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考較學問
開局茅草屋,農家走上致富科舉路 作者:花樣劃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梁靖程願意花二兩銀子購買,讓葉長硯信心大增。
“不算買牛,和建作坊的投入,刨開人工成本,這糖果的材料成本一斤也就十幾文,加上包裝盒子,這兩斤裝的糖果,成本也就幾十文。”
蔡老和梁靖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麽好吃的糖果成本才十幾文,兩人都有些目瞪口呆的盯著葉長硯。
“老師,靖程,你們不必覺得驚訝,靖程願意出二兩銀子購買,說明這糖果如若投放市場,將會很有吸引力,其實如若算上買牛、興建作坊、人工、包裝、儲存運輸、商行的利潤和稅收,以及管理等成本,這糖果的售價,肯定會遠遠超過製作所需要的材料費用。”
梁靖程沒有接觸過這些,聽葉長硯數出來的一連串成本,有些訝異,而蔡老卻是點點頭,這糖果不似雞蛋菜蔬,這些原始農產品的成本相對有限,但這糖果經過精加工,大大增加其價值的同時,也讓他的成本直線攀升。
十幾文的材料,搖身一變做成糖果,如若真賣一二兩銀子也有人接受,這讓蔡老相當震驚,回頭細想,卻更驚訝於,葉長硯如此的年紀,竟有這般的商業頭腦,難道和葉家老爺子做掌櫃出身有關?
見蔡老和梁靖程都在思索著什麽,葉長硯卻是繼續說道。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目前,整個大盛,估計這糖果應該是獨一份,所以真要是賣一二兩銀子,也不足為奇,當這些糖果如玻璃、肥皂這些商品一般,隨處都能生產,到處都能買到,其價格自然也就會快熟回落。”
梁靖程從驚訝中回過神來,細細一想,發覺不對,這就開口問道。
“一個青壯男子,在縣城辛苦勞作一年,能掙到十兩銀都很不容易,你這一盒子糖果如果真賣一二兩銀子,那能有多少人能買得起?”
蔡老聽到梁靖程能問出這樣的問題,欣慰的點點頭,轉頭看向葉長硯,等待他的回答。
“靖程,你還記得我家的山珍嗎?”
葉長硯不答反問,隻見梁靖程點點頭,還咂吧了兩下嘴巴。
“當時因為大家對山珍的追捧,我家被圍得水泄不通,我要是賣五兩一罐子,你說會有人買嗎?”
“別人我不知道,起碼我會買,老師就很喜歡吃,我就願意買來孝敬他老人家。”
梁靖程的話,雖有些拍馬屁的意思,但蔡老卻敢肯定,梁靖程真會這麽幹。
“這就對了,這糖果和山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好吃,而這兩樣東西都隻掌握在我的手中,因此它就變得稀有了起來。”
葉長硯望向梁靖程,見他點點頭,繼續說道。
“普通老百姓本就不是我的目標,我的目標客戶是那些達官顯貴,他們能為了一罐子山珍,派人把我家圍得水泄不通,你覺得他們會舍不得一二兩銀子,買上一大罐子老少皆宜的糖果嗎?”
梁靖程竟發現自己無力反駁,他轉頭看向老師,老師隻是臉帶微笑,輕撚胡須,微微頷首。
“其實這作坊的興辦從某種意義來說,他算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
“從何說起?”
