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主動出擊汾河,迎戰鬼子15混成旅團
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 作者:葫蘆開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兵力向西北方向調動,這本是防守薄弱地帶,現在卻突然增加了大量兵力。
張大彪手上三個加強步兵營,又有張憲直接管轄的榴彈炮團。
另增加楚雲飛的一營,第三軍12師,共計9000餘人加入陣線。
此次反擊指揮,張憲要親自指揮。在指揮之前,中級軍官經驗書肯定要給自己使用上的。
原指揮特點是人海戰術,作戰環境為城市,綜合評價:小有成就,指揮加成【衝鋒速度+5%,戰鬥力+8%,城市防守能力+10%】
使用第二張中級軍官技能書,
指揮特點可以選擇繼續強化人海戰術,可獲得步兵戰術加強,步兵戰鬥力的進一步提升。強化效果【衝鋒速度+8%,戰鬥力+10%!】
還可以選擇步炮協同、機動作戰、塹壕決戰。
張憲手握榴彈炮團,肯定要發揮炮火的優勢,果斷選擇步炮協同能力,作戰環境也沒啥考慮的,眼下這片地方,表裏山河,地無三尺平。
必然是選擇山地、步炮協同兩項。
獲得新的指揮加成後,整體的指揮加成變動如下,【火炮對步兵殺傷能力+15%、對工事、裝甲殺傷能力+10%,步炮協同能力提升30%,山地作戰提升10%攻防能力,城市防守能力+10%】
綜合指揮評價:嶄露頭角 距離名將一步之遙!
吆西,提升大大滴!
步炮協同能力可是陸軍最主要的一環,能否發揮火炮跟步兵的強有力結合,就看這一點了。
張憲手握人海衝鋒,大幅度提升了步兵戰鬥力跟衝鋒能力。
如今又拿到了步炮協同,可以為步兵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支撐。後續還可以拿到炮兵優先,進一步提升炮火能力。
在陸地這一塊,必須給小鬼子整明白了,到底誰才是祖宗,誰是孫子。
在張憲前往西北城角前,曾萬中找了過來。
在西北80公裏處的靜樂,有騎一軍遊擊部隊,完全可以請騎兵部隊配合,夾擊鬼子混成旅團。
亦或者向東南出擊,由平遙等地的中央軍配合,痛擊20師團。
這確實是比較好的夾攻方案。
但張憲肯定不會往南進攻,解決了鬼子聯隊,讓晉綏軍、中央軍再回城唄?
那他費勁巴拉的幹嘛呢?
趁著小鬼子向晉南,牽扯戰區主力部隊,才有機會痛擊板垣師團,將其趕走,奪回北部的幾個重要關口。
好東西向來都是獨享,怎麽能輕易的分給別人呢。
張憲是有多大鍋吃多大的飯。
鬼子混成旅團,本質上在一個步兵旅團的基礎上加強了炮兵、騎兵、工兵,增加了三個輔助聯隊。
具備了獨立作戰的能力。
該旅團從平型關、恒山一線進攻過來,多有損失,屬於各部中作戰傷亡最多的部隊。
戰鬥力也沒辦法跟板垣師團比,規模不及完整師團的一半。
混成15旅團滿編定員人,馬匹1808匹,其中步兵聯隊2037人,配有馬匹109匹,炮兵聯隊1279人,配有978匹馬。
指揮官是筱源誠一郎少將,該混成旅團也被稱為筱源旅團。
進攻過程中,兵力受損以及沿途留守,真正來到城西北角的,隻有七千餘人,馬1500餘匹。
兩個步兵聯隊,缺編1大隊兵力;
騎兵聯隊缺一個中隊兵力;
野炮兵第二聯隊,缺第三大隊。
這些信息張憲是不知道的,還是按照標準的混成旅團的規模,差不多1.2萬兵力配比的。
調過來的兵力足有1.5萬人,目的就是狠狠的吃下該旅團一部,至少殲滅一個聯隊。
張大彪手握三個營,已經可以單獨成一個團了,兵力3500餘人。
楚雲飛1營,1500人,
第三軍12師,8000餘人;
第一重炮團,差不多2000人,半個迫擊炮團,500餘人。
這還沒算上配屬的運輸、輜重兵力。
鬼子在城內的間諜難以傳遞消息,所有人非特殊情況,不讓出門。
全被曾世秉的部隊巡邏管控。
