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六月二十六轉眼就到了,這天太陽還沒出來,熱氣就像燒紅了的磚窯打開了門一樣,在外麵不敢站太久。出工的人一般都是趕大早出去做事,待太陽出來了就收工回家歇大歇,因為這個時候田裏也沒有什麽很重要的農活要做。
長華的爹爹頭天晚上就分別到隊委會幹部家裏去請了客,要幹部們吃過早飯就準備到他家裏去。先前翠英曾經在隊委會的會上提到過長華完婚這件事,意思就是要大家不要向家裏人或是隔壁三家說。大家聽了心裏也清楚,這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上麵不知道的話,或是睜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會有什麽大事,頂多在左鄰右舍串串話而已,如果鬧出了言,領導出來一阻止,很可能就要出大事。所以當時大家聽了就默認不說話。
到了六月二十六這天中午,大家就按照約定陸續到長華家裏來吃酒。長鎖先前就說了,今天這個不叫吃酒,就是長華家裏請隊幹部喝酒。為什麽呢?因為吃酒的話,就要給長華家上人情(份子錢),如果是上麵知道了,那就說明隊委會是明知長華完婚是不符合政策的,但是隊委會幹部卻參與吃酒,還上了人情,那不就是確認長華可以完婚嗎?所以,隻要不上人情,那就沒有證據了。
而且在喝酒的時候,誰也沒有說長華要完婚的事。隻是說些農田裏的活路該怎麽安排,快要收秋了,隊裏需要準備哪些事情。
這餐酒一直喝到天快黑的時候,這時長華的姆媽就請來了文迎的女娃兒巧玲、劉慧池的女兒,要她們等會兒就像到鎮上去玩耍的樣子,陪著把長華送到婆家去。
按照以往整酒的方式的話,婆家要請人來女家接親,女家要選幾個未出嫁的女娃送親。還要根據路途的遠近,路途遠的話就得要早些發親出門,或者請車船來接。今天長華出嫁這事沒有辦法張揚,所以隻能簡便從事了。
當然那邊婆家是要有人在出鎮口的地方派人迎著的,但是不敢人多,也不敢聲張,隻能好像是偶然遇見的模樣,那樣才不會驚動左鄰右舍。從朱家鋪到鎮上也就幾裏路遠,大致算好了時間,要差不多長華她們走到婆家時,鎮上各家各戶都關門點燈了才好。但是想到大熱天別人家夜裏關門歇息的少,就隻能讓三個女娃去,那樣就根本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這邊等長華她們一出門,隊委會的幹部就散了席,回家去了。朱家鋪的人誰也不知道長華今天出嫁,隻要過了這幾天,一個月、兩個月後,生米煮成熟飯也就沒有哪個再說閑話了,因為這個拿不到結婚證就完婚,在以前鄉裏大家都沒把它當回事,隻要是明媒正娶就行。可是現在是破四舊,是開展運動,政策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按照事先兩家人商量的是:劉慧池的女兒和文迎的巧玲,把長華送到以後,在那裏坐會兒,吃個宵夜,等到夜深一些了,就由劉慧池的婆娘和紅芬走到鎮口邊上去接,免得兩個女娃兒回來害怕。
長華她們三個人走進她的婆家,就像上鎮裏買東西到那裏歇歇腳似的,誰也沒有說什麽打招呼的客套話。都在外麵坐著,隻有長華的婆婆在灶屋裏忙著,好像是在準備吃洗的東西。
過了不到一餐飯的功夫,她的婆婆就端了宵夜出來,讓長華她們三個在靠牆的桌子邊吃起來。這時隔壁的大嬸來找長華的婆婆借東西,看到長華她們在吃宵夜,就隻跟長華說了話:“長華,你這是稀客啊,怎麽天黑了來我們鎮上?是不是帶你們朱家鋪的女娃來幫你準備婚事的?”
