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周王


    “姬昌!”牧羊少年很疑惑,這聽來是一個極其熟悉的名字,仿佛在哪裏聽過,但無從去追究其詳。在幾年之後,他才知道自己遭遇姬昌先生的幸與不幸。


    姬昌就是日後被中國之人熟悉的周文王。在牧羊少年被關押到羑裏圉不久之後,他也應帝辛之詔,匆匆從西岐的周國,趕到了商國的都城朝歌覲見帝辛。


    帝辛召見了文王,兩人一見,交流得其實十分愉快。姬昌要大帝辛幾歲,他給帝辛獻上了幾條安定西域的辦法,比如交好犬戎與白狄,蓄養西域良種的戰馬等等。文王為人寬厚節製,博學多才,帝辛與文王甚至聊到了諸如天命,如何更精確地占卜命運之類很私人化的話題。


    周文王對占卜這項工作似乎非常在行,提出了甚至對大商朝的占卜術係統——《歸藏》的整體性改進方案。姬昌說:“我們都希望上天能夠在每一個具體而微的事件上給我們啟示,可是當我們遵照這些啟示去幹的時候,往往十次有八次會落空。臣在西岐日日尋思良久,甚至國政都放到一邊去,總覺得其中是大有問題的。這個問題出在哪?我剛剛思考出頭緒來,但一定會有一個更新的解釋!”


    周王的這番話給帝辛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來,這位姬昌公不過是個醉心於巫術與占卜的農夫罷了,絲毫看不出要威脅大商國五百年基業的梟雄樣子。帝辛一度懷疑大家都是過慮了。


    正因為帝辛和文王聊的十分融洽,反而引起很多人更深的擔憂。在聞仲出征後,太師一職,由三朝元老子容擔任過一段時間,因為在商國子容的威望很高,人們都尊稱他叫“商容”,有柱國擎天的意思。商容老邁多病,太師又由子疵擔任。而年富力強的少師比幹實質擔任太宰責,相當於後世的“丞相”。他們三人都擔心西伯姬昌的,於是推舉出比幹向紂王進諫。


    比幹對帝辛說:“臣也觀察姬昌良久,這個老者看似溫馴賢良,但實際上智慧過人。雖然是一國之主,但生活簡樸得還不如我家中的家奴。這樣的人,能十分容易地欺騙人們歸附。像他這樣,會不知不覺就能在小邦周裏積蓄一股強大的力量,即便他沒有野心,難保他的兒子們或者手下不會滋事!”


    自聞仲大軍東征以後,捷報頻傳,大軍先是出人意料地北上,與渤海附近的商屬國,比如有易國、孤竹國等密約共同出兵,輕易地平定了萊夷諸部落的叛亂。東進直入大海邊,平定了整個齊魯之地,並獲得了寶貴的海鹽產地。聞仲在譚這個地方就地曬鹽,蓄養兵力,之後,南下征討徐夷和淮夷。這兩個蠻夷方國,實力都很雄厚,遠勝萊夷十倍,並非一日兩日或者一戰就可以平息的。


    聞仲一邊打仗一邊安撫它們,逐步瓦解其中的一個一個的小部落,靠著長期的消耗戰,慢慢蠶食兩夷的地盤。深年日久,這些地方的人都逐漸與大商同化,比作戰之功更有奇效。


    捷報頻傳,帝辛自負得很,因此很不愉快地反問比幹:“那麽,我就未曾蓄德蓄力、壯我大商了?”


    比幹也說:“不是此意。臣隻是意在提醒一下大王,既然姬昌來了,在我東征大軍未曾凱旋之際,就不能讓他走!適宜優待之,以彰顯我大商的胸襟!”


    帝辛笑笑說:“要我讓他做我的少師麽?”


    比幹素不喜歡子受這種嗆人的反詰,微微皺眉說:“留著就好!”


    帝辛沒有再答複比幹,僅僅把姬昌安排在館驛內。沒想到的是,過了幾天費仲也來覲見。他的請求居然跟比幹十分相似:“大王,姬昌現在已經到了朝歌,據說西域的安定與否全係此翁一人身上。我們可不能白白錯失機會,應該除之而後快!”


