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裏外都很熱鬧的時候,不知是誰說:來客了。知客先生趕忙走下台階來看,雖然不認識,但還是說著感謝的話,向裏屋大聲說,“來客了,篩茶——,敬煙——”
隻見一個女人引著一個大男孩,走到燈火閃亮的大門前。
長鎖的哥哥出門來一看,是自己很長時間沒有走動的姑媽,就大聲招呼說:“姑媽,河清兄,怎麽這麽遲才來呢?”
姑媽說:“我們還不是想早些來,你看隔河渡水的,到現在還沒有吃中飯呢。”
長鎖的哥哥一麵把姑媽和表兄領進門,一麵叫裏麵給姑媽她們安排飯食。不知道是誰就把飯食端在廚房裏的案板旁邊了,姑媽一看心裏就不痛快了。要娃兒吃,自己卻說不餓。
等娃兒剛吃完,姑媽就帶著娃兒走出去,蹲在菜園的園壁子邊上小聲氣地哭起來。有人看見了,就趕忙進屋裏告訴了長鎖的老爹。老爹聽說了,心裏很著急,不知是哪方麵引起她的傷心。
長鎖的姆媽死的早,家裏沒有內當家的婆娘,他就怕什麽事情料理得不周到,惹她傷心了。長鎖的嫂子出來勸說,才從姑媽牽扯的話語中悟道:可能是因為她母子來遲了,老哥哥沒有把她的娃兒安排到陪新郎的席上,再就是她聯想到自己的丈夫不在了,好像沒被娘家人當成正頭客。
翠英聽說了,也不免引起了相同的悲戚。就一麵抹淚一麵走到長鎖的姑媽身邊,陪著她抹淚,小聲地說:“您是長鎖的姑媽,大人有大量啊,他們做的不周全,您就不要檢究了。”接著抽泣了幾聲說,“今天是長鎖的喜日子,您就忍耐一下。我的男人文煥也是不在了,我一聽您的悲聲,我就恨不得陪您哭呢!”
長鎖的姑媽聽到翠英的同病相憐,也就好像遇到了知己一樣,慢慢止住了哭聲。
翠英給她找了一把椅子坐下,就勸她還是要吃飯,一天趕了路不吃飯是不行的。這時長鎖的哥嫂也一起來給她賠不是,姑媽總算心裏平靜下來了。長鎖的哥嫂說:“已經安排河清兄上桌陪新郎去了,您這麽遠來,不吃飯我們心裏就會打不過去的,您就像我們的老姆媽在一樣,要幫我們當家作主,我們有什麽做得不周全的地方,您就直接對我們說。明天過客,接親,很多事情還要靠您呢!”
姑媽聽了才心裏爽朗了些,被長鎖的嫂子拉去到裏麵吃飯去了。關和在裏麵一個人沒有夥伴玩,就出來找他的姆媽。翠英問關和:“你在裏麵看到了吧?陪新郎還是很講究的,從小就要學著別人的樣,成人了才能做個像樣的人。”
關和就忽然問他的姆媽:“我看見了隊長的娃兒,還有支書的娃兒參加陪新郎,再就是長鎖家裏幾個親戚的娃兒,怎麽就沒有旱生、文軍大伯家裏的娃兒作陪呢?”
翠英聽了關和的話,就說:“一個村子適合作陪的娃兒多了,但是主家還要根據與他們的關係是不是很近、很重要來決定,比如請支書的、隊裏幹部的娃兒參加作陪,就是對他們的尊重,請親戚家裏的娃兒作陪,這是不能怠慢正頭的住家客。”
“那請哥哥作陪是不是很把我們當人了?”關和追問一句。
翠英心裏就一動,嘴上卻說:“長鎖和姆媽同在豬場養豬,他又很喜歡哥哥關興,可能就請他作陪了。”
關和好像從中體會到了一些人情事理,臉上露出了對哥哥關興的羨慕。
快到深夜的時候,裏麵陪新郎的禮數總算結束了。關興從裏麵走出來,準備一個人回家去。卻見姆媽和關和還在屋簷下的椅子上坐著等他,他就走近姆媽身邊,翠英看到關興,就說:“你們結束了,你喝酒了嗎?”