再加上這幾天進攻不足,板垣師團休整,以至於對張憲的調度,把握不足。
鬼子筱源旅團還不知道,城西北角正在部署炮兵陣地,三部兵力也在劃分進攻任務。
前線指揮部內,已經安排了小股偵察部隊,通過城垣的高點,探查鬼子的部署情況。
沿汾河兩岸,16聯隊在汾河以西,30聯隊在汾河以東,旅團的炮兵、騎兵、工兵、輜重等也均在汾河以東。
張憲看向張大彪,
“五萬大洋老子可是分文不差的給你1營兌現了,兵力該補充的補充,如今手握三個營的指揮權,你張大彪過的可是團長日子。”
“打掉16聯隊,我給你提成團長。”
張大彪抿嘴一笑,打趣道:“司令,我把鬼子30聯隊也吃掉,你提拔我當旅長得了,一步到位。”
“滾犢子,老子現在還隻是一個旅長的職務,等我成了師長,讓給你。”
眾人哈哈一笑。
張憲繼續安排任務,
錢伯鈞的一營,負責截斷汾河兩岸,沿汾河橋梁防守。
防止小鬼子16聯隊撤入東岸,確保張大彪能夠順利將其擊潰乃至殲滅。
至於12師,對於師長寸之奇,張憲還比較陌生。
對方臉型消瘦,掛著擦傷,雙目格外犀利。
比張憲矮半個頭,卻依然能感受到此人身上迸發出來的血戰之情。
“寸師長,由12師三個團,牽扯敵之主力,輔助於炮火,不求殲敵,隻打牽扯。”
師長沒發話,手下的三個團長卻紛紛站起來。
“張副司令,我12師均是血戰猛士,不懼日寇,此一戰你放心便是,我等人必身先士卒,殺敵報國。”
倒是小看了12師的血性,第三軍編成時間短,訓練不足,否則以軍官的血性,必然是一支強兵。
不影響,張憲在這,就從來不擔心訓練不足的問題。
隻要軍官尚有骨氣,他可以考慮重用。
“好,我這人是急性子,從不吃隔夜的飯。就定在今晚,哪怕狂風驟雪,不減殺敵之心。”
“入夜由544團率先發起攻勢,待日寇動,則12師殺入戰場。”
“開戰之前,再仔細觀測敵軍之部署,以火炮掩護。”
至於楊昭的迫擊炮營,隨張大彪部猛攻敵16聯隊。
手上的150毫米榴彈炮,掩護12師作戰,其12門105毫米榴彈炮,靈活調度,分別支援汾河兩岸。
張大彪手上三個加強步兵營,又有張憲直接管轄的榴彈炮團。
另增加楚雲飛的一營,第三軍12師,共計9000餘人加入陣線。
此次反擊指揮,張憲要親自指揮。在指揮之前,中級軍官經驗書肯定要給自己使用上的。
原指揮特點是人海戰術,作戰環境為城市,綜合評價:小有成就,指揮加成【衝鋒速度+5%,戰鬥力+8%,城市防守能力+10%】
使用第二張中級軍官技能書,
指揮特點可以選擇繼續強化人海戰術,可獲得步兵戰術加強,步兵戰鬥力的進一步提升。強化效果【衝鋒速度+8%,戰鬥力+10%!】
還可以選擇步炮協同、機動作戰、塹壕決戰。
張憲手握榴彈炮團,肯定要發揮炮火的優勢,果斷選擇步炮協同能力,作戰環境也沒啥考慮的,眼下這片地方,表裏山河,地無三尺平。
必然是選擇山地、步炮協同兩項。
獲得新的指揮加成後,整體的指揮加成變動如下,【火炮對步兵殺傷能力+15%、對工事、裝甲殺傷能力+10%,步炮協同能力提升30%,山地作戰提升10%攻防能力,城市防守能力+10%】
綜合指揮評價:嶄露頭角 距離名將一步之遙!
吆西,提升大大滴!
步炮協同能力可是陸軍最主要的一環,能否發揮火炮跟步兵的強有力結合,就看這一點了。
張憲手握人海衝鋒,大幅度提升了步兵戰鬥力跟衝鋒能力。
如今又拿到了步炮協同,可以為步兵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支撐。後續還可以拿到炮兵優先,進一步提升炮火能力。
在陸地這一塊,必須給小鬼子整明白了,到底誰才是祖宗,誰是孫子。
在張憲前往西北城角前,曾萬中找了過來。
在西北80公裏處的靜樂,有騎一軍遊擊部隊,完全可以請騎兵部隊配合,夾擊鬼子混成旅團。
亦或者向東南出擊,由平遙等地的中央軍配合,痛擊20師團。
這確實是比較好的夾攻方案。
但張憲肯定不會往南進攻,解決了鬼子聯隊,讓晉綏軍、中央軍再回城唄?
