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換紅契
開局茅草屋,農家走上致富科舉路 作者:花樣劃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哥哥,我也知道你著急,但這再著急,也得按流程把事先辦妥嘛!”
張飛見李寶林一臉著急的樣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撫道。
“能不著急嘛,這前前後後投進去這麽多,就等著這筆錢救急呢。”
葉長硯見李寶林一臉的苦瓜相,這才說道。
“李叔,你也別著急,我的都是現銀,這邊把相關手續辦完,就馬上結給你。”
很快,張飛就叫來了幫忙丈量土地的人,丈量的結果跟李寶林手中的地契相比,並無出入。
“這土地買賣一般都需要找個中人,不知道你二位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張飛見土地丈量沒有問題,這就朝葉長硯和李寶林問道。
“這遠近幾個村子,一般有什麽事,不都找你姐夫做中人嗎,他又是裏正,大家都信得過他。”
李寶林跟李誌平也算熟絡,就推薦了李誌平,葉長硯也跟著點點頭,說著一行人就朝上林村去,很快就來到了裏正家。
“姐,我姐夫在家嗎?”
張飛推開裏正家門,就見張氏已經帶著四頭回來了。
“這地看得怎麽樣了?。”
就聽李誌平的聲音從裏屋裏麵響起。
“姐夫,你回來了啊,這地看妥了,想找你做個中人。“
張飛話音剛落,就見李誌平從裏屋出來了。
“李老哥,三郎,還有你們大家,來來來,都屋裏坐。”
很快張氏就提著茶壺,給大家都倒上水,這才招呼著三丫和四頭進了裏屋。
張飛喝了一口茶,這才把大致的情況都說明了一遍。
“你們這都是談妥了?”
隻見李誌平一邊擺放筆墨紙硯,一邊朝葉長硯和李寶林詢問道。
見二人都點點頭,這才提起筆,開始寫文書。
約莫一炷香時間,李誌平就將文書擬定好,並將文書遞給李元林、葉長硯和張飛查閱。
三人都確認無誤後,葉長硯便掏出一個布袋子,倒出其中的銀子,讓在場眾人驗看。
銀子的成色自然是極好的,李誌平作為中人,又當著眾人的麵,將銀子複稱,不多不少剛好三百兩,李寶林見狀滿意的點點頭。
隨即,李寶林和葉長硯分別在買賣雙方落款處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並蓋了手印。
然後就是張飛和隨同丈量土地的幾人,都在文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也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最後,李誌平也在代書人和見證人兩處簽上姓名,並蓋上了手印。
李寶林拿到了錢袋,就急匆匆的跟在場眾人告別,他還等著拿錢救急呢,眾人也就沒再挽留。
而葉長硯拿到了地契文書,心中很是高興,沒想到穿越之後,自己也成為了有產階級了,雖然隻是三十餘畝的土地,但他相信,隨著自己跟家人的共同努力,自家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地。
原本按照規矩,葉長硯應當請在場眾人吃一頓酒,並每人再封一個紅封的。
但大家都知道葉長硯正在守孝,葉長硯便把這紅封封得更厚實了些,幫忙丈量土地的幾人拿著紅封,一邊感謝,一邊樂嗬嗬的離開了。
李誌平卻是不願意收葉長硯的紅封。
“拴住叔,這一是一,二是二,你作為見證人,這紅封你理應收下,不然這往後我家有什麽事,怎麽還好找你幫忙。”
葉長硯都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誌平這才勉為其難的收下。
然後葉長硯掏出一枚十兩的銀錠,遞給張飛。
“小張叔,今日這事,真是辛苦你了,不過,還得麻煩你去縣衙跑一趟,幫我把這白契換成紅契。”
李誌平和張飛都連連點頭,要知道許多人買賣土地,可是都不願意去縣衙換紅契的。
這買賣雙方經人見證簽下的契約,一般稱為民契,也就是所謂的白契。
而將這白契拿到縣衙,按照規定足額繳納契稅後,官府會辦理正式的過戶手續,並在白契上粘貼完稅證明的契尾,並在契書上蓋上官印,這地契就完成了從民契到官契的轉換。
而這官契因為在契書上蓋有大紅色的官印,因此又被人們稱為紅契。
許多人不願去換紅契的原因,不外乎是想要省下一些稅銀,但後續若被官府查究到了,不但要補稅,還會麵臨罰款,而且通過牙儈簽訂的契書,如果沒有完稅,牙儈多少也會吃些掛落。
見葉長硯主動提起要去換紅契,張飛自然是樂見其成的,這無疑給自己規避了許多麻煩。
隻見張飛接過葉長硯遞過來的銀錠,然後又掏出一枚五兩的銀子遞還給葉長硯。
“三郎啊,你信得過你小張叔,小張叔很高興,這十兩銀的你就拿我當外人了,這五兩你收下,包準你小張叔給你辦得妥妥帖帖。”
這牙儈的傭金通常為一到兩個點,再加上這去換紅契的跑腿費,還有請人吃一頓的錢,葉長硯索性就給了張飛十兩銀。
可張飛既然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葉長硯也就接過了張飛遞過來的銀子。
“那就麻煩小張叔了,另外還請小張叔,幫我留意著咱這附近有什麽好的地頭,如果有人要出賣,可以過來找我看看。”
張飛滿臉笑嗬嗬的應承著,這就拿著地契出了門。
事情已然辦妥,葉長硯這便跟李誌平道了別。
待人都離開後,張氏才從裏屋出來。
“這三郎真不簡單啊,當初分家出來,那是何等樣的場景,這才過去一個來月吧,就買下幾十畝地了。”
張氏朝自家男人說道,眼神裏流露出羨慕,然後想到自己正在縣城念書的兩個兒子,又看了看身邊的一雙兒女,眼神裏又充滿了希望。
“這三郎注定不是那池中之物,趁他現在龍遊淺灘之時,咱能幫襯著些的,就盡量的幫襯著些,說不定哪天咱家這幾個小子,還得靠三郎拉扯一把呢!”