長華就有些驚慌,說:“不是的,我們就是經過這裏,落家坐坐。”隔壁的大嬸也沒有看見小徐在家裏,也就不再說了。
走進長華婆婆的灶屋去,說要借發粑粑的麵盆,長華的婆婆就趕忙找出麵盆給了她,心想你拿了就快走吧。
可是隔壁大嬸的小女娃跟在她後麵來了,就說:“小徐哥這不是要辦婚事吧,家裏來了新人,房裏弄得亮堂堂的。”
長華的婆婆趕緊說:“哪有的事哦,這不是她的女朋友從這裏經過,帶著她的好朋友一起來看看嗎?”說完這話,她婆婆就走出來,到堂屋裏長華她們吃宵夜的地方,對長華們說:“這也天黑了,你們幾個就不回朱家鋪去了,我家裏有鋪睡過夜的客床呢。”
其實,她婆婆的意思一是要打消隔壁女娃的猜測,二是要當著別人的麵,提醒巧玲她們吃了趕緊離開。
劉慧池的女娃就很機靈,立馬說:“大嬸,我們要回去的,您留長華在這裏住吧。”
長華就接著說:“我們是一起來的,你們回去,我怎麽好留下來呢?”這時小徐從外麵回來了,好像是出去找人玩了樣子,還很驚奇地說:“今天怎麽這麽奇巧,我出去了還來了稀客?”
小徐的姆媽就說:“你不回來,我也把她們留不住,你回來了就好。”小徐就說:“現在天黑了,女娃走夜路怕出事,就在這裏過夜吧。”
巧玲她倆就說:“我們出來是想看看梅廠大橋的夜景的,沒想到就耽擱了。出來時沒有跟家裏大人說,還是回去的好,可能這個時候大人都到這邊來接我們了。長華嘛,她就在這裏過夜吧,反正遲早也是您家的人,我們回去給她家裏帶個信,就說長華在這裏被留下了,不回去了。”
說著就起身往外走,小徐和長華就把巧玲她倆送出去了。這一切都是天衣無縫的,隔壁大嬸母女也就回去了。
過了一會兒,小徐和長華回來剛進門,長星和他的婆娘就從外麵來了,進門就大聲說:送恭賀,給小徐、長華道喜。進屋裏後就連忙關了門。隔壁的大嬸和她女娃都聽見了,也看見了。心想:這不是完婚是幹什麽?
長華的爹爹頭天晚上就分別到隊委會幹部家裏去請了客,要幹部們吃過早飯就準備到他家裏去。先前翠英曾經在隊委會的會上提到過長華完婚這件事,意思就是要大家不要向家裏人或是隔壁三家說。大家聽了心裏也清楚,這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上麵不知道的話,或是睜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會有什麽大事,頂多在左鄰右舍串串話而已,如果鬧出了言,領導出來一阻止,很可能就要出大事。所以當時大家聽了就默認不說話。
到了六月二十六這天中午,大家就按照約定陸續到長華家裏來吃酒。長鎖先前就說了,今天這個不叫吃酒,就是長華家裏請隊幹部喝酒。為什麽呢?因為吃酒的話,就要給長華家上人情(份子錢),如果是上麵知道了,那就說明隊委會是明知長華完婚是不符合政策的,但是隊委會幹部卻參與吃酒,還上了人情,那不就是確認長華可以完婚嗎?所以,隻要不上人情,那就沒有證據了。
而且在喝酒的時候,誰也沒有說長華要完婚的事。隻是說些農田裏的活路該怎麽安排,快要收秋了,隊裏需要準備哪些事情。
這餐酒一直喝到天快黑的時候,這時長華的姆媽就請來了文迎的女娃兒巧玲、劉慧池的女兒,要她們等會兒就像到鎮上去玩耍的樣子,陪著把長華送到婆家去。
按照以往整酒的方式的話,婆家要請人來女家接親,女家要選幾個未出嫁的女娃送親。還要根據路途的遠近,路途遠的話就得要早些發親出門,或者請車船來接。今天長華出嫁這事沒有辦法張揚,所以隻能簡便從事了。
