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前從自行車棚子裏找來了一輛大半新的永久牌自行車,立馬就用水盆裝上水,找出抹布,上上下下把自行車擦了一個遍。關興回到辦公室時,已經看到李世前在院子裏麵騎車。關興就說:“世前,你的工作效率很高哦,我剛出去了一會兒,你就找來車騎上了。我看到你騎車我就很著急了,要不,我們吃了晚飯就在院子裏學車吧。”
李世前說:“好啊,我和許茂富保證您兩天就能學會,第三天我們就陪您下去。”關興聽了很高興,覺得和年青人在一起工作很對脾胃。
吃中飯的時候到了,關興就說:“我們一起去食堂吃飯吧,吃了飯我想讓你們哪個領我去新平大隊轉轉。”
李世前就說:“那就由許茂富領您去吧,他就是新平大隊的人。”說著三個人就拿著搪瓷碗和筷子往食堂走去。到了食堂才知道,今兒在食堂吃中飯的人並不多,李世前找人打聽,也沒有誰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食堂的飯菜也還可以,有一個萵筍肉炒,有一個炒球白,還有幾樣醬菜,可以自選。關興覺得吃起來還有味道,李世前他們也沒有說什麽話。
回到辦公室,放下搪瓷碗和筷子,關興跟著許茂富出了公社大門,往新平大隊走去。許茂富告訴關興說:“新平大隊就分散在複興場的周圍一圈,您說是先到大隊部去,還是就順著大路把幾個生產隊走一圈。”
關興就說:“你看怎麽方便就怎麽走吧,先去大隊部也可以的,但是他們會不會沒有人呢?”
許茂富說:“這個很難說,因為在農村現在還是加勁過年的時候,正月初五以前是走親戚,初五以後是走朋友,到了十五才落家呐。”
關興當然知道,以前有句老話叫著:青草蓋牛背,正是拜年時。意思是拜年可以拜到麥子黃的,可是那是以前各家各戶單幹的時候啊,現在都人民公社了,慢一步就會影響全年的,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呐。關興隻是在心裏想著。
許茂富領著已經到了新平大隊的大隊部,走進去隻看到了大隊部的看屋子的人。許茂富就問:“許大伯,您知不知道大隊幹部今兒來了沒有?”
被問話的許大伯說:“早晨大隊唐支書來過,後來就說到5隊去的。”許大伯顯然是認識許茂富的,不然的話,他是不會具體回答許茂富的。
關興就說:“那您忙吧,等唐支書來了您就告訴他,說我們來看望過他了。”
接著,許茂富就領著關興往5隊走去。新平大隊總共隻有7個生產隊,5隊是挨著大隊部的一個隊。新平5隊其實就是順著複興場的居住的兩排人家,看樣子田土也不是很寬裕。
走在前麵一排房子時,就看到有戶人家的門前聚集了很多人。許茂富走近去一打聽,才知道是財經隊長家裏的老婆婆做生(荊州說過生日),因為老婆婆今年滿70歲,所以除了親戚外,本隊的每家都來人吃酒了。
外麵除了搭建有吃飯的棚子,還在裏外安排了打花牌的桌子,場麵很大,外麵就有四五桌在打牌。
關興就不想進去打擾主家了,要許茂富繼續領他往別的地方去。就在這時,聽到屋裏爆發出劈劈啪啪的打砸聲。關興就要許茂富走近去看看,許茂富走到大門邊看了一會兒,回來對關興說:“是一桌打花牌的人吵架打起來了,一個人說抓住了另一個偷牌,另一個指責他就是耍賴,因為他知道對方沒有錢付了。”
關興就問:“這種時候,在主家鬧是不是不好啊?”
