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隊部吃了中飯,陳光明同誌隻是喝了幾口水,休息了一會兒,就對關興說:“我們走吧,老在他這裏不是個事兒。”萬支書說:“這個時候正是太陽當頂(荊州把太陽正在頭頂上叫做“當頂”)的時候,您這要去哪裏呢?大家都在歇大歇呐。”


    陳主任說:“不要緊的,如果我在你這裏一休息,一天就轉不了幾個地方了。”接著朝關興看看,說,“我們都戴了草帽,又不是到田裏去雙搶,那裏就曬著了呢?”


    關興跟著陳光明同誌就折轉身往來的方向走,就在走進另一個生產隊的時候,就聽見在一個小樹林裏,有小娃兒們說話、笑鬧的聲音。天氣是有些熱,陳光明同誌就想到小樹林裏去歇歇。


    說是小樹林,其實就是三棵大的楊樹撐起來的一片陰涼地。隻見有兩個年紀大的婆婆,帶著七八個小娃兒在那裏玩。陳光明同誌和關興走近她們身邊時,看見大家圍成一個圈在丟草把子(這是荊州地方沒有上學的小娃兒玩的遊戲,就像城裏的娃兒們丟手絹一樣)。


    陳光明同誌覺得很有意思,就很關切地走到老婆婆的身邊,對她說:“這些娃兒是你們兩家的嗎?怎麽能找這裏來玩,不在家裏呢?”


    老婆婆看陳同誌像是個正經人,就回答他說:“不是的,這是隊裏安排我們在這裏帶著他們玩的。”


    陳同誌聽了就感到很奇怪了:“現在雙搶這麽忙,隊裏還管各家各戶的小娃兒們的事嗎?”


    “您這就隻知道大人忙了,可是不知道大人越是忙,小娃兒就越要有人管呐。”這時有個小娃兒為了逃脫被抓的風險,故意躲到了老婆婆的身後,婆婆一邊護著小娃一邊繼續說,“以前我們隊裏因為沒有安排人管小娃兒,結果就有幾個小娃兒到水邊去遊水,淹死了一個。後來,生產隊就商量了這個辦法,找我們這些年紀大不能下田勞動的人,來把這些不上學的娃兒帶著玩,免得讓大人雙搶的時候擔心。”


    “哦,您和那個婆婆能帶得過來嗎?”


    “我們有幾個人輪換的,哪個家裏家裏有事,就向隊長說一聲,他再安排別的人照看。”


    關興在一邊聽著記著,心想這還是第一次聽到,真是個好辦法。


    陳同誌又問:“那您們中午休息為什麽不讓娃兒們回去呢?”


    老婆婆說:“他們都是剛回去吃過飯了,才出來玩的,您想他們的爹爹、姆媽雙搶辛苦,不正好趁這個時候在家裏睡會兒嗎?小娃兒在家裏的話,就會吵鬧,讓大人睡不安穩呐。”


    另一個老婆婆也附和說:“是滴噠,哦火啦,要我們帶著娃兒們玩,原不是幫大人的嘛。”


    陳同誌就說:“那您們這樣耽誤了家裏的事,來幫著隊裏照看娃兒,隊裏有沒有給您們報酬呢?”


    “哎呀,有不有報酬這都不當回事的。”一個說。


    “有的,每天給我們記三分工。就像是帶自家裏的娃兒吧,也是為鄉鄰積德吧。”另一個說。


    陳同誌問:“您們這是新生大隊第幾隊啊?隊裏的雙搶肯定搞得很快吧?”


    “是啊,承讓您關心,我們隊裏聽說要比隔壁的11隊要在前吧。聽我家的娃兒們說,還有幾天就完事了。”


    另一個老婆婆補充說:“我們這裏是10隊。”


    關興就把他們的對話簡單地記在了本子上,這時小娃兒們也玩累了,就有坐在地上的或者躺在地上的。一個老婆婆就唱山歌給他們聽,另一個老婆婆就把帶來的三眼壺搬過來,給娃兒們倒茶水喝。


    老婆婆就問陳同誌說:“天氣很熱,您們要不要喝點茶水?”


    陳同誌聽了就說:“我們剛從大隊部出來的,要喝我們自己倒吧。”


    老婆婆就連忙把喝茶的大碗衝洗了一下,分別給陳同誌和關興每人倒了半碗茶水。關興覺得雖然這是在小樹林裏,喝的就是社員們喝的一匹罐(荊州把大葉茶稱為“一匹罐”),但是總感覺到是那樣甘甜有回味。


    過了會兒,陳同誌就向倆老婆婆告別,帶著關興向她們指引的10隊的倉庫方向走去。


    剛走近打穀場就能看到:場上一大半地方鋪著剛挑回來的草頭,正在用小黃牛拖著石滾打場,另一部分場地是晾曬已經打出來的穀粒,打場周邊堆放著捆好的稻草。一看這個生產隊的農活安排、進度、效果都很好。


    陳同誌看見正在倉庫門前收撿揚叉、掃帚的人,就上前與他說話:“你是10隊的倉庫保管員吧?大中午歇大歇的時候,你怎麽沒有休息呢?”


    那人回答說:“是的,我是保管員,中午歇大歇是那些下地雙搶的人,像我們在倉庫幹活路的,不趁太陽大把稻穀打出來、晾曬,那不就耽誤事了嗎?”


    陳同誌又問:“像這個時候在場上牽牛打場,也是要休息吧?”


    “是滴噠,哦火啦,他隻牽牛碾小半歇活路就要解牛休息的,不然的話,人和牛都受不了。”


    “像你們這樣,一天給記多少工分呢?”陳同誌問。


    “也就是八分工吧,因為我們都是年紀大了,不能下田耕地、挑草頭了。”保管員回答說。


    “你們今年的糧食可能要豐收啊?”陳同誌問。


    “今年隊裏學習朱家鋪,趕種了幾十畝田的早稻,是比去年的收成好些。”想了想說,“這還是得虧(荊州說‘得虧’就是‘感謝幸虧’的意思)公社和大隊領導得好阿。”


    本來倉庫保管員要留陳同誌和關興進倉庫去坐會兒,陳同誌說不想耽誤他們的活路,就帶著關興離開了。


    陳同誌帶著關興沿著回去的幾個隊走,再也沒有走大道,就是隨著棉花地往公社方向走。一路走就感到炎熱的暑氣,像要撲進人的心窩裏去一樣。關興看到陳同誌沒有絲毫難受的感覺,心想:像陳光明同誌這樣,把群眾的事情當著自己的事情的幹部多些就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