“這興建一座作坊,會用到許多建築材料,需要招攬許多工匠,作坊建成後,需要大量牛奶砂糖等原材料,作坊需要招攬長短工,製作出來的糖果需要儲存運輸,你想想這其間會帶動多少經濟發展,會為多少百姓帶來收益。”
梁靖程想想,這的確是一件利民的好事,點點頭聽葉長硯繼續說。
“這商行售賣貨物,就要繳納商稅,這糖果賣得越貴,繳納的商稅就越多,官府收到了稅,就有更加充裕的錢去修路、鋪橋、賑災。”
蔡老聽葉長硯提到了征稅,朝葉長硯微微一笑,並微微頷首。
“購買這些糖果的多是有錢人,這就相當於是有錢人在交稅,你說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財富再分配,從這個思路上講,這是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梁靖程點點頭,覺得從葉長硯所提到的這個角度來說,還真算得上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當然他也想到了,雖然國家和百姓都因此得了利,但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商人,不過商人也是百姓,雖說商人逐利,隻要他們遵紀守法,誠信經營,這也無可厚非。
葉長硯的話,卻讓蔡老暗暗讚歎,自己這小弟子,不但口才了得,思路清晰,而且所陳述的觀點,有理有據。
雖說曆朝曆代都奉行重農抑商,但自前朝以來,這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普及,官倉和民倉都年年裝滿了倉,這饑荒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動搖朝廷穩定的根基。
朝中這些年,出現了一些鼓勵工商業發展的論調,而葉長硯一個身居偏遠下縣窮山溝裏的孩子,竟能與朝著那些大佬的論調有著某些異曲同工的地方,這讓蔡老也很是震驚。
蔡老在重農抑商亦或是鼓勵工商業發展上,沒有明確表明過自己的態度,他既有傳統大儒保守的一麵,也能放眼長遠,縱觀天下大勢的風雲變幻,雖不至於是激進派,但起碼他是傾向於穩步推進改革,促進老百姓增收,國力增強。
看樣子,自己這個小弟子,思想活躍,眼光長遠,這何嚐不是一件好事。
但陛下日漸年邁,這些年也多猜忌,朝中保守派官員,把持著朝政,時常打壓思想激進的官員,而禮部官員則普遍偏向保守,因此在科舉取仕中,偏向於激進的學子也時常遭到打壓。
自己這兩個弟子悟性不錯,才思敏捷,看樣子自己這後續的課程,得逐漸引導他倆學會收斂鋒芒,韜光養晦的道理。
師生三人,於這冬日的寒夜,暢所欲言,葉長硯的許多觀點新奇亮眼,梁靖程卻能快速吸收,融會貫通,蔡老再點播一二,讓葉長硯這入門的第一堂課,深感大有收獲。
“咚咚咚…”
低沉的敲門聲響起,就見魯廷風輕輕推門而入。
隻見魯廷風提著三個湯婆子進來,放在了書桌旁的椅子上,便悄悄的退了出去。
蔡老看了看窗外,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寒風呼嘯著,夾雜著雨滴飄落到窗沿。
“這時辰也不早了,今日就先到這裏吧。”
葉長硯和梁靖程也看了看窗外,見天色不早了,都點點頭。
“這楚園本是我一老友的舊宅,如今我師徒借居在此,三間客房被我、靖程和廷風占據。”
說著蔡老提起椅子上的一個湯婆子,接著說道。
“這冬日寒涼,被褥潮濕,帶上這兩個湯婆子,今晚你倆睡一屋。”
“不算買牛,和建作坊的投入,刨開人工成本,這糖果的材料成本一斤也就十幾文,加上包裝盒子,這兩斤裝的糖果,成本也就幾十文。”
蔡老和梁靖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麽好吃的糖果成本才十幾文,兩人都有些目瞪口呆的盯著葉長硯。
“老師,靖程,你們不必覺得驚訝,靖程願意出二兩銀子購買,說明這糖果如若投放市場,將會很有吸引力,其實如若算上買牛、興建作坊、人工、包裝、儲存運輸、商行的利潤和稅收,以及管理等成本,這糖果的售價,肯定會遠遠超過製作所需要的材料費用。”
梁靖程沒有接觸過這些,聽葉長硯數出來的一連串成本,有些訝異,而蔡老卻是點點頭,這糖果不似雞蛋菜蔬,這些原始農產品的成本相對有限,但這糖果經過精加工,大大增加其價值的同時,也讓他的成本直線攀升。
十幾文的材料,搖身一變做成糖果,如若真賣一二兩銀子也有人接受,這讓蔡老相當震驚,回頭細想,卻更驚訝於,葉長硯如此的年紀,竟有這般的商業頭腦,難道和葉家老爺子做掌櫃出身有關?
見蔡老和梁靖程都在思索著什麽,葉長硯卻是繼續說道。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目前,整個大盛,估計這糖果應該是獨一份,所以真要是賣一二兩銀子,也不足為奇,當這些糖果如玻璃、肥皂這些商品一般,隨處都能生產,到處都能買到,其價格自然也就會快熟回落。”
梁靖程從驚訝中回過神來,細細一想,發覺不對,這就開口問道。
“一個青壯男子,在縣城辛苦勞作一年,能掙到十兩銀都很不容易,你這一盒子糖果如果真賣一二兩銀子,那能有多少人能買得起?”
蔡老聽到梁靖程能問出這樣的問題,欣慰的點點頭,轉頭看向葉長硯,等待他的回答。
“靖程,你還記得我家的山珍嗎?”
葉長硯不答反問,隻見梁靖程點點頭,還咂吧了兩下嘴巴。
“當時因為大家對山珍的追捧,我家被圍得水泄不通,我要是賣五兩一罐子,你說會有人買嗎?”
