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七十年代知青16
快穿:宿主和我每次都心驚膽戰 作者:一個小羽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時期,我們今天就搬吧!”江淑月下了工就直奔衛生所。
一看背簍房已經整頓好了。
激動的不行,她等這天可是等的太久了。
“行,等我鎖下門。”一屋子的藥品,可不能隨便敞著門就走。
被偷什麽的不要緊,就怕有人隨便往嘴裏放,吃出毛病來她責任可就大了。
兩人從大隊部後院拉出了個板車,直奔知青小院。
聽說兩人要搬,幾個男知青不算驚訝。
這段時間兩人天天在衛生所那邊待到天黑,還有大隊長找人給衛生所修灶屋這事,幾人都知道。
不過時萋和江淑月之前一直沒說。
他們也就沒問。
張國棟率先起身喊著要幫忙,其餘四個人也隨後跟了過來。
收拾東西這活,男知青也插不上手,這屋裏好幾個人的東西,眾人也不知道哪個能搬哪個不能。
時萋客氣的道了謝之後,把能搬的先指給了幾人。
有同院的這些知青看著,也省得另外兩人找事。
江淑月早在前幾天就把她不常用的東西打包裝好了,這會兒搬起來很簡單。
兩人剛下鄉沒多久,東西也不算多。
一個板車就裝走了。
第二趟再來,拉的就是柴火。
幫著時萋和江淑月裝柴火的五人表情各異。
隻有韓國棟老神在在。
提點兩人柴火問題時,他就早想到了,隻是沒想過兩人會搬走。
今晚他要在院子裏坐著,等掃盲班下課。
嗯,看熱鬧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也是不能讓女知青屋占他們便宜。
等會瞧瞧能不能給這個柴火棚子口加一道門,安個隔檔也行……
柴火枝條什麽形狀的都有,摞在板車上容易往下掉。
程家旺扯了根麻繩固定好。
連續運了五趟才完事。
大隊部院裏堆柴火的棚子更大一些,也是帶頂帶棚的,幾人順手就給摞整齊了。
最後兩趟時萋沒跟著過去,自己留在衛生所做飯。
等幾人忙完,她這邊正好能開飯。
時萋和江淑月邀飯,幾人很是意動,但都不太好意思留下。
“這也是我們搬過來的第一頓飯,大夥一起熱鬧熱鬧,算是給我們倆溫鍋了。”
聽時萋這麽說,韓國棟呲牙笑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程家旺搓了搓手:“我那有瓶辣醬,等我拿過來一塊吃。”
那辣醬是他媽做的,平時也舍不得一頓吃太多,隻是他不愛占別人便宜,在時萋這吃飯總不能空著手。
韓國棟笑了笑說:“你們這兒碗筷不夠吧?我回去拿一下,順便搬兩個馬紮過來。”
劉誌向和張寶輝互看了一眼,他倆也沒什麽能拿過來一起吃的東西。
有點尷尬的跟在韓國棟後頭:“我們一起去拿板凳。”
時萋這邊的蔬菜大部分都是隊長媳婦送的。
這個季節也就說大白菜、青蘿卜、胡蘿卜、香菜、大蔥這些。
肉是沒有肉的,村裏能看見肉的時候,隻有正月前後。
有限的菜色,時萋燉了一盆白菜粉條,涼調青蘿卜絲,蔥花炒雞蛋,土豆絲炒胡蘿卜絲,除了雞蛋都挺素。
不過她油給的足,對知青點的這些人來說,這菜色做的是真香。
主食的話,給這麽多人蒸米飯肯定是不行,那得一大鍋都不能夠。
燉白菜時,時萋貼了幾個玉米高粱麵餅子在鍋邊。
帶點嘎巴和鹹味,也是香得很。
時萋這一手做菜的手藝,她吃著隻能說很一般。
全是上一世獨自一人開醫館後練出來的。
自己也沒做多久,也就五六年後。
收的徒弟有廚藝好的,從那往後就沒再動手做過飯菜。
江淑月也是第一回吃到時萋做的飯,興奮的兩眼冒星星。
這手藝可比原來的飯搭子曹振東做的好吃多了。
這頓飯最後連根土豆絲都沒剩下,男知青們吃的有些不好意思。
韓國棟提起知青點的菜園子:“你們這邊也沒什麽菜吃吧!等回頭把我們後院子裏的菜摘了給你們分一些。”
時萋點頭:“行,那我也不客氣了。”
天色不早了,五人也沒多留,快速刷碗收拾完廚房,就回了知青點。
江淑月本想叫著時萋一起出去溜達消失,順便去知青點附近看熱鬧。
沒想到衛生所這邊來了人看病。
她等了好一會,看一時半會時萋都忙不完,眼珠子轉了好幾圈,終是坐不住。
“時期我出去轉轉,一會兒就回來!”
