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天大亮的時候,田螺都鑽進了地下,捉田螺的社員也都紛紛從各自所分的田壟裏走了出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有些好笑。有穿蓑戴笠的,有頭裹大布巾的,還有什麽也沒有穿戴的,所以有的人就渾身濕透了,像剛從水裏撈起來一樣。


    全村共有四五十戶,參加捉田螺的人不下七十多人。隊長長鎖說:“每戶留一個人在倉庫門前過秤,多餘的人就回家做飯去吧,吃了飯還要出工呐。”


    一家有幾個人的就把捉到的田螺,歸總到家裏一人的簍子裏,多餘的人就回家去了。過秤的結果是,男人普遍都捉的少,因為他們相比女人就不會做彎腰的活路,女人當中朱大姐當然也不會很多,因為她走錯了田壟,又與文新出了點小周折,可是就數她的衣服打濕得厲害,她就心裏很不痛快,說:“長鎖,你這是要成心整我吧,你看我裏裏外外連什麽都打濕了,還比別人捉得少。”說著還有意撩起上身的大褂,露出了肚皮。


    其他人看著朱大姐的樣子,心裏都在嘀咕:朱大姐呀,朱大姐,你真是個“豬大姐”,自己不頂用,還想要在眾人麵前出醜咯!長鎖看她的樣子,就開玩笑說:“你的外麵我看到了,確實是像受了災的。至於裏麵怎麽樣,你回去叫朱文亮給你看看,如果下身胯襠都濕了的話,你就上午不出工,脫了褲子在太陽下曬曬吧,這個我批了。”


    眾人聽了哈哈大笑,笑得朱大姐很難堪的,就借勢把身上裝得不多的田螺簍子扔在地上,氣衝衝地回家去了。文迎在安排著倉庫保管員過秤,心想:這個文亮也算是好脾氣,像這樣的婆娘在過去也就隻有早些休了,自己不會做事,又還脾氣大,誰服侍得了哦。


    翠英在旁邊看不過去,就把自己的蓑衣和鬥笠脫了,蹲下身子把朱大姐扔下的竹簍子撿起來,把有些爬了出來的田螺給裝進去,其他的人看著翠英的舉動,一麵在心裏歸毀著朱大姐,一麵又為翠英的心善所信服。好多女人都撅著嘴躲得遠遠的,翠英卻能自然而然地幫她裝起來,而且主動走到倉庫保管員那裏,先給朱大姐稱,再才稱自己的。誰都不會懷疑翠英是有意做給別人看的,因為在眾人的心目中,翠英就是一個隨手貼心貼意幫人忙的好女人。


    過秤的結果是:除了一家幾個人參加捉田螺的外,捉得最多的就是翠英了。最後長鎖就和在場的隊委商量:按照個人捉的平均數來計算,達到平均數的就記滿分工,每超過平均數半斤,就加計兩分工。按照翠英的斤數她一個人就得了兩個人的工分。


    吃了早飯出工的時候,大隊支書朱書記,就來到了倉庫門前,找到長鎖了解捉田螺的事情。長鎖就把隊裏發現田螺危害、上報大隊、請教公社農技員、回村商量、分包下地捉田螺的過程,完完整整地向朱支書說了一遍,朱支書邊聽邊不住地點頭,說:“長鎖啊,你這事做得好,發現得早,上報得及時,而且主動地找技術員請教,為朱家鋪和我們大隊立了功。”,看了看長鎖繼續說,“我今兒到其他幾個小隊去看看,如果各隊都有這個蟲害的話,我們明天就組織全大隊的人,來你們隊看看,讓像翠英這樣的捉蟲能手也介紹介紹經驗。”長鎖聽了說:“我也是因為生怕棉花苗出了麻煩,才這樣做的。偶然遇撞上了,也沒有什麽想立功的,哈哈哈——”


    自朱支書走了以後,一連下了幾天的雨,當然朱支書說的現場會也就沒有開。可是小麥在雨水中倒伏的現象越來越多,長鎖心裏就好像小麥就是倒在了自己床麵前一樣,整天整宿不得安寧。就找文迎商量怎麽辦,文迎說:“今年小麥減產是沒有辦法了,最重要的就是想辦法讓棉花苗少缺苗。”


    下晚雨一停,長鎖又到小麥地頭去看,就看到翠英在她家分的小麥田壟上做事。長鎖就走近去看,發現翠英在倒伏的小麥行壟邊,用錘子釘小木樁。長鎖就說:“你這是要幹嘛呢?”


    翠英看到長鎖來了,好像不明白她的用意,就說:“小麥稈長漂(荊州方言——瘋長的意思)了,如果我現在不把它扶起來,到時候我清早來捉田螺,就不好進來,還恐怕田螺在裏麵更加厲害,把我家分的田壟上的棉花苗全部禍害了呐。”


    長鎖聽了就定定地看著翠英,說:“你怎麽就想得這麽細呢?我和文迎都在發愁呐,你又幫我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啊!”說完就很高興地離開了。


    長鎖把這個事情告訴文迎的時候,文迎也是一個驚訝:看來翠英是把隊裏的事情當成了自家的事,大家都像翠英這樣的話,那我們朱家鋪就不擔心不興旺了。


    後麵長鎖就召集隊裏的社員每戶來一個,到翠英的田壟上去看看,主張說:“凡是誰分的小麥田壟裏有倒伏的,就像翠英這樣用小木樁把它扶起來,這樣既對小麥稈好,又便於下田捉田螺。”


    眾人看了大多覺得是個好辦法,隻有少數人背地裏嘰咕:說翠英真是吃多了的,扶不扶倒伏的小麥稈,又對你家有多大的事啊!隊裏該給你分多少還不是照樣分多少,又不是你做多了就會給你多分的?


    但是小聲不滿歸不滿,多數人都同意做,你誰家不做,隊裏又會扣你家的工分的,所以大家都說著話,紛紛回到自家的田壟去做事了。


    因為朱家鋪發現田螺的蟲害早,措施很得力,到了秋季摘棉花的時候,和其他生產隊相比,朱家鋪村的棉花就大不一樣。有的隊雖然後來補種了,隻見棉花苗長得旺,卻隻有很少的棉花朵,還是減產了,當然這是後話,可是在長鎖等隊委會幹部心裏,翠英確實是有功之臣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