“我不會喝酒,隻是端杯子做了個樣子。”關興回答說。
翠英很高興,覺得關興不像其他的孩子,做事很穩沉。就把已經睡著了的關和背著,同關興一起回家。
關興依然很興奮,不停地向姆媽講陪新郎過程中的細節,翠英聽得很仔細。不斷地附和著關興的想法。她知道娃兒在長大,她要讓他學別人的樣,長成一個在地方上被大家抬舉的、有模有樣的人。
第二天是長鎖的正期(就是新娘與新郎成婚的日子),翠英帶著娃兒上午就去長鎖家吃了喜酒,上人情禮單的時候,她就給關興十元錢,帶他哥倆找到寫人情賬的記賬先生,要關興親手把禮金交給記賬的人。因為翠英家裏的當家人文煥死了,記賬的人就問:“翠英,我給你寫上名字嗎?”
翠英說:“我的娃兒關興已經成人了,以後我們家戶頭的人就寫朱關興吧。”
於是,記賬的就接過關興手裏的錢,寫上了朱關興的名字,關興一看村裏的人名下,姓朱的一般是五塊,其他雜姓的就隻有兩塊。他不用問姆媽,就知道上人情錢也是很有區別的。因為長鎖請他陪新郎,就是把他們家裏當了人,那麽姆媽給他上禮金也得和別人不同才是。
在那個時候,上十元禮金也就是很重的了,就是長鎖的姑媽也不見得拿得出來呢。
在翠英心裏時刻記著,文煥不在了,但是她要讓兩個娃兒比文煥在的時候,更能受到好的教養,要把文煥的門戶立得當當正正的。
天快黑的時候,新娘在鑼鼓敲打聲中,迎進了長鎖的家門。這個時候,翠英就不再進長鎖家裏了,因為她是寡婦,主家是很忌諱的。翠英就隻帶著關興哥倆去,讓他們在裏麵看熱鬧,看媒婆交婚、交親的禮儀,看陪新郎、新娘的場麵。
大隊支書這個時候被請到了,麵對坐在上席的新郎和新娘,說了些祝福的話,而且表示希望他們成為朱家鋪最和好的一家新人。這就是新的結婚辦法,由地方上最有威望的人出麵,證明他們的婚禮。
關興出來跟著姆媽和關和往回走,如果年齡大一點的話,他會留下來等會兒參與鬧洞房,但他覺得那是大小夥的事。可在他心中最大的願望還是盡快長大,特別是大隊支書的架勢和說話,讓他很是上心。這也就是翠英帶著兩個娃兒,從始至終參加長鎖婚禮的原因,她要讓兩個娃兒見識地方上的大世麵。
隻見一個女人引著一個大男孩,走到燈火閃亮的大門前。
長鎖的哥哥出門來一看,是自己很長時間沒有走動的姑媽,就大聲招呼說:“姑媽,河清兄,怎麽這麽遲才來呢?”
姑媽說:“我們還不是想早些來,你看隔河渡水的,到現在還沒有吃中飯呢。”
長鎖的哥哥一麵把姑媽和表兄領進門,一麵叫裏麵給姑媽她們安排飯食。不知道是誰就把飯食端在廚房裏的案板旁邊了,姑媽一看心裏就不痛快了。要娃兒吃,自己卻說不餓。
等娃兒剛吃完,姑媽就帶著娃兒走出去,蹲在菜園的園壁子邊上小聲氣地哭起來。有人看見了,就趕忙進屋裏告訴了長鎖的老爹。老爹聽說了,心裏很著急,不知是哪方麵引起她的傷心。
長鎖的姆媽死的早,家裏沒有內當家的婆娘,他就怕什麽事情料理得不周到,惹她傷心了。長鎖的嫂子出來勸說,才從姑媽牽扯的話語中悟道:可能是因為她母子來遲了,老哥哥沒有把她的娃兒安排到陪新郎的席上,再就是她聯想到自己的丈夫不在了,好像沒被娘家人當成正頭客。
翠英聽說了,也不免引起了相同的悲戚。就一麵抹淚一麵走到長鎖的姑媽身邊,陪著她抹淚,小聲地說:“您是長鎖的姑媽,大人有大量啊,他們做的不周全,您就不要檢究了。”接著抽泣了幾聲說,“今天是長鎖的喜日子,您就忍耐一下。我的男人文煥也是不在了,我一聽您的悲聲,我就恨不得陪您哭呢!”
長鎖的姑媽聽到翠英的同病相憐,也就好像遇到了知己一樣,慢慢止住了哭聲。
翠英給她找了一把椅子坐下,就勸她還是要吃飯,一天趕了路不吃飯是不行的。這時長鎖的哥嫂也一起來給她賠不是,姑媽總算心裏平靜下來了。長鎖的哥嫂說:“已經安排河清兄上桌陪新郎去了,您這麽遠來,不吃飯我們心裏就會打不過去的,您就像我們的老姆媽在一樣,要幫我們當家作主,我們有什麽做得不周全的地方,您就直接對我們說。明天過客,接親,很多事情還要靠您呢!”