不等時萋回話,她小跑著出了院子。
來看病的是個大娘,瞅了瞅院子裏沒人後才說:“最近我這下麵好像有肉掉下來了,之前塞回去好了幾天,這又掉下來……我這是不是得了什麽不得了的病,要死了?”
時萋聽了她說的,大概就明白了一半。
“張大娘把手放脈枕上。”
摸著脈的功夫,張大娘繼續說:“肚子裏還總是酸脹的厲害,從這兒往下全都是冰涼的,特別是這天涼了之後,腰酸背疼的勁啊,難受的人都睡不著覺。”
子宮脫垂這種病在上一世也經常接手。
因她是興陽州唯一的女大夫,有些不願意往外說的病症,得知時萋這個女大夫醫術很不錯後,也都找上了門。
大約是因為當時女性結婚早,易孕體質的女子年輕時生了太多孩子,損傷母體。
上了歲數後,子宮和婦科出問題的人實在是多。
以前隻不過是一直忍到最後,等死了也就解脫了。
時萋後半輩子接診的女患者眾多,相似病症也見了不少。
所以對於張大娘這病症很快就給開出了三天劑量的藥。
除此之外還需要針灸一起治療。
想治好是不可能的,這種脫垂是不可逆的疾病,隻能夠改善。
得知不會死,張大娘舒了口氣點頭:“我也不求能治好,都這個歲數了,隻要別讓它總往出掉就行。”
這幾天提心吊膽的,還以為自己得了什麽要死的病。
對於時萋收取一塊錢的診費,大娘咬了咬牙,也沒多說什麽。
對比得病受罪,這一塊錢她花的也不心疼。
實際上,時萋這診費收的已經打了骨折價。
三天的藥材費都不止一塊錢了。
隻不過她空間裏有,她也就按照現在這個年代的收費方式來。
不然村裏人可真看不起病。
一看背簍房已經整頓好了。
激動的不行,她等這天可是等的太久了。
“行,等我鎖下門。”一屋子的藥品,可不能隨便敞著門就走。
被偷什麽的不要緊,就怕有人隨便往嘴裏放,吃出毛病來她責任可就大了。
兩人從大隊部後院拉出了個板車,直奔知青小院。
聽說兩人要搬,幾個男知青不算驚訝。
這段時間兩人天天在衛生所那邊待到天黑,還有大隊長找人給衛生所修灶屋這事,幾人都知道。
不過時萋和江淑月之前一直沒說。
他們也就沒問。
張國棟率先起身喊著要幫忙,其餘四個人也隨後跟了過來。
收拾東西這活,男知青也插不上手,這屋裏好幾個人的東西,眾人也不知道哪個能搬哪個不能。
時萋客氣的道了謝之後,把能搬的先指給了幾人。
有同院的這些知青看著,也省得另外兩人找事。
江淑月早在前幾天就把她不常用的東西打包裝好了,這會兒搬起來很簡單。
兩人剛下鄉沒多久,東西也不算多。
一個板車就裝走了。
第二趟再來,拉的就是柴火。
幫著時萋和江淑月裝柴火的五人表情各異。
隻有韓國棟老神在在。
提點兩人柴火問題時,他就早想到了,隻是沒想過兩人會搬走。
今晚他要在院子裏坐著,等掃盲班下課。
嗯,看熱鬧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也是不能讓女知青屋占他們便宜。
等會瞧瞧能不能給這個柴火棚子口加一道門,安個隔檔也行……
柴火枝條什麽形狀的都有,摞在板車上容易往下掉。
程家旺扯了根麻繩固定好。
連續運了五趟才完事。
大隊部院裏堆柴火的棚子更大一些,也是帶頂帶棚的,幾人順手就給摞整齊了。
最後兩趟時萋沒跟著過去,自己留在衛生所做飯。
等幾人忙完,她這邊正好能開飯。
時萋和江淑月邀飯,幾人很是意動,但都不太好意思留下。
“這也是我們搬過來的第一頓飯,大夥一起熱鬧熱鬧,算是給我們倆溫鍋了。”
聽時萋這麽說,韓國棟呲牙笑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程家旺搓了搓手:“我那有瓶辣醬,等我拿過來一塊吃。”