李誌平語重心長的一句話,讓張氏聽了也是暗暗點頭。
得知家裏買了地的葉家眾人,個個喜笑顏開,一下午都充滿了幹勁。
五郎跟著葉長硯拿著斧頭和錘子在山上敲敲打打又是半天,都沒喊過累。
而葉長硯手腕上的震動也告訴了他,家人們的心情是多麽的愉快。
自從上次親密度有了零的突破以來,短短時間內,好感度已經超過了兩千,但是葉長硯也不知道親密度何時會再增長。
而他沒敢告訴家人的是,他這陣子在去雲峰樓和楚園的途中,又撿到了好多次銀子,雖然每次撿到的數額都不算太大,但加起來也有好幾兩了。
這樣頻繁的撿到銀子,開始百思不得其解的葉長硯,已經逐漸變得習以為常了,既然找不到原因,又何必自尋苦惱呢?
再說了,撿到錢,不應該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嗎?
日影西斜,葉家眾人都已經回到了自家院子。
葉孝正剛把晾曬的蘑菇收完,連氏和二妞正在做晚食,而葉長硯和五郎則利用這落日的餘暉,正坐在堂屋門口看書。
就在這時,就聽院門外,有人敲門。
張飛見李寶林一臉著急的樣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撫道。
“能不著急嘛,這前前後後投進去這麽多,就等著這筆錢救急呢。”
葉長硯見李寶林一臉的苦瓜相,這才說道。
“李叔,你也別著急,我的都是現銀,這邊把相關手續辦完,就馬上結給你。”
很快,張飛就叫來了幫忙丈量土地的人,丈量的結果跟李寶林手中的地契相比,並無出入。
“這土地買賣一般都需要找個中人,不知道你二位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張飛見土地丈量沒有問題,這就朝葉長硯和李寶林問道。
“這遠近幾個村子,一般有什麽事,不都找你姐夫做中人嗎,他又是裏正,大家都信得過他。”
李寶林跟李誌平也算熟絡,就推薦了李誌平,葉長硯也跟著點點頭,說著一行人就朝上林村去,很快就來到了裏正家。
“姐,我姐夫在家嗎?”
張飛推開裏正家門,就見張氏已經帶著四頭回來了。
“這地看得怎麽樣了?。”
就聽李誌平的聲音從裏屋裏麵響起。
“姐夫,你回來了啊,這地看妥了,想找你做個中人。“
張飛話音剛落,就見李誌平從裏屋出來了。
“李老哥,三郎,還有你們大家,來來來,都屋裏坐。”
很快張氏就提著茶壺,給大家都倒上水,這才招呼著三丫和四頭進了裏屋。
張飛喝了一口茶,這才把大致的情況都說明了一遍。
“你們這都是談妥了?”