“當然是不好的,可是來的都是客人,誰也得罪不得,財經隊長也就一家人都在勸說。”許茂富說。
關興就再問許茂富:“你看到大隊支書了嗎?”許茂富說:“沒有看見,興許唐支書隻是來上了人情,吃了中飯就離開了,一般吃酒開席都很早的。”
他們走出新平5隊,沿途看到田裏種的麥苗已經齊腰深了,正要抽穗了。關興就問:“這裏為什麽大都種的是大麥呢?小麥不是更好嗎?”
許茂富好像也不是很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走到一家社員的門前,因為這就是他所在的生產隊了。就走近去對這一戶的男人說:“許大叔,這是我們公社新來的朱副主任,今兒我帶他出來看看呐。”
男人聽了許茂富的介紹,就趕忙來迎接關興。關興隨著他們進了屋,關興就對那個男人提出了剛才的問題。那個男人說:“我們隊裏以前也是以小麥為主,大麥主要是為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幫社員度過缺糧的難關。有一年小麥都得了黃秀病,特別的減產,後來就不願意種小麥了。”
“那把大麥分給社員,怎麽計算口糧呢?”關興問。
“那幾年不缺糧的時候,大麥是四斤按照一斤稻穀折算的,這幾年年年缺糧食,隊裏也沒有辦法,就隻能按照兩斤大麥折算一斤稻穀了。”男人回答說。
關興說:“看來您對於隊裏的這本賬還是很熟悉的哦。”
許茂富連忙回答說:“許大叔是我們隊裏的會計,他當然是應該很清楚的。”
這個許會計聽許茂富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也就隻有更加細致地解說了。就補充說:“種大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大麥在農曆二月就可以收割,因為它出田早,播種的棉花苗就可以早出頭,比小麥地裏的棉花苗就好管理。”
“那你們隊裏分給社員這麽多大麥,他們怎麽辦呢?”關興又問。
許會計就說:“我們隊裏有兩個月的返銷糧,社員就把分回去的大麥炸成炒麵,用買回來的返銷糧煮粥,再用炒麵攪拌在一起吃的。”
關興聽了就基本明白了為什麽公社彭主任頭疼的原因了,關興和許茂富告辭了許會計出來,就繼續往其他生產隊走去。許茂富知道這個時候已經快要吃晚飯了,隻能走近一些的路回公社去,才能趕上公社食堂的晚飯。
李世前說:“好啊,我和許茂富保證您兩天就能學會,第三天我們就陪您下去。”關興聽了很高興,覺得和年青人在一起工作很對脾胃。
吃中飯的時候到了,關興就說:“我們一起去食堂吃飯吧,吃了飯我想讓你們哪個領我去新平大隊轉轉。”
李世前就說:“那就由許茂富領您去吧,他就是新平大隊的人。”說著三個人就拿著搪瓷碗和筷子往食堂走去。到了食堂才知道,今兒在食堂吃中飯的人並不多,李世前找人打聽,也沒有誰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食堂的飯菜也還可以,有一個萵筍肉炒,有一個炒球白,還有幾樣醬菜,可以自選。關興覺得吃起來還有味道,李世前他們也沒有說什麽話。
回到辦公室,放下搪瓷碗和筷子,關興跟著許茂富出了公社大門,往新平大隊走去。許茂富告訴關興說:“新平大隊就分散在複興場的周圍一圈,您說是先到大隊部去,還是就順著大路把幾個生產隊走一圈。”
關興就說:“你看怎麽方便就怎麽走吧,先去大隊部也可以的,但是他們會不會沒有人呢?”
許茂富說:“這個很難說,因為在農村現在還是加勁過年的時候,正月初五以前是走親戚,初五以後是走朋友,到了十五才落家呐。”
關興當然知道,以前有句老話叫著:青草蓋牛背,正是拜年時。意思是拜年可以拜到麥子黃的,可是那是以前各家各戶單幹的時候啊,現在都人民公社了,慢一步就會影響全年的,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呐。關興隻是在心裏想著。
許茂富領著已經到了新平大隊的大隊部,走進去隻看到了大隊部的看屋子的人。許茂富就問:“許大伯,您知不知道大隊幹部今兒來了沒有?”