當然那邊婆家是要有人在出鎮口的地方派人迎著的,但是不敢人多,也不敢聲張,隻能好像是偶然遇見的模樣,那樣才不會驚動左鄰右舍。從朱家鋪到鎮上也就幾裏路遠,大致算好了時間,要差不多長華她們走到婆家時,鎮上各家各戶都關門點燈了才好。但是想到大熱天別人家夜裏關門歇息的少,就隻能讓三個女娃去,那樣就根本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這邊等長華她們一出門,隊委會的幹部就散了席,回家去了。朱家鋪的人誰也不知道長華今天出嫁,隻要過了這幾天,一個月、兩個月後,生米煮成熟飯也就沒有哪個再說閑話了,因為這個拿不到結婚證就完婚,在以前鄉裏大家都沒把它當回事,隻要是明媒正娶就行。可是現在是破四舊,是開展運動,政策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按照事先兩家人商量的是:劉慧池的女兒和文迎的巧玲,把長華送到以後,在那裏坐會兒,吃個宵夜,等到夜深一些了,就由劉慧池的婆娘和紅芬走到鎮口邊上去接,免得兩個女娃兒回來害怕。
長華她們三個人走進她的婆家,就像上鎮裏買東西到那裏歇歇腳似的,誰也沒有說什麽打招呼的客套話。都在外麵坐著,隻有長華的婆婆在灶屋裏忙著,好像是在準備吃洗的東西。
過了不到一餐飯的功夫,她的婆婆就端了宵夜出來,讓長華她們三個在靠牆的桌子邊吃起來。這時隔壁的大嬸來找長華的婆婆借東西,看到長華她們在吃宵夜,就隻跟長華說了話:“長華,你這是稀客啊,怎麽天黑了來我們鎮上?是不是帶你們朱家鋪的女娃來幫你準備婚事的?”
長華就有些驚慌,說:“不是的,我們就是經過這裏,落家坐坐。”隔壁的大嬸也沒有看見小徐在家裏,也就不再說了。
走進長華婆婆的灶屋去,說要借發粑粑的麵盆,長華的婆婆就趕忙找出麵盆給了她,心想你拿了就快走吧。
可是隔壁大嬸的小女娃跟在她後麵來了,就說:“小徐哥這不是要辦婚事吧,家裏來了新人,房裏弄得亮堂堂的。”
長華的婆婆趕緊說:“哪有的事哦,這不是她的女朋友從這裏經過,帶著她的好朋友一起來看看嗎?”說完這話,她婆婆就走出來,到堂屋裏長華她們吃宵夜的地方,對長華們說:“這也天黑了,你們幾個就不回朱家鋪去了,我家裏有鋪睡過夜的客床呢。”
其實,她婆婆的意思一是要打消隔壁女娃的猜測,二是要當著別人的麵,提醒巧玲她們吃了趕緊離開。
劉慧池的女娃就很機靈,立馬說:“大嬸,我們要回去的,您留長華在這裏住吧。”
長華就接著說:“我們是一起來的,你們回去,我怎麽好留下來呢?”這時小徐從外麵回來了,好像是出去找人玩了樣子,還很驚奇地說:“今天怎麽這麽奇巧,我出去了還來了稀客?”
小徐的姆媽就說:“你不回來,我也把她們留不住,你回來了就好。”小徐就說:“現在天黑了,女娃走夜路怕出事,就在這裏過夜吧。”
巧玲她倆就說:“我們出來是想看看梅廠大橋的夜景的,沒想到就耽擱了。出來時沒有跟家裏大人說,還是回去的好,可能這個時候大人都到這邊來接我們了。長華嘛,她就在這裏過夜吧,反正遲早也是您家的人,我們回去給她家裏帶個信,就說長華在這裏被留下了,不回去了。”
說著就起身往外走,小徐和長華就把巧玲她倆送出去了。這一切都是天衣無縫的,隔壁大嬸母女也就回去了。
過了一會兒,小徐和長華回來剛進門,長星和他的婆娘就從外麵來了,進門就大聲說:送恭賀,給小徐、長華道喜。進屋裏後就連忙關了門。隔壁的大嬸和她女娃都聽見了,也看見了。心想:這不是完婚是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