姑媽聽了才心裏爽朗了些,被長鎖的嫂子拉去到裏麵吃飯去了。關和在裏麵一個人沒有夥伴玩,就出來找他的姆媽。翠英問關和:“你在裏麵看到了吧?陪新郎還是很講究的,從小就要學著別人的樣,成人了才能做個像樣的人。”
關和就忽然問他的姆媽:“我看見了隊長的娃兒,還有支書的娃兒參加陪新郎,再就是長鎖家裏幾個親戚的娃兒,怎麽就沒有旱生、文軍大伯家裏的娃兒作陪呢?”
翠英聽了關和的話,就說:“一個村子適合作陪的娃兒多了,但是主家還要根據與他們的關係是不是很近、很重要來決定,比如請支書的、隊裏幹部的娃兒參加作陪,就是對他們的尊重,請親戚家裏的娃兒作陪,這是不能怠慢正頭的住家客。”
“那請哥哥作陪是不是很把我們當人了?”關和追問一句。
翠英心裏就一動,嘴上卻說:“長鎖和姆媽同在豬場養豬,他又很喜歡哥哥關興,可能就請他作陪了。”
關和好像從中體會到了一些人情事理,臉上露出了對哥哥關興的羨慕。
快到深夜的時候,裏麵陪新郎的禮數總算結束了。關興從裏麵走出來,準備一個人回家去。卻見姆媽和關和還在屋簷下的椅子上坐著等他,他就走近姆媽身邊,翠英看到關興,就說:“你們結束了,你喝酒了嗎?”
“我不會喝酒,隻是端杯子做了個樣子。”關興回答說。
翠英很高興,覺得關興不像其他的孩子,做事很穩沉。就把已經睡著了的關和背著,同關興一起回家。
關興依然很興奮,不停地向姆媽講陪新郎過程中的細節,翠英聽得很仔細。不斷地附和著關興的想法。她知道娃兒在長大,她要讓他學別人的樣,長成一個在地方上被大家抬舉的、有模有樣的人。
第二天是長鎖的正期(就是新娘與新郎成婚的日子),翠英帶著娃兒上午就去長鎖家吃了喜酒,上人情禮單的時候,她就給關興十元錢,帶他哥倆找到寫人情賬的記賬先生,要關興親手把禮金交給記賬的人。因為翠英家裏的當家人文煥死了,記賬的人就問:“翠英,我給你寫上名字嗎?”
翠英說:“我的娃兒關興已經成人了,以後我們家戶頭的人就寫朱關興吧。”
於是,記賬的就接過關興手裏的錢,寫上了朱關興的名字,關興一看村裏的人名下,姓朱的一般是五塊,其他雜姓的就隻有兩塊。他不用問姆媽,就知道上人情錢也是很有區別的。因為長鎖請他陪新郎,就是把他們家裏當了人,那麽姆媽給他上禮金也得和別人不同才是。
在那個時候,上十元禮金也就是很重的了,就是長鎖的姑媽也不見得拿得出來呢。
在翠英心裏時刻記著,文煥不在了,但是她要讓兩個娃兒比文煥在的時候,更能受到好的教養,要把文煥的門戶立得當當正正的。
天快黑的時候,新娘在鑼鼓敲打聲中,迎進了長鎖的家門。這個時候,翠英就不再進長鎖家裏了,因為她是寡婦,主家是很忌諱的。翠英就隻帶著關興哥倆去,讓他們在裏麵看熱鬧,看媒婆交婚、交親的禮儀,看陪新郎、新娘的場麵。
大隊支書這個時候被請到了,麵對坐在上席的新郎和新娘,說了些祝福的話,而且表示希望他們成為朱家鋪最和好的一家新人。這就是新的結婚辦法,由地方上最有威望的人出麵,證明他們的婚禮。
關興出來跟著姆媽和關和往回走,如果年齡大一點的話,他會留下來等會兒參與鬧洞房,但他覺得那是大小夥的事。可在他心中最大的願望還是盡快長大,特別是大隊支書的架勢和說話,讓他很是上心。這也就是翠英帶著兩個娃兒,從始至終參加長鎖婚禮的原因,她要讓兩個娃兒見識地方上的大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