    費仲一向喜歡和比幹這些人唱反調,但在這次卻很奇怪地跟那些老貴族們一個意見。這多少令帝辛有點意外,他不知道崇侯虎暗暗又差人與費仲聯絡,請他務必幫忙除掉文王。甚至就連有蘇國來的女巫師,連燒了八隻龜甲,都在傳上天旨意要先下手為強,除去姬昌。


    然而,上下同聲,更加堅定了帝辛無論如何要滯留姬昌在朝歌的決心。帝辛與愛妃蘇妲己歡愉之際,並未草率定奪。聞仲太師在東方征討,僅僅以尋戰和威懾為輔,以招撫同化蠻夷方國為主。無故殺一方侯,不要說西域會有不測,東方也難保太平。即便是隨便抓姬昌入羑裏圉,也是有心無口舌的難事。


    不料,最近西邊傳來了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一個假借黃帝苗裔之名,叫做有熊部的小部族,竟然借了周國的百乘兵車打到了崇國的豐城之下,號稱是討伐崇國的欺人太甚,要報仇並要求討回被崇侯虎擄去的老婆。崇侯虎告訴有熊的頭人,他的夫人已經逃走了,並不在豐城之中。有熊族的代首領哪裏肯信,仗著自己的哥哥鬻熊在周國做火正官,一定要打敗崇侯虎。


    這件事最後變得十分荒唐,周國借給有熊族的兵是犬戎人的獫狁族,崇侯虎借用的是犬戎人的蒼狼族,兩個都舉著狼頭旗幟的部族剛剛一交戰,就握手言和了。蒼狼族人見識了豐城的富庶,結果是引狼入室,與獫狁族人一起包圍了豐城。崇侯虎依靠著城池的堅與利,固守不出,並向朝歌求援。


    這件事倒挺合心意,應了聞太師所謂“周崇互製”的法門。帝辛忍不住與蘇妲己說了。沒有想到一向不關心朝政的愛妃,居然也請求帝辛以周王姬昌為人質,讓周國人退兵。十分會說好話的費仲也三番五次請求帝辛出兵支援,崇國是大商通往西域的屏障,一旦真的被犬戎人攻破了,長驅直入,威脅朝歌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所謂方伯,就是為商王守藩籬的,出現這種情況簡直是嚴重的失職和叛逆。於是,帝辛就下令,以周國人無故滋事為由,將身在朝歌的周文王投入羑裏圉,並急令周國撤軍,再令周人長子姬考到朝歌等候發落。


    消息傳到了周國,周文王的九十九個兒子都是非常憤怒,大多數人要求增兵到豐城下,跟犬戎人一起滅了崇國,然後匯合各路諸侯,一路打到朝歌解救父王。其中最大的代表就是二公子姬發和三公子姬鮮。這位姬發,就是後來被周國人尊稱為“周武王”的那個人,異常勇武,也很聰明,據說是膽識過人、非常喜歡做冒險的事情。


    可是,隻有太子姬考和四王子姬旦兩人反對這種莽撞的做法。姬考尤為反對,他怒斥言戰者們是把父親推向死亡。姬考是周文王的長子,此時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文王不在國中之時,他代替父親打理大周國的國政。姬考繼承了父親的寬厚與仁慈,心眼少,開始就覺得派犬戎人幫助有熊部族攻打崇人這件事,本來就十分不妥。商國人和崇國人與周人同根同種,而犬戎人是蠻夷之類,因為本族內之事,引入蠻夷縱兵劫掠,於禮法上有所虧欠。姬考覺得商王帝辛抓起父親並不過分,隻要他進入朝歌說明清楚,父親應該就沒有大事了。


    於是,姬考不顧弟弟們的反對,勒令圍攻崇國的人馬退兵,並真的親自來到了朝歌等候帝辛的發落。而周文王姬昌,也就這樣稀裏糊塗地來到了羑裏圉,並遇到牧羊少年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年幸之旅一牧野大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陶林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陶林先生並收藏少年幸之旅一牧野大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