被問話的許大伯說:“早晨大隊唐支書來過,後來就說到5隊去的。”許大伯顯然是認識許茂富的,不然的話,他是不會具體回答許茂富的。
關興就說:“那您忙吧,等唐支書來了您就告訴他,說我們來看望過他了。”
接著,許茂富就領著關興往5隊走去。新平大隊總共隻有7個生產隊,5隊是挨著大隊部的一個隊。新平5隊其實就是順著複興場的居住的兩排人家,看樣子田土也不是很寬裕。
走在前麵一排房子時,就看到有戶人家的門前聚集了很多人。許茂富走近去一打聽,才知道是財經隊長家裏的老婆婆做生(荊州說過生日),因為老婆婆今年滿70歲,所以除了親戚外,本隊的每家都來人吃酒了。
外麵除了搭建有吃飯的棚子,還在裏外安排了打花牌的桌子,場麵很大,外麵就有四五桌在打牌。
關興就不想進去打擾主家了,要許茂富繼續領他往別的地方去。就在這時,聽到屋裏爆發出劈劈啪啪的打砸聲。關興就要許茂富走近去看看,許茂富走到大門邊看了一會兒,回來對關興說:“是一桌打花牌的人吵架打起來了,一個人說抓住了另一個偷牌,另一個指責他就是耍賴,因為他知道對方沒有錢付了。”
關興就問:“這種時候,在主家鬧是不是不好啊?”
“當然是不好的,可是來的都是客人,誰也得罪不得,財經隊長也就一家人都在勸說。”許茂富說。
關興就再問許茂富:“你看到大隊支書了嗎?”許茂富說:“沒有看見,興許唐支書隻是來上了人情,吃了中飯就離開了,一般吃酒開席都很早的。”
他們走出新平5隊,沿途看到田裏種的麥苗已經齊腰深了,正要抽穗了。關興就問:“這裏為什麽大都種的是大麥呢?小麥不是更好嗎?”
許茂富好像也不是很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走到一家社員的門前,因為這就是他所在的生產隊了。就走近去對這一戶的男人說:“許大叔,這是我們公社新來的朱副主任,今兒我帶他出來看看呐。”
男人聽了許茂富的介紹,就趕忙來迎接關興。關興隨著他們進了屋,關興就對那個男人提出了剛才的問題。那個男人說:“我們隊裏以前也是以小麥為主,大麥主要是為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幫社員度過缺糧的難關。有一年小麥都得了黃秀病,特別的減產,後來就不願意種小麥了。”
“那把大麥分給社員,怎麽計算口糧呢?”關興問。
“那幾年不缺糧的時候,大麥是四斤按照一斤稻穀折算的,這幾年年年缺糧食,隊裏也沒有辦法,就隻能按照兩斤大麥折算一斤稻穀了。”男人回答說。
關興說:“看來您對於隊裏的這本賬還是很熟悉的哦。”
許茂富連忙回答說:“許大叔是我們隊裏的會計,他當然是應該很清楚的。”
這個許會計聽許茂富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也就隻有更加細致地解說了。就補充說:“種大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大麥在農曆二月就可以收割,因為它出田早,播種的棉花苗就可以早出頭,比小麥地裏的棉花苗就好管理。”
“那你們隊裏分給社員這麽多大麥,他們怎麽辦呢?”關興又問。
許會計就說:“我們隊裏有兩個月的返銷糧,社員就把分回去的大麥炸成炒麵,用買回來的返銷糧煮粥,再用炒麵攪拌在一起吃的。”
關興聽了就基本明白了為什麽公社彭主任頭疼的原因了,關興和許茂富告辭了許會計出來,就繼續往其他生產隊走去。許茂富知道這個時候已經快要吃晚飯了,隻能走近一些的路回公社去,才能趕上公社食堂的晚飯。