隻見李誌平一邊擺放筆墨紙硯,一邊朝葉長硯和李寶林詢問道。
見二人都點點頭,這才提起筆,開始寫文書。
約莫一炷香時間,李誌平就將文書擬定好,並將文書遞給李元林、葉長硯和張飛查閱。
三人都確認無誤後,葉長硯便掏出一個布袋子,倒出其中的銀子,讓在場眾人驗看。
銀子的成色自然是極好的,李誌平作為中人,又當著眾人的麵,將銀子複稱,不多不少剛好三百兩,李寶林見狀滿意的點點頭。
隨即,李寶林和葉長硯分別在買賣雙方落款處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並蓋了手印。
然後就是張飛和隨同丈量土地的幾人,都在文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也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最後,李誌平也在代書人和見證人兩處簽上姓名,並蓋上了手印。
李寶林拿到了錢袋,就急匆匆的跟在場眾人告別,他還等著拿錢救急呢,眾人也就沒再挽留。
而葉長硯拿到了地契文書,心中很是高興,沒想到穿越之後,自己也成為了有產階級了,雖然隻是三十餘畝的土地,但他相信,隨著自己跟家人的共同努力,自家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地。
原本按照規矩,葉長硯應當請在場眾人吃一頓酒,並每人再封一個紅封的。
但大家都知道葉長硯正在守孝,葉長硯便把這紅封封得更厚實了些,幫忙丈量土地的幾人拿著紅封,一邊感謝,一邊樂嗬嗬的離開了。
李誌平卻是不願意收葉長硯的紅封。
“拴住叔,這一是一,二是二,你作為見證人,這紅封你理應收下,不然這往後我家有什麽事,怎麽還好找你幫忙。”
葉長硯都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誌平這才勉為其難的收下。
然後葉長硯掏出一枚十兩的銀錠,遞給張飛。
“小張叔,今日這事,真是辛苦你了,不過,還得麻煩你去縣衙跑一趟,幫我把這白契換成紅契。”
李誌平和張飛都連連點頭,要知道許多人買賣土地,可是都不願意去縣衙換紅契的。
這買賣雙方經人見證簽下的契約,一般稱為民契,也就是所謂的白契。
而將這白契拿到縣衙,按照規定足額繳納契稅後,官府會辦理正式的過戶手續,並在白契上粘貼完稅證明的契尾,並在契書上蓋上官印,這地契就完成了從民契到官契的轉換。
而這官契因為在契書上蓋有大紅色的官印,因此又被人們稱為紅契。
許多人不願去換紅契的原因,不外乎是想要省下一些稅銀,但後續若被官府查究到了,不但要補稅,還會麵臨罰款,而且通過牙儈簽訂的契書,如果沒有完稅,牙儈多少也會吃些掛落。
見葉長硯主動提起要去換紅契,張飛自然是樂見其成的,這無疑給自己規避了許多麻煩。
隻見張飛接過葉長硯遞過來的銀錠,然後又掏出一枚五兩的銀子遞還給葉長硯。
“三郎啊,你信得過你小張叔,小張叔很高興,這十兩銀的你就拿我當外人了,這五兩你收下,包準你小張叔給你辦得妥妥帖帖。”
這牙儈的傭金通常為一到兩個點,再加上這去換紅契的跑腿費,還有請人吃一頓的錢,葉長硯索性就給了張飛十兩銀。
可張飛既然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葉長硯也就接過了張飛遞過來的銀子。
“那就麻煩小張叔了,另外還請小張叔,幫我留意著咱這附近有什麽好的地頭,如果有人要出賣,可以過來找我看看。”
張飛滿臉笑嗬嗬的應承著,這就拿著地契出了門。
事情已然辦妥,葉長硯這便跟李誌平道了別。
待人都離開後,張氏才從裏屋出來。
“這三郎真不簡單啊,當初分家出來,那是何等樣的場景,這才過去一個來月吧,就買下幾十畝地了。”
張氏朝自家男人說道,眼神裏流露出羨慕,然後想到自己正在縣城念書的兩個兒子,又看了看身邊的一雙兒女,眼神裏又充滿了希望。
“這三郎注定不是那池中之物,趁他現在龍遊淺灘之時,咱能幫襯著些的,就盡量的幫襯著些,說不定哪天咱家這幾個小子,還得靠三郎拉扯一把呢!”
李誌平語重心長的一句話,讓張氏聽了也是暗暗點頭。
得知家裏買了地的葉家眾人,個個喜笑顏開,一下午都充滿了幹勁。
五郎跟著葉長硯拿著斧頭和錘子在山上敲敲打打又是半天,都沒喊過累。
而葉長硯手腕上的震動也告訴了他,家人們的心情是多麽的愉快。
自從上次親密度有了零的突破以來,短短時間內,好感度已經超過了兩千,但是葉長硯也不知道親密度何時會再增長。
而他沒敢告訴家人的是,他這陣子在去雲峰樓和楚園的途中,又撿到了好多次銀子,雖然每次撿到的數額都不算太大,但加起來也有好幾兩了。
這樣頻繁的撿到銀子,開始百思不得其解的葉長硯,已經逐漸變得習以為常了,既然找不到原因,又何必自尋苦惱呢?
再說了,撿到錢,不應該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嗎?
日影西斜,葉家眾人都已經回到了自家院子。
葉孝正剛把晾曬的蘑菇收完,連氏和二妞正在做晚食,而葉長硯和五郎則利用這落日的餘暉,正坐在堂屋門口看書。
就在這時,就聽院門外,有人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