“別人我不知道,起碼我會買,老師就很喜歡吃,我就願意買來孝敬他老人家。”
梁靖程的話,雖有些拍馬屁的意思,但蔡老卻敢肯定,梁靖程真會這麽幹。
“這就對了,這糖果和山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好吃,而這兩樣東西都隻掌握在我的手中,因此它就變得稀有了起來。”
葉長硯望向梁靖程,見他點點頭,繼續說道。
“普通老百姓本就不是我的目標,我的目標客戶是那些達官顯貴,他們能為了一罐子山珍,派人把我家圍得水泄不通,你覺得他們會舍不得一二兩銀子,買上一大罐子老少皆宜的糖果嗎?”
梁靖程竟發現自己無力反駁,他轉頭看向老師,老師隻是臉帶微笑,輕撚胡須,微微頷首。
“其實這作坊的興辦從某種意義來說,他算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
“從何說起?”
“這興建一座作坊,會用到許多建築材料,需要招攬許多工匠,作坊建成後,需要大量牛奶砂糖等原材料,作坊需要招攬長短工,製作出來的糖果需要儲存運輸,你想想這其間會帶動多少經濟發展,會為多少百姓帶來收益。”
梁靖程想想,這的確是一件利民的好事,點點頭聽葉長硯繼續說。
“這商行售賣貨物,就要繳納商稅,這糖果賣得越貴,繳納的商稅就越多,官府收到了稅,就有更加充裕的錢去修路、鋪橋、賑災。”
蔡老聽葉長硯提到了征稅,朝葉長硯微微一笑,並微微頷首。
“購買這些糖果的多是有錢人,這就相當於是有錢人在交稅,你說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財富再分配,從這個思路上講,這是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梁靖程點點頭,覺得從葉長硯所提到的這個角度來說,還真算得上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當然他也想到了,雖然國家和百姓都因此得了利,但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商人,不過商人也是百姓,雖說商人逐利,隻要他們遵紀守法,誠信經營,這也無可厚非。
葉長硯的話,卻讓蔡老暗暗讚歎,自己這小弟子,不但口才了得,思路清晰,而且所陳述的觀點,有理有據。
雖說曆朝曆代都奉行重農抑商,但自前朝以來,這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普及,官倉和民倉都年年裝滿了倉,這饑荒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動搖朝廷穩定的根基。
朝中這些年,出現了一些鼓勵工商業發展的論調,而葉長硯一個身居偏遠下縣窮山溝裏的孩子,竟能與朝著那些大佬的論調有著某些異曲同工的地方,這讓蔡老也很是震驚。
蔡老在重農抑商亦或是鼓勵工商業發展上,沒有明確表明過自己的態度,他既有傳統大儒保守的一麵,也能放眼長遠,縱觀天下大勢的風雲變幻,雖不至於是激進派,但起碼他是傾向於穩步推進改革,促進老百姓增收,國力增強。
看樣子,自己這個小弟子,思想活躍,眼光長遠,這何嚐不是一件好事。
但陛下日漸年邁,這些年也多猜忌,朝中保守派官員,把持著朝政,時常打壓思想激進的官員,而禮部官員則普遍偏向保守,因此在科舉取仕中,偏向於激進的學子也時常遭到打壓。
自己這兩個弟子悟性不錯,才思敏捷,看樣子自己這後續的課程,得逐漸引導他倆學會收斂鋒芒,韜光養晦的道理。
師生三人,於這冬日的寒夜,暢所欲言,葉長硯的許多觀點新奇亮眼,梁靖程卻能快速吸收,融會貫通,蔡老再點播一二,讓葉長硯這入門的第一堂課,深感大有收獲。
“咚咚咚…”
低沉的敲門聲響起,就見魯廷風輕輕推門而入。
隻見魯廷風提著三個湯婆子進來,放在了書桌旁的椅子上,便悄悄的退了出去。
蔡老看了看窗外,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寒風呼嘯著,夾雜著雨滴飄落到窗沿。
“這時辰也不早了,今日就先到這裏吧。”
葉長硯和梁靖程也看了看窗外,見天色不早了,都點點頭。
“這楚園本是我一老友的舊宅,如今我師徒借居在此,三間客房被我、靖程和廷風占據。”
說著蔡老提起椅子上的一個湯婆子,接著說道。
“這冬日寒涼,被褥潮濕,帶上這兩個湯婆子,今晚你倆睡一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