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如此大範圍的采購物資,必然是能夠引起重視的。


    但有一點,買的都是在售的商品,這些物資是進入了倉庫,讓人以為是在囤貨。


    雙十一海量的物資,也沒見有人關注。


    他接下來的動作就需要小心一些了,需要買白糖跟尿素,這倆玩意兒要是大批量的采購,再加上自己買了鋼管。


    怕不是當場被查水表了。


    所以這兩項不能直接網上采購,去各大超市弄,能買多少算多少,積少成多。


    然後再去農機站,線下采購。


    買十幾噸化肥很正常嘛,家裏地多,地地道道的老農民不行嗎。


    一直折騰到了晚上,把周邊幾個大超市的白糖買光了。


    回到賓館,張憲隻覺得疲憊不堪,一晚上沒睡,又跑騰一整天,飯都沒吃一口。


    房間內,周姐背了一箱子打印紙回來,看著上邊各種圖紙,還以為張憲要開個玩具廠。


    檢查了一下,該有的都有的。


    再複雜的拿過去也沒用,以當時的技術也搞不出來。


    “讓我對付一會,3個小時後叫我,太困了。”


    說著往床上一趴,直接呼呼大睡起來。


    “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對付一會是什麽意思?算了,我回家了…”


    “張憲,我真回去了……”


    見床上沒有反應,張憲表演了一秒入睡。男人如果表現得非常困,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裝的,不好說不行隻好裝困。


    一種就是真的累的起不來了。


    說好了三個小時叫他,一覺醒來,跟天塌了一樣,都尼瑪第二天10點了。


    霧草的!


    娘們不打不行,她真不聽話的。


    今天白天到晚上,基本上所有的物資都能運輸到倉庫,張憲手上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


    可以考慮再拿出幾百枚大洋,輪番的出售給回收公司,價格挺合理。


    一個人躺在酒店床上,感覺雙腿都灌了鉛,今天又是滿滿收獲的一天,個人背包內已經是滿載物資了。


    現在還差一個玩意兒,就是20噸的小電爐,這東西太重了,分批運輸過來也得明天中午。


    查漏補缺一下,本想弄個幾十噸汽油,但這東西屬於管製,易燃易爆沒辦法散裝。


    渠道供貨也是給特定渠道,張憲一個人去采購,不容易弄到手。


    隻好把剩下的負重換成了一些耐旱的牧草種子,剩下的全部換成了獸用青黴素。


    這玩意兒不可以給人用,生產過程並沒有按照人用的標準,使用後可能產生一些過敏反應。


    相較於過敏反應,保命更重要,直接拉滿50噸。


    今晚可以好好休息,女人隻會影響拔刀的速度,養足精氣神。


    來到第三天,一切準備妥當,張憲準備提前返回。


    吃了午飯,將所有物資檢查完畢,確保沒有什麽遺漏之後。


    坐在酒店的沙發上,看著窗外的陽光,張憲拿出了帝國成長手冊。


    很喜歡它的穿越方式,雙手捧著書放在膝蓋上,打開的一瞬間,腦袋往後一靠。


    於此同時,坐在兵工廠倉庫內的張憲,陡然睜開眼睛。


    回來了!


    身體沒有任何的不適,掏出手槍對著牆壁比劃一番,射擊的技能都在。


    個人背包內是滿載物資,直接放在了眼下的倉庫。


    推開門出來,恍如隔世的感覺又一次到來。


    抽了一根煙,才平緩了心態。


    直奔兵工廠,同時讓衛兵去叫劉嘎豆。


    兵工廠的問題累積已久,裝備陳舊,技術落後,工藝不合格。


    這些問題張憲全都拿了答案來。


    “迷龍哥,您不是去城外偵察了?還沒去?”


    “偵察的事情先放一放,首要任務是革新兵工廠,你把負責技術的工程師給我叫來。”


    當初老摳為了打造兵工廠,從六國請了專家過來,培養技術人才。


    這一點的投入沒問題,但號稱一元當做十元花,講究精打細算,也導致沒學到家。


    學了一個半桶水晃蕩,技術根本不達標。


    造槍造炮沒問題,質量性能不達標。


    工藝流程有缺陷。


    錢不給到位,能學到真東西嗎?


    該花錢的時候要舍得,花在刀刃上永遠比窮節省管用。


    以手上掌握的幾座工廠而言,重要的技術總工有幾個。


    漢斯工業大學鋼鐵專業留學歸來的魯達,目前擔任煉鋼廠的總工;


    留學漢斯、毛熊機械製造的劉溫如,目前擔任槍廠的總工;


    另有炮廠的總工陳華清。


    另有核心技術人員若幹,湊成了整個兵工廠的核心技術團隊。


    這些人都需要深造,把半吊子的內容補齊了。


    張憲帶來的資料很豐富,優先考慮炮廠進行革新,利用拿來的100噸無縫鋼管,鑄造75毫米山野炮,補足師、旅、團級支援火力。


    這一點在技術上打通過,仿造的41式山炮效果不錯,唯一的原因是沒有炮鋼。


    現在用材質更好的無縫鋼管,再填補缺失的工藝流程,速度生產山炮。


    按照山炮炮管二三百千克的重量,哪怕成品率隻有一半,也足夠生產差不多300門山炮。


    來料製造,有製作良好的無縫鋼管,月產量60門沒有問題。


    至於57毫米無後坐力炮、60毫米迫擊炮,需要耗費點時間研究一下,有圖紙,有技術資料,相信很快能夠複製。


    張憲預估各需要600門左右,100噸無縫鋼管也足夠。


    60毫米迫擊炮用現在的鋼材就可以,迫擊炮對炮管的需求沒那麽高。


    炮廠這一兩個月的主要任務,就是幹這三件事情足夠了。


    鋼廠的任務也很簡單,拿到新的電爐,增加槍鋼的產量,順帶著研究炮鋼。


    以二戰時期火炮的強度,炮鋼的資料沒那麽保密。


    無外乎提升鋼材的韌性、強度,生產合金鋼。


    搞定這一點,兵工廠就可以持續的自己煉鋼,自己生產了。


    至少75毫米炮、105毫米榴彈炮上,是可以通過兵工廠產出。


    至於高精度的臥式機床,用來生產步槍、輕機槍、重機槍,另增加花機關衝鋒槍的生產。


    這幾項兵工廠都有仿造過,優化工藝流程,可將槍械的水平提升上來。


    工藝優化完成後,再考慮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的問題。


    總工跟技術骨幹幾乎是聆聽,張憲的語速很快,讓大家倍感震撼。


    張司令不僅仗打得好,對兵工廠的安排也如此清晰。


    帶來的設備、技術幫了大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葫蘆開小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葫蘆開小花並收藏抗戰:開局一本帝國成長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