那辣醬是他媽做的,平時也舍不得一頓吃太多,隻是他不愛占別人便宜,在時萋這吃飯總不能空著手。
韓國棟笑了笑說:“你們這兒碗筷不夠吧?我回去拿一下,順便搬兩個馬紮過來。”
劉誌向和張寶輝互看了一眼,他倆也沒什麽能拿過來一起吃的東西。
有點尷尬的跟在韓國棟後頭:“我們一起去拿板凳。”
時萋這邊的蔬菜大部分都是隊長媳婦送的。
這個季節也就說大白菜、青蘿卜、胡蘿卜、香菜、大蔥這些。
肉是沒有肉的,村裏能看見肉的時候,隻有正月前後。
有限的菜色,時萋燉了一盆白菜粉條,涼調青蘿卜絲,蔥花炒雞蛋,土豆絲炒胡蘿卜絲,除了雞蛋都挺素。
不過她油給的足,對知青點的這些人來說,這菜色做的是真香。
主食的話,給這麽多人蒸米飯肯定是不行,那得一大鍋都不能夠。
燉白菜時,時萋貼了幾個玉米高粱麵餅子在鍋邊。
帶點嘎巴和鹹味,也是香得很。
時萋這一手做菜的手藝,她吃著隻能說很一般。
全是上一世獨自一人開醫館後練出來的。
自己也沒做多久,也就五六年後。
收的徒弟有廚藝好的,從那往後就沒再動手做過飯菜。
江淑月也是第一回吃到時萋做的飯,興奮的兩眼冒星星。
這手藝可比原來的飯搭子曹振東做的好吃多了。
這頓飯最後連根土豆絲都沒剩下,男知青們吃的有些不好意思。
韓國棟提起知青點的菜園子:“你們這邊也沒什麽菜吃吧!等回頭把我們後院子裏的菜摘了給你們分一些。”
時萋點頭:“行,那我也不客氣了。”
天色不早了,五人也沒多留,快速刷碗收拾完廚房,就回了知青點。
江淑月本想叫著時萋一起出去溜達消失,順便去知青點附近看熱鬧。
沒想到衛生所這邊來了人看病。
她等了好一會,看一時半會時萋都忙不完,眼珠子轉了好幾圈,終是坐不住。
“時期我出去轉轉,一會兒就回來!”
不等時萋回話,她小跑著出了院子。
來看病的是個大娘,瞅了瞅院子裏沒人後才說:“最近我這下麵好像有肉掉下來了,之前塞回去好了幾天,這又掉下來……我這是不是得了什麽不得了的病,要死了?”
時萋聽了她說的,大概就明白了一半。
“張大娘把手放脈枕上。”
摸著脈的功夫,張大娘繼續說:“肚子裏還總是酸脹的厲害,從這兒往下全都是冰涼的,特別是這天涼了之後,腰酸背疼的勁啊,難受的人都睡不著覺。”
子宮脫垂這種病在上一世也經常接手。
因她是興陽州唯一的女大夫,有些不願意往外說的病症,得知時萋這個女大夫醫術很不錯後,也都找上了門。
大約是因為當時女性結婚早,易孕體質的女子年輕時生了太多孩子,損傷母體。
上了歲數後,子宮和婦科出問題的人實在是多。
以前隻不過是一直忍到最後,等死了也就解脫了。
時萋後半輩子接診的女患者眾多,相似病症也見了不少。
所以對於張大娘這病症很快就給開出了三天劑量的藥。
除此之外還需要針灸一起治療。
想治好是不可能的,這種脫垂是不可逆的疾病,隻能夠改善。
得知不會死,張大娘舒了口氣點頭:“我也不求能治好,都這個歲數了,隻要別讓它總往出掉就行。”
這幾天提心吊膽的,還以為自己得了什麽要死的病。
對於時萋收取一塊錢的診費,大娘咬了咬牙,也沒多說什麽。
對比得病受罪,這一塊錢她花的也不心疼。
實際上,時萋這診費收的已經打了骨折價。
三天的藥材費都不止一塊錢了。
隻不過她空間裏有,她也就按照現在這個年代的收費方式來。
不然村裏人可真看不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