年了。在戰場上,照顧好這位‘無敵’、‘無畏’的楊家小將!”
“微臣張俊,謹記聖訓,請官家放心,微臣定會照顧好楊家大郎的!”
張俊所說的,可都是肺腑之言啊!他現在看楊忻中,越看越喜歡……
如令,這位楊家小將覺得趙官家的隆寵和器重,這可是能通天的梯子啊!
……
“報!”
“啟奏官家,宗、姚、二吳等數位將領,奉旨而來,乞求麵聖、聆聽聖訓……”
趙吉一聽,原來是路程較遠一點的宗澤、姚古、吳玠、吳璘這幾位將領已至,正在請求麵聖。
他很高興,高聲道:“朕招見之,共議伐夏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