那他費勁巴拉的幹嘛呢?
趁著小鬼子向晉南,牽扯戰區主力部隊,才有機會痛擊板垣師團,將其趕走,奪回北部的幾個重要關口。
好東西向來都是獨享,怎麽能輕易的分給別人呢。
張憲是有多大鍋吃多大的飯。
鬼子混成旅團,本質上在一個步兵旅團的基礎上加強了炮兵、騎兵、工兵,增加了三個輔助聯隊。
具備了獨立作戰的能力。
該旅團從平型關、恒山一線進攻過來,多有損失,屬於各部中作戰傷亡最多的部隊。
戰鬥力也沒辦法跟板垣師團比,規模不及完整師團的一半。
混成15旅團滿編定員人,馬匹1808匹,其中步兵聯隊2037人,配有馬匹109匹,炮兵聯隊1279人,配有978匹馬。
指揮官是筱源誠一郎少將,該混成旅團也被稱為筱源旅團。
進攻過程中,兵力受損以及沿途留守,真正來到城西北角的,隻有七千餘人,馬1500餘匹。
兩個步兵聯隊,缺編1大隊兵力;
騎兵聯隊缺一個中隊兵力;
野炮兵第二聯隊,缺第三大隊。
這些信息張憲是不知道的,還是按照標準的混成旅團的規模,差不多1.2萬兵力配比的。
調過來的兵力足有1.5萬人,目的就是狠狠的吃下該旅團一部,至少殲滅一個聯隊。
張大彪手握三個營,已經可以單獨成一個團了,兵力3500餘人。
楚雲飛1營,1500人,
第三軍12師,8000餘人;
第一重炮團,差不多2000人,半個迫擊炮團,500餘人。
這還沒算上配屬的運輸、輜重兵力。
鬼子在城內的間諜難以傳遞消息,所有人非特殊情況,不讓出門。
全被曾世秉的部隊巡邏管控。
再加上這幾天進攻不足,板垣師團休整,以至於對張憲的調度,把握不足。
鬼子筱源旅團還不知道,城西北角正在部署炮兵陣地,三部兵力也在劃分進攻任務。
前線指揮部內,已經安排了小股偵察部隊,通過城垣的高點,探查鬼子的部署情況。
沿汾河兩岸,16聯隊在汾河以西,30聯隊在汾河以東,旅團的炮兵、騎兵、工兵、輜重等也均在汾河以東。
張憲看向張大彪,
“五萬大洋老子可是分文不差的給你1營兌現了,兵力該補充的補充,如今手握三個營的指揮權,你張大彪過的可是團長日子。”
“打掉16聯隊,我給你提成團長。”
張大彪抿嘴一笑,打趣道:“司令,我把鬼子30聯隊也吃掉,你提拔我當旅長得了,一步到位。”
“滾犢子,老子現在還隻是一個旅長的職務,等我成了師長,讓給你。”
眾人哈哈一笑。
張憲繼續安排任務,
錢伯鈞的一營,負責截斷汾河兩岸,沿汾河橋梁防守。
防止小鬼子16聯隊撤入東岸,確保張大彪能夠順利將其擊潰乃至殲滅。
至於12師,對於師長寸之奇,張憲還比較陌生。
對方臉型消瘦,掛著擦傷,雙目格外犀利。
比張憲矮半個頭,卻依然能感受到此人身上迸發出來的血戰之情。
“寸師長,由12師三個團,牽扯敵之主力,輔助於炮火,不求殲敵,隻打牽扯。”
師長沒發話,手下的三個團長卻紛紛站起來。
“張副司令,我12師均是血戰猛士,不懼日寇,此一戰你放心便是,我等人必身先士卒,殺敵報國。”
倒是小看了12師的血性,第三軍編成時間短,訓練不足,否則以軍官的血性,必然是一支強兵。
不影響,張憲在這,就從來不擔心訓練不足的問題。
隻要軍官尚有骨氣,他可以考慮重用。
“好,我這人是急性子,從不吃隔夜的飯。就定在今晚,哪怕狂風驟雪,不減殺敵之心。”
“入夜由544團率先發起攻勢,待日寇動,則12師殺入戰場。”
“開戰之前,再仔細觀測敵軍之部署,以火炮掩護。”
至於楊昭的迫擊炮營,隨張大彪部猛攻敵16聯隊。
手上的150毫米榴彈炮,掩護12師作戰,其12門105毫米榴彈炮,靈活調度,分別支援汾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